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句子表达完整。(每空1分,共6分)
红色,如冬日里的太阳,发出光和热,给人带来温暖;绿色, ,
, ;蓝色, ,
, ;黑色,如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秘和未知,引人不断探索。
示例:绿色,如春雨后小草,充满生机和活力,给人带来希望;蓝色,如清澈的天空,充满幻想和希冀,引人孜孜以求。(每空1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第18-20题。
打工仔
杨崇德
小岩村出了个深圳打工仔,那是发爷的满崽阿贵。
阿贵春节回来的时候,花格子西装,棕色牛皮鞋,还戴着个乌黑墨镜,像个流氓似的。招得村里人议论纷纷。好在初一孩子们到发爷家拜年,阿贵给每个娃儿一块钱,人们才意识到阿贵不是流氓,倒像个老板。于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向阿贵靠近。
阿贵,你在深圳干什么?有人想探听阿贵有钱的原因。阿贵只是笑而不答。就连阿贵的老子发爷也不知道。但是,人们百分之二百地肯定:阿贵这小子发了。
人们的猜测百分之二百正确。正月初五,阿贵就要发爷跟他去深圳看世界,发爷不肯去。阿贵就死缠,说:“爹,你就去吧,这把年纪了,再不去看看那里的热闹世界就没有机会了。”发爷还是不肯去。阿贵就说:“爹,跟我去一趟吧,反正我在那边又不干坏事。”发爷听了阿贵这句话,心里亮堂了几分。最后,在乡邻们的劝说下,发爷跟阿贵到了深圳。
深圳这个五彩缤纷的城市,在发爷眼里就是天堂。阿贵陪父亲逛了深圳的几个风景点,最后告诉父亲怎么过马路、怎么回家就自个儿上班去了。头两天,发爷不敢离开阿贵的房间。至多是在他房门口看行人,看车辆,看他从未看到过的热闹景象。过了几天,发爷的胆子就大了。能够远离阿贵的住房,沿街去瞧去望。阿贵很忙,除了按时给发爷准备三餐外,整天早出晚归。
这天,发爷转到了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发现有个胖女人坐在那里,双眼微闭,她的双脚被一个人抱着。发爷很好奇,走到旁边看热闹。抱脚的人很投入,正在用小刀给女人修脚趾甲。趾甲被修整得圆圆的,抱脚人又用小刀将指甲刮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涂上红油,很好看,也很新鲜。发爷在这里出神地站了近十分钟。胖女人给抱脚人付了20块钱,抱脚人躬腰连说谢谢。抱脚人转过身,发爷的脑神经被重重地刺了一下: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阿贵!
发爷不等阿贵喊出半个“爹”字,就给了阿贵一耳光,脖筋如蚯蚓般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想不到你干的竟是这等活!跟我老老实实回家种田去!”
这一晚发爷半粒米都没吞下。第二天,不管阿贵怎么求,发爷还是回到他的小岩村。乡邻们很高兴地围着发爷讲深圳,发爷就说深圳的车子好看房子好看。有人问阿贵在那好吗?发爷说:“好好。”但是,发爷从此就病倒了,病得让人越来越为他惋惜:放着好日子不过,就要走了。
阿贵从深圳赶回来的时候,发爷已经咽了气。阿贵跪在发爷的灵床边不愿起来。
发爷快入殓的时候,阿贵用小刀给发爷修了脚趾甲,圆圆的,然后用指甲油涂了一遍又一遍,很好看,也很新鲜。小岩村的人都说发爷的脚趾甲很好看,很新鲜。
18.小说开头写阿贵回村过春节的情景,有三个作用,请写出来。(5分)
19.根据小说内容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发爷发现儿子在深圳替人修脚,又打又骂,回来后气病而死。他为何这样? (1分)
答:
(2)而当村里人问发爷阿贵在那好么,他却说,好好。这又说明什么?(1分)
答:
(3)村里人问阿贵在深圳干什么,他为何笑而不言?(1分)
答:
(4)阿贵是个什么样的人物?(2分)
答:
20.这篇小说很能反映当前的一些社会实际,例如:有人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兢兢业业做好就行;有人认为,职业其实是有差别的,一个人应该选择智力程度高、能发挥出更大才华、作出更大贡献的职业,对这两种看法,你怎样看?联系本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18、①表现阿贵气度不凡。②制造悬念,他怎么“发”的。③与后文形成对比。(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
19、(1)他认为修脚下贱,丢了他的脸。(1分)(2)他不愿在乡亲们面前丢了面子。(1分)(3)他知道村里人思想保守,思想不解放。(1分)(5)阿贵是个技术熟练,孝敬长辈,懂得自尊的一代新人。(2分,3点答对其中2点以上即可给2分)
20、(5分)答案提示:答案不唯一。可以同意前者,也可以同意后者,也可以将两者辩证地联系起来。同意前者可以从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来谈。同意后者可以怎样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作特点、当代青年的使命来谈。无论哪种观点,都要结合这篇小说的一些内容。(评分标准:观点1分,分析3分。语言得当1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第14-17题。
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甚至可以说,手机文学应当是一种“笑”的文学,应该在“笑”字上做文章,能够给人以轻松释放、付诸一笑之感,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起到一种调节心情的作用。如果说艺术张力是手机文学的存在之本,那么幽默、讽刺、灵动是手机文学的生命之根。
幽默可以解开心情凝滞的结扣,释放出生命快乐的种子。幽默风趣,足以让人开心一笑。
讽刺如果离开了幽默,就会丧失内在的艺术韵味,成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绝妙的讽刺总是和幽默互为表里、融为一体的。
灵动则是生命智慧的自然流露,是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心有灵犀”。换句话说,也就是创作者说出了读者想说却没有说出,或者没有想到却极想想到的东西。其实,正如幽默与讽刺交融一样,灵动有时也融合在幽默与讽刺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审美意味。当然,在这种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追求之中,不时也透露出后现代的气脉,表现为平面化、碎片化、解构化的艺术倾向。
手机文学,说到底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走产业化之路,追求商业利益,是手机文学的初衷。下载、发送成为事关手机文学命运的两件大事。就传统文学来说,手机文学在技术时代、市场经济的双重语境下,难以避免要犯下“两宗罪”,也就是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
