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用一句话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4分)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 国家统计局20日公布了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在世界经济普遍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前三季度同比增长9.9%,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如果回顾一下历史数据,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更加明显。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而三季度仅增长9.0%。

“中国经济已经从持续升温转入降温状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针对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趋势,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调控政策。虽然效果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充分显现,但只要政策调整不断保持下去,明年中国经济仍有望保持10%左右的增长。”张立群说。

专家称我国经济已经从持续升温转入降温状态 (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高山流水

余秋雨

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

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嬉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其实,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的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要。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了。

我的突变发生在十岁。从家乡到上海考中学,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心中只有乡间的小友,但已经找不到他们了。有一天,百无聊赖地到一个小书摊看连环画,正巧看到一本,全身像被一种奇怪的法术罩住,一遍遍地重翻着,直到黄昏时分,管书摊的老大爷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肩,说他要回家吃饭了,我才把书合拢,恭恭敬敬放在他的手里。

那本连环画的题目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纯粹的成人故事,却把艰深提升为单纯,能让我全然领悟。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隐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却了你的大半生命。

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便是友情。人们无法用其他词汇来表述它的高远和珍罕,只能留住“高山流水”四个字,成为中国文化中强烈而缥缈的共同期待。

那天我当然不知道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黯然失色,没有一个算得上“知音”。我还没有弹拨出像那样的声音,何来知音?如果是知音,怎么可以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正巧降落在自己身边、自己的班级。这些疑问,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迷惑地注视着街道和人群。

差不多注视了整整四十年,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如果有人问我:“你找到了吗?”我的回答有点艰难。也许只能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

我想:艰难的远不止我。近年来参加了几个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好像死者与撰写挽联的人是当代知音,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撰写挽联者的感觉绝非如此。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在死者失去辩驳能力仅仅几天之后,在他惟一的人生总结仪式里,这一友情话语乌黑鲜亮,强硬得无法修正,让一切参加仪式的人都低头领受。但我们对此又不能生气,如果死者另有知音名单,为什么不在临死前郑重留下呢?可见对大多数人来说,直到生命结束都说不清楚明确的友情序列,任何人都可以来临时扮演一下。几十年的生命都在寻找友情,难道一个也找不到?找到了,而且很多,但一个个到头来都对不上口径,全都是错位了的友情。

16.作者在文中提到,他并不赞成“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句话,请归纳总结其原因。(4分)

                                       

                                       

17.在“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句话中,为什么是“无言”的起点和终点?(4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4分)

                                       

                                       

19.结合你对本文主题的理解,谈谈你对友情的理解有什么新的认识?(6分)

                                       

16.(1)孩童时代的友谊只是嬉戏,并未获得真正的意义。(2分)(2)友情感受与成长往往同时发生,成长的感受往往源自一次友情感受的突变,而长大后才有真正的友情。(2分)

17.“起点”是指对友情的追寻,而“结局”是指追寻的结果。(2分)因为人注定是孤独的,终有一天,要远离热闹,孤舟单骑。也许在追寻友情的过程中会遇到真正的知音,但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也注定会失去这份友情,因此,对友情的追寻也就只是无言的结局。(2分)

18.作者的这句话是含蓄地说出自己也许没有找寻到真正的知音,(2分)但依然对友情充满了渴望和执着。(2分)

19.作者从高山流水的故事中理解了友情的真谛,在他看来,只有懂得人生真谛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友情的意义。而真正的友情,一定是“曲高和寡”的,寻找知音,要经历苍茫云水间的追寻,甚至穷其一生也无法找寻到。也许在不经意间找到了知音,但因为天地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因而也无法真正地拥有他。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无数的友情也许并非真正的友情,而所谓的知音也是只是虚妄。(3分)(自己对友情的理解3分)

默写和填空:(10分,每题1分,见错无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2)千岩万转路不定, ,栗深林兮惊层巅。

(3)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5)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6)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8)云中谁寄锦书来,

(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岂独伶人也哉?

(10)《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     》并称“    ”。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5)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

(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犹抱琵琶半遮面。未成曲调先有情。

(8)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9)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0)《木兰诗》 “乐府双璧”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荆州十首(之一)①

苏轼

柳门②京国道,驱马及春阳。野火烧枯草,东风动绿芒。北行连许邓,南去极衡湘。楚境横天下,怀王③信弱王。

注释:①苏氏父子三人由四川取水路经三峡,抵荆州,后北上开封。诗人兄弟二人在前两年同榜中进士,而其父亲也得到朝中大臣推荐进京为官。②柳门,荆州城大北门。柳门外是通往宋京城汴梁的大道。③怀王,楚怀王。楚怀王听信庸人子兰的谬论,身入秦廷,客死他乡,为天下人笑。

(1)全诗对情感不着一字,但远行的心情还是透露在字里行间,请分析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表现的。(4分)

