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戏剧选段,完成16-19题。
日出(节选)
曹 禺
剧情简介:四幕话剧《日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的活动为线索,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__现实。本文节选的是李石清和潘月亭在第二幕中明争暗斗的一场戏。
(潘月亭由中门进。)
潘月亭 石清!你回来了。
李石清 (恭谨地)早来了。我听说您正跟报馆的人谈天,所以没敢叫人请您去。报馆有什么特别关于时局的消息吗?
潘月亭 你不用管,叫你买的公债都买好了吗?、
李石清 买了,一共二百万,本月份。
潘月亭 买了之后,情形怎么样?
李石清 我怕不太好。外面有谣言,市面很紧,行市只往下落,有公债的都抛出,可是您反而――
潘月亭 我反而买进。
李石清 (表示殷勤)经理,平常做存货没什么大风险,可现在情形特别,行市一个劲儿往下跌。要是平定一点,行市还有翻回来的那一天,那您就大赚了。不过这可是由不得我们的事。
潘月亭 (拿吕宋烟)你怎么知道谣言一定可靠?
李石清 (卑屈地笑)是,是,您说这是空气?这是空户们要买进,故意造出的空气?
潘月亭 空气不空气?我想我干公债这么多年,总可以知道一点真消息。
李石清 (讨好地)不过金八的消息最灵通,我听说他老人家一点也没有买进,并且――
潘月亭 (不愉快)石清先生,一个人顶好自己管自己的事,在行里,叫你做的你做,不叫你做的就少多事,少问。这是行里做事的规矩。
李石清 (被这样顶撞,自然不悦,但极力压制着自己)是,经理,我不过是说说,跟您提个醒。
潘月亭 银行里面的事情,不是说说讲讲的事,并且我用不着你提醒。
李石清 是,经理。
潘月亭 你到金八爷那儿去了吗?
李石清 去过了。我跟他提过这回盖大丰大楼的事情。他说银行现在怎么会有钱盖房子?后来他又讲市面太坏,地价落,他说这楼既然刚盖,最好立刻停工。
潘月亭 你没说这房子已经订了合同,定款已经付了吗?
李石清 我自然说了,我说包给一个外国公司,钱决不能退,所以金八爷在银行的存款一时实在周转不过来,请缓一两天提。
潘月亭 他怎么样?
李石清 他想了想,他说“再看吧”,看神气仿佛还免不了有变故。
潘月亭 这个流氓!一点交情也不讲!
李石清 (偷看他)哦,他还问我现在银行所有的房地产是不是已经都抵押出去了?
潘月亭 怎么,他会问你这些事情?
李石清 是,我也奇怪呢,可是我也没怎么说。
潘月亭 你对他说什么?
李石清 我说银行的房地产并没有抵押出去。(停一下。又偷看潘的脸,胆子大起来)固然我知道银行的产业早已全部押给别人了。
潘月亭 (愣住)你――谁跟你说押给人了?
李石清 (抬起头)经理,您不是在前几个月把最后的一片房产都给押出去了吗?
潘月亭 笑话。这是谁说的?
李石清 经理,您不是全部都押给友华公司了吗?
潘月亭 哦,哦,(走了两步)哦,石清,你从哪儿得来这个消息?(坐下)怎么,这件事会有人知道吗?
李石清 (明白已抓住了潘月亭的短处)您放心,放心,没有人知道。就是我自己看见您签字的合同。
潘月亭 你在哪儿看见这个合同?
李石清 在您的抽屉里。
潘月亭 你怎么敢――
李石清 不瞒您说,(狞笑)因为我在行里觉得很奇怪,经理忽而又是盖大楼,又是买公债的,我就有一天趁您见客的那一会工夫,开了您的抽屉看看。(笑)可是,我知道我这一举动是有点多事。
潘月亭 (呆了半天)石清,不不――这不算什么。不算多事。(不安地笑着)互相监督也是好的。你请坐,你请坐,我们可以谈谈。
李石清 经理。您何必这么客气?
潘月亭 不,你坐坐,不要再拘束了。(坐下)你既然知道了这件事,你自然明白这件事的秘密性,这决不可泄露出去。
李石清 是,我知道最近银行大宗提款的不算少。
潘月亭 好了,我们是一个船上的人啦。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团结起来。这些日子关于银行的谣言很多,他们都疑惑行里的准备金不够的。
李石清 (故意再顶一句)的的确确行里准备金不足,而且有点周转不灵。金八爷这次提款不就是个例子吗?
