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3分)

A. 记忆移植也会产生一些负作用,它可能被科学怪人利用,威害社会,它会防害隐私权,使人产生心里上的不适应。

B. 他们俩个人必竟是多年的老朋友,虽然刚才吵得几乎挥拳相向,但过了不大工夫,又和好如初了。

C. 我国海关与有关部门配合,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开展辑私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D. 为了搞好技术革新,上了年纪的李师付也进了培训班,他负出了比青年人多得多的辛劳。

A


解析:

(A项中“威害”应为“危害”,“防害”应为“妨害”,“心里”应为“心理”。B项中“必竟”应为“毕竟”。C项中的“辑私”应为“缉私”。D项中“师付”应为“师傅”,“负出”应为“付出”。)

先剔除一个与段意关系不够密切的句子,再把剩余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只填序号)

①特别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如果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不加制约,就会使一些意志溥弱者滥用手中的权力。

②只有强化对权力的制约,才能防止权力腐败,保证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

③权力制约,就是权力所有者运用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

④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是对其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情况

进行监督。

⑤由于权力是一种支配、控制和管理的力量,具有强制和不对等性,当其不受限制地被运用时,必然出现无限扩张的异化倾向。

⑥制约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有规则的、透明的、双向的约束方式。

⑥③⑤①②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衔接连贯。通读六句话,文段围绕权力制约的重要性展开论证,尚未涉及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问题,所以④句应剔除。其余各句按照句间逻辑关系排列。)

简述《边城》中对“美”与“爱”主题的诠释。

《边城》以摆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__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 ”,极言秦始皇的功业;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 ____”,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 ”,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履至尊而制六合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长使英雄泪满襟  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

“水”是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它或灵秀或壮阔,或低吟或高唱,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烟光凝而暮山紫”:李白《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杜牧《阿房宫赋》里的“二川溶溶,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 ”。

潦水尽而寒潭清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流入宫墙  清泉石上流


解析:

以下关于《红楼梦》的情节介绍,错误的两项是( )( )

A.贾府为了迎接元春省亲,修建了大观园,里面楼台廷阁、山水花鸟,样样都有。元春叫家中的姐妹寡嫂以及在姐妹丛中长大的宝玉,一起住进了园中。贾宝玉住的是怡红院,黛玉住的是潇湘馆,宝钗住的蘅芜苑。

B.探春把大家邀约在一起,创建了海棠诗社。史湘云作东邀请家中的长辈和诗社的成员赏菊吃螃蟹,然后作菊花诗,黛玉作的最好,得到公认。

C.有个姓王的小官当年依附王夫人的娘家,认了同宗,后来家境败落,他家的岳母刘姥姥便到贾府来求助。刘姥姥费了一些周折,才见到了管家的王熙凤,王熙凤抹不开脸面,就送给她二十两银子。

D.王夫人在大观园中拾到了一个绣春囊,认为是伤风败俗,她又羞又气,命令王熙凤抄检大观园,结果晴雯等一些丫鬟被撵出荣国府,当时晴雯正生病,回到家中不久就病死了。

E.宝玉将要娶宝钗的事情被黛玉知道了,她精神恍惚,病情加重,气息奄奄地躺在床上。此时贾府中的人们都在忙宝玉的婚事,没有一个人来看望病中的黛玉。黛玉把过去的诗稿和宝玉送的手帕都付之一炬,带着满腔幽怨去世了。

D


解析:

应为傻大姐在大观园中拾到了绣春囊,被邢夫人发现。)E(李纨和探春曾前去探望。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8分)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注:①拂云堆,在今内蒙,有神祠。②明妃:王昭君。

(1)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木兰女儿本色的?(4分)

(2)你怎样看待诗人将木兰与昭君相提并论。(4分)

(1)对比,作男儿与梦画眉虚实结合,征战为实,画眉为虚,衬托,以征战衬托画眉

(2)二人都为国家和平稳定做出了贡献(1分)二人在为国奉献上都有主动性(1分)只不过一征战沙场(1分),一和亲塞外(1分)。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他不知道世界上有“精神生活”这一个名词,但是生活好转以后,他渴望过精神生活。

B.有她那样的一生,才有她那样的死,恬退隐忍,完全是一个基督徒的死,死得崇高、伟大。

C.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灯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D.要是那时候没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B


解析:

(并列词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用逗号。“崇高” 与“伟大”之间应为逗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捣寒衣:妇女用木棒敲打砧石上织好的布帛,使柔软熨帖,以便裁制寒衣。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2分)

2.有人评论说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这一特点。(4分)

1、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2分。写出三个意象得1分,五个意象得满分 )                                                    

 2. 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叶(飘零的霜叶)触动了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 ,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着时间的退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4分。五个层次,每层1分,答对四个层次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翼而飞,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荣华富贵。 D:他们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从未退缩过,仍然坚苦卓绝地奋斗着,并乐此不疲。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