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填空(6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每句1分)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______,_________ 。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 ,_________ 。
(3)_________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 。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63d94d6840a3c6b.jpg](3)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 (4)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5.D(养:养活)
6.D(A项的“以”都是介词,分别解释为“把”和“用”;B项的“于”都是介词,分别解释为“用”和“比”;C项的“之”前一句是“代词,他”;后一句是“动词,到”;D项“而”都是顺承连词,可不译)
7.C(①③是仁政带来的结果)
8.D(应是曾巩和王安石疏远。)
9.(1)①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借给他车马和随从,在齐州四境夸示炫耀。【得分点是句意通畅1分,“夸徇于四境”省略句式1分,实词“假”1分】
②当时擅长写文章和诗词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得分点是实词“工、过”,虚词“者”各1分】
(2)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每对两处计1分,不计0.5分】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爱国热情的德育打卡制度,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的认识问题,出现“走过场”现象,的确让人叹息。 D: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 一进动物园,我们就径直来到“澳洲馆”看考拉,它们样子憨厚,一举一动总是慢悠悠的,显得 可爱。② 即便是这些水草,也像它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湖水一样 无垢,使人心旷神怡,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烦恼。③ 目光短浅的人由于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盘, 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A:尤其 清静 从而 B:非常 清静 进而
C:非常 清净 从而 D:尤其 清净 进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快乐是什么?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请以“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800字。
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3分)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秋色人似画中游
(这则对联要求写出秋天的景色,难点在于运用对偶这一修辞手法来回答――里面也暗含着比喻修辞手法,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根据上联来拟写下联,不能随心所欲,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误解了对联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7分)
细胞生命的礼赞
刘易斯・托马斯
有人告诉我们说,现代人的麻烦,是他一直在试图使自己同自然相分离。他高高地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钢铁的屋顶上,悠晃着两腿,遥看这行星上翻滚扭动的生命。照这样的描绘,人成了巨大的致命性力量,而地球则是某种柔弱的东西,像乡间池塘的水面上袅袅冒上的气泡,或者像一群小命娇弱的鸟雀。
近年来的生物科学,一直在使人根植于自然之中这一点成为必须赶紧正视的事实。新的、困难的问题,将是如何对付正在出现的、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的观念:人与自然是多么密切的联锁在一起。我们大多数人过去牢牢抱有的旧观念,就是认为我们享有主宰万物的特权这种想法正在从根本上动摇。
可以满有理由地说,我们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我们不像过去一向设想的那样,是由我们自己的一批批越来越复杂的零件逐级顺序组合而成的。我们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出门去迎接每一个朗朗白天的,是线粒体。而严格地说,它们不是属于我们的。原来它们是单独的小生命,是当年移居到我们身上的殖民者原核细胞的后裔。很有可能,是一些原始的细菌,大量地涌进人体真核细胞的远古前身,在其中居留了下来。从那时起,它们保住了自己及其生活方式,以自己的样式复制繁衍,其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都与我们的不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就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一样。没有它们,我们将没法活动一块肌肉,敲打一下指头,转动一个念头。
线粒体是我们体内安稳的、负责的寓客。我愿意信任它们。但其他一些小动物呢?那些以类似方式定居在我细胞里的生物,协调我、平衡我、使我各部分凑合在一起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我的中心粒、我的基体、很可能还有另外许许多多工作在我细胞之内的默默无闻的小东西,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殊基因组,都像蚁丘中的蚜虫一样,是外来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我的细胞们不再是使我长育成人的纯种的实体。它们是些比牙买加海湾还要复杂的生态系统。
我当然乐于认为,它们是为我工作,它们的每一气息都是为我而呼吸的;但是否也有可能,是它们在每天早晨散步于本地的公园,感觉着我的感觉,倾听着我的音乐,思想着我的思想呢?
