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我……”她一阵心酸,写不下去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湿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的,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形成整体,这有利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滥,还在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形成一个面积20000平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导致入海径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办法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作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湿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以水文调节为目的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湿地的滞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的湿地建设,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态的构建在承担主要功能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
6.下列对“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湿地指长期被静止或流动的水体覆盖的地域,如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
B.湿地中的人工湿地有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
C.湿地通常被认为是指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只是对湿地的一种狭义理解。
D.湿地中的水体与湿地的其他组成部分难以分割,共同构成了湿地整体的生态系统。
7.下列对“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环境独特的湿地,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家园”,也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B.自然资源丰富的湿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如食物、饮水、能源等。
C.生态系统完善的湿地,就像一块天然“海绵”,既有很大的蓄水量和很快的蓄水速度,又能将水慢慢排出。
D.生物构成多样的湿地,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有效降解和转化有毒物质,因而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湿地面积的锐减,将会对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安全构成威胁,带来严重的后果。
B.捕捞和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的减弱。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
D.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
B.人类应当汲取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牺牲湿地的教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
D.只有着眼于全面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各类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才会真正有效。
6.A 7.B 8.A 9.D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略
11.A 12.B 13.D 14.C
15.(1)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
(2)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
(3)李超开始不说,尼憎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11.D 12.C 13.B 14.D
15.(1)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
(2)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
(3)站在元忠一边会立即招致灭族之祸。
11.B 12.C 13.A 14.C
15.(1)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招颜回来(派人把颜回招来)。
(2)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3)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说树
吴冠中
童年的故乡本有很多高大的树,孩子们谁也不理会树有什么美,只常冒险爬上高枝去掏鸟窝。后来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树干值钱。没有了大树的故乡是多么单调的故乡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近乎凄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的故旧亲朋,老树仍抽枝发叶,它尚活着,它自然认识世世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
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桷树荫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抖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夏木荫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不少人沉洒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已柔软,才吐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诗人说:柳如烟。黄山松背靠石壁,无地自容,为了生存呵,不得已屈身向前伸出臂膀,生命的坎坷却被人赞赏,说那是为了迎客、送客、望客。美国的尤色美底大森林有我见过的最大的松树,笔直参天,高树仰止,汽车从树基裂开的水洞间穿行。如何表现其高大,画家煞费苦心,最大最大,未必最美最美。六十年江湖生涯,老树最是莫逆之交。滨江的大榕树,遍体垂挂着气根,蓬头散发,永葆婆姿风范;冰天雪地,白桦无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四月天,北国的枣树依然光秃着乌黑、坚硬、屈曲的干枝,瘦骨嶙峋,傲视群芳。天南地北,我见过的树,爱过的树确乎不少,但大多叫不上名,相逢何必曾相识。有一回在贵州凯里地区的原始森林里爬坡,背着笨重的画箱,全靠着两只手攀着树枝前进,有些树看来躯干结实,不意一抓却成灰,我摔跤滚下,几乎丧生,这是初次见到站着死去的树,寿终正寝,真正享受了天年。
能享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 … 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1)、太庙(2),依傍的是祖荫。
注:(1)天坛:在北京。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2) 太庙:古代帝王的祖庙。
18.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树?( 4 分)
