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面散句改为整句,可增删个别词语。(6分)
十八年来,我有时把你当作骄傲的资本,有时你又成为我进取的障碍,兴致一来,我希望你的美会成为世界之最;但一时发烧,即使把你削掉去做尼姑也不解恨。
十八年来,我有时把你当做骄傲的资本,有时把你看作进取的障碍,有时我希望你的美成为世界之最,有时我恨不得把你削掉做尼姑。
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某总猪蹄 秦德龙
某总猪蹄,就是某总喜欢吃的猪蹄。也许是大饭店吃多了,吃腻了,某总偏偏喜欢到小食摊上啃猪蹄。一啃就是两只,再弄上二两小酒,搞得嘴上美滋滋的。
卖猪蹄的小范,是个人精。某总是政府的头面人物,这就是个特殊的资源。小范干脆就嚷嚷起来了:“猪蹄,猪蹄,某总最爱吃的猪蹄!”
“吃某总猪蹄!”“某总猪蹄味道好极了!”人们口耳相传,也都喜欢上了某总猪蹄。每天,某总猪蹄都很畅销,不到黄昏,一车猪蹄就卖完了。某总手下的小厮知道了这件事,问某总要不要掀翻小范的猪蹄车?某总淡然一笑:“都不容易,人家也要吃饭嘛!只要我的名字能让穷人填饱肚子,我不也是个社会慈善家吗?”
某总还是常常上小范那儿啃猪蹄,临走,拿10块钱给小范。小范哪里肯,说:“某总,因为您爱吃我的猪蹄,我的生意才做得起来!您就是我的财神!”某总微微一笑:“说哪儿去了,你在群众中为我扬名,提高了我在社会上的名誉度,我还要感谢你呢!”
某总和小范就这么交上了朋友。小范总是给某总留出烀得最香最烂的猪蹄,等着某总来啃。有时候,某总忙,一时过不来,小范就打的给某总送猪蹄。某总也不白吃小范的猪蹄,顺便扔给小范两包香烟吸。
当然,某总也会和小范侃上几句“猪蹄文化”。某总从猪的祖师爷猪八戒说开去,一直说到猪的每一只蹄子,把猪说得浑身都是宝。某总还会拿出这样的问题来考小范:“猪蹄子天天踩烂泥,为什么吃起来特别香?”小范答不上来,就请某总赐教。某总说:“猪是最幸福的动物,整天傻吃闷睡,不会思考,所以它的肉香!”
小范的脸一红,心想:某总不是骂我吧?又一想,某总是喜欢我,才骂我的。某总骂我是爱我,不爱我就不会骂我!小范知道,某总这样的头面人物,一定有许多烦心事。有了烦心事,总是要骂人的。骂人泻火,要是能让某总大骂一顿就好了,只要他高兴。小范的心里,突然产生了这样的奢望,很迫切的奢望。
说实在的,小范是有野心的,他要把猪蹄事业做大做强,做成一个猪蹄集团,也就是说,他烀的猪蹄,要打入各大酒楼饭店。菜名都想好了,就叫“八戒招手”。小范需要某总的支持,只要某总支持一下,“八戒招手”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也是小范前一阶段喊出“某总猪蹄”的初衷。总而言之,小范要打某总这张牌!
一不做,二不休,小范连夜开始了筹划。第二天,他就把全市乃至郊区各县卖猪蹄的全都联合起来了,成立了八戒连锁集团。他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要求各摊、点、户,统一打出“某总猪蹄”的招牌,抢先登陆。
当晚,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某总猪蹄”的金色幌子。
这一招真是厉害。某总领着一帮人过来了,指着小范的鼻子,大发雷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某总把小范骂了个狗血喷头,大家都听见了。
某总与小范打了一场官司,告小范侵犯名誉权。某总胜了官司,却没要求小范做任何经济赔偿。某总说:我一个堂堂的官员,怎么能和老百姓较真呢?某总因为爱民亲民而名声大振,不久就提拔当大官去了。
“某总猪蹄”正式更名为“八戒招手”,生意更火了,很快就打进了各大饭店酒楼超市。小范时常亲手烀制猪蹄,给某总送去。用的是“特快专递”,专人专车。
外地饮食业纷纷效仿,拓展创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些名堂:“XX总菜单”、“X.总美食”、“X.总专席”、“X.总忌口”……不一而足。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6年第8期)
16.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小说的主题思想。(3分)
17.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范”和“某总”的性格特点(形象特点)。(6分)
18. 文中画线句子“很迫切的奢望”指的是什么?文章最末段看似与文章主旨无关,你是怎样认为的,写出你的看法。(6分)
16.小说借官员与小摊贩之间相互利用并最终实现“双赢”的故事(1分)强烈地讽喻了当今社会__结的重大弊病(2分)。
17. 小范是一个有商业头脑,善于见风使舵,精明且不择手段的市侩商人形象(3分)。
“某总”是一个善借舆论造势,自私虚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官员形象(3分)。
18.奢望指小范要做成一个猪蹄集团,把自己烀的猪蹄打入各大酒楼饭店的野心(2分)。小说末段构思精巧,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2分)的作用,它由点及面,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2分),因此并非与主旨无关。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病毒――人类的竞争者
[美] 詹姆士・崔费尔
