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慎勿为妇死。(介词,为了) B: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介词,向、对) C:如姬为公子泣。(介词,向、对) 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定,副词)

5.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 ①其日牛马嘶 ②贵贱情何薄 ③我有亲父兄 ④否泰如天地 ⑤昼夜勤作息 ⑥女行无偏斜 ⑦死生,昼夜事也 ⑧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A:①②③⑤⑧ B:②④⑥⑦⑧ C:①③⑤⑦⑧ D:②③④⑤⑦

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公为我献之    D:吾属今为之虏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B: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C: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D:饮者怀无厌之欲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公为我献之。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我为鱼肉,何辞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小题(9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18.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时相遣归 相:互相B.终老不复取 取:取代

C.谢家来贵门 谢:感谢 D.会不相从许 会:一定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时时安慰 三岁妇B.府吏得闻 朝搴阰木兰兮

C.敢助妇语 以解忧D.吾今报府 洵美

20.下列语句中句式与其它各句不一样的是( )(3分)

A.汝是大家子 B.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C.为仲卿母所谴D.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18.D

19.A

20.C

【解析】

18.

试题分析:A.副词,起指代作用,“我” B.通“娶”,娶妻;C.辞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A 动词,作为 B.代词,这件事/结构组词,的 C.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什么 D. 副词,暂且/连词并且。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C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1—14题。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④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⑤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⑥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⑦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⑧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⑨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2、选出下列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B.①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②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C.①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13、下列句子全都表明焦仲卿忠于爱情的一组是( )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②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③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④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⑤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②④⑥B.①②③⑥C.②③④⑥D.②③⑤⑥

14、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到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渲染了一种凄怆的故事氛围。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此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为何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徇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

11、D(谢,告诉、劝告)     12、B(两个“相”都是指代性副词,可译作“他”。A因,副词,于是、就;因,连词,因此;C以,介词,把;以,连词,相当于“而”;D见,动词,见面;表被动)   13、A    14、D(写鸳鸯和鸣是象征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绵绵不绝,选项的理解没有依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①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选自《唐语林》① 比:并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因”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碌碌因人成事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振声激扬,伺者因此知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臣以文章直道进身 ②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B.①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C.①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②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D.①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②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小题】C

【小题】B


解析:

【小题】和例句:介词,表依据,可译为“凭借”“依靠”;A连词,于是、就B介词,趁机D介词,因为。

【小题】A①介词,凭借、依靠②助词,表范围;B①②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①介词,“为”+“所”+动词,表被动②介词,为了D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连词,表修饰。

 参考译文:

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狄仁杰一直排斥娄师德,武则天问他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过了一会,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 “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可娄公从来没有骄矜的表现。”

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①其日牛马嘶②贵贱情何薄③我有亲父兄④否泰如天地⑤昼夜勤作息⑥女行无偏斜⑦死生,昼夜事也⑧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⑨成败之机,在于今日⑩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A:①③⑤⑦⑧⑨         B:①③④⑤⑧⑨ C:②④⑥⑦⑧⑩         D:②③④⑤⑦⑩

13选出下列诗句中划线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 ) ①其日牛马嘶 ②贵贱情何薄 ③我有亲父兄 ④否泰如天地 ⑤昼夜勤作息 ⑥女行无偏斜

A:①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④⑤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