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D


解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位作家写到,她曾带几个孩子到野外去看月亮和海,可是孩子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不要误了他们喜欢的一个电视节目。

①心里惦记着的是及时赶回家去 ②在这样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生活模式中成长

③对月亮和海毫无兴趣 ④因而也很难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真正兴趣

⑤压根儿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

A. ⑤④②①③ B. ②⑤④③① C. ②⑤①③④ D. ⑤④②③①

B


解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1)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2分,答对2个给1分,答对4个给2分。]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4分,“穿”表达的情绪2分,“数”描绘的心境2分。]


解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菁华(qīng) 宁可(nìng) 冠心病(guān) 翘首回望(qiáo)

  B.吐蕃(fān) 庇护(bì) 歼击机(jiān) 呱呱坠地(gū)

  C.请帖(tiě) 梵文(fán) 发横财(hèng) 按捺不住(nà)

  D.链接(liàn) 创口(chuāng) 倒春寒(dào) 拈花惹草(niān)

D


解析:

一片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便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便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线;

  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

  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更多……

请围绕你心目中的一道“风景线”,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试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 ②改火:一年。 ③筠:竹。

8.“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9.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8.“淡月微云”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的凄清幽冷的氛围(2分),烘托(1分)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伤感的心情。(2分)(意对即可)

9.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2分),写出了友人已修炼到心如枯井,不起波澜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竿一样有气节有操守(2分)。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2分)。(意对即可)


解析: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母鸡栖息在树上,可把松鼠吓坏了。由于多年圈(quān)养而不会挖洞做穴的兔子,只好钻进树洞里,但有时会遇到咬它们的睡鼠。

B.《半张纸》其实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它的客观时间是瞥(piē)见一张记录电话的纸片的前后几分钟,而实际上通过人物的意识流活动,把两年甚至更长的生活都慨括进去。

C.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bāo)落的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祥的神情。

D.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chì)是天空中的太阳。

D


解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7—8小题(共8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7.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香”表现在何处?

8.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7.(3分)“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氛围,这怎么不使李白留恋呢?

8.(5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问与对比的修辞手法,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诘句的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凸显出诗人的留恋之情。(手法2分,效果作用3分)


解析: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试题。

“对称性破缺”让我们存在

①10月7日,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三名科学家因为在“对称性破缺”研究中做出的贡献而获奖。他们是美籍日裔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在此之前。诺贝尔奖已经有四次都颁给了破缺领域。

②尽管“对称性破缺”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对称”却是人们所熟知的现象。一片雪花具有对称的结构,而且从镜子里看去和在镜子外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区别。类似的现象在粒子物理学中叫做 “镜像对称”。此外还有两种对称,分别是“电荷对称”和“时间对称”,前者指的是粒子和反粒子虽然带电情况相反,性质却相同。如果有一个小球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弹来弹去,旁边有一个摄影师把它录下来,然后不管录像带是正着放还是倒着放,不告诉你的话你从画面上是区别不出来两种放法的,这就是“时间对称”。当然,这个概念针对的是微观世界中粒子的性质。

③当物理学家考察微观世界的时候,他们发现很多时候,这些对称性都是破缺的。最早在对称性破缺领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是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发现镜像对称在四种基本力之一的弱相互作用中是破缺的,由此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奖。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克罗宁和菲奇发现有一种粒子不遵守电荷对称,他们于198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年前后,南部阳一郎开始研究对称性破缺,并提出了“亚原子物理中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他提出的这一机制可能会解答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物质的质量从何而来?

④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所有的基本粒子以及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中的三种都被纳入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但“标准模型”无法回答物质的质量是从哪里来的。而且,奇怪的是,粒子与粒子之间的质量差别还非常巨大,有的粒子很重,而光子却没有质量。

⑤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在南部阳一郎之后提出了一种解释,现在被寄予厚望。我们先来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一支铅笔笔尖朝下竖立在圆桌中心,那么,铅笔和圆桌沿铅笔的中轴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对称的。但这样状态的铅笔是不稳定的,它一旦倒下,这种对称性就丧失了。不过,这样一来,这支铅笔的状态就稳定了——它没有办法再向哪里倒了,它已经达到了能量最低的状态。

20090508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解析:

【小题1】只有C项直接描绘了关于基本粒子的性质,其他三项都是用生活现象打比方来解释了粒子物理学的相关概念。

【小题2】原文中并没有说南部阳一郎是依据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发现而提出自己理论的。

【小题3】原文第⑧段说“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答案,但对称性破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因此不能说“对称性破缺”能给出问题的全部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

B.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C.对于中法间因为圆明园文物拍卖而产生的争端,许多法国普通民众,无论对中国友善与否,都倾向于以法律为理性评判标准。

D.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C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