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脚步”为标题,或自拟一个包含“脚步”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略
现代文阅读(17分)
金岳霖先生
①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
②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好一些,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还没有改变。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麋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③金先生教逻辑。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课很有兴趣。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④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有几个联大同学住在金鸡巷,楼上有一间小客厅。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提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领,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⑤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⑥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__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三轮车的约好,每天拉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像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
⑦金先生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除了一本大学丛书里的《逻辑》,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本《论道》,其余还有什么,我不清楚。
⑧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好好写一写。
⑨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有删节)
18、(5分)作者着重选取了金岳霖先生的哪几件事情?(3分)从中可看出金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19、(6分)作者是用怎样的观察方法描写金岳霖先生的外貌的?(4分)在具体的事件描写之前作这些外貌描写有何作用?(2分)
20、(6分)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加点字。
⑴“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3分)
⑵“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领,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3分)
18、文章写了金岳霖先生的开场白、上课提问、与学生的交流、与孩子的交往、了解社会等具有独特性的行为事件。(3分)他是个待人真诚、坦荡,质朴单纯、率直天真,不谙世故,学问渊博的人。(2分)答“有趣”给不给分。
19、作者采用远近结合的观察手法写金先生的外貌的。(1分)作者从近观的角度写金先生给人的总体印象――“怪”,接着他“常年戴帽,进屋也不脱下”的习惯和镜片的颜色。从远观的角度写他的身材、习惯穿着和走路的姿势。(2分)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接着写金岳霖先生的有趣做铺垫。(2分)
20、(1)“微”字准确地表达了其“仰着脑袋”的程度,(1分)“深一脚浅一脚”则生动地描写出了其步履艰难的程度,且与“新修的土路”相呼应(土路难免有坑洼,于金先生而言不啻于雪上加霜)(1分)生动准确地写出金岳霖先生因患眼疾而具有的行为特征。(1分)
(2)文段中“伸进”“捉出”“捏在”三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了金先生捉跳蚤的过程(1分),“得意”是对胜利的自我愉悦(1分)。这些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活脱脱地刻画出了金先生不拘小节的憨态,可敬里多了一份可爱。(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我总觉得 顾城
我总觉得/星星曾生长在一起/像一串绿葡萄/因为天体的转动/滚落到四方
我总觉得/人类曾聚集在一起/像一碟小彩豆/因为陆地的破裂/迸溅到各方
我总觉得/心灵曾依恋在一起/像一窝野蜜蜂/因为生活的风暴/飞散在远方
16、请谈谈这首诗歌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3分)
17、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其表现手法。(4分)
16、诗人透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缺乏心灵沟通的遗憾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团结、友善、和睦相处的和谐生活的向往。(3分)
17、(1)比喻 诗人用孩子们熟悉的“绿葡萄”、“小彩豆”、“野蜜蜂”来比喻应当聚集在一起的“星星”、“人类”、“人类的心灵”,给人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让人产生联想,充满天真、童心、童趣。(2分)这一组意象使人们认识到,世界应该是美好的,人类应该聚集在一起,互相帮助,心灵沟通,共创美好的生活。(2分)
(2)反复 这首诗通过“我总觉得”的反复咏叹,(2分)抒写和揭示诗人的内在情感和主观感受,使主体色彩更加醇厚,强化诗歌所要表达人类应该团结、友善、和睦相处的主题。(2分)
(3)对比 诗中每小节的前半部分都在强调“星星”、“人类”、“人类的心灵”在诗人眼中本该凝聚在一起,后半部分写出现实的状况,由于某种外力的作用,它们却不得不分开了,甚至是人的心灵。(2分)理想与现实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和对比,从而将所要表达的人类应该团结、友善、和睦相处的主题凸显出来。(2分)(4分)主题的具体内容答不答给不给分。
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坚信;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彩;那是一__光灿烂的脸……
生活中,我们见过无数张脸。
请以“难忘那张 的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 2、 记叙文 3、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闲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 朱晖传》,有改动)
注: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②绐:欺骗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乃召晖拜为郎 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候:等候
C.、数年,坐法免 坐:因……犯罪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 谓:对……说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2分)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③就闻,叹曰:“志土也,勿夺其节。”
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⑤骡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侧艮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壁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2)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3)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9.B
10.D
11.C
10. ①②④⑥句都是“不惧权势”的直接体现。③句是阴就的赞颂之辞,⑤句是骠骑将军对他的器重;都不是直接表现的。
1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把握能力。C项涉及的相关句子为“苍既罢,……为卫士令。”是苍问朱晖能否和蔺相如相比,而不是“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
12.(1)(2分)不久朱晖因为生病离开官位,在太学府完成学业。
译出大意给1分,“以”,因为,1分。
(2)(2分)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
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把(这件事)”给1分。
(3)(3分)参考答案一:朱晖做官很刚直,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参考答案二:未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在任职之处,他都被人弹劾。译出大意给2分,“见”字译对给1分。
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父母,唯其疾之忧 ②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⑤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⑥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⑦群臣侍殿上者⑧具告以事 ⑨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⑩沛公安在?
A:①⑤⑦/③④/⑨⑩/②⑥⑧ B:①⑨⑩/②③④/⑤⑦/⑥⑧ C:①⑨⑩/③④/⑤⑦/②⑥⑧ D:①⑩/③④/②⑤⑦/⑥⑧⑨
默写(10分)
1、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士皆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 长沙》)
3、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雨巷》)
4、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再别康桥》)
5、惨象, ;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记念刘和珍君》)
1、为变徵之声 复为慷慨羽声
2、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3、太息一般的眼光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4、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已使我目不忍视 尤使我耳不忍闻
请以“那一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内容。(每空1分,共6分)
(1)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2)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3)真的猛士,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惨象, ;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 到了颓圮的篱墙 (2)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4)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

4. D (较好,胜过)
5. C (A. 做,干替;B.在这件事上何;C都表承接关系;D.用因为)
6. D(“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误)
7.(1)您是县官,叛贼来了理当守卫;力量不足够,死在这件事上,也是职分。 (3分)(2)夺取叛贼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那就一定能成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