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载体∕千载难逢 中肯∕中饱私囊 透辟∕开天辟地 B:敕令∕十恶不赦 佝偻∕衣衫褴褛 泾渭∕不胫而走 C:狙击∕神情沮丧 挟制∕狭路相逢 匮乏∕振聋发聩 D:挑拨∕挑肥拣瘦 适当∕安步当车 披靡∕靡靡之音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中间还不停地叹着气。 B: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 C:“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B:我们的乒乓球运动三十年来长盛不衰,不论是男女项目、团体项目还是各个单项,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D:我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下次大地震何时发生
杨孝文
2005年印度尼西亚发生里氏8.5级的大地震,不仅给当地而且给邻国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幸运的是,这次震中并不在人口稠密地区,否则人员伤亡将难以估量。这也正是地震学家们最担心的事情,300年前美洲西海岸发生过一次里氏9级的超级地震,将来这样的地震也肯定会发生,问题是,下一次超级地震何时发生?
大地一连震动了好几天,当地的村庄被海啸吞没,海水退去,人们在森林里竟然发现了一条搁浅的鲸鱼!这样的故事曾经被当作是土著人的神话传说,但现在地震学家们表示,这其实是土著人对发生在1700年1月26日美洲西海岸的那次里氏为9级的大地震的准确描述。
就在那次地震发生10个小时后,大洋底部产生的海啸袭击了日本,当时的记录竟然如此完整,几年前科学家们根据这些资料找到了那次大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和震中!它就在范库弗岛附近。地震发生后,一切归于平静,接着,一代又一代土著人开始流传起当时的情景。克拉拉姆部落成员乌尔梅尔在1925年告诉一名人类学家:“河水变咸了,山谷也涌进了海水,天气奇冷,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冻死。”科学家们现在知道了,那次灾难发生在大约300年前,是发生在北美洲的第二大地震。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想知道:下一次“大地震”何时发生?
一代又一代的地质科学家都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直到现在也没有人取得成功,但科学家们并没有退缩,许多国家也加大了对地震预测研究的投入。加拿大地质勘测调查机构的地震学家加里·罗杰斯表示,未来地球上的某个地区肯定会发生级别相当于1700年的那次超级地震,如果研究人员能够准确预测地震的话,就可以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在加拿大土著人的传说中,她让自己的两个孙子跑到山顶上,以免被海啸吞没。可是,对地震学家来说,这样的预感只会出现在他们的梦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要想找到预测地震的办法,就必须脚踏实地、一代接一代地进行研究。
在中国,研究人员一直希望通过动物或昆虫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在美国,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日本科学家则在利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可是,直到现在,他们也没有找到一种可以预测地震的好方法。1993年,美国地质勘测机构的科学家认为,他们逮到了一条“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虚惊一场。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似乎在预测地震上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1995年1月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他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预测加州南部将发生地震却没有发生。于是,人们对他提出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质疑。
地震是全人类的灾难,大地震自不待言,即使是小规模的地震,如果发生在都市区也是非常危险的。人们知道地震肯定会发生,却又不知道它何时何地发生,这是最令地震学家们头痛的事。好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国对地震预测研究的重视,地震学家距离揭开地震之谜也许不远了。
(节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对地震学家们“最担心的事情”所包括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来不知什么地方会发生像印度尼西亚一样的大地震。
B.将来印度洋沿岸各国还会发生里氏8.5级的大地震。
C.将来发生的大地震的震中可能会在某一人口稠密地区。
D.将来不知什么时候会发生像美洲西海岸一样的大地震。
下列对各国预测地震的研究成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根据加拿大土著人的描述资料,预测到美洲西海岸大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和震中。
B.加拿大地震学家加里·罗杰斯成功预测了未来地球上肯定会发生超级地震,在地震预测上取得了突破。
C.中、美、日在地震预测上力图有所突破,但都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准确预测地震的好方法。
D. 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成功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在地震预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动物或昆虫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有可能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
B.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利用电脑技术可以找到预测地震的最好方法。
