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夫如是,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4)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 。 (李白《蜀道难》)

(5)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1)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2)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

(3)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4)枯松倒挂倚绝壁  崖转石万壑雷

(5)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6)多情自古伤离别  杨柳岸晓风残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到它有味道,才会产生兴趣。比如喝茶 ,你品出了茶的清香, ;比如看画,你悟出了画的神韵,才能有兴趣去看它。读书也一样, ,是不可能有持久的读书兴趣的。①才感到喝茶有兴趣 ②才有兴趣去喝它 ③你若读不出味道来 ④读书的味道不浓烈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全市青年干部的竞选已经落下帷幕,关于他的落选,有人说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认不是与个人恩怨有关。 B: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C:广州应该抓住举办2010年亚洲运动会的契机,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句子表达完整。(每空1分,共6分)

红色,如冬日里的太阳,发出光和热,给人带来温暖;绿色,

;蓝色,

;黑色,如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秘和未知,引人不断探索。

示例:绿色,如春雨后小草充满生机和活力给人带来希望;蓝色,如清澈的天空充满幻想和希冀引人孜孜以求。(每空1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第18-20题。

打工仔

杨崇德

小岩村出了个深圳打工仔,那是发爷的满崽阿贵。

阿贵春节回来的时候,花格子西装,棕色牛皮鞋,还戴着个乌黑墨镜,像个流氓似的。招得村里人议论纷纷。好在初一孩子们到发爷家拜年,阿贵给每个娃儿一块钱,人们才意识到阿贵不是流氓,倒像个老板。于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向阿贵靠近。

阿贵,你在深圳干什么?有人想探听阿贵有钱的原因。阿贵只是笑而不答。就连阿贵的老子发爷也不知道。但是,人们百分之二百地肯定:阿贵这小子发了。

人们的猜测百分之二百正确。正月初五,阿贵就要发爷跟他去深圳看世界,发爷不肯去。阿贵就死缠,说:“爹,你就去吧,这把年纪了,再不去看看那里的热闹世界就没有机会了。”发爷还是不肯去。阿贵就说:“爹,跟我去一趟吧,反正我在那边又不干坏事。”发爷听了阿贵这句话,心里亮堂了几分。最后,在乡邻们的劝说下,发爷跟阿贵到了深圳。

深圳这个五彩缤纷的城市,在发爷眼里就是天堂。阿贵陪父亲逛了深圳的几个风景点,最后告诉父亲怎么过马路、怎么回家就自个儿上班去了。头两天,发爷不敢离开阿贵的房间。至多是在他房门口看行人,看车辆,看他从未看到过的热闹景象。过了几天,发爷的胆子就大了。能够远离阿贵的住房,沿街去瞧去望。阿贵很忙,除了按时给发爷准备三餐外,整天早出晚归。

这天,发爷转到了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发现有个胖女人坐在那里,双眼微闭,她的双脚被一个人抱着。发爷很好奇,走到旁边看热闹。抱脚的人很投入,正在用小刀给女人修脚趾甲。趾甲被修整得圆圆的,抱脚人又用小刀将指甲刮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涂上红油,很好看,也很新鲜。发爷在这里出神地站了近十分钟。胖女人给抱脚人付了20块钱,抱脚人躬腰连说谢谢。抱脚人转过身,发爷的脑神经被重重地刺了一下: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阿贵!

发爷不等阿贵喊出半个“爹”字,就给了阿贵一耳光,脖筋如蚯蚓般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想不到你干的竟是这等活!跟我老老实实回家种田去!”

这一晚发爷半粒米都没吞下。第二天,不管阿贵怎么求,发爷还是回到他的小岩村。乡邻们很高兴地围着发爷讲深圳,发爷就说深圳的车子好看房子好看。有人问阿贵在那好吗?发爷说:“好好。”但是,发爷从此就病倒了,病得让人越来越为他惋惜:放着好日子不过,就要走了。

阿贵从深圳赶回来的时候,发爷已经咽了气。阿贵跪在发爷的灵床边不愿起来。

发爷快入殓的时候,阿贵用小刀给发爷修了脚趾甲,圆圆的,然后用指甲油涂了一遍又一遍,很好看,也很新鲜。小岩村的人都说发爷的脚趾甲很好看,很新鲜。

18.小说开头写阿贵回村过春节的情景,有三个作用,请写出来。(5分)

19.根据小说内容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发爷发现儿子在深圳替人修脚,又打又骂,回来后气病而死。他为何这样? (1分)

答:

(2)而当村里人问发爷阿贵在那好么,他却说,好好。这又说明什么?(1分)

答:

(3)村里人问阿贵在深圳干什么,他为何笑而不言?(1分)

答:

(4)阿贵是个什么样的人物?(2分)

答:

20.这篇小说很能反映当前的一些社会实际,例如:有人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兢兢业业做好就行;有人认为,职业其实是有差别的,一个人应该选择智力程度高、能发挥出更大才华、作出更大贡献的职业,对这两种看法,你怎样看?联系本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18、①表现阿贵气度不凡。②制造悬念,他怎么“发”的。③与后文形成对比。(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

19、(1)他认为修脚下贱,丢了他的脸。(1分)(2)他不愿在乡亲们面前丢了面子。(1分)(3)他知道村里人思想保守,思想不解放。(1分)(5)阿贵是个技术熟练,孝敬长辈,懂得自尊的一代新人。(2分,3点答对其中2点以上即可给2分)