然而我心下稍觉宽慰,因为我想到那些绿色植物跟我同病相怜。它们身上如果没有叶绿体,就不可能是植物,也不可能是绿色的。是那些叶绿体在经营着光合工厂,生产出氧气供我们大家享用。但事实上,叶绿体也是独立的生命,有着它们自己的基因组,编码着它们自己的遗传信息。
我们细胞核里携带的大量DNA,也许是在细胞的祖先融合和原始生物在共生中联合起来的年月里,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这儿的。我们的基因组是从大自然所有方面来的形形色色指令的结集,为应付形形色色的意外情况编码而成。就我个人而言,经过变异和物种形成,使我成了现在的物种,我对此自是感激不尽。不过,几年前还没有人告诉我这些事的时候,我还觉得我是个独立实体,但现在却不能这样想了。我也认为,任何人也不能这样想了。
地球上生命的同一性比它的多样性还要令人吃惊。这种同一性的原因很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归根结底都是从一个单一细胞衍化而来。这个细胞是在地球冷却的时候,由一响雷电赋予了生命。是从这一母细胞的后代,我们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我们至今还跟周围的生命有着共同的基因,而草的酶和鲸鱼的酶之间的相似,就是同种相传的相似性。
近来,我一直想把地球看作某一种生物,但总嫌说不通。我不能那样想。它太大,太复杂,那么多部件缺乏可见的联系。前几天的一个晚上,驱车穿过新英格兰南部树木浓密的山地时,我又在琢磨这事儿。如果它不像一个生物,那么它像什么,它最像什么东西呢?我忽而想出了叫我一时还算满意的答案:它最像一个单个的细胞。
13.不能证明“我们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的基因组是从大自然所有方面来的形形色色指令的结集编码而成。
B.定居在我细胞里的生物为我工作、为我而呼吸。
C.我们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
D.一些原始的细菌是我们的共生体。
14.对“线粒体”的认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线粒体是一些原始的细菌,大量地涌进人体真核细胞的远古前身。
B.线粒体是我们体内安稳的、负责的受人信任的原核细胞的后裔。
C.线粒体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使用。
D.线粒体像蚁丘中的蚜虫一样,是外来的在人体内起到协调、平衡作用的生物。
15.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简要品味本段的语言特色。(6分)
16.作者为什么说地球“最像一个单个的细胞”?请联系全文找出三点依据。(5分)
13.(3分)B(对照原文“我当然乐于认为,它们是为我工作,它们的每一气息都是为我而呼吸的”可见B项将作者主观认为的当作了客观存在的。A项见原文“我们的基因组是从大自然所有方面来的形形色色指令的结集,为应付形形色色的意外情况编码而成。”C项见原文“我们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D项见原文“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
14.(3分)A(误将可能当现实。原文“很有可能,是一些原始的细菌,大量地涌进人体真核细胞的远古前身,在其中居留了下来。” B项见原文“线粒体是我们体内安稳的、负责的寓客。我愿意信任它们。原来它们是单独的小生命,是当年移居到我们身上的殖民者原核细胞的后裔。”C项见原文“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出门去迎接每一个朗朗白天的,是线粒体。”D项见原文“但其他一些小动物呢?那些以类似方式定居在我细胞里的生物,协调我、平衡我、使我各部分凑合在一起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我的中心粒、我的基体、很可能还有另外许许多多工作在我细胞之内的默默无闻的小东西,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殊基因组,都像蚁丘中的蚜虫一样,是外来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15.(6分)
表达的观点是,人不是万物的主宰。(2分)
运用形象地描绘和比喻,(2分)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人想同自然分离而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和主宰一切的神态。(2分)
16.(5分)
(1)人与自然是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从生命的多样性看,我们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我们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
(2)我们的中心粒、我的基体、很可能还有另外许许多多工作在我细胞之内的默默无闻的小东西。
(3)地球上生命的同一性比它的多样性还要令人吃惊。这种同一性的原因很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归根结底都是从一个单一细胞衍化而来。
(答题思路要有因果推论的过程。意思大体接近即可。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___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来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5)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6)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猿猱欲度愁攀援
(2)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3)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4)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5)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6)强虏灰飞烟灭 (7)封狼居胥
阅读下面陆游的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①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正隐居山阴老家,时年65岁
(1)两首诗都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2)两首诗均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 1)(2分)虽感慨岁月老去,壮志未酬,却仍然壮心不已,斗志昂扬,期许再图报国大业。
(2)(4分)
《书愤》,诗人将早年壮志满怀的战斗岁月与后来年华老去而壮志未酬的境况进行对比,
表达诗人诗题所说的愤懑怅恨。(2分) (或:将自己年华老去,壮志空许的愤懑与诸葛孔明一生为国,死而后已的业绩对比,表达诗人烈士暮年而壮心不已的激情。)
《十一月》诗人将“僵卧孤村”“卧听风吹雨”的凄凉境况与“为国戍轮台”的“不自哀”的壮心对比,表达诗人收复河山的志向坚定不移。(2分)

6.C(合乎,适合)
7.A(A 介词,凭借;B.连词,因此//介词,按照,顺着;C.连词,就//副词,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D.连词,于是,就//副词,竟。)
8.C( ①写其“贤(于)其类”;②写其如何进入,未突出其“智”; ⑥写其御下有恩。)
9.B(后来禁不起他们的再三请求,只得答应,要求年轻人备办酒席等他盗取回来。)
10.① 太守派他捕捉地方的强盗,任青一去就捉到了,境内就没有强盗了,他凭借功劳,职务逐渐提升。(4分,“使(之)”“辄”“以”“稍”各1分)
② 李察多次陷入危险境地,任青护卫他。(2分,“数”“危窘”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