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语言更简洁,请找出下面语句中最应该删去的三个词。(3分)
由于在欺诈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都是违背了一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的,所以各国法律都允许其中受欺诈的一方可以建议撤消合同或提出合同无效。
应删去的三个词:
由于 其中 可以
下面是一段介绍黄山的文字,请概括其主要信息。(连标点不超过60字)(4分)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在创造人间万物的同时,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了皖南山区,以神奇的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下这么多高耸入云的花岗岩山峰。大自然布置完毕后,就把这胜境给予了人类,这就是风景名胜――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方圆120公里,面积 1000多平方公里。它由火山喷发而形成,主要结构成分为花岗岩。五个要点(位置、范围、面积、形成、构成)答出任意四点均可得满分。
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拥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的。
②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愕愕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卡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__”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
③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同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
⑤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老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老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嗫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是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⑥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10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画,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30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⑦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厉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到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的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清雅的供品),然后迅速送到我的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
⑧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尘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
⑨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30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16、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任选一个词语)。(2分)
造诣( )释义:
稚拙( )释义:
17、全文共九段,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用“||”在下面的序号中表示。(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18、第④、⑤两段所表现的作者中学生活的特点是 。(2分)
19、老师要求学生补画一张贺年片,并把它作为“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表现的是
,学生把给老师补画贺年片当作“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表现的是 ,他们这样做说明了 。(5分)
20、结合语境揣摩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A.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
B.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
21、第⑧段“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中的“卷一卷”能不能用“写一写”或“画一画”代替?为什么?(5分)
16、zào yì指学业、技艺所达到的程度。 zhì zhuó幼稚笨拙,幼稚质朴;稚嫩不成熟。(拼音解释各占一分)
17、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8、欢乐而清落苦
19、老师十分看重当年淳朴少年的一片真情 学生对老师的无限尊敬与热爱 师生之间的感情是永恒的(前每空2分,后一点1分)
20、A中学生虽然稚嫩,但已经感受到了老师们学问的渊博和人格的崇高(“学问的渊博”和“人格的崇高”只答一点的给1分) B、在敬爱的老师面前,学生永远是学生
21、不能。因为“卷一卷”中前一个“卷”是动词,后一个“卷”是量词,既有形象感,又透露出对30年人生经历的沉重感受,而“写一写”“画一画”直白,不能给人以上两种感受(答出“不能”给1分,动词量词及形象感答出占2分,“沉重感”占2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漏水:古人以漏壶滴水计时。
(1)此诗第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了什么?(3分)
(2)第三句中“逼”字用得很神妙,请结合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5分)
(1)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秋夜漫漫,难以入眠。
(2)“逼”用得很神妙,秋凉夜寒“逼”出秋虫通夕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寒衣,自然引出抒情末一句。(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当作磐石, 。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
(4)亦余心之所善兮, 。
(5)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1) 妾当作蒲苇
(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又有清流激湍
(4)虽九死其犹未悔
(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0、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
A.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1、选出“之”字起取消主谓独立性作用的一项
A.不知东方之既白 B.徘徊于斗牛之间
C.扣舷而歌之 D.羡长江之无穷
12、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
C.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
10、D
11、A
12、B
13、 (1) 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2) (箫声)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3) (曾盂德)横转矛槊岭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西班牙科学家首次征实,距今约1.5亿年曾有一种食肉恐龙横渡大西洋,同时生存于欧洲和北美大陆。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的桑兹博士及其同事在最新一期英国《地质学会会刊》上撰文介绍说,他们是对在葡萄牙中西部发现的恐龙化石标本进行研究后得出上述结论的。对化石进行的分析证实,这种恐龙为跃龙属。在全球范围内,跃龙属恐龙化石标本最早由美国古生物学家马什1877年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美国其它地区随后也陆续有类似化石标本出土。西班牙科学家的新研究成果,不仅是首次 ,也是首次 。
桑兹博士等指出,新发现对研究侏罗纪晚期地球大陆结构具有特殊意义,它意味着目前的某些理论可能需要修正。据认为,北大西洋是在侏罗纪晚期开始形成并扩展,从而切断了欧洲和北美大陆的联系。但当时两大洲之间的洋面宽度到底多少、北大西洋深度究竟几何,在地质学界还存在着争论。例如,有一种理论认为,在距今约1.5亿年前,北大西洋位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的洋面宽度可能在200至300公里之间。这一宽度对一般的恐龙来说难以逾越,无法解释新发现的这一跃龙属恐龙为何当时同时生存于欧洲和北美。
桑兹博士认为,他们的新发现表明,侏罗纪晚期欧洲和北美大陆之间的联系,可能要比目前很多理论所认为的更加紧密。
7、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欧洲大陆发现恐龙的踪迹;发现这种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B.在欧洲大陆发现这种跃龙属恐龙活动的踪迹;发现曾有同一类型的恐龙同时生存于大西洋两岸
C.在欧洲大陆发现恐龙的踪迹;发现曾有同一类型的恐龙同时生存于大西洋两岸
D.在欧洲大陆发现这种跃龙属恐龙活动的踪迹;发现这种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8、末段中的“更加紧密”是指
A.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人类来往 B.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动物来往
C.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距离 D.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恐龙来往
9、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桑兹博士及其同事最新研究表明,有一种食肉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B.西班牙中西部发现的这种食肉恐龙,在欧洲尚属首次。
C.桑兹博士的发现证明了侏罗纪晚期北大西洋位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的洋面宽度为200至300公里。
D.1877年,马什首次在美洲发现了跃龙属恐龙化石标本。
7、B (文章交代的是跃龙属恐龙的发现,恐龙在欧洲的发现当更早,故AC不妥;恐龙横渡大西洋当属推测,故AD错)
8、C(这里讨论的是欧美恐龙涉水迁徙的可能,故当指两洲之间的距离)
9、C(过于肯定)
大自然造就人,也陶冶人,改变人。一个面临挫折、意志消沉的人,看到傲霜的青松、搏击的雄鹰,会增添生活的勇气;一个心事重重、郁郁寡欢的人,看到浩瀚的大海、湛蓝的天空,也会豁然开朗,如释重负。这些来自自然的启迪就成为了我们人生中的一些厚重的体验。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以“来自自然的启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作文评分标准见2008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请指出下列诗句中所引用的典故名并解释其含义。(4分)
(1)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踏莎行》)
典故名: 含义:
(2)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李白《长干行》)
典故名: 含义:
(3)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辛弃疾《谒金门》)
典故名: 含义:
(4)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陈亮《念奴娇》)
典故名: 含义:
(1)典故名:尺素 含义:书信的代称。
(2)典故名:抱柱 含义:比喻坚守信约。
(3)典故名:高山流水 含义: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4)典故名:中流誓(或中流击楫)含义:比喻报效祖国、收复失地的决心。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 ;生命就是龚自珍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济世理想。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