手机文学在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双重缺失影响下,必然产生大量的“快餐文化”甚至“文化垃圾”。手机也就不再是文学的一块阵地,相反,却成为了文学沙化的制造者。点心固然花样繁多、别有味道,但是变了质的点心毕竟是有害的,对于广大手机文学读者来说,“变了质”的手机文学无疑也会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毒害”。因而,不能不说,手机文学悄然兴起的背后也隐含着文化的缺失与忧虑。
不可否认,手机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它的任何一种夸大或贬低都是不切实际的妄谈。正视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和文化缺失,对于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4.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手机文学无法承载丰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它的艺术感染力不大。
B.手机文学大多令人开心释怀,因而受到许多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人的欢迎。
C.手机文学的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常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美好感觉。
D.手机文学就像点心一样,固然花样繁多、别有味道,但是不能登大雅之堂。
E.手机文学在某些状态下也会变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毒害”。
F.要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阻止手机成为文化沙化的制造者。
15.对手机文学“幽默”“讽刺”“灵动”三种特性相互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幽默”“讽刺”“灵动”相辅相成,是手机文学的根本特性。
B.手机文学惯用讽刺手法,正在演变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缺乏幽默和灵动。
C.灵动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它必须与幽默、讽刺融合在一起,形成手机文学独特的审美意味。
D.当前手机文学平面化、碎片化、解构化的艺术倾向,是追求幽默、讽刺、灵动的结果。
16.手机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建设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4分)
17.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手机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特点。(3分)
14、A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艺术感染力不大”不仅仅只有“无法承载丰厚的社会内容”这一个原因。D断定手机文学“不能登大雅之堂”太绝对化了。)
15、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讽刺“如果离开了幽默”,才会“丧失内在的艺术韵味,成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C灵动只是“有时”也融合在幽默与讽刺之中。D“平面化、碎片化、解构化的艺术倾向”是“后现代的气脉”的“表现”,是“在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追求之中”“不时”透露出的。)
16、积极作用:调节心情,交流情感,减轻压力,给人带来快乐和方便。消极作用:机械复制,过分媚俗求利,文化品位不高,出现“快餐文化”甚至“文化垃圾”。(各2分共4分)
17、①篇幅短,内容少。②轻松(“笑”),多为亲切风趣的内容。③需要下载和发送,受技术的限制。(各1分共3分)
填空默写
(1)斧斤以时入山林, 。(《寡人之于国也》)
(2)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劝学》)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师说》)
(5)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6)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7)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1)材木不可胜用也(2)故不积跬步(3)金石可镂(4)道之所存(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6)竹喧归浣女(7)无边落木萧萧下(8)枯松倒挂倚绝壁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11-12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本诗为白居易谪居江州时所作。
11.全诗写“雪”,巧妙自然,别具一格,说说诗人是怎样写“雪”的。(4分)
12.根据诗的后两句仔细揣摩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简述出来。(4分)
11、(4分)本诗写雪,全从人的感觉写起,首句通过皮肤感觉、次句通过视觉,三、四句通过听觉来写(写到人的视觉、听觉的给2分),全用侧面烘托(1分),写出雪下得大、积得厚(1分)。
12、(4分)诗中“夜深”、“时闻”等词(1分)写出了诗人彻夜无眠(1分),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的孤寂、苦闷的心情(答仕途受挫的凄苦等亦可酌情给分)(2分)。
5、C【解析】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
6、A【解析】A项均为介词“趁机”。B项:到(动词)/的(助词)。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
7、B【解析】②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⑤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识时务,有眼光”,据此可排除D项。
8、D【解析】并非所有儒生都拒绝合作。
9、(1)您所奉事的将近十位君主,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3分)