潘月亭 (不安地)可是,石清――
李石清 (抢一句)可是,经理,自从您宣布银行赚了钱,把银行又要盖大楼的计划宣布出去,大家提款的又平稳了些。
潘月亭 你很聪明,你明白我的用意。所以大楼必须盖,哪一天盖齐不管他,这一期的建筑费拿得出去,那就是银行准备金充足,是巩固的。
李石清 然而不赚钱,行里的人是知道的。
潘月亭 所以抵押房产,同金八提款这两个消息千万不要让人知道。
李石清 我自然会小心,伺候经理我一向谨慎,这件事我不会做错的。
潘月亭 这一次公债只要买得顺当,我们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去。这关度过去,你这点功劳我要充分酬报的。
李石清 我总是为经理服务的。呃,呃,最近我听说襄理张先生要调到旁的地方去?
潘月亭 (沉吟)是,襄理,――是啊,只要你不嫌地位小,那件事我总可以帮忙。
李石清 谢谢,谢谢,经理,您放心,我总是尽我的全力为您做事。
潘月亭 好,好。
…… (潘下)
16、文中句“可是我也没怎么说”,能否换成“可是我也没说什么”?为什么?(4分)
17、潘月亭、李石清二人说话的态度、语气前后变化极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18、请逐一分析上文中四处舞台说明所揭示的人物心理(6分)
①李(故意再顶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潘(不安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潘(沉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简要分析潘月亭、李石清的性格特征。(5分)
16、不能换。
(1)“可是我也没说什么”表明我什么也没说, “可是我也没怎么说”意思是我也说了一些事。
(2) “可是我也没怎么说”引起了潘月亭对李石清的追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7、当李石清说出了他趁潘月亭不在,打开了潘的抽屉,偷看了潘月亭把最后的一片房产都押给友华公司签字的合同,知道了银行的准备金不足之后,潘月亭怕李石清将这一秘密暴露出去,而李石清又想借此谋得升迁,于是二人说话的态度、语气前后都发生了极大变化。
18、①有意再抛出事实,向潘施加压力,逼其就范,以便谋得升迁。
②秘密被揭穿,惊恐,想对策。
③对手下人乘机要挟谋利有些意外,眼下先稳住对方,有机会再除去他。
19、潘:狡诈奸滑、投机钻营、唯利是图
李:卑鄙阴险,别有用心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这首诗前四句写景,描写什么景象?试简析。 (3分)
(2)这首诗后四句抒情,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3分)
(1)通过对滕王阁下临赣江,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等景的描绘(1分),以及对当年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的遥想(1分),不仅写出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而且写出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1分)
(2) 后四句指出风物会随季节更换,星座会随时间转移方位,建阁的帝子终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是永恒地东流无尽。(1分)抒发了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2分)

9、D(D中“行旅”为旅客、出行的人,在这里专指商客。 )
10、B(A项 代词 她的/连词 表选择关系 B项 连词 表目的关系
C项 连词 表转折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 D项 代词 这件事/指示代词 这 )
11、B (①③④⑤都能表现孟尝敢于仗义执言。②写孟尝因病去职,是孟尝的无奈之举,不属于仗义执言;⑥句是孟尝就任合浦太守后兴利除弊,均不属于仗义执言。⑥所以本小题只能选B,即①③④。)
12、D(是“孟尝最终不被任用”,不是孟尝拒绝接受任用。)
13.(1)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陆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2) 孟尝无法前行,就乘着民船在夜里悄悄离去。
(3)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① 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 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 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 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 B:②④③①⑤ C:⑤③①④② D:③①④⑤②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烦燥 惊腭 奄奄一息 走头无路 B:造蘖 含糊 铁竿庄稼 莫谈国事 C:悲恸 吞噬 鱼舟唱晚 舸舰迷津 D:罗嗦 大母指 能言善辨 理曲词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要悔恨过去/既是创作/也是财富
不要钟情名利/既是鲜花/也是枷锁
不要感叹多变/既有风雨/也有彩虹
不要埋怨人生/既有花开/也有花落
事物往往是多面的,这首小诗含蓄地表达了对事物的看法。身为高中生的你是如何理解“既有花开/也有花落”的呢?
