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①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二十文章惊海内”;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一个新局面。
②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大师在音乐上的造诣颇深。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义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③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执教杭州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④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艺术团体“春柳社”。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⑤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编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
⑥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丏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做—样,像一样。”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配戴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⑦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的舞台,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剂清新的空气。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李叔同少年时,是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送别》意蕴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主张。
C.李叔同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贴的状况,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D.由于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加上自身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李叔同终于选择了出家,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诗词创作中可以看出来。
E.在作者看来,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他严谨但并不拘泥,对此,作者的评价是“做一样,像一样”。
文中夏丏尊先生说李叔同“做一样,像一样”,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个特点?请简要概括。
文末说“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认为“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1】BC
【小题2】①音乐方面,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提倡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②在近现代美术史上,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且在教课中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③在戏剧是发展史上,他组织成立了“春柳社”,扮演过茶花女,因演技高超而受到日本戏剧家的高度评价;④在文坛上,他创作的诗词题材博大,内容深广,超越世人;⑤在做教师时,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答出其中任意3点)
【小题3】李叔同多才多艺,文艺的园地几乎被他走遍了,而且他在很多艺术领域都卓有成建树,最后他又远离了这一切,出家为僧,将生命最大化地归于平淡,因此说他是“绚丽至极归于平淡”。这句话是对李叔同的整体评价,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小题4】赞同作者的观点。李叔同先生在做学问上非常严谨。这主要表现在他无论在哪一领域,都能认真去做,非常负责任。如教书,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为人师表,一丝不苟。
同时李叔同先生一点也不拘谨,他在所从事的领域,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戏剧,都极度创新意识,如他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首倡男性裸体模特写生,改变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等。
不赞同作者的观点,只要结合原文,言之有理也可。
略
古希腊的石头
冯骥才
⑴每到一个新地方,首先要去当地的博物馆。只要在那里边呆上半天或一天,很快就会与这个地方“神交”上了。故此,在到达雅典的第二天一早,我便一头扎进举世闻名的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我在那些欧洲史上最伟大的雕像中间走来走去,只觉得我的眼睛——被那个比传说还神奇的英雄时代所特有的光芒照得发亮。
