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A:学校应注重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陛。 B: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而举行的海上阅兵,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入了“大海军”的时代,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海军的精神面貌和巨大成就。 C: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关键。 D: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缓和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创业门槛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限度。
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下,谁能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是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 的焦点。 (2)石油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品广泛 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3)据统计,去年 房价过高和全国房价开始下滑,――购房者期待房价下跌,市场观望气氛浓厚,经济的不景气使得房市处于低迷状态。
A:争论 运用 由于/因而 B:争执 应用 因为/因而 C:争执 运用 因为/因此 D:争论 应用 由于/因而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组是
A:邦交 妥帖 平心而论 解铃还须系铃人 B:影碟 辚选 名门望族 横挑鼻子竖挑眼 C:销假 蝉联 不假思索 一年之季在于春 D:凋敝 嬗变 毋用置疑 多行不义必自毙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你的理解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或许只有在离得最远的日子
才能把曾经走过的那段时光
看得最真切最清楚
评分标准:参照“200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请以“此岸与彼岸”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评分标准:参照“200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珍惜湖泊的生命
陶世龙
湖泊,是大地面孔上最动人的眼睛。它们有的像清晨的露水一样在草原上闪着光亮,有的像蓝色的美玉隐藏在白云缭绕的山谷里,有的又像是珍珠漫无边际地散布在广袤的平原中。
但是,湖泊和地球的历史比较起来,它的寿命是很短的。从最远古的地质时代以来,许多湖泊就无声无息地在大地上悄悄出现,又一个接着一个地渐渐变浅,渐渐缩小,渐渐消亡。例如,古代华北平原上的几百个湖泊,从元代以后都逐渐淤塞成了平地,到现在只剩下白洋淀和几个较小的湖泊了。杭州西湖可谓大名鼎鼎,但它从诞生到现在,只不过经历了2000多年。可就在这短短的一瞬中,竟有三次与消亡擦肩而过。一次是唐代的时候,已经被泥沙淤塞得快要变成平地了,幸好当时赶着挖掘湖泥,才把它的生命挽救下来。另两次是五代和北宋的时候,都由于及时挖泥和保护,它才没有在周围美丽的山峰和园林中消失。
在湿润的地区,使湖泊消亡的致命原因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和湖内植物的茂密生长。大大小小的水流,从奔腾的溪谷流到平静的湖内,因为水面放宽,流速减小,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大大削弱了,有些泥沙就在河流进湖的地方迅速堆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并且逐渐扩大着。另一些细小的黏土颗粒,随着水流漂流到湖中心后,也渐渐沉淀到湖底。这样,随着泥沙的堆积,湖泊就越来越浅了。根据计算,这种泥沙沉积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著名的瑞士日内瓦湖四周的河流每年带到湖里的泥沙有420万立方米,这样多的泥沙,只需要再经过21000年,就能够把这容积有8.9亿立方米的美丽湖泊完全填满。在湖水逐渐变浅的同时,水边生长的芦苇,漂浮在水面的睡莲和眼子菜,以及完全淹没在水底的各式各样的水藻,也一层层地向湖心迅速地推进。没有多久,湖泊洼地变得又小又浅,几乎长满了植物,那就变成了沼泽,湖泊的生命就结束了。另外,如果湖泊的来水输入因河流改道等原因而减少,也会加速湖泊的消亡。
在干燥的地区,湖泊的消亡原因同湿润地区原则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这里,湖泊消亡得更迅速。许多巨大的湖泊常常因为气候变迁,使来水(主要是河流来水)减少,去水(主要是蒸发耗水)增加,“收支”不平衡而慢慢消亡。在盐类较多的湖中,盐类沉积会加快湖泊逐渐变浅变小的进程,直到最后水分完全干涸,只剩下一片布满盐斑的洼地。例如,1957年,在张家口北面的内蒙古高原上,许多小湖泊就是由于雨水稀少,全部干涸而消亡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在古代原是一个很大的湖泊,目前已基本上变成盐滩了。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人们毫不节制地从湖泊及其来源采水,有的地区盲目围垦,有的向湖泊大量倾倒垃圾,这都直接影响了湖泊的生存。工业、生活废水排放加大和大规模的淡水养殖场污染,破坏了湖泊和湿地的生态系统,加快了其消亡的进程。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就是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彭蠡――鄱阳湖,近来湖泊面积发生灾难性锐减:目前湖泊面积为50平方公里,而建国初期曾达4350平方公里。据统计,过去50年来,中国有近千个自然湖泊已经消失,平均每年20个。这已引起了专家的恐慌。
