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夏参观某一处古代的建筑物时,抄录了其中四副对联。若依“联语内容与处所功能相应”的原则推测,则甲、乙、丙、丁对应的处所正确的一项是 【甲】 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乙】 饱德饫和真福食,肴仁馔义即养生 【丙】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丁】 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
A:寝室/书房/厨房/戏台 B:寝室/厨房/书房/戏台 C:戏台/厨房/书房/寝室 D:戏台/书房/厨房/寝室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本小说写得太差劲,索然无味。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值的瓦片。 C:印象主义在19世纪60一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缅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D: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倾心创作的《随想录》力透纸背,情透纸背,堪称一本伟大的书。 B:如今巴以和谈的时机已是生米煮成熟饭,再无限期拖延下去,将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灾难。 C:近年来,“东突”__势力通过__、爆炸、投毒等手段,在甘肃进行__活动,制造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恶性事件,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D:那一年,在这座文化独特的城市街头,一连出现了三本特立独行的时尚杂志。
简答题。(100字左右)
我们常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请简述《三国演义》中与这句俗语相关的情节。
①周瑜因无火攻风向,焦急而病。
②孔明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并说可借得东风。
③周瑜筑“七星坛”,把军马调度停当,等东风起。
④三更东南风起,周瑜骇然,派丁奉、徐盛斩杀孔明。⑤孔明早已回到夏口,准备截击曹操。(④与⑤如答为“东南风起,诈降的黄盖,率船顺风纵火冲向对岸,火烧曹军”;“曹军全面溃败,三国鼎立形成”亦可。)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献帝不甘心受曹操控制,在衣袋中放入诏书,令国舅董承设计除掉曹操。董承被家奴告密,谋杀曹操之事败露。曹操就杀了董承全家,怒气未消,还杀了董贵妃,并宣布,从此以后外戚不奉旨进宫者斩。(《三国演义》) B:伐魏之事,群臣多有非议,后主犹豫不决,孔明二次上表,即著名的《后出师表》,在表文中孔明陈述了六大未解之事,说明了自己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志。后主览表之后,赦令孔明再次出师。(《三国演义》) C:贾敬寿辰宴上,贾瑞见到凤姐,起了色心,凤姐虚应贾瑞,贾瑞却信以为真。之后,贾瑞一直惦记凤姐,趁贾琏不在家之际,借口请安来见凤姐,凤姐表面笑迎,暗中却设下狠毒的相思计,害得贾瑞有苦说不得。(《红楼梦》) D:觉民躲在黄存仁家,整天被希望和恐惧折磨着,但是爱情的力量让他支撑下去。在觉新的安排下,趁张太太不在家,觉民与琴终于见面了。两个饱受相思之苦的情人见面后,抱头痛哭,诉说着别后的思念。(《家》)E.因为主政的张军长表示要施行新政,并支持学生们的进步活动,所以觉慧积极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后因周报言论过激而被查封,于是觉民和琴便决定筹办《利群周报》 (《家》)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所处的时代,耻学于师蔚然成风。在这种情况下,李蟠能够“不拘于时”,向韩愈学习,自然会得到韩愈的赞扬。 B:第四样,我写下了——鲜花。我是如此地挚爱它们,觉得它们不可或缺。我愿有一束美丽的玫瑰,陪伴我到天涯。 C:那一刻,我们的越野车已经来到龟背山,在我们不以为然的一次回头中,蓦地看见空旷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 D:有人大吃特吃野生动物,内心里竟心安理得地认为人类是世界的主宰,这实在是我们作为人的悲哀。

11、A 12、D 13、C 14、D
15、(1)我奉君王之命,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处。
(2)李公逸为夏侯端的气节而感动,也坚守(杞州)。
(3)等到到达的时候,他部下中还活着的人全都身体瘦弱,毛发枯焦,人们不忍心看。