病毒,可以说是我们所知无生命的东西中最复杂的,或者说是有生命的东西中最简单的。到底怎么说好,要看你如何定义“生命”一词。病毒的构成,是 dna的分子或是其近亲rna,被包围在由蛋白质构成的壳内。这外壳能骗过细胞,让它以为病毒是有资格进入其内部的。一旦进入细胞内部的作业区域,病毒就脱掉外壳,欺骗细胞的化学固定运作方式,制造更多的病毒。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细胞的资源用尽为止,这时新制的病毒就移动到细胞的外面去侵略其他细胞。因此,虽然病毒本身不能像生物一样复制自己,却能在找到合适的健康细胞时通过复制来繁殖。
病毒的生存方式,解释了为什么治疗病毒引发的疾病会如此困难。因细胞侵入而引发的疾病。可以用抗生素来治愈。许多抗生素的工作原理,是将抗生素本身附着于制作细胞外壁所必需的分子上,因而可以防止新的细胞壁被复制出来。但是病毒并没有细胞壁,任何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药物,也会杀死附近健康的细胞。要和病毒作战,就必须深入到细胞自身内部的化__作中,这是我们现在才开始学习的事。事实上,目前我们对抗病毒最有效的防御,是使用能启动人体免疫系统的疫苗。利用这样的疫苗,我们终于在全世界消灭了天花,美国已使小儿麻痹等病毒不再是重大的保健问题。然而,艾滋病病毒的散布是致命的,它提醒我们知道,在没有有效疫苗的时候,病毒疾病是如何肆虐的。
病毒常用的武器有病毒的突变和它们从一个病毒转移核酸到另一个病毒的能力。你身体中的细胞分裂时,就有复杂的“校正”机制运行,以确保所拷贝的dna是和原版完全相同的,其精确度达到了平均十亿次才有一次错误的比率。但病毒却是没有校正机制的。测量结果显示,艾滋病病毒单纯的dna复制所包含的错误,可以达到每两千次就有一个错误的程度。这就是说,病毒突变的比率对细胞形态而言,是高到不可思议的程度。此外,如果两个以上的病毒同时攻击一个细胞,它们还可以交换dna或rn__段,在过程中制造出一种全新的病毒物种。这些效应加在一起,就意味着人类要经常面对新类型病毒的侵袭。这就是为什么每年我们都必须接种新疫苗。以预防新型的流行性感冒。
当今社会,特别致命的病毒可能会重创甚至完全消灭一个小区域中的人口――请回想1995年在非洲扎伊尔的爱博拉内出血病毒的流行。不过,这些不幸的灾难也提供给人类种族的一种保护,因为最后的病毒也会随着最后一位人类寄主的死亡而同归于尽。然而,今天交通便利,还以“同归于尽”的方式来保护人类种族的延续,显然是徒劳的,新的病毒能在我们察知其存在以前,就散播到地球上的各大洲。此外,当人类对荒野的无限制侵犯以后,荒野的界线日益模糊了,我们也就会遭遇越来越多从前没接触过的病毒,给它们获得新寄主的机会,而源自野生动物身上的一些病毒,人类是没有直接防卫能力的。例如,原来的艾滋病病毒,据传是由原本只会感染猿猴的病毒突变而来的;一位猎人在剥制一只感染了突变病毒的猿猴皮毛时,割伤了手指,就把致命的疾病散播到全世界了。
想不想知道真实的恶梦是什么样?请你想像一种像是引发艾滋病的病毒,让病主能活下去,而在他们死亡前的多年时间散布这种病毒;然后再想像这病毒经过空气传播,像是流行性感冒和日常感冒,在我们能对付它以前,会先死掉几十亿人。
依照诺贝尔奖得主约书亚・莱德伯格的说法:“在统御地球上,我们的真正竞争者是病毒。人类的延续存活并不是必定的。”
12.根据文中信息,当今世界新类型病毒经常产生的根本是(3分):
A.随着环境的变异,病毒的寄主增多。
B.人类对荒野的无限制的侵犯。
C.高频率突变的病毒经常两个以上同时攻击一个细胞。
D.病毒借助健康细胞复制自己的能力特强。
13.文中作者认为在当今社会,人类特别容易遭受病毒重创的原因有(6分)
A.病毒疫苗的研制速度远远低于病毒产生的速度。
B.交通便利,致使病毒在被察知之前就传播开来。
C.人口膨胀,为缓解全球食物供应紧张的局面,大量使用转基因食品。
D.过度开发大自然,致使人类遭遇到越来越多的没有直接防卫能力的病毒。
E.全球气温升高,刺激了病毒的大量繁殖。
14.依据本文的信息,说说人类最终战胜sars病毒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2分)
15.你是怎样理解“在统御地球上,我们的真正竞争者是病毒。人类的延续存活并不是必定的”这句话的含义的?(7分)
12.C【A、D是病毒增多的原因,B病毒寄主有可能转移的原因】
[f59184f0490ad201.jpg]13.B D【ACE都与原文无关】
[f59184f0490ad201.jpg]14.研制出能启动人体免疫系统的SARS疫苗,并不断接种新SARS疫苗。
[f59184f0490ad201.jpg]15.人类与病毒的生存竞争,最终胜利的不一定是人类(1分)。因为病毒具有传播途径隐蔽、突变比率高、新病毒物种诞生快的特点(3分),而当今人类活动范围广泛、病毒防治疫苗研制滞后等特点又不利于战胜病毒(2分),所以,人类如果不能有效科学地防治病毒,就有可能与病毒同归于尽(1分)。
默写填空(6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每句1分)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______,_________ 。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 ,_________ 。
(3)_________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 。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63d94d6840a3c6b.jpg](3)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 (4)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5.D(养:养活)
6.D(A项的“以”都是介词,分别解释为“把”和“用”;B项的“于”都是介词,分别解释为“用”和“比”;C项的“之”前一句是“代词,他”;后一句是“动词,到”;D项“而”都是顺承连词,可不译)
7.C(①③是仁政带来的结果)
