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流逝的古典
(1)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2)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3)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幺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4)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幺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__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5)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幺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幺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幺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幺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6)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__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7)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选自《中国教育报》)
16、文章第一自然段,作者听“老教授的课”有什幺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7、第五段划线句子中“厚实的脊梁”的具体含义是。(5分)
18、第六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请指出前文照应此句的地方,并回答作者为什幺要这样说(6分)
19、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 作者幻想芦塘旁边的亭亭玉立的女子,从而产生淑静,典雅的感觉。
B. 文中的引用和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C. 本文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古典珍贵无比的价值。
D. 李白的《古风》言近旨远,语短情长,极具艺术魅力和震撼力。
E. 文章由“读”入“思”,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
16.(1)起引起下文的作用。老教授的课使作者产生了“静谧、幸福的感觉”,从而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古典深刻的感悟;(2)暗扣标题(或照应标题),“渐行渐远”的诗句暗示古典在人们的视线中慢慢消逝(答出一点即可)
17.质朴、厚重的古典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渐入我们(读者)心灵、血脉,抚慰人类的精神与灵魂
18.1)照应处:第(2)段(“怀念这一种意境”一句)
(2)现代的人们被物欲所左右,失去了简洁沉静的心灵,已经远离了纯真的自然,再也无法像古人那样做到文学、生命、自然的水__融,和谐统一。
19.BE
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美国现代作家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等。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3) 乱石穿空,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赤壁怀古》)
(4)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荀子・劝学》)
(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厄纳斯特・海明威 《汉书》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
(3)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美国为什幺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能为美国带来什幺好处呢?目前国内流行的理解是,汇率之争的实质是贸易问题,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
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2002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1031亿美元,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同时也成为继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商品供应商。于是,美国政府和美国的制造业今年频繁指责中国__纵人民币汇率,有意压低人民币汇价来促进出口,这对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且抢走了大量美国工人的饭碗。
此外,由于中国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吸引了许多美国的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美国也以此指责中国在“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另一方面,提高美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投资成本和使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以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目前国内流行的这种理解方式只是看到了美国的表面意图,还没有真正洞察到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战略考虑。
实际上,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高失业率的问题,更解决不了美国传统制造业向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的问题。从中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大宗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传统制造业产品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即使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也要从其它国家或地区进口。
由此可见,美国人的指责是毫无道理的,聪明的美国人怎会不明白这些简单道理呢?
如果美国政府真想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放松对中国进口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的管制就能做到。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种限制是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中国目前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时期,需要进口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但美国至今以种种理由限制中国的进口,不准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这些产品。
因此,要真正理解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意图,就必须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上来分析。众所周知,目前美国已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遏制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并且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把人民币升值问题放在这一战略背景上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积极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其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策略,美国当初就是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最后实现其阻击日本经济对美国构成的战略挑战,美国想在中国故伎重演。
