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语段完整。(4分)

奥运会美不胜收:举重是拔山盖世之美,短跑是利剑离弦之美,       ,奥运会不正是一场美的盛会吗?

示例:跳远是龙腾虎跃之美;跳高是鱼跃龙门之美,花样游泳是芙蓉出水之美。(要求:每句必须是比喻句,比喻要恰当;句式要整齐。)

把下面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在题诗中写下这样两句:

②今天,编者如果学着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

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⑤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

⑥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诗中悲凉的意味。

语序为:

①④⑥②③⑤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17题。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傅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选自《小小说十年宝典》)

14.“风雨凄迷,山色空”,写景简洁,试分析这一句写景的作用。(4分)

15.谈谈“伞”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以“伞”为题的作用。(6分)

16.说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8分)

17.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14、答:为作品定下了悲剧的基调,预示了作品情节的扑朔迷离,也为师傅雨中送伞埋下了伏笔。(答对一点得一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15.答:①以伞为线索。伞,凝结了师徒之情;伞,又终结了师徒之义。②一把普通的伞,在师傅手中,能轻易化作一招毙命的利器,体现了师傅所说的“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变化随心的刀法真谛。③结尾处的这场较量,其实已是人格武品的较量,通过师徒对伞的处理,高下已分。以小见大,深化主题。(答对一点得2分)

16.答:⑴真的没有学到家。只学到了用刀之法,却没有学到为人之道;不懂得学艺先学做人的道理,更不懂得“刀法乃精、气、神所致”的武术真谛。(2)、担心。因为徒儿重艺轻德,这样不仅不能修得真功夫,甚至会成为武林祸害,所以担心。(3)师傅已在心中决定要惩治徒儿,这样说,为把伞变成武器作准备。(4)、小说也正是以此引出”削伞”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悲剧结局的。(意近即可)

17.①学艺要先学做人。徒儿成功,便要过河拆桥,算计师傅,岂料师父更有一手,将徒儿击毙,这就是高低之分。一个徒儿,只学武功,无人格可言,此人必败。学武功,首先要学会做人。历史上功成身败的例子还少吗?现代社会只重技能,不重人品,亦难立足社会。②    教徒应先教做人。老师傅功深德高,但教徒不力,使徒儿学了武艺却没有修得武德,也没有领会刀法真谛,被迫要亲手将爱徒击毙,这是为师的失败。现代教育同样要警惕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倾向。③哲学人格大于武功。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中国文化的芬芳。中国武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击敌和自卫,更含深深的哲理和人生哲学。学中国武术岂能只学眼花缭乱的刀光剑影。只有哲理和武功结合学武功和学做人并重,才能学到真功夫,才能达到高境界。人不能失其本心。④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望恩负义,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往往会失其本心,疯狂追名逐利,结果没有几个不身败名裂的。(意对即可)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句子。(每小题1分,共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但以刘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3)哀吾生之须臾, ,抱明月而长终。

(4)故曰: ,圣人无名。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6)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3)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

(4)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结合注释回答问题。(6分)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②hú,有皱纹的纱。

(1)作者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分析其思想原因。(2分)

(2)“夜阑风静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4分)

(1)答: 抱负不得伸展,身不由己,不能摆脱人世间的名缰利索。或答为“理想不能实现,心为物役”等,意思对即可。 (2分,意近即可) 

(2)答:一语双关,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或答为“情景交融(以景寓情、虚实结合)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意思对即可。(内容分析2分,手法2分,意近即可)    

8、A(居住/占有)

9、B  结构助词,的 ( A  代词,我/远指代词,那    C 介词,因为/介词,用    D 介词,向/介词,表比较)

10、C  (A “终能分享”不合文意,注意“宜其不可得哉”“然而非所敢望也”句。B“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这是俗士之乐,苏辙并不艳羡,注意原文“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圣贤之万一”。D错在“已经”一词,作者想归伏田里,“然而非所敢望也”。)

11、(1)我(如果)没有祖母(的抚养),(就)没有(用来)活到今天(的办法);祖母(如果)没有我(的赡养),就没有(或“不能”)度过剩下的岁月(或“晚年”)(的办法)。    (要点:假设复句关系正确,1分;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1分;终,使动用法,使……结束,可以意译为“度过”,1分)

(2)天色深蓝,这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太高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要点:其,用于表示选择关系的问句之首,可以译为“是……还是……”,各1分;邪,通“耶”,语气词,译为“呢”,1分)

(3)使潜藏在幽深沟壑中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要点:舞、泣,都是使动用法,各1分)

(4)、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被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了我一人。(要点:适,正好,1分;被动句式翻译正确,1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乌”既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暗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第28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夺取占有汉家的王业。

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受苏轼的影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刘馥之口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罗贯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对这一情节加以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而无可依,英才正应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意象与王业联系起来。再如清代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象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鹊”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征兆的意图是明显的。

5.上文议论的主要问题是

A.批驳历来对《短歌行》的错误理解。

B.《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和“乌鹊”一词的落实。

C.历代文学家引用《短歌行》的目的。

D.《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含义。

6.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历来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B.《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

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

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这是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

B.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揭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这一情节的目的。

C.作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罗贯中、赵翼的观点完全一致。

D.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阐明“乌”作为王业的意象由来已久。

5.D  本文前半部分谈作者对《短歌行》中四句诗的理解,后半部分分析了《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有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征兆的意图,所以D恰当;

6.A  “历来多认为……”一句指明历来多数人的观点,并不是作者立论的依据;

7.C  “完全一致”误。作者的观点在文中以“曹操这里所慨叹的……”一句显示苏轼等人的观点在文末以“他们都有……是明显的”一句表明,只能说基本相同。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世称柳河东。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而并称“韩柳”。 B: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更近于诗体。但诗与赋毕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C:《红楼梦》以林黛玉、贾宝玉二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 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在古代文言小说的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D:《项链》的作者莫泊桑、《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契诃夫和《守财奴》的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们都以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享誉世界文坛。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药》这部作品中,有着明暗两条线索,反映着深刻的社会现实。 B:《守财奴》中的葛朗台是一个典型的大吝啬鬼人物形象。问世以来,备受文学爱好者喜爱。 C:玛蒂尔德为了虚荣,竟以一串项链为代价,牺牲了自己的青春。 D:陈奂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中国农村中寻求生活变革的新农民的代表。

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街上黑沉沉的 ,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②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 ,不出来。③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 。④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

A:一无所有 自惭形秽 冠冕堂皇 沧海一粟 B:一无所有 自暴自弃 名正言顺 沧海桑田 C:一无是处 自惭形秽 名正言顺 沧海一粟 D:一无是处 自暴自弃 冠冕堂皇 沧海桑田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