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9-21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9、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每个1分,共2分)

(1)劝: (2)定:

2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每句3分,共6分)

(1) (3分)

(2) (3分)

21、作者认为如何才能达到真正“逍遥游”的境界?(2分)

19、(1)劝:勉励(1分);(2)定:认识(1分)

20、(1)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的职守、品行合乎一乡人的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啊。(“智”、“效”、“比”、“征”翻译正确各得0.5分,句子通顺得1分)

(2)若能顺着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要依赖什么呢?(“乘”、“正”、“御”、“辩”、“恶”翻译正确各得0.5分,句子通顺得0.5分)

21、在庄子看来要达到真正的“逍遥游”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也就是要忘记自身的存在,抛弃外在的功业和名位,做到任乎自然,顺乎物理,把自己的形体连同思想都看做是虚幻之物,这样一来也就无所限、无所待、绝对自由地作逍遥游了。(点出“无己”、“无功”、“无名”即给2分)

阅读下面一首五言绝句,回答第17、18题

三闾庙

唐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7、本诗所吟咏的对象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是 。(1分)

“诗眼”是诗歌表情达意的窗口,本诗的诗眼是 。(1分)

18、有人认为本诗极妙,可称绝调,你读后认为此诗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诗从艺术特色角度进行简单赏析。(4分)

17、离骚(1分);怨(1分)

18、(1)妙在前两句以沅湘开篇,以沅湘深沉的流水比喻屈原千年的怨恨,化抽象为形象,“不尽”二字写出了屈子的“怨”犹如这流淌千年的江水绵延不绝,“何深”写出了“怨”之深重。比喻1分,能结合诗句做具体赏析1分,大意对即可给分)(2)妙在诗的后两句运用以景传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特定的秋日图景。时间是“秋风起”的深秋,时间是“日暮”,景色是“枫树林”,再加上“萧萧”这一象声叠词的运用,营造了凄清萧瑟的意境氛围,暗蕴屈原的幽怨忠愤,含意蕴藉而又满蓄感情。(融情于景或以景传情1分,结合诗句做具体鉴赏分析1分,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根据各小题给出的提示,在划线处填上相应的句子。(4个小题任选2题完成,每个空格各占1分,满分8分)

(1)从《报任安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司马迁的生死观,即“人固有一死, ”;以及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意图:亦欲以 ,成一家之言。

(2)《陈情表》中,李密一句“ ”道出了自己在尽忠与尽孝之间进退两难的处境。

(3)在【滚绣球】中,“ ”这一句唱词道出了崔莺莺在去往长亭途中渴望与张生多相处一段时间的心情;而【收尾】中,“

”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表情达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庄子的《逍遥游》中,“ ”一句用杯水只能负载芥草而不能承载水杯来说明万物无论大小,都是有所待的,巨大的鹏鸟必须“培风”才能南行。

(1)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马儿的行,车儿快快的随  /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仆以口舌遭遇此祸

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C: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 D: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见狱吏则头枪地 B: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C: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人。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C:王实甫,名德信,元杂剧作家。元杂剧由曲、白、科三部分组成,曲是主要部分,每一折戏都用同一宫调演唱,如《长亭送别》中的“正宫”就是宫调名,“叨叨令”也是宫调名。 D: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是他广为人知的名言。

填入下列语段中的四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刘勰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古人在吟诗作文时总是想方设法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 归有光可谓深谙此道,他在《项脊轩志》中正是将那种“可喜”“可悲”之情不留痕迹地融入了写景叙事当中。①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 ②或哀婉凄切或闲适欢愉 ③或托物以言志,或借景以遣怀,或即事以抒情 ④而在传递这种感情时,往往又不是直截了当,总是极尽委婉曲折之能事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镌刻在纪念碑的正面。(即北面) B:“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这是塞涅卡得之于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 C:荔枝的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 D: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了解了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学到了一些有创意的教学方法。 B:这部数万字的小说,作者是出自一位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之手。 C:因为编辑部人手不够,所以他们要求来稿简练,一般不要超过三千字左右。 D:逃亡者希望借此避开天敌的视线,捕食者希望接近时不引起猎物的注意以提高命中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在过去的日子里,如果我努力学习就好了”,“如果我会琴棋书画就好了”,“如果我是比尔・盖茨就好了”……

“如果”是一种假设,是想像中的一种条件,以及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请以“生活不相信如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⑴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文章中可用可不用。

⑵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