(选自《国际金融报》)
6.对“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
B.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C.减少中国产品出口对美国制造业造成的损害
D.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永远保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人民币汇率低,所以中国出口的产品成本低,在美国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
B.要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一方面人民币要适当升值,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要放松对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种限制。
C.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传统制造业产品,这表明将传统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是美国的一个策略。
D.即使人民币升值,美中贸易逆差缩小,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仍然存在。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外资的引进及中国产品的出口都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B.平衡贸易往来,根本之策不在于人民币的升值,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贸易结构和贸易政策。
C.希望进一步发展本国的传统制造业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D.美国曾逼迫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受阻,历史的相似提醒中国要谨慎对待和高度关注人民币升值问题。
6.D 7.B 8.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志愿,正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无悔的选择,我将不断努力,做一名富有责任心的志愿者,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B:房地产投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内推动经济增长,但是房地产难以代替高科技产业等实现经济升级,无法支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省教育厅为把新课程方案落到实处,要求各地市逐步废止文理分科,实行走班教学,最终走出“高考考什幺,教师就教什幺”的现象。 D: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介绍,海军护航是保护中国船员生命与中国船运公司资产的国家行为,不会向受到被护航的船只收取任何费用。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踌蹰 寒暄 神秘莫测 辽阔无垠 B: 椭园 蹒跚 五彩斑斓 躁动不安 C: 凑合 桅杆 刨根究底 咄咄逼人 D: 嬉闹 自诩 残羹冷炙 稍纵即逝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从屋子里走出去,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从大山中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从令人陶醉的花园里走出去,才明白荒漠更需要播撒绿意;从此岸走出去,才能了解彼岸的风光、风俗、风情。
走出去,就是告别满意,摒弃满足,探索未知;走出去,就是摆脱现成的模式,就是跨出熟悉的领地。
(2)海尔企业文化理念:走出去,走进到国外的主流国家,主流市场;走进去,走进到国外的主流渠道,销售主流产品;走上去,真正成为当地的一个主流品牌。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章内容必须与材料实质有一个明确的切合点。
立意提示:
多则材料作文、不能顾此失彼。这两则材料的相关点是“走出去”,紧扣两则材料的最佳立意是:自主创新,才能大有作为。
请把下面的文字改成4个较短的句子。(5分)
要求:(1)语意表达清楚,句与句子之间连贯顺畅;(2)可改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要求日本政府公布确切的合祭人数和名单并向日本法院提出诉讼的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地的团体要求把合祭在靖国神社的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阵亡者从阵亡者名单中删掉还计划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起诉日本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①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地的团体要求日本政府公布确切的合祭人数和名单②并向日本法院提出诉讼③要求把合祭在靖国神社的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阵亡者从阵亡者名单中删掉④还计划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起诉日本参拜神社问题。
请用“风”、“燕子”、“绿草”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5分)
示例:南风吹皱了平静的池塘,塘上面的燕子往来穿梭,呢喃细语,塘边的绿草笑眯眯地软瘫在地上,像在和蒲公英绵绵情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凤凰女子
彭荆风
山峦、树林,村庄全被白茫茫的浓雾遮没了,我们的汽车穿行于雾中,只隐约听见鸡的啼声、河水搅动水车的吱嘎响声,还有洗衣少妇时缓时急的捣衣声和轻柔的笑语声,她们笑得那样甜而开朗,我仿佛见到了一群“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赤着脚站在清澈冰凉的溪水中……
“山高水急,地苦雾多”,这是沈从文先生对凤凰的描述,他还告诉我们,这是地处湘、黔、川三省边境的小城,人民一向崇尚武侠,好勇善斗,从前“地方居民不过五六千,驻防各地的士兵却有七千”,再加上“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也就终年鼓角烽烟、战乱频仍了。
那样多的男子从军、修碉堡、守营汛去了,家事农作只能依靠妇女来撑持,这山高水急的地方,怎能不“地苦雾多”!凤凰女子生活的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
时过多年,那历史的创伤还在么?凤凰人是怎样在男丁减少、土地贫瘠的条件下奋发劳作的?浓雾逐渐稀薄,我却怕大雾消散后,看到的是一个贫穷颓败的小城,那是多么不愉快!
小城很安静。不是假日又不是四乡群集的赶街天,街上的人也就不怎样拥挤,像许多既经历了岁月和沧桑又进入了新的时代的边远小县城一样,城区也是由老街和新街组成,宽敞的新街表达了这地方的发展,老街弯曲的小巷、古旧的房屋、光滑的石板路,则纪念着那过往的辛酸岁月。听说,凤凰人很珍惜这些老屋,舍不得拆去,特别是那些妇女对旧居更是充满依恋,一砖一柱令她们回味的事太多了。我住了几天,穿城走巷几次之后,也觉得为了扩建,拆去了有过多少神秘故事的天王庙、充满商业竞争意味的万寿宫,以及那诞生了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的宅院,非常可惜,那还有什么特色呢?
凤凰女人的怀旧,实际是深含对历史和美的审视。凤凰人珍惜旧城,还珍惜那傍城而过,河水清澈,多鳜鱼、鲫鱼、鲤鱼的沱江。春季水浅,江底大石块凹凸可见,浮游的小鱼也清晰可数,江上有小船,渔人在默默撒网,矫健又从容;听说,沈从文先生在1982年以八十高龄最后一次返回凤凰时,就是乘着一只水木船漂游于沱江,深情眺望他眷恋着的故乡山水,对江水的洁净深感欣慰;他去世后,凤凰人远去北京把他的骨灰迁回葬在沱江边上,他们知道沈先生爱水,他生前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离。”
但我却觉得明丽的沱江给凤凰女子的影响更多,她们的温柔、柔弱中的强韧,与这长河是多么相似。
凤凰的朋友们同意我这看法,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万千苦难都能承受的凤凰女子,有什么不能包容呢!人们还记得在日寇入侵、国家危难的时刻,这个当时的人家不过六千户、人口不到两万的凤凰城,却出动了一个师的兵力,仅在1937年的“八・一三”松沪战役,凤凰籍士兵就付出了伤亡两千八百人的代价。八年抗战,几乎家家有寡妇,户户有衰声,那艰难的年月,小城的劳作大多由这些善良、温柔的妇女来承担!