(2)于是高帝(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3分)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家英国报纸以“世界上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为题,作有奖征答。获奖的三个答案是:(一)一位艺术家殚精竭虑完成了一件作品,望着作品吹口哨;(二)小孩在沙滩上忙了一天,用砂石筑成一座堡垒;(三)外科医生完成了一个历经8小时的手术,终于救活了一条命。
看了这些答案,你有何感想呢?请全面理解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一段文字有多处毛病,阅读后按要求完成(1)―(3)题。(6分)
技术监督部门最近(1)在河南新乡等地查获了一批假冒伪劣商品,在这批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中(2)又(3)再次(4)发现了假的“沙宣”洗发露。这些假洗发露是完全(5)仿照(6)中外合资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生产(7)的真正的(8)“沙宣”深层滋润洗发露制造(9)的,简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此事件发生后,宝洁公司在媒体上发布消息,呼吁(10)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假的“沙宣”洗发露,必须(11)向当地技监部门或工商部门报告,或直接向宝洁公司报告,一经查实(12),该公司将惠赠(13)微波炉一台。
(1)必须删除的两处是 , (只填划线处的序号)。(1分)
(2)应该简略的一处是 (只填划线处的序号),应改为 。(2分)
(3)不得体的两处是 、 (只填划线处的序号),应分别改为 、 。(3分 )
[28b67a83ab408f08.jpg](1)应该删除的两处是(3)或(4) ,(8)。(1分)
[28b67a83ab408f08.jpg](2)应该简略的一处是(2),应改为“其中”。(2分)
[28b67a83ab408f08.jpg](3)不得体的两处是:(11)(13),(1分)应分别改为“务请”或“请”、“馈赠”或“赠送”。(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信
[苏联]尤里・里希特
时值12月31日,彼得・弗拉基米罗维奇・帕潘科夫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处理着即将结束的这一年的最后几件紧要公事。他一本正经地板着一副面孔,俨然一派首长的风度。每当电话铃响,帕潘科夫总是一边抓着话筒,简要而认真地回答着,一边继续签阅着文件。
一会儿,女秘书柳多奇卡敲门进了办公室:“对不起,帕潘科夫,打扰您了。有您一封信。”
说着,她把信放到帕潘科夫的桌上,随即转身走了。
帕潘科夫拆开信就念起来:
亲爱的妈妈:
你的儿子在给你写信。我已经好久没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出差、度假、住医院了……
“真是活见鬼!”帕潘科夫惊诧不已。他又看了看信封,上面分明写着他的机关地址和
姓名,而且一点也没错。帕潘科夫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仍然把信继续念下去:
我们这里现在正是秋高气爽、春光明媚、夏日炎炎、寒冬腊月的时节。
我身体还好、很好、不太好、很不好。
前不久我去逛过剧院、电影院、音乐厅、酒吧间。
我打算再过1个月、1年、5年就来看你。
我知道你没钱花了,所以寄给你30、20、10、5个卢布。
我已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厂长、总局局长。
我妻子祖莉菲娅向你问好。
你的爱子彼佳
帕潘科夫更加莫名其妙,他又把信从头至尾念了一遍,然后又往信封里看了看。信封里果然还有一张小字条:
亲爱的彼佳:
我多么盼望你能来封信呀!可你却是个大忙人,哪有时间顾得上这种小事呢?我只好替你写了这封信,你只要简单地把那些不该要的词句划掉寄给我就行了。
吻你!
你的妈妈
帕潘科夫仰身靠到自己柔软舒适的安乐椅背上。
“唉,妈妈呀,你可真是位幽默家呀!而且对时间还掐算得那么准,让信不迟不早刚好在12月31日送到,这一天我可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啊!”
帕潘科夫叹了口气,把文件推到一边,接着便动手删起信中那些不该要的词句来。
20. 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帕潘科夫”这一人物形象。(5分)
21. 在这篇小说中,妈妈的字条是一个关键的情节。请结合作品分析其作用。(4分)
22. 小说结尾交待帕潘科夫照妈妈说的“动手删起信中那些不该要的词句来”,这说明他改变了对妈妈的态度了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20.(5分)帕潘科夫是一个自私、冷漠、不重亲情的官僚的形象。作品开头描写了帕潘科夫办公时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一本正经”的官僚形象;但他却借口工作忙而对母亲不管不问,甚至连信也不给母亲写,可见他的自私、冷漠与不重亲情。
[609a35aa73b3766e.jpg]21.(4分)(1)在结构上,妈妈的字条解释了为什么帕潘科夫会收到这样奇特的信,是对上文悬念的交待和解答。(2)在内容上,妈妈的字条语带揶揄,对帕潘科夫的自私与冷漠进行了讽刺与批评。
[609a35aa73b3766e.jpg]22.(6分)没有,他只是在随意应付妈妈。从小说结尾处他抱怨妈妈故意在他最忙的一天来信和“叹气”等无奈的神态,可以看出他对妈妈冷漠的态度并没有改变,他只是在应付妈妈。从小说全文看,帕潘科夫是个装模作样的的官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的自私、冷漠、不重亲情应该不是一封信就能改变的。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多选则按前三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则将焉用彼相矣? (孟子《季氏将伐颛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皆出于此乎? (韩愈《师说》)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f8e202f9a0e1d792.jpg](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f8e202f9a0e1d792.jpg](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f8e202f9a0e1d792.jpg](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