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国是   莫谈国事   慌乱   兵慌马乱 B:抱怨   以德报怨   义气   义气用事 C:烦躁   躁动不安   分辨   能言善辩 D:踏实   一踏糊涂   混帐   银行账号

下面是摘自某报刊的新闻标题,请你分析一下有人对此类标题提出批评的原因,并改写这两个标题(5分)

某报道X.地一跳楼自杀者,标题为《昨晚X.地上演高空飞人》。《XX日报》刊发图片报道,针对街头的流浪汉,文章标题为《睡在街上羞不羞?》

(1)批评原因:

(2)改写标题:

(1)两个题目对死者及流浪汉缺少一种同情和对生命的珍视,缺少一种人文关怀,只是对轻生者的嘲弄及对流浪汉的贬斥

(2)《昨晚X地发生跳楼惨剧》《流浪汉睡在街上折射什幺》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流逝的古典

(1)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2)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3)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幺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4)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幺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__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5)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幺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幺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幺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幺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6)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__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7)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选自《中国教育报》)

16、文章第一自然段,作者听“老教授的课”有什幺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7、第五段划线句子中“厚实的脊梁”的具体含义是。(5分)

18、第六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请指出前文照应此句的地方,并回答作者为什幺要这样说(6分)

19、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 作者幻想芦塘旁边的亭亭玉立的女子,从而产生淑静,典雅的感觉。

B. 文中的引用和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C. 本文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古典珍贵无比的价值。

D. 李白的《古风》言近旨远,语短情长,极具艺术魅力和震撼力。

E. 文章由“读”入“思”,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

16.(1)起引起下文的作用。老教授的课使作者产生了“静谧、幸福的感觉”,从而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古典深刻的感悟;(2)暗扣标题(或照应标题),“渐行渐远”的诗句暗示古典在人们的视线中慢慢消逝(答出一点即可)

17.质朴、厚重的古典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渐入我们(读者)心灵、血脉,抚慰人类的精神与灵魂

18.1)照应处:第(2)段(“怀念这一种意境”一句)

(2)现代的人们被物欲所左右,失去了简洁沉静的心灵,已经远离了纯真的自然,再也无法像古人那样做到文学、生命、自然的水__融,和谐统一。

19.BE

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美国现代作家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等。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3) 乱石穿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赤壁怀古》)

(4)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厄纳斯特・海明威 《汉书》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

(3)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美国为什幺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能为美国带来什幺好处呢?目前国内流行的理解是,汇率之争的实质是贸易问题,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

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2002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1031亿美元,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同时也成为继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商品供应商。于是,美国政府和美国的制造业今年频繁指责中国__纵人民币汇率,有意压低人民币汇价来促进出口,这对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且抢走了大量美国工人的饭碗。

此外,由于中国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吸引了许多美国的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美国也以此指责中国在“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另一方面,提高美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投资成本和使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以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目前国内流行的这种理解方式只是看到了美国的表面意图,还没有真正洞察到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战略考虑。

实际上,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高失业率的问题,更解决不了美国传统制造业向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的问题。从中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大宗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传统制造业产品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即使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也要从其它国家或地区进口。

由此可见,美国人的指责是毫无道理的,聪明的美国人怎会不明白这些简单道理呢?

如果美国政府真想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放松对中国进口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的管制就能做到。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种限制是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中国目前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时期,需要进口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但美国至今以种种理由限制中国的进口,不准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这些产品。

因此,要真正理解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意图,就必须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上来分析。众所周知,目前美国已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遏制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并且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把人民币升值问题放在这一战略背景上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积极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其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策略,美国当初就是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最后实现其阻击日本经济对美国构成的战略挑战,美国想在中国故伎重演。

(选自《国际金融报》)

6.对“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

B.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C.减少中国产品出口对美国制造业造成的损害

D.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永远保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人民币汇率低,所以中国出口的产品成本低,在美国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

B.要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一方面人民币要适当升值,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要放松对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种限制。

C.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传统制造业产品,这表明将传统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是美国的一个策略。

D.即使人民币升值,美中贸易逆差缩小,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仍然存在。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外资的引进及中国产品的出口都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B.平衡贸易往来,根本之策不在于人民币的升值,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贸易结构和贸易政策。

C.希望进一步发展本国的传统制造业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D.美国曾逼迫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受阻,历史的相似提醒中国要谨慎对待和高度关注人民币升值问题。

6.D  7.B   8.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志愿,正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无悔的选择,我将不断努力,做一名富有责任心的志愿者,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B:房地产投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内推动经济增长,但是房地产难以代替高科技产业等实现经济升级,无法支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省教育厅为把新课程方案落到实处,要求各地市逐步废止文理分科,实行走班教学,最终走出“高考考什幺,教师就教什幺”的现象。 D: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介绍,海军护航是保护中国船员生命与中国船运公司资产的国家行为,不会向受到被护航的船只收取任何费用。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踌蹰 寒暄 神秘莫测 辽阔无垠 B: 椭园 蹒跚 五彩斑斓 躁动不安 C: 凑合 桅杆 刨根究底 咄咄逼人 D: 嬉闹 自诩 残羹冷炙 稍纵即逝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从屋子里走出去,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从大山中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从令人陶醉的花园里走出去,才明白荒漠更需要播撒绿意;从此岸走出去,才能了解彼岸的风光、风俗、风情。

走出去,就是告别满意,摒弃满足,探索未知;走出去,就是摆脱现成的模式,就是跨出熟悉的领地。

(2)海尔企业文化理念:走出去,走进到国外的主流国家,主流市场;走进去,走进到国外的主流渠道,销售主流产品;走上去,真正成为当地的一个主流品牌。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章内容必须与材料实质有一个明确的切合点。

立意提示:

多则材料作文、不能顾此失彼。这两则材料的相关点是“走出去”,紧扣两则材料的最佳立意是:自主创新,才能大有作为。

请把下面的文字改成4个较短的句子。(5分)

要求:(1)语意表达清楚,句与句子之间连贯顺畅;(2)可改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要求日本政府公布确切的合祭人数和名单并向日本法院提出诉讼的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地的团体要求把合祭在靖国神社的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阵亡者从阵亡者名单中删掉还计划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起诉日本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①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地的团体要求日本政府公布确切的合祭人数和名单②并向日本法院提出诉讼③要求把合祭在靖国神社的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阵亡者从阵亡者名单中删掉④还计划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起诉日本参拜神社问题。

请用“风”、“燕子”、“绿草”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5分)

示例:南风吹皱了平静的池塘,塘上面的燕子往来穿梭,呢喃细语,塘边的绿草笑眯眯地软瘫在地上,像在和蒲公英绵绵情话。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