C.大地震肯定还会发生,就现在的技术而言,成功预测的可能性为零。
D.地震是全人类的灾难,只要各国重视地震预测研究,就会很快揭开地震之谜。
【小题】
B
【小题】
C
【小题】
A
【小题】
将来肯定还会发生大地震,地震学家们最担心的是发生的时间和具体地点,而不是会不会发生大地震)
【小题】
A.错在“预测到”;B.错在“成功预测”和“突破”; D.错在“重大突破”)
【小题】
B.“最好”没有根据; C.“可能性为零”太绝对了; D.错在“只要……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秦士录 宋濂
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日:“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o酒酣,解衣箕踞。 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日:“勿走也!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不敢再有问。弼被发跳叫日:“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连击踣数人,王令隶人摔入o弼盛气日:“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中国等。诚褥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王日:“尔自号壮士,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日:“能。”王日:“姑试之。”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暨弼至,众槊齐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连斫马首堕地。王抚髀欢日:“诚壮士!诚壮士!”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叹日:“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 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史官日:弼死未二十年天下犬乱中原教千里人影殆绝玄乌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本文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 贱;鄙视
B.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速:邀请
C.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 负:享有
D.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游:交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下列省略句括弧中所补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弼)折仆地
B.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王)通
C.徒欲驰骋文墨,(两书生)儿抚一世豪杰
D.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弼)立勋万里外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弼,秦地人,身材高大,力气极大,而且嗜好喝酒,常常借酒使性,羞辱旁人,因此大家看见他就都远远地躲避开。
B.邓弼强拉两位儒生到娼楼喝酒,并与他俩比试学问。邓弼博通经传,让两儒生非常 羞愧,自此他俩再也不敢拿书吟诵。
C.邓弼带着文稿,强闯德王府,建议德王要居安思危,礼贤下士,并指出,若能这样 做,就能安抚边夷,天下皆为王土。
D.德王向朝廷举荐邓弼,但丞相与德王不和,便从中作梗阻止。邓弼因此悲叹自己生 不逢时,壮志难酬,于是遁迹山林。
断句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来降失 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
②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5】(1)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2)①如果你们一定不依从我,我一定杀了你们,然后逃到山林中,绝不能忍受你们的羞 辱!
②四库书(经史子集)任凭你们提问,如果我不能回答,一定让这把刀染上鲜血。
【小题1】负:仗恃。
【小题2】A.①②均为人称代词,指邓弼。B.①疑问副词,“怎么”;②疑问代词,“什 么”。C.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承接,或表修饰。D.①副词,表顺接,于是”;②副词,表逆接,“竟”。
【小题3】A.应为“邻牛”脊折仆地。B.应不为“邓弼”通报。C.应为“今之儒生”。
【小题4】原文是“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意思是说:两书生回家后,询问与邓弼交往的人,大家都说从未见过邓弼拿书本吟诵。
参考译文:
邓弼,秦地人,身高七尺,能够凭气力在众人中称雄。邻家的牛正争斗得难以分开,邓弼用拳头击打牛的背脊,牛立刻背脊折断,跌倒在地。但是他嗜好喝酒,并且酒后使性,怒视旁人,人们见了他总回避,说:“狂徒不可接近,接近他就一定要受到羞辱。”
一日,邓弼独自在青楼饮酒,两位书生经过楼下,他急忙拉对方入楼内一起喝酒。两位书生向来瞧不起他这个人,便竭力拒绝他。邓弼发怒说:“你俩如果一定不依从,我一定杀死你俩,然后逃进山林里,我绝不能忍受你俩的羞辱!”两位书生迫不得已,只好听从了他。酒喝得很尽兴,邓弼解开衣服,两腿岔开,席地而坐。两书生向来听说他酒后会撒酒疯,便想起身离开,邓弼制止他们说:“不要走!我今日并非想请你们喝酒,而是想略吐胸中不平之气罢了。经、史、子、集四部的书籍任凭你们询问,如果不能回答,就让这把刀沾上鲜血。”两书生随即摘取《七经》数十则义理来考问邓弼,邓弼都能一一列举古书中对经文的注解来回答,一点都没有遗漏。邓弼笑着问:“你俩服还是不服?”两书生再也不敢提问。邓弼披头散发跳着说:“古人学经是要养气,如今的人一穿起读书人的衣服,反而就毫无生气,只想卖弄学问,把世上的豪杰当作小孩子看待,这怎么可以呢?你两个算了吧。”两书生向来自恃博学多才,听了邓弼的话,感到非常羞愧。他俩回去后去询问与邓弼交往的朋友,邓弼的朋友也说从未看见邓弼拿书本吟咏诵读过。
