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18题

养 竹 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①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②,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③者斩焉,帚④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⑤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茸荟郁⑥,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荟⑦,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犹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全唐文》卷六七六)

【注】①拔萃:书判拔萃科。唐代科举科目之一。②捐馆:指逝世。③筐篚(kuāng fěi):竹制器物。④帚(huìzhǒu):扫帚。⑤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⑥(běng)茸荟郁:草木杂乱茂盛。⑦芟(shān)荟:除掉茂盛的杂草

15.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竹固,固以树德 本:根

B.始于长安求居处 假:借

C.以其后之居斯者 贻:愉乐

D.竹心空,空以道 体:体察、体悟

16.下列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竹,植物也。 甚矣,汝之不惠!

B.询于关氏之老。 客有吹洞箫者。

C.于人何有哉?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而见贱俗人之目。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1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以关相国私第的竹子为叙写对象,叙述其经历了关相国对它们爱护有加,后遭人任意砍伐,再后来经作者精心扶植重焕生机,但最后却被庸俗的人们随意丢弃的遭遇。

B. 文人士大夫喜欢竹子的原因,不仅在于它的自然外观,更在于竹子的自然性状所比附的人的品格情操的象征意义。本文就是一个有力的例子。

C.作者认为培养人才犹如养竹,人才虽然难得,可是爱惜和识拔人才的人更为难得。文章婉转曲折,流畅自然。

D.作者写作这篇文章,其实是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便让居住在这里的后人和当时的用人者读到后有所启发、借鉴。

1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

15.C (赠给)

16.C (都是宾语前置句   A.判断句/谓语前置句  B.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D.被动句/判断句)

17.A (文章所述“竹子”应是“被庸俗之人的眼睛轻贱地看待”,而不是“被庸俗的人们随意丢弃”,且竹子的遭遇是“被庸俗之人的眼睛轻贱地看待”在先,“作者精心扶植重焕生机”在后)

18.译文:第二天,我信步走到亭的东南角(“履”“隅”各占1分)

阅读《窗》选段,完成12―14题(8分)

窗(节选)

钱钟书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人和大自然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一个外来者,打门请进,有所要求,有所询问,他至多是个客人,一切要等主人来决定。反过来说,一个钻窗子进来的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缪塞(Musset)在《少女做的是什么梦》(A Quoi revent les junes filles)那首诗剧里,有句妙语,略谓父亲开了门,请进了物质上的丈夫(materielepoux),但是理想的爱人(ideal),总是从窗子出进的。换句话说,从前门进来的,只是形式上的女婿,虽然经丈人看中,还待博取小姐自己的欢心;要是从后窗进来的,总是女郎们把灵魂肉体完全交托的真正情人。你进前门,先要经门房通知,再要等主人出见,还得寒暄几句,方能说明来意,既费心思,又费时间,那像从后窗进来的直接痛快?好像学问的捷径,在乎书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愈远了。这当然只是在社会常态下的分别,到了战争等变态时期,屋子本身就保不住,还讲什么门和窗!

12.作者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下面对这句话的含义阐述不准确的一项(2分)

A.屋外的春天美丽如画,值得欣赏;

B.阳光,经窗内阴深的映衬,更加明亮;

C.风,搅动窗内的沉闷,显得更有生气;

D.鸟语,要窗内的寂静作衬托,才克服琐碎和单薄。

13.作者认为,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作者就住在屋里的人赏春一事,对窗子有何赞赏?请你用一句话简要概括。(2分)

14.作者认为门与窗的根本分别是什么?请在第二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作答。作者用陶渊明的文句和缪塞诗剧《少女做的是什么梦》强调了“窗”对于人的什么意义?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4分)

12.A.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不够美。(2分)

13 .窗子比门更简便地直接沟通大自然和人。(2分)

14.“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2分)    强调了“窗”在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意义。(2分)

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沁园春・长沙》)

②从头越, ,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③满载一船星辉, 。 (《再别康桥》)

④鼎铛玉石, ,弃掷逦迤。 (《阿房宫赋》)

⑤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 (《阿房宫赋》)

⑥且夫天地之间, 。苟非吾之所有, 。 (《赤壁赋》)

①挥斥方遒

②苍山如海

③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④金块珠砾

⑤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⑥物各有主   虽一毫而莫取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现代作家。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作品。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直接说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例如“垂髫”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束发”是指男子十五岁。 C:庄子是战国时哲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人物,《庄子》后世尊称为《南华经》。《逍遥游》一篇中说的“逍遥游”,指的是“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D: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__的词《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就是词牌名。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 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②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公司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公司将 价值100元的礼品券。③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他比我更 。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 ④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_______不能有力地完成。

A:扶、敬赠、乐观、或者 B:扶、惠赠、开朗、或者 C:撑、敬赠、乐观、甚至 D:撑、惠赠、开朗、甚至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9――22题

《清塘荷韵》 季羡林

(1)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2)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3)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4)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5)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6)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它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与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7)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8)晚上,我们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边石头上纳凉。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银光洒在荷花上。我忽听扑通一声。是我的小白波斯猫毛毛扑入水中,她大概是认为水中有白玉盘,想扑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离破碎,好久才恢复了原形。

(9)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花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10)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节选自《语文读本》,有删改)

19.文章题目为《清塘荷韵》,前3段却没有直接描写荷花荷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0.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作者感觉非常有趣。从全文来看,作者从“季荷”中感受到哪些趣味?(4分)

21. 文章中划线句子均为引用古诗名句,试选取一例分析这样的手法有何妙处。(5分)

22.文章结尾说“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花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

19. (写了种荷花的过程,通过砸莲子、每天观望、几年等待来表现作者对荷韵的渴望和喜爱,为下文正面描写荷韵做铺垫)

20. (翘首盼望的乐趣、奇迹发生的乐趣,感受生命的力量的乐趣、静静欣赏荷韵之优美的乐趣,体味妙境之乐趣,天伦之乐,生的希望等)

21. (增添文采,渲染意境,加强感染力)

22. (生命的力量巨大,即使遇到严寒(挫折困境)暂时凋零,也应该抱有无限希望和梦想。)

阅读以下诗歌,回答下面问题(共6分)

《赠从弟(其二)》刘桢(东汉)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一何:多么

1、作者在本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作者写诗的目的是想勉励堂弟,但全诗没有一句勉励的话,却描写了风霜中的松柏。这里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1、作者笔下的松柏是一种立寒风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强者形象。(2分)

2、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1分(象征得1分?)作者用高山劲松的不畏狂风霜雪比喻人也要像它一样不怕困难,勇敢地面对艰难险阻,劝勉堂弟做一个坚强的人。(2分)这样写使得人生道理的阐述形象生动而富有震撼力,丝毫不显生硬呆板。(1分)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一个有志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主义建设有贡献的人。 B:这个学校的教职工大约有150人左右,其中省级骨干教师有15人。 C: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上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栋梁之才。 D: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与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共同发布的《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表明,大学生群体正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四大特征。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 (2)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 这一技术。(3)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 ,……房间里只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4)这个神奇的光带,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 在北斗星的周围。

A:忘怀 采用 简朴 萦绕 B:释怀 沿用 简朴 缠绕 C:释怀 采用 简单 缠绕 D:忘怀 采用 简单 萦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振天撼地 作揖 经渭分明 罄竹难书 B:浑浑恶恶 海市蜃楼 因循苟且 残羹冷灸 C:真知灼见 才思枯揭 浩月当空 蹒跚 D:砥砺 骁勇善战 物是人非 罹难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