⑵我承认,希腊人的文化很对我的胃口。我喜欢他们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历史与艺术。由于石头上的文化保留得最久,所以无论是希腊人,还是埃及人、玛雅人、巴比伦人以及我们中国人,在初始时期,都把文化刻在坚硬的石头上。这些深深刻进石头里的文字与图像,顽强又坚韧地表达着人类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以及把自己的一切传之后世的渴望。
⑶然而,永恒是达不到的。石头并非坚不可摧。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人带到永远。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一些残块和断片。
⑷在博物馆的一个展厅,我看到一截石雕的男子的左臂。虽然只是这么一段残臂,却依然紧握拳头,昂然地向上弯曲着,皮肤下面的血管鼓胀,脉搏在这石臂中有力地跳动。我们无法看见这手臂连接着的雄伟的身躯,但完全可以想见这位男子英雄般的形象。一件古物背后是一片广阔的历史风景。历史并不因为它的残缺而缺少什么。残缺,却表现着它的经历,它的命运,它的年龄,还有一种岁月感。岁月感就是时间感。当事物在无形的时间历史中穿过,它便被一点点地消损与改造,因而便变得古旧、龟裂、剥落与含混,同时也就沉静、苍劲、深厚、斑驳和朦胧起来。
⑸于是一种美出现。凡是懂得这一层美感的,就绝不会去将古物翻新,甚至做更愚蠢的事——复原。
⑹在一座名叫阿雷奥斯·帕果斯的小山上,有一座高大的雕着神像的纪念碑。由于历时久远,一半已然缺失。石碑上层的三尊神像,只剩下两尊,都已经失去了头颅,可是他们依然气宇轩昂地坐在深凹的洞窟里。这时,使我惊讶的是,它竟像是两尊fó xiàng 。与敦煌和云岗中那些北魏与西魏的fó xiàng 酷似!如果我们将两个佛头安装上去,也会十分和谐的!于是,它叫我神驰万里,一下子感到世纪前丝绸之路上那段早已逝去的令人神往的历史——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希腊人在犍陀罗为原本没有偶像崇拜的印度人雕刻fó xiàng ,再到fó jiāo 东渐与中国化的历史——陡然地掉转过头,五彩缤纷地扑面而来。
⑺原来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由此,我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
⑻我便到处去寻访古老的文化的石头,从那一片片石头的遗址中找到时光隧道的入口,钻进去。
⑼然而,我发现希腊到处全是这种石头。从德尔菲的太阳神庙到苏纽的海神庙,从埃皮达洛夫洛斯的露天剧场到迈锡尼的损毁的城堡,它们简直全是巨大的石头的世界。可是这些石头早已经老了。它们残缺和发黑,成片地散布在宽展的山坡或起伏的丘陵上。数千年前,它们曾是堆满财富的王城,聆听神谕的圣坛或人间英雄们竞技的场所。
⑽尽管无情的历史遗弃它,有心的希腊人却无比珍惜它。他们保护这些遗址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十分奇特,他们绝不去动一动历史遁去之后的“现场”。一棵石柱在一千年前倒在哪里,今天绝不去把它扶立起来,因为这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尊重历史就是不更改历史。当然他们又不是对这些先人的创造不理不管。常常会有一些“文物医生”拿着针管来,为一些正在开裂的石头注射加固剂,或者定期清洗现代工业造成的酸雨给这些石头带来的污迹。他们做得小心翼翼,好像这些石头在他们手中依然是活着的需要呵护的生命。
⑾他们使我们认识到,每一块看似冰冷的古老的石头,其实并没有死亡,它们犹然带着昔时的气息。它们各自不同的形态都是历史的表情,石头上的残痕则是它们命运的印记与年龄的刻度。认识到这些,便会感到我们已身在历史中间。如果你从中发现到一个非同寻常的细节,那就极有可能是神奇的时间隧道的洞口了。
⑿迈锡尼遗址给人的感受真是一种震撼。这座三千多年前用巨石砌成的城堡,如今已是坍塌在山野上的一片废墟,被时光磨砺得分外粗糙的巨大的石块与齐腰的荒草混在一起。然而,正是这种历史的原生态,才确切地保留着它最后毁灭于战火时惊人的景象。
⒀今天,入夜后如果我们在遗址点上篝火,我们的想象还会进入那场以情杀为背景的毁灭性的内战中去。于是我想,如果把迈锡尼交给我们——我们是不是要把迈锡尼散乱的石头好好“整顿”一番,摆放得整整齐齐;再将倾毁的城墙重新砌起来;甚至突发奇想,像大声呼喊着“修复圆明园”一样,把迈锡尼复原一新。如若这样,历史的魂灵就会一下子逃离而去。
⒁
这是希腊人给我们的启示。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1)它们各自不同的形态都是历史的表情。
历史的表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来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第(11)自然段说:“如果你从中发现到一个非同寻常的细节,那就极有可能是神奇的时间隧道的洞口了。”阅读第⑹到(13)自然段,说说作者发现了哪些非同寻常的细节?感受到了哪些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
(1)作者在文中第(13)自然段设想了“我们”保护迈锡尼遗址的做法,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全文,在第(14)自然段空格内填写一句话,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能概括启示,不超过20字。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文中第(4)自然段进行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
(1)真实、鲜活的各种历史状态。
(2)站在承载着古希腊历史文明的石头面前,人们可以借此回溯历史,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
【小题2】
(1)从阿雷奥斯.帕果斯小山上剩下的两尊神像与敦煌和云冈的fó xiàng 酷似这个细节,感受到了世纪前丝绸之路上那段早已逝去的令人神往的历史。
(2)从迈锡尼遗址呈现历史的原生态这个细节,感受到的是古希腊那场以情杀为背景的毁灭性的内战。
【小题3】
