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10分)

1、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士皆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 长沙》)

3、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雨巷》)

4、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5、惨象, ;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记念刘和珍君》)

1、为变徵之声  复为慷慨羽声   

2、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3、太息一般的眼光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4、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已使我目不忍视      尤使我耳不忍闻

请以“那一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内容。(每空1分,共6分)

(1)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2)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3)真的猛士,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惨象, ;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 到了颓圮的篱墙  (2)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4)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

4. D (较好,胜过)

5. C (A. 做,干替;B.在这件事上何;C都表承接关系;D.用因为)

6. D(“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误)

7.(1)您是县官,叛贼来了理当守卫;力量不足够,死在这件事上,也是职分。 (3分)(2)夺取叛贼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那就一定能成功!(3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租赁 红装素裹 噩梦 寥廓江天 B:长篙 风神潇洒 弥漫 五彩斑斓 C:横亘 博闻强记 粗糙 谈笑风声 D:作揖 绿草如茵 膨涨 逆来顺受

请以“让我的心遨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清晰。

略。

阅读下面的传记,回答21―24题。(18分)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21、用一句话概括林徽因让人敬佩的原因。(2分)

22、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4分)

23、文中将林徽因与张爱玲对比,她们之间有哪些不同?(6分)

24.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她的?(6分)

21、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2分)

22、“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树”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4分)

23、(1)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但张爱玲的爱情生活并不美满。(2分)

(2)林徽因和张爱玲均是著名的才女,但林徽因的人生角色都是完美的,而张爱玲却并非如此。(2分)

(3)张爱玲的文学才能深得人们的喜爱,但林徽因家的文学沙龙里也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2分)

24、三个方面:(1)她的光辉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2分)

(2)她的巨大凝聚力: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等。(2分)

(3)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5分)

昭君怨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吟咏的对象是什么?表现了词人什么情怀?

梅花。(2分)

全词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表现了诗人不因际遇的不同而改变操守的情怀,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3分)

默写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②她静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③携来百侣曾游

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⑤真的猛士,。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⑥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⑦新闻一般由 、电头、 、背景和结尾六部分组成。

(1)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2分)。

(2)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2分)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分)

(4)万类霜天竞自由(1分)

(5)真的猛士敢于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2分)

(6)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1分)

(7)标题、导语、主体(1分)

艾青在诗中说“我是地主的儿子”,又说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两处“儿子”的自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大堰河,才是“我”真正的母亲,她予“我”母亲般的爱抚和教育。 B:承认自己出生在地主家庭,但养育“我”长大的是大堰河。 C:只有大堰河这样的中国劳动妇女――中国劳动人民,才是养育“我”成长的母亲。 D:用“儿子”作比喻来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敬爱和无尽怀念。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