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金兰”中的金兰指的是:

A:师生融洽 B:兄弟亲近 C:夫妻和睦 D:朋友投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之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之已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馀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节)

①子卿:指苏武  ②虚心:一心向往  ③忽忽:发狂的样子 ④亲近:皇帝的近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陵与子卿 ②闻之已嫁矣

③武父子功德 ④诚

2.选出与“闻之已更嫁矣”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久之  B.单于使陵之海上

C.空自苦亡人之地   D.虽蒙斧钺汤镬,诚乐之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平素,向来  ②重新   ③通“无”,没有   ④以……为乐,对……感到快乐

2.D

3.臣子侍奉君主,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希望你不要再说了。(事、犹、恨、愿每个关键词半分,句子通顺一分)

4.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英雄(或忠君爱国),能结合选文进行分析再得分

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掘野鼠取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子卿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有改动)

【注释】①律:即汉臣卫律,与李陵同降匈奴。 ②羝(dī):公羊。 ③爵:爵位。④衿:衣衫。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单于愈益欲降之”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斟酌损(《出师表》)

B.自以为大有所(《孙权劝学》)

C.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D.曾其所不能(《孟子两章》)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武既至海上掘野鼠取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苏武的“至诚”表现在哪些方面?(用文中句回答)

1.【答案】C

【试题解析】题干益:更加A 益:增加B 益:好处C益:更加 D益:增加

2【答案】武既至海上/掘野鼠取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3【试题解析】抓谓语动词,基本句式增为省略主语的谓宾句。

【答案】人的一生如同早晨的露水,转瞬即逝,(你)何苦这样长期折磨自己!(或:人生如同朝露般短暂,你为什么要长久地这样折磨自己呢!)

【试题解析】

4【答案】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后面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选自《苏武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陵降,不敢武 求:访求

B.故使陵来说足下 足下:是对对方的敬词

C.如惠语以单于 让:忍让

D.前以降及物故 物故:死亡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B.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在苏武出使匈奴的前一年就投降了匈奴,单于派遣他去北海劝说苏武投降。

B.李陵劝说苏武,通报了苏武家人及大汉国内的情况,想断了苏武回汉的念想。

C.苏武严词拒绝了李陵的劝降,并表明自己愿以死效忠君王、效忠大汉的决心。

D.李陵被苏武的忠心深深打动,感到自己罪孽深重,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

1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2)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9.C

10.B

11.A

12.(1)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6分,6个得分点:“且”、“春秋高”、“亡常”、“知”、“大臣亡罪夷灭者”倒装句被动句、“谁为”倒装。)

 (2)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某个湖泊边上。”(4分,4个得分点:“谓……言”、“系”、“泽”、“天子射上林中”省略“于”且倒装。)

【解析】

9.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C项,让,责让,责备。故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断句题是今年新课标的新题型。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本题要注意关键词“皆”及一些主谓句。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11.

试题分析: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原文“武使匈奴明年,陵降”,明年应是第二年的意思。故选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且”、“春秋高”、“亡常”、“知”、“大臣亡罪夷灭者”倒装句被动句、“谁为”倒装。“谓……言”、“系”、“泽”、“天子射上林中”省略“于”且倒装。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6分,每小题2分)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①。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②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者,或曰:“宜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③,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节选自《汉书》)

[注]①汉使,指从前扣押的十多批汉朝使臣。②节,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上饰牦牛尾。③受辞,审讯。④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羝,公羊。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岳父。

B.绝不饮食。天雨雪…… 雨雪:下雨降雪。

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厚:向来交情深厚。

D.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去:坚决离开。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 )

①汉武帝嘉其义 ②引佩刀自刺 ③举剑欲击之 ④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⑤律知武终不可胁 ⑥常愿肝脑涂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C.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译文:

(2)乃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译文: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你身为汉臣,不顾念朝廷恩典、君臣信义,反叛君主,离弃双亲,在夷族那里投降做奴隶,要见你干什么?

(2)我苏武父子没有什么功德,都被皇上提拔,官职升至将军,爵位封为通侯,兄弟几人都是皇上的亲近之臣,常常希望为朝廷献出生命。


解析:

【小题1】A.父辈、长辈。 B.下雪。 D.告别而去,“决”通“诀”。

【小题1】①③不正确

【小题1】略

【小题1】(1)畔、倒装结构、何以-----为各占一分。

(2)亡、被动句、亲近各占一分。

图4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 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图4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右图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下图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