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B. 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是去接受锻炼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是要靠自己的才能创造业绩的,这与古人的终南捷径大相径庭。

C. 在生活上,他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他尽情地享受着最好的福祉;在工作上,和谐的人际关系、卓越的工作业绩、顺利的职位迁升,对这些他总是安之若素。

D. 刘备死后,诸葛亮待人处事开诚布公、不徇私情,街亭失守,他挥泪斩马谡,自己也请求降职。

C


解析:

A、涸辙之鲋: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B、终南捷径: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C、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D、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试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懼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①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注:①诎:通“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缧绁:监牢 B. 晏子出,遭之涂 涂:通“途”,道路

C. 摄衣冠谢曰 谢:告诉 D. 拥大盖,策驷马 策:鞭打,鞭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何子求绝之速也 解左骖赎之

B.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晏子荐以为大夫

C. 婴虽不仁,免子于厄 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D.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说明晏子能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国王的命令从事。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

B. 石父虽贤,不幸而为囚犯。晏子遇到他解左骖把他赎出,载回家去,但因晏子“不知己”而被石父深责并要求绝交。

C. 晏子的驾车人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的指责,有了改变,晏子于是推荐他担任大夫。

D. 司马迁极力赞美晏子,正是慨叹自己未遇解骖赎己的知己。所以,他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此实乃本传之真意。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译文:

(2)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译文:

(3)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译文: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答案见解析


解析:

【小题1】谢:道歉

【小题2】而:表顺承。A项前一句中“之”为指示代词“这”,后一句中“之”为人称代词“他”;B项前一句中“以为”指的是“认为”,后一句中“以为”为“以(之)为”意思为“让他做”;C项前一句中“虽”为“虽然”,后一句中“虽”为“即使”。

【小题3】石父要与晏子绝交不是因为晏子“不知己”,而是因为晏子“知己而无礼”。

【小题4】(1)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

(2)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驾车人把事情告诉了晏子,晏子就推荐他担任大夫的官职。

(3)我已经读了晏子著的书,又想看看他做的事,所以写到他的传记。

参考译文:

晏婴宇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奉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认人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他在朝庭上,国君有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载回来。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你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得到伸张。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知己;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不如在牢狱之中。”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

晏子任齐国宰相,坐车出门,他的驾车人的妻子从门缝里暗中观看丈夫。她丈夫替宰相驾车,上面遮着大伞盖,手里鞭策着四匹马,福气扬扬,非常得意。不久驾车的人回家。他的妻子就提出要离去,驾车的人询问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宰相,在诸侯中名声传扬。今天我看他出门,神思深沉,常常表现出自我谦抑的样子。现在你身高八尺,只是当人家的驾车人,可是你的心里自以为很满足,所以我提出离去。”这件事过后,丈夫就也很谦虚了,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驾车人把事情告诉了晏子,晏子就推荐他担任大夫的官职。

太史公说:我读了《晏子春秋》,其中所记载的内容真是详细啊。我已经读了晏子著的书,又想看看他做的事,所以写到他的传记。至于他的书,世人大都有,因此不选入,只是选晏子的一些未见记载的事迹。假使晏子还在世,我即使是替他驾车,也是非常令人高兴仰慕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

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答:

【小题1】此词感情悲伤,认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离别的悲伤,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秦词写深沉的爱情,认为感情只要是长久,就不在乎是否日夜相守,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小题2】月、风衬托双星相逢,新欢与旧愁的比较。


解析: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小题1】①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2】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为这幅漫画拟一则标题。(不能拟为“无题”)

答:

(2)简要说明漫画寓意。

答:

(1)治病的代价(或“代价”)(意思对即可)

(2)讽刺批评了某些医院(或医生)缺乏医德,金钱至上,以蒙骗损害患者来谋取利益的不良风气。


解析:

.下列叙述中,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元的共同特征的是( )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都含有 C:H、O、N四种元素 C.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 D:都属于多糖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世间万物,人最宝贵。 ②过去,人类更多依靠自然资源推动发展。 ③而有一些国家,把物质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外国资本和技术走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最终陷入发展困境。 ④二战以来,一些国家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很快就实现了经济复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⑤在人类社会发展赖以依存的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最具根本性,不仅决定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而且具有其它资源无法比拟的无限可开发性。 ⑥这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⑦今天,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正在取代传统物质资源,成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要素。

A:⑦⑥①⑤③②④ B:①⑤②⑦④③⑥ C:⑤⑥④③⑦②① D:①⑥⑦③②④⑤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 原则。

(2).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 简要说明理由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适中交往(适度交往、中庸)原则。(1分)

(2).同意。(1分)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是认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味追名逐利。(1分)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不仅不矛盾,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1分)

(若不同意,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

今年4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房产新政,旨在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5月7日,北京楼市调控新政出台后首次招标出让土地。北京大兴区和延庆区的两宗土地以底价成交。而另一重头地块北京顺义区的地块却由于5家开发商的报价均低于政府底价而导致流拍。现场有开发商表示,底价过高。有业内人士表示,开发商已放低了地价的预期。对此,地产大腕潘石屹感叹“这下没人抢地王了”。

同日,上海也进行了楼市新政后的首次土地竞拍,5幅住宅用地开拍。其中商住性质的新江湾城C4地块出让爆冷,仅有2家参与竞买,最终由新江湾城的土地一级开发商上海城投以11.08亿元的底价获得。新江湾城地块曾多次拍出“地王”, C4地块仅以拍卖底价成交,相对周边地块的楼板价,跌去了三分之一。业内人士分析,这显示出严厉政策调控的楼市新环境,让开发商的拿地行为回归理性。

楼市新政促使京沪开发商理性拿地。(3分)


解析:

【“楼市新政”1分;“开发商”1分;“理性拿地”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面对生活中的现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态,而具备成功心态的人处处都能获得走向成功的力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