请以“花开花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提供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略
用语温馨,是精神文明的标志。过去,一些交通道路上的宣传标语大多带有“严禁”“罚款”“拘留”之类的语句,让人觉得生硬。在高速公路上,更是出现了“车速过快,车祸就来”“违章超载,惹祸招灾”“超载违章,当心命丧”等生硬警示语,让司机难以接受。现今,柳州市开展“平安柳州活动”,请你仿照下列温馨用语,给桂柳高速公路写一条温馨的警示语。(4分)
例:母念妻等娇儿盼,愿君平安把家还。
(提示:用语温馨,上下句句式对称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安全进万家,出入平安你我他。(4 分)
将下面报道改写为一句话新闻(15字以内)(4分)
今天从水利部获悉,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已安排防汛抗旱资金80100万元,全力支持各地防汛抗旱工作。其中有特大抗旱补助费24500万元,特大防汛补助费28600万元,中央水利建设资金应急度汛项目支出27000万元。
为支持安徽省做好当前的防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央财政于7日紧急拨付安徽省7800万元。其中,特大防汛补助费4000万元,用于防洪抢险和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应急资金3700万元,卫生防疫经费100万元,用于转移安置群众和防疫工作。
由于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持续干旱,中央财政6月下旬以来还安排特大抗旱补助费4500万元。
中央财政全力支持各地防汛抗旱 (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错中错 作者:王世传
这四斤色正味美的大对虾,是花六元钱一斤的高价在自由市场买的;这两瓶装潢蛮讲究的茅台是托朋友在“外供”搞的。当我拎着这两样礼品站在这幢公寓大楼前时,我又有些动摇了。
给一个非亲非故的人送礼,这在我,是有生以来头一遭。我怕碰一鼻子灰,我怕遭人奚落。可当我想到此一举成功与否,也许将决定我的后半生――要么回船上继续干我的水手,要么进报社当一名记者时,我还是鼓足勇气走上楼去。
《海员报》的唐总编――一个能决定我命运的人,就住在三楼。虽说这是一个比船上黑板报只高一级的厂级报纸,可记者头衔迷人哪。再说,刚刚做了母亲的妻子是那样热切地盼望着我每天能守在她身旁而不常年在海上奔波。送礼的主意是她出的,为了说服我,她还列举了好几个因送礼而办成了事的实例。我终于被她说服了。既然现在时兴这块“敲门砖”,我不妨试它一试。
走上三楼,站在品字形的三扇暗红色大门外,我又被难住了。就在我猜测着应该去敲那一扇门的时候,中间那扇开了,走出一位白发老妪。
“请问,唐……”我的话还没说完,她用异样的眼光扫了一眼我手里拎的东西,冷冷地回了一句“左边”,就头也不回地下楼去了。
我敲开左边那扇门,一个操上海口音,脸上堆着笑的胖女人把我迎进屋里。虽然,她抱歉似地对我说:“我们家老唐刚刚出去。”我还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并且做得很成功。那胖女人在问了我“贵姓”和“叫啥名字”后,一边推辞着一边接过了我递过去的礼品,并接着说了两遍:“侬有啥事体,只管张口讲好来,我家老唐心肠蛮好来!”我没有张口,这已经足够了,送礼的目的是不用说的。
第二天上午,我挺胸抬头走进了《海员报》编辑室。我已经接到通知,我被录用了。
第一个站起来向我表示欢迎的,正是唐总编。在上下打量我一番以后,他和颜悦色地问了一句:“你是胡高同志吧?”
“是我。”我用充满感激之情的目光望着这位精精瘦的、宽前额几乎占了一半脸面的、颇有几分列宁风度的矮个子中年人。
“从今天起,你就是《海员报》的记者了。我们之所以录用你,主要是因为,在一百二十五名应试者中,你以二百五十分的总成绩名列榜首。考卷都是我亲手批改的。其次嘛,还因为……”说到这里,他慢悠悠地吸了一口烟,眯着眼笑了笑,“怎么说呢,这样表述吧:在我酝酿考虑的几个对象中,你是唯一没有把礼物拎进办公室的人。我以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记者嘛!”
我不禁哑然失笑了。真不愧是文人,遣词造句的本领令人折服。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笑错了。一个月后的一个星期天,我带着两条香烟,又进了那幢公寓大楼三楼左边的那个房间,有着一张橘子皮脸的男主人嘻笑着对我说:“嘿,嘿,你搞错了,我姓党,唐总编住在对门那个房间。”我的头“嗡”地一声涨大了。
7.标题中的两个“错”各指什么?回答准确的一项是
A.前一个“错”指走错了房间,后一个“错”指送礼送错了地方。
B.前一个“错”指送礼送错了地方,后一个“错”指错认老唐也是个收受贿赂的人。
C.前一个“错”指送礼送给唐总编是认错了老唐的为人,后一个“错”是指看错当前的社会风气。
D.前一个“错”指送礼送错了地方,后一个“错”是指看错当前的社会风气。
8.白发老妪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用“冷冷地”态度对“我”说话,表明了
A.白发老妪对唐总编的憎恶。
B.白发老妪了解唐总编的为人,对有人给他送礼感到奇怪。
C.人民群众对姓党的为人表示憎恶。
D.人民群众对行贿受贿的行为表示憎恶。
9.“我”找唐总编时,白发老妪指向左边一家,这是因为
A.白发老妪眼花耳聋,没有听清“我”的话,因而让“我”送礼送错了人家。
B.“党”和“唐”读音非常相近,白发老妪没有听清“我”的话,所以指错了人家。
C.白发老妪对送礼的不正之风非常反感,左边一家常常收礼品,所以指左边一家。
D.白发老妪对送礼的不正之风非常反感,有意让“我”闹笑话。
7、B 8、D 9、C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惟兄嫂是依 D:夫水,智者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