(1)①与希腊人保护迈锡尼遗址的做法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寄寓作者的褒贬态度:肯定希腊人保护文物的方式,否定国人的错误做法。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表明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启示国人在对待古代文化遗产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2)珍视历史就是保护它的原貌与原状。
【小题4】本段采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方式,表现“一截石雕的男子的左臂”的美。(2分)作者先用叙述的表达方式交代参观的对象,再对左臂作了细腻的描写,表现其阳刚之美,然后对此展开形象的议论,揭示残缺的意义。描写、议论中又饱含作者孝对石雕的赞美之情。(2分)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使作者既能对事物进行形象的描绘,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给人以具体的美的享受,又能使作者对事物进行分析,发表见解,给人以启迪。(2分)
【小题1】略
【小题2】
(1)(意思相同即可,2分)
(2)(意思相同即可,2分)
【小题3】
(1)①与希腊人保护迈锡尼遗址的做法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寄寓作者的褒贬态度:肯定希腊人保护文物的方式,否定国人的错误做法。(1分)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表明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启示国人在对待古代文化遗产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1分)
(2)珍视历史就是保护它的原貌与原状。(符合要求即可)(2分)
【小题4】本段采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方式,表现“一截石雕的男子的左臂”的美。(2分)作者先用叙述的表达方式交代参观的对象,再对左臂作了细腻的描写,表现其阳刚之美,然后对此展开形象的议论,揭示残缺的意义。描写、议论中又饱含作者孝对石雕的赞美之情。(2分)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使作者既能对事物进行形象的描绘,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给人以具体的美的享受,又能使作者对事物进行分析,发表见解,给人以启迪。(2分)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人大通过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亿万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光明与希望的灯塔。 B:长沙市首届邻里节会徽征集活动截止日期为4月10日,广大读者参与踊跃,关于会徽的评选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C: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它造化得如此绮美:或如雨霁云散的晚霞,或如跳跃闪动的激光音乐,或如敦煌飞天的神女,令人叹为观止,引起你无限的迷恋、遐思、奇想。 D:人具有社会性和群体性,不能与世相隔绝,因而就要注意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要故意传播诽谤他人的风言风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娱乐圈的“雷人”现象
作为当下的流行语,“雷人”一词据称最早源自2008年8月26日的一则新闻“男子发誓欠钱被雷劈,话音刚落被雷电击伤”,这个倒霉蛋也因此成为了打造流行语的先驱,自那以后,所有被“雷到”的人的血液中似乎也延续了他被雷时的情绪因子:无奈,无语。
不过,不仅仅是中国的选秀舞台上站着外表雷人的歌手,不仅只有中国在播放雷人的影视剧,欧美娱乐圈时时有“雷阵雨”划过天空。
2009年4月11日,英国独立电视公司著名的选秀节目《英国达人》正在进行。身材臃肿、相貌普通、打扮老土的苏珊博伊尔上了台,著名“毒舌”评委西蒙克威漫不经心地问道:“你的梦想是什么?”48岁的苏珊回答:“当一个专业歌手,成为伊莱恩佩吉那样的歌星。”所有的人哄然大笑。
之后,苏珊在音乐声中开始演唱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曲目《我曾有梦》。歌声响起的一刹那,评委和观众都震惊了,而这一幕也成为2009年4月中旬全球网络点量最高的视频。数据显示,苏珊大妈比赛视频的收看人次在短时间内就突破了1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视频的5倍,她还获得了好莱坞明星黛米摩等名人的支持,博彩公司也围绕她的比赛名次随时调整赔率。
尽管在《英国达人》决赛中,苏珊惜败于歌舞组合Diversity的10个孩子,但是全世界都记住了这位自强不息的大妈。
苏珊自曝最初参赛的目的仅仅是想通过电视节目找到一个伴儿,但她雷人的外形与天簌般嗓音形成的巨大反差,却成就了今年娱乐圈的最大神话。英国媒体评论,“许多人被感动,是因为苏珊颠覆了以貌取人的大众娱乐文化”。美国《娱乐周刊》著名记者施瓦茨鲍姆在博客上写道:如今的大众流行文化充斥着外形包装,而苏珊·博伊尔毫无矫饰的艺术力量“重新定义了美丽的衡量标准”。
苏珊本人表示,自己早就预料到人们看到她的外表会有些鄙视,但自己决定让他们刮目相看。“你必须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终究会成功。永远不要放弃梦想。”她热情的说。
娱乐明星也并非时刻以“雷人”为己任,更多时候他们只是在制造“drama(戏剧性事件)”,但是每次这类事件发生都会吸引众人目光,而此时讨论这些事件的道德意义着实没有太多必要。“我这一路走来,就像在耍空手道。”几度做出疯癫事的小甜甜布兰妮在谈及自己如何驾驭“名气”这一双刃剑时如是说。但一路走来像在耍空手道的明星们,何止布兰妮一人?