8.D(应是曾巩和王安石疏远。)
9.(1)①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借给他车马和随从,在齐州四境夸示炫耀。【得分点是句意通畅1分,“夸徇于四境”省略句式1分,实词“假”1分】
②当时擅长写文章和诗词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得分点是实词“工、过”,虚词“者”各1分】
(2)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每对两处计1分,不计0.5分】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爱国热情的德育打卡制度,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的认识问题,出现“走过场”现象,的确让人叹息。 D: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 一进动物园,我们就径直来到“澳洲馆”看考拉,它们样子憨厚,一举一动总是慢悠悠的,显得 可爱。② 即便是这些水草,也像它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湖水一样 无垢,使人心旷神怡,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烦恼。③ 目光短浅的人由于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盘, 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A:尤其 清静 从而 B:非常 清静 进而 C:非常 清净 从而 D:尤其 清净 进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快乐是什么?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请以“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800字。
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3分)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秋色人似画中游
(这则对联要求写出秋天的景色,难点在于运用对偶这一修辞手法来回答――里面也暗含着比喻修辞手法,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根据上联来拟写下联,不能随心所欲,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误解了对联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7分)
细胞生命的礼赞
刘易斯・托马斯
有人告诉我们说,现代人的麻烦,是他一直在试图使自己同自然相分离。他高高地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钢铁的屋顶上,悠晃着两腿,遥看这行星上翻滚扭动的生命。照这样的描绘,人成了巨大的致命性力量,而地球则是某种柔弱的东西,像乡间池塘的水面上袅袅冒上的气泡,或者像一群小命娇弱的鸟雀。
近年来的生物科学,一直在使人根植于自然之中这一点成为必须赶紧正视的事实。新的、困难的问题,将是如何对付正在出现的、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的观念:人与自然是多么密切的联锁在一起。我们大多数人过去牢牢抱有的旧观念,就是认为我们享有主宰万物的特权这种想法正在从根本上动摇。
可以满有理由地说,我们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我们不像过去一向设想的那样,是由我们自己的一批批越来越复杂的零件逐级顺序组合而成的。我们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出门去迎接每一个朗朗白天的,是线粒体。而严格地说,它们不是属于我们的。原来它们是单独的小生命,是当年移居到我们身上的殖民者原核细胞的后裔。很有可能,是一些原始的细菌,大量地涌进人体真核细胞的远古前身,在其中居留了下来。从那时起,它们保住了自己及其生活方式,以自己的样式复制繁衍,其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都与我们的不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就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一样。没有它们,我们将没法活动一块肌肉,敲打一下指头,转动一个念头。
线粒体是我们体内安稳的、负责的寓客。我愿意信任它们。但其他一些小动物呢?那些以类似方式定居在我细胞里的生物,协调我、平衡我、使我各部分凑合在一起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我的中心粒、我的基体、很可能还有另外许许多多工作在我细胞之内的默默无闻的小东西,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殊基因组,都像蚁丘中的蚜虫一样,是外来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我的细胞们不再是使我长育成人的纯种的实体。它们是些比牙买加海湾还要复杂的生态系统。
我当然乐于认为,它们是为我工作,它们的每一气息都是为我而呼吸的;但是否也有可能,是它们在每天早晨散步于本地的公园,感觉着我的感觉,倾听着我的音乐,思想着我的思想呢?
