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意。 B:我坐在暖烘烘的沙滩上,眺望浩缈的大海,观看为了一块面包而聒噪的海鸥,打量那些在海滩上寻找斑斓贝壳的孩童,尽量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 C:初春,周围的一切在闪烁,在融化,大地蒸腾起热气,云雀安详地鸣啭着……呼吸着凛冽、砭骨的空气,融雪炫目的反光使我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 D:世人仅以沧海一粟之身,却能精骛八级,心游万仞,领略茫茫宇宙与纷繁人世的壮丽之美,这是何等的境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洪迈字景卢,皓季子也。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绍兴十五年始中第,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皓忤秦桧投闲,桧憾未已,御史汪勃论迈知其父不靖之谋,遂出添差教授福州。

乾道六年,除知赣州,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郡兵素骄,小不如欲则跋扈,郡岁遣千人戍九江,是岁,或怵以至则留不复返,众遂反戈。民讹言相警,百姓汹惧。迈不为动,但遣一校婉说之,俾归营,众皆听,垂橐而入,徐诘什五长两人,械送浔阳,斩于市。辛卯岁饥,赣适中熟,迈移粟济邻郡。僚属有谏止者,迈笑曰:“秦、越瘠肥,臣子义耶?”寻知建宁府。富民有睚眦杀人衷刃篡狱者,久拒捕,迈正其罪,黥流岭外。

十一年,知婺州,婺军素无律,春给衣,欲以缗易帛,吏不可,则群呼啸聚于郡将之治,郡将惴恐,姑息如其欲。迈至,众狃前事,至以飞语榜谯门。迈以计逮捕四十有八人,置之理,党众相嗾,哄拥迈轿,迈曰:“彼罪人也,汝等何预?”众逡巡散去。迈戮首恶二人,枭之市,余黥挞有差,莫敢哗者。事闻,上语辅臣曰:“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特迁敷文阁待制。

绍熙改元,进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过阙奏事,言新政宜以十渐为戒。上曰:“浙东民困于和市,卿往,为朕正之。”迈再拜曰:“誓尽力。”迈至郡,核实诡户四万八千三百有奇,所减绢以匹计者,略如其数。明年,再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寻以端明殿学士致仕。

(节选自《宋史·洪迈列传》,有黝改。)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迈移粟济邻郡 济:帮助。

B.富民有睚眦杀人衷刃篡狱者 衷:内心。

C.欲以缗易帛 易:交换。

D.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 权:变通。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洪迈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①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

②徐诘什五长两人,械送浔阳,斩于市

③迈正其罪,黥流岭外

①迈戮首恶二人,枭之市,余黥挞有差

⑤过阙奏事,言新政宜以十渐为戒

⑥核实诡户四万八千三百有奇,所减绢以匹计者,略如其数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迈小时候,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后入朝为官;因其父得罪秦桧,秦桧怨恨不已,御史王勃判定洪迈知情不报,又把洪迈贬到福州。

B.乾道六年,在赣州任职,郡兵因害怕去戍守九江会被留下而回不来,就聚众闹事。洪迈临乱不慌,查出了两个领头的人,把他们斩首于浔阳。

C.任婺州知州时,因婺州军不守军纪、无理取闹、恶意诽谤,洪迈设计逮捕了四十多人,把他们绳之以法,深得皇帝赏识。

D.洪迈任绍兴知府时,到朝廷上奏事情,皇上委派他到浙东解决和市问题,他核对查实欺诈瞒骗的四万八千三百多户,但未能圆满完成任务。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上节选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兵素骄,小不如欲则跋扈。

(2) 彼罪人也,汝等何预?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秋声赋》)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

(1)(3分)郡兵素来骄横,(1分)稍不如意就蛮横强暴。(2分)

(2) (3分)他们是罪人,(1分)你们为什么要参与? (2分)

(3)(2分)注重地方学校的教育,宣扬孝敬长辈的道理,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东西)了。

(4)(2分)“商”是悲伤的意思,万物已经衰老,令人悲伤;“夷”是诛杀的意思,万物过于茂盛就必然衰败。


解析:

【小题1】衷:怀揣。

【小题2】略

【小题3】“但未能圆满完成任务”文中没有依据。

【小题4】略

中学生小明想得到外地名师的指点,最理想的通讯手段是

A:寄信 B:利用互联网 C:打电话 D:发电报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它体现了

A: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008年8月1日,北京奥运会重要的配套工程---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建成通车。该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区位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技术因素 C:气候因素 D:经济、社会因素

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在

A:太平洋与亚欧大陆之间 B:大西洋与北美大陆之间 C:印度洋与亚欧大陆之间 D:太平洋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

某市将孔子画像搬上了福利彩票,这种玩法据说很有开创性,是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用作奖符,对应不同级别的奖金。如一等奖奖符为“礼之用,和为贵”,中奖者可领取30万元的奖金,最低第八级能够拿到10元奖金,奖符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这种现象,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你的看法如何?请加以阐述并说明理由。

示例:反对。这是糟蹋经典,对经典缺乏应有的敬畏,利用经济热点作卖点,追求商业利润的最大化。

赞成。这是一种创新,把孔子的画像和《论语》的名言印在彩票上,是对经典文化的普及和传承。


解析:

