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句)(4分)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③想当年:金戈铁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⑥落霞与孤鹜齐飞, 。(《滕王阁序》)

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句)(4分)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寄蜉蝣于天地

③气吞万里如虎           ④哀民生之多艰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      ⑥秋水共长天一色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4分)

月 夜 杜甫

今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州:今陕西富县,当时诗人的妻子所在处。

15.这是一首望月思人的律诗。请简析颈联中“寒”字的丰富意蕴。(2分)

16.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所传诵,其在构思上有何独特之处?(2分)

15.表明诗人的妻子站的时间长、思念深(1分)及内心的凄凉(1分)。

16.首联不说自己望月而思妻,偏说妻子见月而思己,表达了乱离岁月中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情真意切,真挚动人。(2分)

阅读下面短文,用斜线(/)给划线句断句。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之为臣投杼也。” (《战国策•秦策二》)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三处得2分,断对四处得3分,“夫以曾参之贤”后可断可不断,断对也不得分。)

译文:(甘茂曰:)“从前曾参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仍然照样织布。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仍然织布。又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便惊恐万状,扔掉梭子,翻过垣墙,逃跑了。就连凭借曾参这样的贤德及母亲对他的信任,(一旦)有三个人怀疑他,他的母亲就不信任他了。现在我不如曾参贤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参的母亲相信曾参,非议我的将不止三人,我担心大王恐怕会因为我的原因而扔掉梭子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0分)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①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 ──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②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半张纸》,有删节)

6.这篇小说截取了一个生活故事的最后一个瞬间。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思想情感的变化都围绕“ ”这个结构“容器”而展开,构思精巧,布局精美(1分)

7. “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主人公连说三个“没有”,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8.结合全文,请说说小说①②两处划线部分的内容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变化历程?(4分)

9.有人说,这篇小说虽短,主题却比较复杂和微妙。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3分)

6.(1分)半张纸 

7. (2分)突出年轻的房客经历了人生的大变故后搬离什么也“没有”了的住所时的悲痛、绝望之情。关键词为“悲痛”、“绝望”,答“悲伤”、“失落”“痛苦”等,也可给分。

8.(4分)第一句:他不想回忆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决定要忘却妻、儿俱亡所带来的无限哀伤。

第二句:他走出了哀伤,重新恢复了生活的信心,心中充满了温情和暖意,他要好好地生活下去。

9.(3分)这篇小说通过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也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炼金术士》讲述的是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梦见在埃及金字塔附近埋着一批宝藏,在吉卜赛老妇人和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的引导下踏上寻梦之旅和抵达梦想。 B:中国____在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会见中外记者时表示,这场地震举世关注,其强度之大、范围之广、破坏之重,都是前所未有的。 C:我校百年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 D:为了确保圣火在珠峰低温、缺氧状态下正常燃烧,有关专家在设计之初,就对北京奥运火炬建立了苛刻的技术指标。

阅读《清兵卫与葫芦》选段,回答9―11题。(9分)

A.

“今年春天开评品会时,有人拿出了马琴的葫芦来做参考品,那才是出色的呢。”清兵卫的父亲说了。

“是一个很大的葫芦吧。”

“又大又长。”

听见这样的话,清兵卫偷偷地发笑。他们所说的马琴的葫芦,是那时候一件很有名的东西,他也去看了看----他不知道马琴是什么人----立刻觉得并不见得怎样好,就掉头走了。

“那种葫芦我可不喜欢,不过大一点就是了。”他插嘴说。

听了这话父亲就圆睁着眼呵叱:

“什么话,你懂得什么,也来多嘴!”

清兵卫沉默了。

B.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C.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清兵卫又被骂做“没有出息的孩子!”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古董店的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往校役一推:

“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

“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

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9.本文采取了小说怎样的叙述角度?选段A.、C.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3分)

10.试结合文中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分析清兵卫的形象。(3分)

11.从文中可以看出,清兵卫的爱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当其父亲砸葫芦时,假如你在场,请对他的父亲说几句话。不超过30字。(3分)

9.全知视角或者上帝俯瞰。(1分) A选段给C选段埋下了伏笔,最后清兵卫的葫芦卖到600元高价的情节发展就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了。2分

10.清兵卫:“偷偷地发笑”及他的插嘴反应出他天真、直率的一面;“清兵卫沉默了”、 “只是脸色铁青,不敢做声”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他坚持己见、不愿屈服的个性,但在面对强大的成人力量,他在经历了恐惧和绝望之后,又不得不低头了,是个想走自己的路而不得的少年形象。3分

11.围绕主题“长辈应该尊重小孩的天性”展开即可。(3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B: 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D: 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阳春三月,全国人大代表相聚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讨论并 下一个五年的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②经深入调研,卫生部发现我国某些地区的有些领导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的认识还是很 的。 ③如果阅读文学作品,因受感动而去模仿书中人物的行为,这就证明读者没有 能力。

A: 制定 浮浅 鉴赏 B: 制订 肤浅 鉴赏 C: 制定 肤浅 鉴别 D: 制订 浮浅 鉴别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分蘖 门槛 拾掇 骠肥马壮 B: 修葺 孤僻 笨拙 蹑手蹑脚 C: 惆怅 绶勋 贸然 气喘纡纡 D: 蹒跚 晕炫 谛听 踌躇满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两千多年以来,《论语》中有关“修身养性、仁爱孝悌、推己及人、富贵浮云、积极用世、兼济天下、以和为贵”等名言格言流传久远,深深扎根于华夏子孙的心中,影响着他们的立身处世乃至人生坐标。请以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则为话题,联系历史与现实展开阐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如:民无信不立、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知其不可而为之、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己欲立而立人、礼之用,和为贵……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