仿照下面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事物,结构、情境相似。(不要求与原字数相同)(5分)
路
虽然被踩在脚下
却牵引着人们一直向前走
示例:风/虽然被困在帆后/却推动着帆船臂波斩浪(5分。结构相同2分,情境相似、表意得当。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流浪的河流
吴梦川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八年前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先上电大,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作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
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和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舟自横,它那么安静,从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人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鹭鸶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暮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撒下清凉的光辉……
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我在沙滩上久久地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伤。
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冰冷冷,所以叫作冷水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凭着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这一结论却让我感到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自己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事实上,水才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运程,海洋也仅仅是一种生命形态。
这是生存的智慧,也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存在了!
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__多半是源于远方的__。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河流启发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可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功近利的人带来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
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16.文章开头说“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却不能像河流那样“在大海里永生”,而是在“死亡后寂灭”,为什么?试结合全文回答。(4分)
答:
17.文章第三、四段两次描写冷水河,各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的?各突出了冷水河的什么特点?(6分)
答:
18.“流浪的河流”给了我们思想上哪些启迪?请分条作简要回答。(5分)
答:
16.因为人在学习河流的流浪时,不会像河流那样把个体的生命融入整体,为整体的生存而流浪(2分),而是以自我为轴心流浪,因而导致寂灭(2分)。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归纳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17.(6分)第3段是从正面直接描写,突出冷水河清秀而富于灵气的特点(3分,角度1分,特点2分);第4段是从夕阳下冷水河环境着笔,间接地侧面渲染烘托其在夕阳下迷人的略显凄清的美(3分,角度1分,特点2分)。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归纳能力和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18.(5分)①生命的伟大,在于自己无休止的追求;②抛弃封闭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追求流浪和统一;③个体的生命只有汇入强大的集体,才会成熟、强壮和生存;④应具有流浪的河流那样坦荡的胸怀和无私的品格;⑤应拒绝物质利益的__,永远朝着崇高的目标和远大理想前进。(答出1点得1分,共5分)
要求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考查的重点偏向后者。能力层级为C级。
补齐下列诗句,使之完整,共8分。
①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柳永《雨霖铃》)
②庄生晓迷梦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李商隐《锦瑟》)
③ , 。无边落林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④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瑟琶行》)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暗晓风残月。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③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④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6.D(D“见拜”意思是“拜谢我”。)
7.C(A“于”前者介词,“向”,后者介词,到;B“而”前者表修饰关系,后者表承接关系;D“之”前者为助词,可译为“的”,后者是主谓之间。)
8.B(②是说__“好施周急”,⑤只是陈述__被免这一事实,⑥表现__的宽容。)
9.A(A“那些懒惰者感到耻辱,互相激励,最终富裕起来”有误。)
10.(1)对那些轻浮狡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为害乡里的人,__就晓谕(告诉)他们的父兄,让他们处罚他。(4分。加点处的意思3分,全句大意1分)
(2)不久__又被征召人朝为太子太傅,于是他把门客叫来对他说:”你自己跟我断绝
关系(离开我),为什么把我__想得那么薄情呀?”(4分。加点处的意思3分,全句大意1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A:深圳交通管理局主动出台下调出租车月缴定额等八项措施,这显然是吸取近期重庆、海南等地“的哥”罢运,主动应对出租车行业诉求的举动。 B:在这次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专项检查中,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未检出三聚氰胺,这与该公司平时严把质量关是分不开的。 C:建筑界许多专家认为,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建造了具有开创意义的“鸟巢”是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的独特建筑。 D: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恢宏而壮观,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受到全世界的瞩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就是鸟语,也似乎锁碎而单薄 ,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 B:春天新长的嫩叶,在袅袅的风中幌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C: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 D:写信多数是为了交流情愫,互诉起居动定,笔至是真挚的,词意是垦切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你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请你根据对以上句子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略
用不超过35 个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 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语文“人技”“人格”“人生”三重教育境界教给学生真、善、美。
阅读《故乡的榕树》选段,完成20-22题。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有时早上醒来,清露润湿了头发,感到凉飕飕的寒意,才发觉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故乡桥头苍老的榕树啊,也经历了多少风霜?听说那棵“驼背”,在一次台风猛烈的袭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倒在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倒在故乡亲爱的土地上,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幸好另一棵安然无恙,仍以它浓蔚的绿叶荫庇着乡人。而当年把驼背的树干当船划的小伙伴们,都已成长。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却仍然怀念着故土的榕树吗?有的还坐在树下的石板上,讲着那世世代代讲不完的传说吗?但那像榕树一样垂着长长胡子的讲故事老人已经去世了;过年时常叫我攀折榕树枝叶的老祖母也已离开人间许久了;只有桥栏杆上的小石狮子,还在听桥下的溪水滔滔流淌吧?
20.写故乡的榕树,为什么要选择夏夜来写?说说“这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在文中的含义。
21.作者写在榕树下睡觉这一细节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22.划线部分连用三个问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1)选择夏夜有利于抒发感情,表达主旨。(2)我离开故乡已经30年,这30年就好像是睡过一觉一样;时常产生的对故乡的回忆,就仿佛是在睡梦中做梦一般。
21.这一细节充满了闲适的生活气息,也充满了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写出了榕树带给我和家乡人民美好的生活。
22.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的小伙伴、榕树下的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之情,也希望借石狮子永远留住这即将消失的美好生活。[740482c0ba1d2b88.jpg]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①故园:指长安,诗人曾住于此 。 ②龙钟:湿漉漉,泪水很多的样子。
(1)根据诗句,能推断出诗人是在向什么方向行进的途中遇到入京使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根据 “故园东望”可知诗人是在向西行进途中遇到入京使的。
(2)表达了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