19.依据最后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 4 分)
20.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老树的可爱和值得珍惜之处?请依照文意,加以概括。(6 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故乡的老树几乎被砍光了,因而,对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来说,故乡已没有值得珍惜的东西了。
B.江南早春的杨柳体态袅娜,任风梳弄,北国四月的枣树瘦骨嶙峋,傲视群芳,两者各具风韵,各有其美。
C.作者引用“前人种树后人凉”这句话,是为了说明“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的道理。
D.享受天年的树寿终正寝,虽然可以作为老树的代表,但最终还是无法体现其艺术价值。
E.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人、树和艺术联系在一起,说明艺术风格的形成不是一墩而就的,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
18.(1)第一点:冬天的树有一种线结构的美,进入了抽象美的范畴。
(2)第二点:冬天的树充满强劲的筋骨之美,是树之精灵,人之精灵。
19.(1)前人种树后人凉,为子孙造福是我们的职责
(2)我们要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
20.(1)老树是寄托着我们对家乡故旧亲朋的思念,是一部历史卷轴。
(2)老树是我们的莫逆之交,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3)老树是艺术长青的象征。
21.D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
在宇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叫做宇宙学常数。这个常数在我们的宇宙中起着一种斥力的作用,使得我们的宇宙加速膨胀。20世纪80年代末,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理论物理学温伯格指出,如果宇宙学常数显著地大于它现在所具有的数值,那么它的排斥作用就会过予巨大,以致万有引力根本不可能把物质吸引到一起形成恒星和星系。
据此,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所谓“人择原理”。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它必须是这个样子,生命才有可能产生,人类才有可能存大。或者说,一些物理常数的数值为什么必须那么大,那是因为只有当它们的数值等于那么大的时候才会有人类存大。
“人择原理”是当代物理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在我们的宇宙中,自然规律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应该有着某种跟人类在毫无关系的层原因。“人择原理”最激烈的反对者说,这个原理是不科学的,它起着帮助“创世论”的作用,意味着有某个类似于上帝的设计者为最后创造出生命和人类,对即将通过大爆炸生成的宇宙作了细致的调节。
但是,另一些物理学家则为“人择原理”另有蹊径。他们认为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可能存在着的宇 宙中的一个。事实上,许多物理学家和宇宙家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的宇宙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许许多多宇宙中的一个。按照这种“多重宇宙”思想,有无数不同的宇宙和无数可能的自然规律。它们并非都生成恒星和星系。即使恒星和星系能够生成,它们那里的不同的自然规律也不一定会让恒星制造出那些对于生命来说至关重要的元素。
当然,按照多重宇宙观点,我们的宇宙就不是惟一复杂到足以支持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的宇宙。英国天文学家里斯认为,在多重宇宙中,数量众多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宇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洋”,在这个“海洋”中可能散布着一些“岛屿”,这些“岛屿”被称为“可居住宇宙”。在各个可居住宇宙物理常数的数值仅仅略微有些不同,都在允许生命存在的范围之内。我们的宇宙应该是一个普通的可居住宇宙,并无特别之处。
多重宇宙使得“人择原理”成为一种概率原理,从而具有了科学依据。有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新理论,叫做弦论。这种理论主张一切物质都由极其细小的弦组成,这些弦具有一定的能量,在十维的时空中进行振动。弦论所描述的宇宙远不止一个,可达10500个。这是一个我们无法想像的巨大的数字。在这么多的宇宙之中,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可居住宇宙的出现即使只有极其微小的频率,它的绝对数量也必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诚然,弦论是一种尚未被实验和观测证实的理论。可是,且不说弦论,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他认为在那些可居住宇宙的“岛屿”上,确定基本物理学和宇宙学状况的物理常数也许可以与我们的宇宙有很大差别。例如,它们或许有更重的电子,或许由一次较冷的大爆炸演化而来,或许光会以较低的速度传播,或许万有引力会更强大。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居住宇宙出现的概率就大多了,但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也就十分巨大。
(节选自王家骥《别样宇宙花亦红》,略有改动。)
5.从原文看,下列对“人择原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择原理”是一种以物理学为依据试图解释我们的宇宙生命诞生原因的理论。
B.“人择原理”认为我们的宇宙的自然规律与生命产生、人类存在之间有必然关系。
C.“人择原理”符合多重宇宙理论观点,是用以解释可居住宇宙的普遍适用的原理。
D.“人择原理”受到指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很容易被持“创世论”观点的人利用。
6.从原文看,下列对“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里斯发展了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弦论。
B.里斯接受了多重宇宙观点并通过实验和观测创建了新的理论体系。
C.里斯已为“人择原理”和可居住宇宙找到了更多的物理常数的证据。
D.里斯认为物理常数与生命产生之间的关系未必局限于已有的认识。
7.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科学家都以我们的宇宙为参照来推求其他可居住宇宙的存在,但结论不尽相同。
B.尽管“人择原理”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是它对促进弦论的发展却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C.即使真正弄清了生命产生与物理常数的关系,也未必能准确描述可居住宇宙的数量。
D.虽然科学家对多重宇宙和可居住宇宙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
5、C 6、D 7、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抱负 威慑 流芳百世 源远流长 B: 寒暄 署名 曲意逢迎 各行其事 C: 偏袒 蒙昧 重蹈覆辙 积腋成裘 D: 学藉 暴躁 浮想联翩 山清水秀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C: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D: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__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