泰定末年,德王任职西御史台,邓弼写了数千字的文书,笼在袖中去拜见德王。守门的士兵不替他通报,邓弼便接连击倒好几个人,德王命令差役把邓弼揪了进去。邓弼用咄咄逼人的语气说:“您为什么不礼遇壮士?今天虽然号称天下无事,但东海岛上的部族(指日本),还没有称臣降服;西南众多野蛮部落,虽然说称臣进贡,却行使与中原皇帝一样的礼制。如果您能得到一两个像我这样的人才,让他们带领十万精锐善战的士卒去征伐,那么普天之下,就没有哪一处不是大王您的疆土了。大王您怎么不礼遇壮士呢!”德王说:“你自称壮士,那么你在百万军中,能够斩杀大将吗?”邓弼回答说;“能够。”德王看看左右说:“姑且试试看。”德王暗中命令五十名擅长使槊的人,骑马赶快到东门外。等到邓弼来到,众槊齐发; 邓弼大呼奔走,那五十人急忙后退五十步躲避。一会儿,烟尘漫天,只见双剑飞舞,顷刻马 首被纷纷砍落坠地。德王拍着大腿高兴地说:“真是壮士啊!真是壮士啊!”于是吩咐拿酒奖 赏邓弼,邓弼就站着喝酒,也不跪拜。
德王于是上书把邓弼推荐给天子,正巧丞相与德王不和,便故意阻挠,致使德王举荐不成。邓弼知道后慨叹道:“上天生我一具铜筋铁肋,却不让我在疆场上建立功勋,竟然让我 默默无闻地困死在草野,这是命运啊!这也是时运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随后就跑进王 屋山做了道士,十年后死去。
史官评说:邓弼死后不到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尽绝。燕子飞来,却无家可归(喻指人才投靠无路),都竟相跑到山林里。假如邓弼还健在,那一定有表现自己才 能的机会。可惜啊!邓弼的魂魄不显灵则罢了,如若显灵,我知道他一定会怒发冲冠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节选自《父亲不写信》
“第4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父亲在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又是在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
本题考察的是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如果单由第5段来看,答案显然归纳不出。但是溯回至第4段,我们发现父亲在极为拮据的生存状态中仍念念不忘儿子的学业,最后竟然卖掉了家里的毛驴替儿子交纳学费,父爱之深,可见一斑。再往后看第7段,父亲本已说好不送儿子上学,结果还是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一个劲地说着“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这种言行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父爱的伟大,也使我们明白父亲的伤感其实是来自于父子相别时的感慨与牵挂。经过对上下文语言环境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得出题目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子革对灵王
楚子①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②、翠被、豹舄③,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④,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其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⑤,敢请命。”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 《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祇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⑥,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
(节选自《左传》)
注释 ①楚子:楚灵王。②秦复陶:秦国赠的羽衣。③舄:xì,鞋。④康王:周康王。⑤鏚柲:qī bì,斧柄。⑥愔愔:yīn,和悦安详的样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不爱鼎,郑敢爱田? 爱:喜爱
B. 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 响:回声
C. 摩厉以须。 须:等待
D. 昔穆王欲肆其心。 肆:放纵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王见之……与之语曰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
B. 子与有劳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 王是以获没于祇宫 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D. 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1段通过写楚灵王以狩猎为名,炫耀武力的行为,简要地交代了楚灵王与子革对话时的政治军事背景,即楚国明攻徐国而暗地里威胁吴国。
B. 第5段中楚灵王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是因为子革的话使他认识到使用民力不能太贪心,也使他预感到自己最终会因不能克制自己而遭遇祸难。
C. 本文通过叙写楚灵王与子革的一次对话,刻画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君王形象,并借孔子对楚灵王的评价,来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即君王应克制贪欲。
D. 子革的进谏方式是欲擒故纵,非常巧妙。他对楚灵王问鼎、问土地等话语,毫不置辩,随声附和,是为后来对楚灵王进行委婉地批评与劝告做准备。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A.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B.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C.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D.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善哉!楚灵王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楚王驻扎在乾溪,作为他们的后援。
(2)现在郑国人贪婪地夺去了许国的土地,而不给我。我如果向他们要求,他们肯给我吗?”
