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10分)
(1)明月松间照, 。 ,莲动下渔舟。
(2)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3)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黄沙百战穿金甲, 。
(5)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 ,此时无声胜有声。
(1)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不破楼兰终不还(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6)别有幽愁暗恨生。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两题。(8分)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请简析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4分)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未休兵”写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无家问死生”写民不聊生。(由“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可推知。两点得4分,对一个得2分)
(2)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4分)

5.A。「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A项"檄",这里作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 再根据上下文词义推断可知其余各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6.C。A前一个“以”表因果,相当于因为;后一个“以”介词,相当于用。B前一个“而”是因而,表因果;后一个“而”是并且,表并列。C两个“为” 都是作为之义。D前一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7.B。B项"从盗者使反业"是他安抚百姓的一个方面,"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是他直言抗争的语言表现,符合要求。A项中,"昌民以刚为命"是廖刚安抚百姓的结果;C项中"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与 "是欲置我何地耶"都不是直接表明廖刚"安抚百姓"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D项中"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一句是对圣上的劝谏之言,不能说是"敢于抗争".因而,A、C、D三项均不能选。
8.D。D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因此该项不正确。A项是对廖刚的总体介绍,B项和C项分别概括了廖刚军事思想和重视粮食生产,均为正确选项。
9.(1)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哥哥为君就以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君就把他作为兄长来对待。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事件被__后,社会反响强烈,现在虽然得到控制,可谁能担保它会不会卷土重来呢? B: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鲁迅一样赢得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 C: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神七载人航天的圆满成功,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必将带动和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镇 辩证法 入不敷出 循私舞弊 B:帐篷 金刚钻 计日程功 夸夸其谈 C:翱翔 烟幕弹 唇枪舌箭 前倨后恭 D:沉缅 暴发户 甘拜下风 举棋不定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流浪陌路饥饿难耐者,获赐一捧粗食,无疑是一种幸福;在沙漠里跋涉渴极几近气绝者,蓦然发现一泓清泉,则又是一种无比之幸福;平生景仰膜拜的人物,得以见上一面,握一次手,照一次相,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幸福;常受老师的批评,这次得到老师的点名表扬,幸福之情会油然而生;度过三灾六难,七挫八折是一种极大的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
请你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略
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排比句。(4分)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 , ,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人的一生像火,要燃烧,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人的一生像木 要充实 内涵须丰富 性格须热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12分)
从一个微笑开始
刘心武
①又是一年春柳绿。
②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③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
④一些固有的格局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⑤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故,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⑥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
⑦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藏的遗憾。
⑧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
⑨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⑩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虚伪的微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一粲。
11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12微笑毋需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臆拓宽。
13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微笑吧!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针新草;微笑吧!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14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13、第⑤段“世事的云烟”指什么?(请从文中找答案)(2分)
14、在第⑤-⑨段中,作者联系现实生活,有针对性地谈到了“微笑”的作用,请分条概述。(3分)
15、(1)第③段中的“开始”和“起点”,在上文和下一段中都有照应的句子,请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3分)
上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此文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哲理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微笑是一个饱含热情、拓宽心胸、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基础。
B.作者认为,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金钱、地位,但不一定会拥有宁静的内心和真正的幸福。
C.微笑毋需学习,但存有微笑心绪的前提是心存温柔、顾眷、自惜、自信的情感。
D. 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拥有微笑心绪的人对瞬间之美的捕捉,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E. 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表情“微笑”入手,表现自己对生命、生活的深层感悟,做到了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13、(2分)变故、失落、背叛、疑惑、烦恼、辛酸
14、(3分)
①使人学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提升认知,强健体态。
②可以构筑和平,达成理解,净化心灵。
③能使人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观。
15、(3分)上文:又是一年春柳绿。(1分)
下一段:一些固有的格局打破了,现出一个陌生的格局。(1分)
作用:承上启下(1分)
16、(4分,对一项得2分)B、E
按要求默写:(任选3小题作答,每空1分,共6分,句中有错别字则该小题0分)
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静女》)
②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③对酒当歌,_________?譬如朝露, 。(曹操《短歌行》)
④少无适俗韵,______________。误落尘网中,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①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②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
③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④性本爱丘山 一去三十年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雨望花
崔 涂
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
避秦不是无归意, 一度逢花一断肠。
注:避秦,即逃避秦末乱世。此指逃避唐末乱世。
(1)这首诗第一句和第二句写了哪些染有作者感情的景物?
答:
(2)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景物:春雨、春水、春风、野梅(4分 ,对一个得1分)
(2)感情:表达了诗人因躲避战乱而不能归家的思乡之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