在国内娱乐圈,类似的话题人物也是层出不穷,但这些“雷人”标杆与西方前辈相比,显然还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当西方娱乐圈的高手们已经把“雷人”玩成一种风格,一种行为艺术,我们的“雷人雷事雷片”却大多还停留在作坊式的山寨阶段。
在求新求变的娱乐圈,“雷人”有时候并不是坏事,麦当娜出道时那些骇世惊俗的装束早已成为最经典的流行符号,谁能断定LadyGaga的白发皮衣不会在20年后被视为时代象征?就在我们身边,当年《庐山恋》里张瑜和郭凯敏的惊世之吻、费翔连蹦带跳的“一把火”,当时看来不也很有“雷人”之嫌,可很快就化为流行。要想化“雷人”为时尚,靠拾人牙慧式的山寨大法肯定是不行的,还要挖掘创意,真正抓住在流行风潮前到来的那缕闪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摆脱低级状态的“雷人”境界,成为引领潮流的那一声巨雷。
节选自《环球》2009年第九期《欧美娱乐圈的“雷人”现象》
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雷人现象”表现的一项是(3分 )
A.“无奈,无语”是娱乐圈“雷人”流淌在血液中的情绪因子。
B.娱乐明星更多时候只是在制造戏剧性事件,但是每次这类事件发生都会吸引众人目光。
C.西方娱乐圈的高手们把“雷人”玩成了一种风格,一种行为艺术。
D.“雷人”要化为流行,还要挖掘创意,真正抓住在流行风潮前到来的那缕闪电。
从原文看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雷人”一词最早源自2008年8月26日的一则新闻“男子发誓欠钱被雷劈,话音刚落被雷电击伤”。
B.2009年娱乐圈的最大神话是苏珊雷人的外形与天簌般的嗓音,她颠覆了以貌取人的大众娱乐文化。
C.娱乐圈中的“雷人”现象主要是从装束打扮上来界定的,是一种行为艺术。
D.在国内娱乐圈,“雷人”现象也是层出不穷,但却大多还停留在作坊式的山寨阶段。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苏珊大妈比赛视频的收视率远远超过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的收视率,说明人们对国家大事并不特别关心。
B.苏珊·博伊尔的自材臃肿、相貌普通、打扮老土创造的“雷人”艺术力量,使人们对娱乐圈的美丽有了新的衡量标准。
C.“名气”是一把双刃剑,所以一个人在成名后,只有耍空手道,才能不让“名气”伤了自己。
D.中国娱乐圈真正抓住流行风潮到来前的那缕闪电,就一定能够摆脱作坊式的山寨“雷人”境界。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1】从原文看,“无奈,无语”是说被“雷到”的人,不属于娱乐圈“雷人现象”的表现。
【小题2】缺少了原文的“据称”一词,因此表述内容绝对化。
【小题3】(A原文把娱乐与典礼作对比,是要说明苏珊大妈雷人的外形与天籁般嗓音形成巨大反差,不能推出“人们对国家大事并不特别关心”的结论。C“耍空手道”是一个比喻说法,不能形成条件关系。D“一定”的推断不符合原文中“可能摆脱”的意思)
有些对作家的评论,虽只言片语,却能形象地概括作家的人格精神,或巧妙地表现其 作品的典型风格。如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写的诗人;史铁生——用笔与疾病对抗的不
屈之魂……请参照以上示例,任选两位自己喜爱的中国现当代作家各写一则简短的评语,
如:鲁迅、余秋雨、海子、舒婷、顾城等等。
示例
海子:在尘世中孤独地面朝大海看春暖花开的精神守望者
顾城:用七彩笔描画世界的孩子般天真的童话诗人
鲁迅:以如橡巨笔为锋刀利剑的文化战士
(4分,每个2分,符合题意要求的两项即可)
