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菊花

黄巢

待到今秋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试析“待到”二字中蕴含的感情。

(2)诗人称“菊花”为“我花”,有何深刻用意?

(3)前人评述此诗,多下“奇”字按语,认为此诗有“奇语”和“奇想”,试结合三四两句谈谈你的看法。

     (1)“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待”字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

    (2)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百花”自然是喻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

    (3)三四两句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丽、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示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因此这首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有“奇”的特点,使人耳目一新。


解析: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一项的是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D


解析:

A“交相辉映”后的逗号改为冒号。B第三个顿号改为逗号。C问号改为句号。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 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还楞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D


解析:

句中冒号改为逗号。

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和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个人与社会、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C.中国古代只重视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C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对李约瑟观点的理解,阅读材料可知,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只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影响了 科技的发展。

(09年浙江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却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B:邀请企业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梳理和把脉,有助于纠正大学生的一些片面认识,弥补他们经验匮乏的缺陷,对其日后成功创业大有裨益。 C:横滨世乒赛落下帷幕,中国队囊括了单项金银牌,国人振奋之余心生感慨:我们的表现固然可以赢得世界敬佩,却易导致球赛精彩不再。 D:这个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想象空间很大,如果有人感兴趣。足可以把它改编为一部悬念丛生、高潮迭起的电视连续剧。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1) 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②以动衬“幽”(“下鹭”)   ③以声衬“幽”(“鸣蛙”)。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解析:

(1)各1分。

(2)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共3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天到野外踏青,除了可以_______外,还可以___________。那娇艳欲滴的朵朵桃花,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清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缭绕的雾气,_________,一下子变得清晰明媚起来,__________不由使人想到“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惟此花”的诗句。

①看到自然秀美的景色 ②感觉桃花簇拥的美妙快感

③在迷蒙的烟雾中亭亭玉立 ④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

⑤点染胭脂的春桃 ⑥桃花的笑脸

A.①②④③⑤⑥ B. ②①③④⑥⑤ C. ①②④③⑥⑤ D. ②①④③⑤⑥

C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仔细揣摩划线句子的特点,仿写两个句子。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在历代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生与死是最丰富、最悲壮、最动情的话题。人世间的所有悲欢冷暖和人生的全部感悟,尽皆包含其中。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难”的豪迈悲壮,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断肠凄婉

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

        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慷慨激昂。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祭孔大典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盛大隆重,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祭孔大典”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它所阐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将对中国乃至华人世界的文化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

下列选项中关于“祭孔大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主要在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

B.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

C.祭孔大典历经两千多年从未间断,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D.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表演紧紧围绕“礼”

而进行。

下列对历代祭孔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汉高祖用“太牢”祭祀孔子,祭孔活动逐步升级。

B.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国之大典,是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以后开始的。

C.清代,祭祀孔子最为隆重盛大,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D.民国政府对祭孔的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明令全国各地都要祭孔。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达到了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

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B.中国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

C.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

D.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从未间断”不正确,可参考第四段最后一句话。

【小题2】原文没说“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国之大典”是从唐。

【小题3】中国历代帝王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有误。

下课”一词近年来有了许多新的意思。根据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分别用另一个词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

(1)由于赛场连败,俱乐部高层做出了主帅下课的决定。

(2)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市场对车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型下课就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解聘  被淘汰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