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学生请老师留言赠别,请你模仿例句,根据老师的身份给同学写一则赠言。
英语老师:人生可以有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但绝不能有一般过去时和将来时。
语文老师:(1)人生可以有逗号、感叹号、省略号,但不能有句号。(2)人生是一篇文章,但不要写成旨在诠释自己曾经存在的说明文,也不要写成流水账式的记叙文。最好写成说话不多却耐人寻味的小品文。 数学老师:人生有曲线、抛物线,但没有直线。物理老师:人生的痛苦有裂变、衰变,但没有永恒不变。 化学老师:人生的方程也需配平,痛苦和欢乐共存,既要感谢欢乐,也要感谢痛苦。 地理老师:人生和地质勘探不一样,可以向上看、向前看、向右看,但不要向后看、向下看。
解析:
例句紧扣英语老师的身份,以不同的时态组句,提醒同学们抓住现在,脚踏实地,走好脚下每 步,既不耽于幻想,也不沉醉于过去,耐人寻味。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国家质量技术监测局宣布,从7月1日起生活饮用水必须明示酸碱度,这使大量不合格饮用水在劫难逃。 B:西方发达国家各种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在这部留学生的回忆录里得到了生动的再现。 C:金沙遗址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出土玉雕,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赞赏。 D:在中国很难再找到像成都这样的城市:古朴典雅的文化韵味和现代前卫的时尚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二者既构成反差,又相得益彰。
若函数
的定义域为R, 则“函数
为奇函数”是“函数
奇函数”的(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思想家的著作和单丁的《神曲》并称为《人曲》,这位思想家是
A:莎士比亚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马丁·路德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疆将用三至五年时间,力争在冶金、化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和物流等领域组建五、六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百亿”企业集团。
B:辛弃疾《青玉案》描写的是市民元夕观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的情景。 C:上世纪末,联合国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儿童优先”的原则,要求让地球上每一个儿童都享受基本教育。 D:讲述一件事,希望人了解;阐述一个道理,希望人明白;提出一个请求,希望人应允;交际总是有目的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染绿的声音
徐 迅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中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的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吧!
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
在大森林里,此时让我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色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绿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片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绿了的声音,却使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卟卟”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树叶交柯,在我听来是一种茁壮成长的蓬勃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了绿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觉到那绿色的声音一定是被浓浓的月光所消融,隐翳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翅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的在我的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
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与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人生的大自然。那是我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选自《山东文学》1999年第4期)
结合全文概括:文中“染绿的声音”是指怎样的声音?
答:
作者为什么说“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
答: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而这染绿了的声音,却使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答:
文章中两次描写了松涛之声,你认为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小题1】.①晨露滴落的轻柔凝重的声音;
②森林茁壮生长的蓬勃的声音;
③松涛咆哮的悲壮和磅礴的声音;
④阳光变化下的森林的恬淡而平和的声音。
【小题2】.受尘嚣侵扰的心灵回归大自然的宁静之中,心中像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一样惬意和愉悦。
【小题3】.作者在用心感受大森林中各种染绿的声音时,满心的尘垢被荡涤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此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只觉得惬意和激动。(意思对即可)
【小题4】.第一次写松涛声,以声响来反衬森林的宁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绿意;第二次写松涛之声,表达了作者对尘世喧嚣的厌弃(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意思对即可)
解析:
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卑躬曲膝 降龙伏虎 彗星 大材小用 B:偷工简料 文采 竹篙 凋蔽 C:老生常谈 山清水秀 不假思索 喋血 D:绿草如荫 钩玄提要 撕杀 精粹
“5.12汶川大地震”后,消毒尤为重要,其中常用的消毒剂为“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有如下叙述:①本品为无色溶液,呈碱性②使用时加水稀释③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可漂白浅色衣服。则其有效成份可能是
A:Cl2 B:SO2 C:NaClO D:KMnO4
20. 密度为
的氨水,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轮廓 简朴 敞开 变换莫测 B:兴衰 苍桑 辨别 千姿万态 C:雕像 相貌 朦胧 灿烂夺目 D:遗漏 憧憬 禁固 赏心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