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利“啼呜”的描摹(2分)写山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1分);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1分)。(2)“独”突山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1分), “空”表现了离人远行、无所相依的情景(1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2分)。
略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附耳细说 毕淑敏
韩国的古书,说过一个小故事。
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奉告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异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由此想到人,想到孩子,想到青年。
无论多么聪慧的牛,都不会比一个发育健全的人,哪怕是稍明事理的儿童,更敏感和智慧。对照那个对牛的心理体贴入微的农夫,世上做成人做领导做有权评判他人的人,是不是经常在表扬或批判的瞬间,漠视了一份对心灵的劝慰?
父母常常觉得小孩子是没有或是缺少自尊心的,随便地大声呵斥他们,为了一点小小的差错,唠叨不止。不管是什么场合,有什么人在场,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全然不理会小小的孩子是否遭遇得了,觉得只要是良药,再苦涩,孩子也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吞下去。孩子越苦楚,越阐明对这次教导的印象深入,越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的父母,实在是想错了。
能够束缚人们不再重蹈覆辙的惟一缰绳,是内省的自尊和自制。它的本色是一种对自己的爱护和对他人的敬佩,是对社会公有法则的遵循顺从。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在无穷心理折磨中丢失了尊严,无论他今后所受的教导如何专业,心理的昏暗和残缺都很难补充,人格将埋下庞大的危机。
人们常常觉得只有批判才需重视场合,若是表扬,在任何机会任何情况下都是合适的。这也是一个误区。
批判就像是冰水,表扬好比是热敷,彼此的温度不雷同,但都是疗伤治痛的手法。批判往往能使我们苏醒,凛然一振,深入地检查自己的过失,迸发出挺进的激奋。表扬则像温暖宜人的沐浴,使人血脉贲张,意气风发,喷薄出向上的豪情 。
但如果是在大众场合的批判和表扬,除了对直接对象的鞭笞和鼓励,还会涉及到同时凝听的他人的反应。更不消说指示者常用的策略往往是这样:对个别人的批判一般也是对大家的批判,对某个人的表扬更是对大多数人的无言鞭策。至于做父母的,当着自家的孩子,频频提到别人孩子的操行作为,无论批判还是表扬,再幼稚的孩子也都晓得,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沙射影。
批判和表扬永远是双刃剑。应用得好,锋利无比,斩出一条通达的道路,使得我们快速向前。应用得不当,就可能伤了自己也伤了他人,滴下一串串淋漓的鲜血。
我想,对于孩子来说,凡是附属天分的那一部分,无论是表扬还是批判,都不必过多地拘泥于此。就像玫瑰花的艳丽和小草的柔弱,都有浓重的不可抵挡的天意蕴藏其中,无论其个体如何努力,可转变的幅度不会很大,甚至丝毫无补。玫瑰花绝不会变成绿色,小草也永无芳香。
人也一样。我们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比如相貌,比如身高,比如力量的大小,比如智商的上下……在这一范畴里,都大不必过多地表扬或批判。褒奖这个小孩子是如何标致,那个又是如何聪慧,不但无助于他人有的放矢地学习,把别人的优点化为自己的优点,反倒会使没有受表扬的孩子孳生出满腔的怨怒,使那受表扬者孳生出莫名的优越。批判也是一样,挖苦这个孩子笨,耻笑那个孩子傻,他们自己无法选择换一副大脑或是神经,只会悲观丧气也许从此自暴自弃。旁的孩子在这种批判中无端地得了傲视他人的资本,便可能沾沾自喜起来,松懈了努力 。
