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基因污染——新世纪的忧患
基因污染是环保新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反映了人类的预警意识,生物繁殖的本质是基因复制,而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因此基因污染是惟一一种可以不断增殖和扩散的污染,而且无法清除。除是非常特殊又非常危险的。
现在已推广的几十种基因工程作物在审批时都认真考虑过它们的安全性,但事实证明过去的认识有局限性,更缺乏长期的数据。为了争夺市场,各生物工程公司过早的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物,来不及充分考虑和进行对人体、特别是对环境长期影响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则寄希望于转基因食物能够解决所面临的粮荒问题。有人认为发达国家在企图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试验。
自从掌握了对生物基因进行手术的技能,人类就学会了被一些人斥之为“任意篡改上帝作品”的本领。这些“作品”已经不只是密封在实验室的试管内,它们早已散播在几千万公顷的土地上,那就是基因工作农业作物。的确,我们现在所有的传统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它们与原先的生物种类都已有很大的不同,基因都有所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因改造并非是什么新鲜东西。人类的远祖从几千年前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开始,就不断地对作物和家畜、家禽进行基因改造,但这并不能说明基因工程农业生物与传统农业物没有本质区别。传统农业生物通过染色体重组发生的基因交换基本上是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而基因工程作物或动物则是“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与某些特定性状有关的基因,使它们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新性状。基因工程生物还有一点非常特别,就是“移植”的基因可以来自任何生物,完全打破物种原有屏障“职制性”“移植”,这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是极少可能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在自然状态下,西红柿绝对不会有鱼类的基因,玉米也绝对不会有萤火虫的基因。因此从生物安全性这一角度分析,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是不能划等号的,而过去对基因工程食物所得出的“实质等同性”评价原则是不全面的。
地球现在已发现和未发现的生物物种有一千多万种,其各自独特的基因是在30亿年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的生物基因库是人类的巨大宝藏,也维系着人类自身的命运。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现在还能守住这个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吗?
下列对“基因污染”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基因污染是人类对环境的预警意识的环保新概念。
B.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人工重组的基因。
C.基因污染是唯一可不断增殖扩散且无法清除的污染。
D.基因污染是天然物种掺进人工重组基因而不断增殖扩散的污染。
“任意篡改上帝作品”在文中的实际含义是( )
A.是指散播在土地上的基因工程农业作物。
B.物种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某些与特定性状有关的基因而在短期内获得预期新性状。
C.人类从远古到今天,不断对作物和家畜、家禽进行基因改造,致使所有传统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与原先的生物种类都已有很大不同。
D.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用科技手段改变了物种的性质和状态。
下列不能成为基因污染原因的一项是( )
A.各生物工程公司为了争夺市场,过早地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用。
B.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实验,造成了基因污染。
C.基因工程作物对生物作强制移植,完全打破了物种原有的屏障,破坏了生物原有的基因。
D.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对人体和环境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此方面研究有很大的欠缺。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解决粮荒问题进行基因工程作物对人体和环境影响的试验,这已被广泛确认。
B.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不能划等号,是因为基因工程食物与传统杂交食物没有实质等同性。
C.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基因交换和强制性移植任何生物基因,是基因工程农业生物与传统农业生物的本质区别。
D.地球上的环境净土正在遭到污染,这种情况是令人担忧的。
【小题】D
【小题】B
【小题】B
【小题】C
【小题】A.概念重复,未解说基因污染内涵。 B.缺少“不断增殖扩散”的特性。
C.缺少“掺进人工重组基因”基因污染实质。)
【小题】A. 只是篡改的农业作物。 C.是自然状态下生物自身许可的进化变异,而非基因工程篡改。D.没有说明篡改的手段和目的。)
【小题】即便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进行新作物安全实验,也只能说明是在试验基因工程作物的安全性,与基因污染原因没有关系。)
【小题】A. 文中说“有人认为”可知并未广泛确认。 B.前后不构成因果。
D.不是环境净土,而是指天然生物基因库。)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强调环保时却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迫不及待。
B.在我处境最艰难的时候,是你向我伸出双手,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和帮助,这些我是没齿不忘的。
C.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就一直盯着这只走势不瘟不火的股票,一遍一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
D.申花队主教练墨里西被摄像机和话筒包围了,他振振有词:“这是场很难打的比赛,我们拼到了最后。”
B