5.A. 应解释为“遭受”。
6.B. A项第一个“为”字是动词,作为;第二句个是介词,替,给。B项两个“而”字都是副词,表转折。C项第一个“其”是人称代词,指常州知府祖进朝;第二个是指示代词,那。D项第一个“以”字是介词,因为;第二个是介词,凭借。
7.A【B项应为“陈德率领的队伍”C项应是“汤斌”D项应是“余国柱”】
8.C. A项是总兵陈德调往湖南时。B项是汤斌跟从孙奇逢学习。D项余国柱让人告诉汤斌,说都是由于明珠的功劳,。
9.(1)断句(4分)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错、漏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若断为“上南巡至苏州”亦可。) (2)翻译(6分)①布政使龚其旋因犯贪赃罪,被御史陆陇其弹劾,由于余国柱贿赂明珠得以解脱(“坐”字1分,犯罪;“为……所”被动句1分;大意1分) ②等到(汤斌)被选拔任命为巡抚以后,使自己廉洁(洁身自好)来为属下作表率(率领属下),并实心办事。(“简”字1分,选拔;“洁”字1分,使……廉洁,洁身自好;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朝末年,农民军攻陷睢州。父亲汤契祖为避战乱,带着汤斌到了浙江衢州。九年,中进士。汤斌被派出做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往湖南,率领两万人马到潼关后想暂驻,汤斌用计策让他离开,结果队伍到洛阳后哗变溃散。十六年,汤斌调任江西岭北道。南明将领李玉廷率领部下万人占据雩都山寨,向汤斌表示归降,还没到归降期,而郑成功进攻江宁。汤斌估计李玉廷一定会改变计划,连夜奔往南安设防。李玉廷因为大兵来到,见有防备,连忙撤退。汤斌派将追击,捕获李玉廷。
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员,朝廷大臣已推举了候选人,皇上说:“现在凭借道学出名的,有的言行不一。我听说汤斌跟随孙奇逢学习,操行很好,可以补江宁巡抚。”汤斌临行时,皇上对他说:“做官应把正风俗作为首要的事。江苏习俗崇尚奢侈,应该努力教化引导,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事,一定要慢慢地进行,使他们改变原来的观念。”十月,皇上南巡,到苏州,对汤斌说:“一向听说苏州阀门为最繁华的地区,今日看那里的风土人情,崇尚虚华,安于享受,从商的人多,耕田的人少。你应当使他们去掉奢侈之习返归淳朴,事事都要追求它的根源,以农业为本,也许可以挽救颓废的风气。”
淮安、扬州、徐州三府遭受水灾,常州知府祖进朝因失察下属官员而降职调任,汤斌知道他很廉洁,奏请将他留任。又上疏推荐吴县知县刘滋、吴江知县郭(王秀)在廉洁及才能方面最为著名,尽管征收钱粮,没能按十分全部完成,请准予调京任职。此疏下到吏部讨论后被驳回,皇上特下谕旨,允许照此办理。
汤斌命令各州县建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代范仲淹、明代周顺昌祠,禁止妇女到寺观游荡。苏州城西上方山有座五通神祠,已有数百年历史,远近的人都争相前往。谚语称那座山为“肉山”,山下的石湖为“酒海”。年轻的女子有病,巫医便说这是五通神要娶她为妇,往往使女子病死。汤斌收缴五通神的偶像,凡是木头做的便烧掉,土做的便沉到湖里,并告诫各州县凡有类似的祠堂全部毁掉,撤下原来的材料修学宫。于是,教化普遍推行,百姓都心悦诚服。
当时,明珠正在掌权,余国柱跟随他。布政使龚其旋因贪赃罪,被御史陆陇其弹劾,由于余国柱贿赂明珠得以解脱。余国柱也想在汤斌这里为他说情,因汤斌严厉正直,没能进行。当朝廷免征江南赋税时,余国柱让人告诉汤斌,说这都是由于明珠的功劳,江南人对他应有所报答,以此索取贿赂,汤斌对余国柱的索取不予理睬。到考核天下官员时,外省官吏载金到明珠门下的络绎不绝,而唯独没有汤斌属下的官吏。
二十五年,皇上为太子选择辅导大臣,朝臣中有推荐汤斌的。皇帝下诏说:“自古帝王教育太子,一定要挑选谨严、恭敬的大臣,统领僚属,以专门辅佐协助太子。汤斌在任翰林院讲官时,一向是行为谨慎,这是我深知的。等到汤斌被选拔任命为巡抚以后,使自己廉洁来率领属下,并实心办事。的确应该提拔,用来感化在位者。”于是授汤斌为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
二十六年十月,从通州勘查外地进贡的木料回来,一夜之间便故去,年龄六十一岁。

5. A(吝惜,舍不得)
6. C (C均为代词,指代它;A介词,表引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替”;语气词,表示反洁、疑问语气,可译为“呢”,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D介词,表相关,可译为“和”“跟”;动词,可译为“给予”。)
7. B(②是指有一个人到陈策这里来买银器和罗绮,与“诚实不欺”无关;③说的是“丝力碎脆不耐用”,也与“诚实不欺”无关)
8. D(不是怕北方有灾荒,而是知道北方刚刚发生灾荒)
9.(1)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日/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每错3处扣1分)
(2)①听说您想用罗绮作女儿的陪嫁,怎么能够用这种东西使您优虑呢!(“嫁”1分,“病”1分,语言通顺1分)
②已经收了钱,仍然问道:“现在把这些东西运到哪里去呢?”(“纳”1分,“之”1分,语言通顺1分)

10.C(间:偶尔,间或)
11.C(②表明作者的自谦 ⑥是写所交织者的 ⑦表现作者的不平和愤懑)
12.D(“也流露出了作者听天由命、甘愿让步的消极无奈情绪”错,表明作者不屑巴结权贵的正直态度和可贵的品质)
13.(1)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不相符,本来我就知道的;至于不能做到上下相互信任的弊病,在我的身上表现得更厉害。(考查点:称、固、孚、病、不才)
(2)因此经常不被上级官吏喜欢。(考查点:以、常、见……于)
(3)您老人家听说了这些,恐怕不会嫌我过于迂腐吧?(考查点:以、常、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