然而我心下稍觉宽慰,因为我想到那些绿色植物跟我同病相怜。它们身上如果没有叶绿体,就不可能是植物,也不可能是绿色的。是那些叶绿体在经营着光合工厂,生产出氧气供我们大家享用。但事实上,叶绿体也是独立的生命,有着它们自己的基因组,编码着它们自己的遗传信息。
我们细胞核里携带的大量DNA,也许是在细胞的祖先融合和原始生物在共生中联合起来的年月里,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这儿的。我们的基因组是从大自然所有方面来的形形色色指令的结集,为应付形形色色的意外情况编码而成。就我个人而言,经过变异和物种形成,使我成了现在的物种,我对此自是感激不尽。不过,几年前还没有人告诉我这些事的时候,我还觉得我是个独立实体,但现在却不能这样想了。我也认为,任何人也不能这样想了。
地球上生命的同一性比它的多样性还要令人吃惊。这种同一性的原因很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归根结底都是从一个单一细胞衍化而来。这个细胞是在地球冷却的时候,由一响雷电赋予了生命。是从这一母细胞的后代,我们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我们至今还跟周围的生命有着共同的基因,而草的酶和鲸鱼的酶之间的相似,就是同种相传的相似性。
近来,我一直想把地球看作某一种生物,但总嫌说不通。我不能那样想。它太大,太复杂,那么多部件缺乏可见的联系。前几天的一个晚上,驱车穿过新英格兰南部树木浓密的山地时,我又在琢磨这事儿。如果它不像一个生物,那么它像什么,它最像什么东西呢?我忽而想出了叫我一时还算满意的答案:它最像一个单个的细胞。
13.不能证明“我们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的基因组是从大自然所有方面来的形形色色指令的结集编码而成。
B.定居在我细胞里的生物为我工作、为我而呼吸。
C.我们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
D.一些原始的细菌是我们的共生体。
14.对“线粒体”的认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线粒体是一些原始的细菌,大量地涌进人体真核细胞的远古前身。
B.线粒体是我们体内安稳的、负责的受人信任的原核细胞的后裔。
C.线粒体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使用。
D.线粒体像蚁丘中的蚜虫一样,是外来的在人体内起到协调、平衡作用的生物。
15.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简要品味本段的语言特色。(6分)
16.作者为什么说地球“最像一个单个的细胞”?请联系全文找出三点依据。(5分)
13.(3分)B(对照原文“我当然乐于认为,它们是为我工作,它们的每一气息都是为我而呼吸的”可见B项将作者主观认为的当作了客观存在的。A项见原文“我们的基因组是从大自然所有方面来的形形色色指令的结集,为应付形形色色的意外情况编码而成。”C项见原文“我们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D项见原文“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
14.(3分)A(误将可能当现实。原文“很有可能,是一些原始的细菌,大量地涌进人体真核细胞的远古前身,在其中居留了下来。” B项见原文“线粒体是我们体内安稳的、负责的寓客。我愿意信任它们。原来它们是单独的小生命,是当年移居到我们身上的殖民者原核细胞的后裔。”C项见原文“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出门去迎接每一个朗朗白天的,是线粒体。”D项见原文“但其他一些小动物呢?那些以类似方式定居在我细胞里的生物,协调我、平衡我、使我各部分凑合在一起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我的中心粒、我的基体、很可能还有另外许许多多工作在我细胞之内的默默无闻的小东西,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殊基因组,都像蚁丘中的蚜虫一样,是外来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15.(6分)
表达的观点是,人不是万物的主宰。(2分)
运用形象地描绘和比喻,(2分)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人想同自然分离而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和主宰一切的神态。(2分)
16.(5分)
(1)人与自然是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从生命的多样性看,我们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我们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
(2)我们的中心粒、我的基体、很可能还有另外许许多多工作在我细胞之内的默默无闻的小东西。
(3)地球上生命的同一性比它的多样性还要令人吃惊。这种同一性的原因很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归根结底都是从一个单一细胞衍化而来。
(答题思路要有因果推论的过程。意思大体接近即可。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