(A.“迫不及待”意为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多指人的心情,这里指的是环境意识的启蒙,改为“迫在眉睫”较好。C.“不瘟不火”指不过分也不欠缺,形容做事情做得恰到好外,这里不能用于股票。D.“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显然不妥。)(3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如果天天都熬夜看世界杯,精力不济,影响工作,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向他提出意见甚至警告。
B.在中国组装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中客车”,这不仅会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而且也将提高中国民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C.柏条河梯级电站的修建是以损害成都平原千年水网及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取商业利益,这样的工程弊大于利。
D.罗小强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但由于他虚心听取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和帮助,终于在一年之内赶上了全班同学。
C
(A关联词位置不当,“如果”应放到“他”之前;B递进关系顺序倒置,应该是“这不仅会提高中国民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而且也将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D动宾搭配不当,不能“听取”“帮助”)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复辟/开天辟地 间或/间不容发 风靡/靡靡之音
B.重围/情深义重 配角/崭露头角 咀嚼/味同嚼蜡
C.忖度/置之度外 劲敌/疾风劲草 命脉/含情脉脉
D.标识/博闻强识 粮囤/囤积居奇 湖泊/淡泊明志
B
(A bì/pì jiàn/jiān mǐ B、chóng/zhòng jué/jiǎo jué/jiáo C、duó/dù jìng mài/mò D、zhì dùn/tún pō/bó)
下列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想要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现状,我们可以多看看当代中学生写的一些作品,如《梦里花落知多少》(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B.升学率这根指挥棒指挥着教育行为的一切环节:音、体、美——所谓“小三门”成了次要的课程。
C.不良的食物搭配不仅可以引发不适,甚至有可能导致中毒,如萝卜与橘子,白酒与柿子,牛奶与巧克力,牛肉与栗子,香蕉与芋头,花生与黄瓜等等。
D.把这份迟到的书信插在娘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你听到了吗?你可以含笑九泉了!”我喃喃自语着。
D
A项:“出版”后面的句号放到括号外面;B项:冒号改成逗号;C项:表示并列的短语间用顿号。
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采 莲 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答案示例:
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嘻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满足
(1)求;
(2)已知存在实数,使
为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求
的值;
(3)记,数列
的前
项和为
,求证:
.
解:(1)[8844b63d85980e9e.gif],由数列[0fd2ba51e0cfda24.gif]的递推公式得
[fc3beda6efd00b2b.gif],[9533147bdb3d6ee5.gif],[e9fa2cbd67d5d6e2.gif].……………………………………………………3分
(2)[3fdda7372969a7c5.gif]
=[e35d7ea886643a04.gif]
=[bb6e6cb557d25d31.gif]=[0245538ce2b70187.gif].……………………5分
[7c6de868fc0c9cdc.gif]数列[1f5834292ba8fb74.gif]为公差是[0245538ce2b70187.gif]的等差数列.
由题意,令[be9d44fae6756905.gif],得[7cf439582c7370e2.gif].……………………7分
(3)由(2)知[879c6f852093de5d.gif],
所以[ef46d9db81ba1d6c.gif].……………………8分
此时[bfa8e48b0517569b.gif]=[f697e3dfb8613ac9.gif]
=[99bb5e1bb2a57c66.gif],……………………10分
[7c6de868fc0c9cdc.gif][cbeec7cf7034179b.gif][4a85a87958a228a1.gif]
[7c6de868fc0c9cdc.gif][207ccfda9835a32c.gif]
[bd8eea2f3f2dc784.gif] =[0f6ae6bdf2aa9e25.gif]
[a4102c310295581b.gif]
>[b42dd8cd98cf9b05.gif].……………………12分
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班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Kate Chopin,1851-1904)生活在19 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2.指出第四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3.划线句“当暴风雨般的哀伤逐渐减弱时”中,用“暴风雨”来修饰“哀伤”有什么好处?(3分)
14.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形象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3分)
15.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时内,“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请结合文意指出这两个意象的含义及作用。(4分)
16.《一小时的故事》一经发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议论的焦点。有人指责,有人赞赏,众说纷纭。你持怎样的观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12.技巧:①衬托(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③多角度写景,视觉听觉嗅觉结合。
作用:①烘托欢快、愉悦气氛。②为下文人物心情的转变作铺垫。③暗示人物获得自由的兴奋和舒适心情。(技巧与作用各写出两点发即可得满分。)
