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

A:科林伍德 B:华兹华斯 C:苏珊.朗格 D:托尔斯泰

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

诗文阅读鉴赏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治:安定,太平

B.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当:承担,主持

C.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养,休息

D.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B.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缇骑按剑而前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D.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⑵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本文成为封建时代的君臣宝鉴,是因其鲜明地提出守成时期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治国思想。第一、二段在论述这一思想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请结合文本分析。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⑴用严酷的刑罚监督百姓,用威风怒气来吓唬百姓。(注意“董”的解释和“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状语后置)

⑵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后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后听从它。(注意“简”的解释)

【小题4】比喻论证:第一段借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是妄想的比喻,说明人君不考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却想获得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

正反对比论证:人君未得天下时,忧患深重,能团结臣民、竭诚待下,终于得到天下;但得天下后,难免踌躇满志、纵情傲物,对百姓滥用刑威,最终百姓积怨,天下岌岌可危。一正一反间,论证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一种论证方法2分,两种3分)


解析:

【小题1】休:美好,福祉

【小题2】(A项而:表转折/表修饰; B项以:表修饰/介词,因为; C项所:所字结构/表被动; D项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小题3】略

【小题4】略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 ) B: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 )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之:动词,到 ) D: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抄小道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掩口胡卢而笑 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A:仁者播其惠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C:王异之,令衡官桥而量之 D:忧劳可以兴国

下列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按诛五人 按:按照(法律) 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责 B: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 C:大礼不辞小让 让:责备 宏兹九德 兹:更加 D:悲予志焉 悲:同情 恐年岁之不吾与 与:给予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下列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③驼业种树 ④名我固当 ⑤必固其根本 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⑦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⑧骊山北构而西折 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⑩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A: ①④⑧ / ②③⑦ / ⑥⑤⑨ / ⑩ B: ①④ /  ②⑤⑦ /   ③⑥⑨ / ⑧⑩ C: ①③④ / ②⑤⑦ / ⑥⑧⑨ / ⑩ D: ①④⑤ / ②⑦ / ③⑥⑨ / ⑧⑩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②董之以严刑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⑤未之有也 ⑥填然鼓之 ⑦简能而任之 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A:①⑧ / ②⑤ / ③④ / ⑥⑦ B:①③ / ②⑤ / ④⑦ / ⑥⑧ C:①④/ ②⑦ / ③⑧ / ⑤ / ⑥ D:①④ / ②⑦ / ⑤⑥ / ③ / 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