20、(5分)答案提示:答案不唯一。可以同意前者,也可以同意后者,也可以将两者辩证地联系起来。同意前者可以从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来谈。同意后者可以怎样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作特点、当代青年的使命来谈。无论哪种观点,都要结合这篇小说的一些内容。(评分标准:观点1分,分析3分。语言得当1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第14-17题。

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甚至可以说,手机文学应当是一种“笑”的文学,应该在“笑”字上做文章,能够给人以轻松释放、付诸一笑之感,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起到一种调节心情的作用。如果说艺术张力是手机文学的存在之本,那么幽默、讽刺、灵动是手机文学的生命之根。

幽默可以解开心情凝滞的结扣,释放出生命快乐的种子。幽默风趣,足以让人开心一笑。

讽刺如果离开了幽默,就会丧失内在的艺术韵味,成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绝妙的讽刺总是和幽默互为表里、融为一体的。

灵动则是生命智慧的自然流露,是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心有灵犀”。换句话说,也就是创作者说出了读者想说却没有说出,或者没有想到却极想想到的东西。其实,正如幽默与讽刺交融一样,灵动有时也融合在幽默与讽刺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审美意味。当然,在这种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追求之中,不时也透露出后现代的气脉,表现为平面化、碎片化、解构化的艺术倾向。

手机文学,说到底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走产业化之路,追求商业利益,是手机文学的初衷。下载、发送成为事关手机文学命运的两件大事。就传统文学来说,手机文学在技术时代、市场经济的双重语境下,难以避免要犯下“两宗罪”,也就是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

手机文学在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双重缺失影响下,必然产生大量的“快餐文化”甚至“文化垃圾”。手机也就不再是文学的一块阵地,相反,却成为了文学沙化的制造者。点心固然花样繁多、别有味道,但是变了质的点心毕竟是有害的,对于广大手机文学读者来说,“变了质”的手机文学无疑也会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毒害”。因而,不能不说,手机文学悄然兴起的背后也隐含着文化的缺失与忧虑。

不可否认,手机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它的任何一种夸大或贬低都是不切实际的妄谈。正视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和文化缺失,对于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4.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手机文学无法承载丰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它的艺术感染力不大。

B.手机文学大多令人开心释怀,因而受到许多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人的欢迎。

C.手机文学的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常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美好感觉。

D.手机文学就像点心一样,固然花样繁多、别有味道,但是不能登大雅之堂。

E.手机文学在某些状态下也会变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毒害”。

F.要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阻止手机成为文化沙化的制造者。

15.对手机文学“幽默”“讽刺”“灵动”三种特性相互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幽默”“讽刺”“灵动”相辅相成,是手机文学的根本特性。

B.手机文学惯用讽刺手法,正在演变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缺乏幽默和灵动。

C.灵动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它必须与幽默、讽刺融合在一起,形成手机文学独特的审美意味。

D.当前手机文学平面化、碎片化、解构化的艺术倾向,是追求幽默、讽刺、灵动的结果。

16.手机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建设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4分)

17.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手机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特点。(3分)

14、A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艺术感染力不大”不仅仅只有“无法承载丰厚的社会内容”这一个原因。D断定手机文学“不能登大雅之堂”太绝对化了。)

15、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讽刺“如果离开了幽默”,才会“丧失内在的艺术韵味,成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C灵动只是“有时”也融合在幽默与讽刺之中。D“平面化、碎片化、解构化的艺术倾向”是“后现代的气脉”的“表现”,是“在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追求之中”“不时”透露出的。)

16、积极作用:调节心情,交流情感,减轻压力,给人带来快乐和方便。消极作用:机械复制,过分媚俗求利,文化品位不高,出现“快餐文化”甚至“文化垃圾”。(各2分共4分)

17、①篇幅短,内容少。②轻松(“笑”),多为亲切风趣的内容。③需要下载和发送,受技术的限制。(各1分共3分)

填空默写

(1)斧斤以时入山林, 。(《寡人之于国也》)

(2)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劝学》)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师说》)

(5)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6)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7)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1)材木不可胜用也(2)故不积跬步(3)金石可镂(4)道之所存(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6)竹喧归浣女(7)无边落木萧萧下(8)枯松倒挂倚绝壁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11-12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本诗为白居易谪居江州时所作。

11.全诗写“雪”,巧妙自然,别具一格,说说诗人是怎样写“雪”的。(4分)

12.根据诗的后两句仔细揣摩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简述出来。(4分)

11、(4分)本诗写雪,全从人的感觉写起,首句通过皮肤感觉、次句通过视觉,三、四句通过听觉来写(写到人的视觉、听觉的给2分),全用侧面烘托(1分),写出雪下得大、积得厚(1分)。

12、(4分)诗中“夜深”、“时闻”等词(1分)写出了诗人彻夜无眠(1分),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的孤寂、苦闷的心情(答仕途受挫的凄苦等亦可酌情给分)(2分)。

5、C【解析】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

6、A【解析】A项均为介词“趁机”。B项:到(动词)/的(助词)。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

7、B【解析】②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⑤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识时务,有眼光”,据此可排除D项。

8、D【解析】并非所有儒生都拒绝合作。

9、(1)您所奉事的将近十位君主,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3分)

  (2)于是高帝(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3分)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家英国报纸以“世界上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为题,作有奖征答。获奖的三个答案是:(一)一位艺术家殚精竭虑完成了一件作品,望着作品吹口哨;(二)小孩在沙滩上忙了一天,用砂石筑成一座堡垒;(三)外科医生完成了一个历经8小时的手术,终于救活了一条命。

看了这些答案,你有何感想呢?请全面理解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