(3)说得真好啊!楚灵王如果能够这样,怎么会在乾溪蒙受耻辱?
【小题1】爱:吝惜
【小题2】B均为句末语气词。A介词,“同”的意思。/ yù,参加。C介词,“在”的意思。/介词,表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D连词,如果。/代词,你。
【小题3】楚王并没有预感到自己终将遇难。
【小题4】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小题5】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所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而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
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拜。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齐永明中,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未尝被呼名,每呼为刘四、张五。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所生母刘先葬琅邪黄山,建武中改葬,物资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氏神座。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宫城。梁武师至,兼卫尉①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无恙。时东昏②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③张齐行弑于含德殿。稷乃召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及上即位,封领军将军。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帝时亦酣,谓曰:“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兄弟,有何名称?”稷曰:“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帝埒其须曰:“张公可畏。”中丞陆杲弹稷云:“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帝留其表,竟不问。
累迁尚书左仆射。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余财。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④如此。
(选自《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有改动。)
注:① 兼卫尉:官职名。② 东昏:侯爵名。③ 直阁:官职名。④ 率素:朴素。
1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每小题1分)(1) 哀恸过人,杖而后起(2) 兼卫尉江淹出奔(3) 皆酬太官馔直(4) 帝将幸稷宅(5) 稷以刘氏先执此伎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6) 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使直阁张齐行弑于含德殿(7) 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稷性明烈,善与人交(8) 奉禄皆颁之亲故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
17. 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张稷“疏率明烈”的句子写在下面。
1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
(2) 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3) 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
16. (1) 拄拐杖(2) 逃亡(3) 同“值”,价值,价钱(4) “(皇上)驾临”、“到来”之意(5) 因为/把,将(6) 均是介词,可释为“在……”(7) 动词,参与/介词,和。(8) 指示代词,这些财物,它们/人称代词,他
17. (1) 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2) 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3) 稷单装径还都下
18. (1) 父亲张永和嫡母相继去世,六年中张稷一直住在墓旁的房内(守丧)。(2) 外出相告,回来面见,如同事奉活人。(3) 当初离开郡里而接受做仆射的征召,路经吴地,乡里迎候张稷的人布满水中和陆地。
无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
原因: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1)秋暮、衰荷、乱雨、冷月 “无侣”(或“单栖”)
(2)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__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注释】:青旗:即酒招,也称青帘,是卖酒的标志。
(1) 上阕首句哪个字炼得比较好?请简要分析。(3分)
(2)下阕结尾两句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请结合题目简要赏析。(5分)
(1)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3分)
(2)(1)将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进行对比,运用间接抒情的手法,融情于景(1分)那散见在田野溪边的荠莱花,繁密而又显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着风雨开放,生命力是那样顽强,好像春天是属于它们的,而相反城中的桃李则忧风愁雨,春意阑珊。(2分)
(2)含有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荠菜花不怕风雨,占有春光,在它身上仿佛体现了一种人格精神,题目“代人赋”,则说明代替别人写的这首词,一方面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一方面又借荠菜花的形象劝慰“别人”不做愁风雨的城中桃李,而做坚强的荠菜花,以此与友人共勉,这首词把深刻的思想乃至哲理,与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多方面的启迪(2分)
无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