言之成例,语言通顺即可。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4分+3分+3分)

(1)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答:

(2)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答:

(3)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答:

(1)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那时(他说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

(2)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

(3)不久,南明朝庭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象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


解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外出旅游,异地的风物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商场购物时导购的劝说却常常使人不

厌其烦,兴味索然。

B.汽车经销商虽然不希望看到市场的大起大落,却欢迎大浪淘沙式的竞争,因为这将

使汽车市场更加规范有序。

C.闹得纷纷扬扬的“安大线”和“安纳线”石油管道铺设之争终于尘埃落定,2004年

最后一天俄政府决定修建“泰纳线”。

D.新年第一周股市势如破竹地下跌,使得不少股民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有了新的认识。

B


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2009年网瘾调查报告

朱磊

今天上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发布《2009年青少年同瘾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表明青少年网瘾状况并不让人乐观。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市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其中年龄在18至23岁的青少年网瘾比例最高,其次是24至29岁。

而网瘾青少年主要是“网络游戏成瘾”,其次是“网络关系成瘾”。近一半网瘾青少年(47 .9%)把“玩网络游戏”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网络游戏成瘾”;13.2%的网瘾青少年在“聊天或交友”上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网络关系成瘾”。在上网目的方面,网瘾青少年中选择以“玩网络游戏”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47.9%)远远高于非网瘾青少年中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21.1%);而非网瘾青少年中以“学习和工作”(45.5%)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则显著高于网瘾青少年(31.5%)。

此外,调查发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高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调查人员分析认为,发展水平高的城市青少年接触网络频度较高、时间较早,在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方面,较不发达城市更为成熟。此外,发达城市青少年所接触的教育及课外活动资源比较丰富。青少年在课余时间会被安排更多与网络无关的事项。而不发达城市的青少年如果对于学习或生活感到厌烦。没有其它地方可去,也没有其它事情可做,他们更容易到网吧上网,导致网瘾。

本次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网瘾青少年中有60%的人使用过手机上网,非网瘾青少年使用过手机上网的比例仅为49. 4%,网瘾青少年更多地尝试过使用手机上网。而在使用过手机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比例为16.2%,高于全体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14.1%)。

“随着手机上网越来越便利.手机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手机上网有可能会成为青少年网瘾的一个新动向。”报告说。

青少年为什么热衷上网?

调查人员在访谈中发现,青少年认为网络是一个逃避消极情绪的良好处所,给予了他们逃避现实、减轻心理压力、填补空虚生活的机会。网络在青少年眼中还是一个与他人交流的良好平台,让他们可以“更自信”、“更舒适”。而网瘾青少年将“成就感”和“满足感”视为他们从网上得到的最快乐的东西,网瘾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更强。

调查显示,网瘾青少年中“平常不主动与人交往”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网瘾青少年。在非网瘾青少年中,有29.1%的青少年“平常不主动与人交往”;而在网瘾青少年中,这一比例达到38.0%。

此外,网瘾青少年与非网瘾青少年在家庭结构和家庭氛围上有显著差别:在网瘾青少年中身处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多;网瘾青少年往往与家长缺乏交流沟通,或者互相不能理解。

此次调查还发现,目前网瘾治疗行业情况不容乐观。多数治疗机构存在着网瘾判定标准不明确、网瘾形成原因研究不深入、网瘾治疗的方法没有针对性、网瘾治疗机构师资力量难以保证等问题,甚至还有些机构仅仅把治疗网瘾当成赚钱的工具。而很多在这些机构中接受

治疗的青少年对于自己出去后能否彻底戒除网瘾并不抱有很大信心。调研人员认为,随着网瘾问题愈来愈广泛地进入公众视野,对这一行业的规范和管理亟待加强。

在网瘾戒除和预防方面,调查显示,72.6%的青少年网民认为应该由政府来出资建立国家级网瘾预防和救助基金,51.3%的青少年网民认为需要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

报告谈到,我国已经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涉度到采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但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往的条款已经元法保证青少年健康上网,制定专门的来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已迫在眉睫。

“网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个人、家庭、学校、治疗机构等社会多方面因素,需要各方的合作才能解决。”报告总结说。

(节选自《法制日报》,2010年2月2日)

请用简洁的语言为文中的三个小节分别拟一个小标题,填入横线上。

列数据是报告常用的方法。以第一小节的第二段为例,说说其表达作用。

报告中说网瘾“涉及个人、家庭、学校、治疗机构等社会多方面因素,需要各方的合作才能解决。”请你根据对报告的理解,给出至少五点建议。

 【小题1】青少年网瘾之现状;青少年网瘾之成因;青少年网瘾之治疗。(每个小标题1分,全答对4分,大意对即可。如果只概括该小节部分内容的,酌情给分。)

【小题2】①通过列数据说明网瘾青少年主要是“网络游戏成瘾”,其次是“网络关系成瘾”。使调查结果更加真买可信。②网瘾青少年与非网瘾青少年在上网目的方面的数据对比,更表明了青少年的上网目的对网瘾有影响。(每点2分,全答对5分。)

【小题3】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上网目的;学校提供丰富的教育及课外活动资源;提供心理辅导减轻青少年心理压力及消极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加强网瘾治疗行业的规范和管理。(答对每点1分,答对5点给6分)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