(2)“野火烧枯草,东风动绿芒”一句,与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意略同,请比较这两句诗的境界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一)、写景抒情:前两联描写了春天的景象:正是阳春时节,东风拂面,万物萌发,大地正蕴育着无限生机。此时,苏轼正春春年少,壮志满怀,在美好的春天里驱马北上,意气扬扬,心情自然十分开朗。(二)、借古抒怀。作者谈古论今,讽刺了楚怀王轻信小人,任用奸臣,在“楚境横天下”的国势下,身入秦迁,竟然客死他乡,为天下人笑的可悲结局,表达了自己满怀理想,指点江山的豪气。(两个方面各2分)

(2)苏诗,着意表现春天到来的盎然生机。野火扫荡隔年衰败的枯草,为春天的到来扫清了障碍,而东风的到来,将楚汉大地变得生机勃勃。一个“动”字,极富动感,表现出了春风吹拂大地的强大力量;白诗重在表达哲理。野火是邪恶的力量,但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野草青青,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9. 答案:C。 解析:披:解开、散开。

10. 答案:B。解析:“所以”, 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原因情由。A、满足/到;C、连词,用来/连词,才;D、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11. 答案:A。都是名词作状语,“夜”,在晚上;“西”,向西边。B.“蓬”,“瓮”,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窗”;C.“动”,使动用法,“使……心惊”;D.名词作动词,“排成行列”。

12. 答案:B。解析:作者引用楚襄王的故事,不是为了讽喻君王,而是为引出议论,说明人应该“自得”“坦然”,不要“以物伤性”。

13.

(1)流年似水我好像赶不上啊,只怕年岁不等待我。(得分点,“汩”,“吾与”各1分。)

(2)(我看见的)景色瞬息万变,令人触目惊心,不能长久地观看。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看个够。(得分点:“倏忽”,“动心骇目”, “玩之几席之上”中的状语前置,“足”各1分。)

(3)这些都会成为失意文人感到悲伤憔悴以至难以忍受的景物,怎见得这是能使人快乐的呢?(得分点:“之所以”“胜”“快”,翻译整句流畅各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节选)

朱光潜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生长在西湖或峨眉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眉实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地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和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他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到人们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作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这首诗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位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6.文章开头举了一些例子来引出观点,下面所举例子与文中例子不同类的是

A.一个周朝的铜鼎或是一个汉朝的瓦罐在当时也不过是盛酒盛肉的日常用具,在现在却变成很稀有的艺术品。

B.某艺术品在前几年表现平平,可是在今年的拍卖会上却拍出了惊人的价格。

C.小时侯在乡下,早晚看到的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便觉得它们是单调无味,现在回忆起来,却不免有些留恋。

D.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

7.对例子中所举人生经验的理解,作者认为其缘由是什么,下面的论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态度和观点决定一切。

B.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和嫌恶。

C.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他们本身的形象。

D.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8.下面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按照作者的看法,人生和自然有了缺陷,弥补的途径不可能在人生和自然中而只有在艺术中才能找到,弥补这些缺陷就是艺术的最高目的。

B.作者认为一般人有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和深刻的情感,但还是没有创作出艺术作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在一定距离以外将其客观化。

C.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思痛”就是这两个诗人在写切身的情感时,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将这种情感加以客观化的过程。

D.作者虽然强调艺术家要站在一定的距离将切身的情感客观化,才能创造出好作品,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情感是创造好作品的基本前提。

6.答案B。文中所举例子是为了引出“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这个观点,艺术品在短时间内有价格的起伏,往往与艺术的审美价值无关。 

7.D。前面三项表达不完整,所以不准确。

8.A。夸大了艺术的作用,太绝对化。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近年来,成龙积极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他发起了“龙子心”爱心活动,以其联合国亲善大使身份来号召更多的社会人士关注孤困、残疾儿童,唱响了一曲奉献之歌。 B: 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C: 法律人士提醒留学者,不要等到遇到了纠纷,权益受到了伤害时才想起律师,应事先处理好有关事实。 D: 由于没有医疗保障,医疗费用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使许多居民尤其是城乡贫困居民“有病不敢医”,因为一个人生病往往全家被拖垮。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流年   憔瘁 樯橹 抱薪救火 B: 酒樽   钟磬 豆蔻 腐化靡烂 C: 荆棘   臆想 缪论 铿锵有力 D: 沾襟  沧桑 赌博 咎由自取

世上之人谁不会经历挫折?年青人会经历考试失手,情场失意;农民会经历旱涝纷至,颗粒无收;商人会经历生意场上的翻船,血本无归。如果他们放大身上的疮疤、心灵的伤痕,他们就会对世界充满失望,他们的眼中会充满忧郁和悲伤;相反,如果他们缩小身心所受的创伤,而放大生活中的美好的瞬间,他们就会对世界充满希望,他们的眼中会充满快乐与幸福。

请以“放大与缩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给下列各句排列序号, (4分)

①这些“指纹印记”是一系列黑白相间,疏密不同的竖线条,看上去极像自选商品上的条形码。

②这种新技术能以极微量的唾液或人体组织对人作出鉴别。

③杰夫里说:“没有哪两个人的线条是以完全相同的模式排列的,除非是双胞胎。”

④它是把人的唾液和组织结构中所特有的成分离析出来,用一种特殊的放射性探针加以照射,这时,“指纹印记”就将显示在放大的照片上。

②④①③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