因为小城的军伍人家多(解放前,凤凰出了七名中将、二十七名少将,团、营、连、排长更是不计其数),既有荣光,也有灾难,特别是“__”时期,不少家庭都再次受到冲击,温柔的凤凰女子又陷入了忧伤、恐惧之中……
尽管这小城有过花翎闪动、冠盖如云的辉煌时代,似乎那时候的男子不可一世,我敬仰的还是那些温柔、贤良的凤凰女子,她们才是小城的基石!
我想找几个老少妇人谈谈过去和现在,她们只是温柔地甜笑,似乎那些事,只是如同她们平日的描花绣朵的手工艺一样,虽然精巧艳丽,在她们看来却已习以为常了!
如今苦难的时代已经结束,凤凰也冲出了浓雾展翅飞翔,年轻一代的凤凰女子也早已走出家门,投身到各项建设事业中去,无论是雄踞苗岭大山中,高四十二米,宽八米,长二百四十一米,被誉为全国石肋拱桥中的首位的乌巢河大桥,还是坝高八十一点六米,发电量一万多千瓦的长潭岗电站,那年税利亿元以上的凤凰烟厂,甚至遍布苗乡的学校里都有她们的身影。
离开凤凰时,一位苗族姑娘赶来送我,她家的庭院里种满了黄的迎春、红的玫瑰、白的山茶,她却把一盆虎耳草珍重的赠给我。虎耳草是湘西特产,生命力很强,这也是凤凰女子的个性吧!
16.用三个词语准确概括出凤凰女子的主要性格特征。(3分)
答:
17.作者认为凤凰女子“才是小城的基石”,你认为其理由是什么?依据全文内容,分条表述。(6分)
答:
18.作者着力描写了凤凰古城经历的沧桑岁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开头把凤凰女子的美丽形象置于清澈的溪水中,文中又以明丽的沱江水比拟她们美好的品德,呈现了以水为线索结构全篇的特点。
B.本文开头描写凤凰女子美丽的形象与后文记叙她们苦难的经历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凤凰女子承受的万千苦难。
C.“我想找几个老少妇人谈谈过去和现在,她们只是温柔地甜笑,……”她们面对过去和现在“温柔地甜笑”表现了凤凰女子能承受万千苦难的如水般包容的品性。
D.凤凰女子不仅依恋着印证她们沧桑岁月的旧居,也依恋着滋养了一代文学大师的故乡山水,这实际上反映了她们对历史和美的审视。
E.全文首尾描写生动,中间叙说朴实,作者在这种“生动”与“朴实”对比中层现了凤凰女子坎坷曲折的命运。
16.强韧,温柔,贤良(或“善良”)
17. (1)过去,凤凰女子在万千苦难中撑持着家事农作。(2)现在,凤凰女子投身到各项建设事业之中。
18.凤凰古城经历的沧桑岁月就是凤凰女子经历的沧桑岁月,这样写更有力地揭示出凤凰女子性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19. A E(A中水并非全文线索,作者只是借水表现他们美好形象和品德。E中凤凰女子的命运是在历史和现实的对比,美丽的形象与品德和岁月的沧桑的对比中展示,并非首尾文字与中间叙说的文字的对比。)
文学常识与名句填空(任选4题)(8分)
(1)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是《麦克白》《李尔王》《 》、《 》。
(2)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4)潦水尽而寒潭清, 。俨骖于上路, 。
(5)披绣闼,俯雕甍, , 。
(1)《奥赛罗》、《哈姆莱特》
(2)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3)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4)烟光凝而暮山紫 访风景于崇阿
(5)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