批判和表扬的首要驰骋疆域,应是人的气力可以抵达的领域和深度。它们是评价态度的标尺而不是鉴定天资的分光镜。我们可以批判孩子的懒惰,而不该责备儿童的智力。我们可以表扬女孩把手帕洗得干净,而不宜夸赏她的服装崇高。我们可以批判临阵脱逃的怯懦无能,却不要影射先天的多病与体弱。我们可以表扬经过磨炼的强健机敏,却不必太在意得自遗传的高大与威猛……
不宜的批判和表扬,如同太冷的冰水和太热的蒸汽,都会对我们的精力造成毁坏。孩子的皮肤与心灵,更为精美细腻,他们自我修复的能力还不够坚强,如果危害太深,会留下终身难复的印迹,每到淫雨天便阵阵作痛。遗下的疤痕,侵犯了人生的荣耀与标致。
山野中的一个农夫,对他的牛,都倾注了那样淳朴的纯心。人比牛更加敏感,因此无论表扬还是批判,让我们学会附在耳边,轻轻地说……
(选自《毕淑敏散文精品赏析》)
文章开篇引述的韩国古书上的小故事,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
解释 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的含意。
①能够束缚人们不再重蹈覆辙的唯一缰绳,是内省的自尊和自制。
②批判和表扬的首要驰骋疆域,该当是人们的气力可以抵达的领域和深度。
文章最后说:“山野中的一个农夫,对他的牛,都倾注 了那样淳朴的纯心。人比牛更加敏感,因此无论表扬还是批判,让我们学会附在耳边,轻轻地说……”请联合本文,谈谈这一段文字对你的启迪。
【小题1】①引出下文。从对畜类的评说,引申到对人的评说,从而引出“心灵的劝慰”这一论题。②用寓言故事开篇,通俗易懂,加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小题2】①运用比喻,强调人在认识到自己的过失,重塑自我的历程中,需要拥有个人的尊严,并自觉地尊重他人,遵循顺从社会公有法则。
②阐明批判和表扬的目标都是促人上进,它应把持在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有所进步的领域之内。
【小题3】①我们在对人进行批判或表扬时,该当“附耳细说”,不伤及人的自尊。
②“附耳细说”说到容易做到难,我们需要“学会”“附耳细说”。
【小题1】每点2分。
【小题2】第一点3分。第二点2分。
【小题3】每点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畸形/崎岖 蹉跎/磋商 纵横捭阖/奴颜婢膝 B:木讷/呐喊 啜泣/拾掇 怙恶不悛/沽名钓誉 C:讴歌/怄气 丰腴/谄媚 功亏一篑/振聋发聩 D:逾越/觊觎 砧板/玷污 惊涛骇浪/言简意赅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走进古城南京,人们就仿佛走进了一部厚重的史书,呼吸着文化的芬芳,如痴如醉不能自拔。 B:严重财政赤字和经济形势恶化的双重压力导致英国政府在英镑汇率问题上首鼠两端,难于抉择。 C: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正好可以择善而从。 D:2009年10月16日,第十届西博会在成都召开,这次博览会聚集了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急流勇退 唇枪舌剑 直抒胸意 摩拳擦掌 B:推崇备至 清风明月 死心塌地 韬光养晦 C:寻章择句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闻风丧胆 D:登峰造极 开源节流 刎颈之交 敬忠报国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