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打开《中国地图》,上面将不再有湖泊。那么,现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选自《中国科普博览》,有改动)
19.文章第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20.文章中举杭州西湖的例子,能够说明哪几个问题?(4分)
21.导致湖泊消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22.文章结尾使用疑问句有什么好处?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6分)
19.(4分)使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作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湖泊的美丽,增强吸引力和可读性,启发读者珍惜保护湖泊。
评分标准:写法只写比喻可得1分,但只写排比不得分;作用每点1分。
20.(4分)湖泊跟地球相比生命短暂,容易消失;及时疏浚和保护可以延长湖泊生命。
评分标准:每点2分。
21.(4分)自然原因:泥沙堆积;植物生长;河流改道;气候变迁使“收支”失衡,盐类沉积。人为原因:过度采水;盲目围垦;倾倒垃圾、废水;淡水养殖。
评分标准:每方面原因2分,其中每2点得1分。
22.(6分)启发人们反省思考,警示作用;引起人们探索保护湖泊的方法。(2分)
体现了作者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热爱自然的情怀、对自然受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呼吁社会来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索精神。(4分)
山、水,是自然界中的事物,而在我国文化中,它们的组合又常寓含着某种理趣。请依照下面的例句另举两个带“山、水”的熟语或名句,并写出它们所寓含的理趣。(6分)
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了世事有时一时陷入困境,经过某种机缘又出现新的转机。
示例:①“山不转水转”,表现了世事总在变动中,人和人暂时分离总有相遇的时候。
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明一种事物,最重要的是它的实质和内涵。
③“隔山隔水不隔心”,指的是距离虽然遥远,但心却贴得很近。
将下面的长句改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改变原意,可以增删个别词语。(3分)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近日签署一项决定解除对使用美国联邦政府资金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限制的行政令对科学发展而言是个好消息。
①美国总统奥巴马于近日签署一项行政令 ②决定解除对使用美国联邦政府资金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 ③这对科学发展而言是个好消息。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请在横线处补写出专家的观点。不超过40个字。(3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举办论坛,直面当前是否应该恢复繁体字的社会思潮,专家 。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董琨通过对汉字演变历史的简要介绍,认为无论从字体还是字形结构来看,简化是汉字演变的主要倾向。任何一种文字符号系统,都要取得简易度与区别度的最佳协调。
董琨认为,目前社会上存在“复繁”和“进一步简化”两种思潮,都有些偏颇,均不可取。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两岸四地来往交流的现状以及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目标,他提出可以借鉴八十年代新加坡教育部确定的“识繁用简”原则,在中小学学生的语文课本后边附上繁简字对照表,让学生对两种文字都能有所了解和掌握。
恢复繁体字不可取,简化是汉字演变的主要倾向,建议以“识繁用简”作为学习原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身无彩凤双飞翼, 。 (李商隐《无题》)
②人世有代谢,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苏轼《定__》)
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氓》)
戍卒叫,函谷举, ,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④民生各有所乐兮, 。 (屈原《离骚》)
天长地久有时尽, 。 (白居易《长恨歌》)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心有灵犀一点通 ②往来成古今 也无风雨也无晴
③夙兴夜寐 楚人一炬 ④余独好修以为常 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