13.暴风雨表面上是形容她的哭势,非常强烈、迅猛,深层是暗示她的悲伤会如暴风雨似地来得猛去得快,是对下文人物心理转变的暗示。
14.布兰特雷·马拉德对妻子“一向含情脉脉”关心、爱护她,但是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妻子,使其屈从,是__、无视妻子人格的男人,他代表了男权社会的规范。
15.这里的门与窗,具有象征意义。“门”折射出女主人翁所经受的婚姻枷锁和残酷的社会现实,门内门外两重天;而“窗”反映了女主人翁渴望美好与自由的一种美好心境。“门”和“窗”,在结构上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16.可以指责也可以赞赏,两种观点均可。指责的可从道德层面考虑,赞赏的可从文章深刻地阐述了女性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主题角度考虑。观点明确给1分,言之成理给3分,表达简明流畅给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B.郭沫若先生认为杜甫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诗歌艺术成就不如李白,以及死于吃了腐坏牛肉食物中毒的等等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C.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D.教育部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提出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十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
C
A项成分赘余,“掌握”应删去。B 项表意不明,观点,“认为……观点都是……”。D项“开展”与“试点”搭配不当。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
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
根据所给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②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工整。
【佳作欣赏】
声音,无处不在
正如阳光洒遍人间一样,这个世界中,声音是无处不在。
那是春日下午,孔老夫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关于人生志向的探讨,曾皙舍瑟而作,于是我听到了一个社会的礼乐和鸣。那是开元盛世中,开阔雄壮的边塞曲响起,战士们怀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奋勇杀敌,于是我看到了一个盛世的歌舞升平。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中,盲人阿炳拉奏的《二泉映月》,凄楚悲怆,诉尽离乱之苦。那是开国大典上,__的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声音传到白云黑水,传到云南洱海,祖国大地一片锣鼓喧腾。
声音是历史的鉴证,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兴亡更替。
“只要我活着,便要歌唱。”这是雪莱的诗句。这位英年早逝的诗人用歌唱表达对生命的无比热爱。我的心灵为之一振,声音是传达爱的载体。
《梁祝》中的《化蝶》哀婉缠绵,柔软美好,诉尽爱情的无尽魅力;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温柔清新,这是他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当贝多芬激越豪壮的《命运》响起,我感到了他对挫折的不屑和对生命的挚爱;当一批聋哑人在舞台上完美地演绎着《千手guān yīn 》时,她们对艺术的爱已经征服了所有场下的观众……
声音是爱的展示,将爱的极致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我们沉陷于鼎沸的人声之时,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弹奏自己的天籁之音。
广袤的草原上,猎猎长风吹动繁茂的青草,这是自然急促的呼吸;宁静的夏夜,夏虫不甘寂寞地歌唱,这是自然温柔的轻吟;海浪在狂风暴雨中汹涌肆虐,摇晃颠簸的船只,这是自然狂野的歌唱;当读到乌拉圭女诗人的诗句:“在光闪闪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的凄哀心情”时,我听到了自然沉重的叹息。
声音是自然的歌喉,诠释着自然不同的心情。
很难想象这个世界若缺少声音,会变成怎样,死寂?冰冷?那么且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地欣赏这个温柔美好的世界吧。
【教师点评】文章旨在通过辨证思考自己印象深刻的几类声音,去揭示“声音”的内涵与本质。选材广泛,来自历史、文学、音乐、自然及生命个体。思考深入,声音是历史的鉴证、爱的展示、自然的歌喉。结构明晰,又不板滞。建议:调整几个角度的顺序使更趋合理。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只有引导材料和写作要求,而没有话题,看起来跟我们熟知的话题作文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只要细致分析一下引导材料,便不难从中发现,引导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是声音。也就是说,这道作文题的话题其实就是“声音”。这种不明确点出话题而需写作者自行确立话题的作文题型,我们称之为潜话题型话题作文。
潜话题型话题作文的写作跟一般话题作文的写作稍有不同:一是我们必须准确地确立话题,否则将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二是必须高度重视审题。一般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往往较低,而潜话题型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它的引导材料或提示语都有可能对话题起限制作用。本道作文题则在材料中对话题进行了限制,即要求我们所写的“声音”必须是能“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
看题目,注意标题中每一个词语,“有”表示客观存在的;“这样”是强调,是特指;“一种”强调了数量;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声音,如风声、水声、鸟鸣声;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车声、音乐声、人的话语声;也可指没有声响的心声。
“文体自选”,不是不要求文体,而是在表达形式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如果写散文(包括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你的论证思路如何展开,能够鲜明的亮出你的观点,正文部分围绕这种声音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论证,切忌空发议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