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与方正学书 王叔英

仆于执事别十余年,其间情慕之浅深,书问之达否,曰事之细者耳,姑置之不足道也。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士之进退、天下之幸不幸与焉。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兹实天下之大幸也,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

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难,自用其才者尤难。如子房之于高祖,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之于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何则?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言之未尝不中,高祖得以用之,而当时受其利。故亲如樊、郦,不可得而问;信如平、勃,不可得而非;任如萧、曹,不可得而夺。此子房所以能自用其才也。贾谊之予文帝,不察其未能而易言之,且又言之太过,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于是文帝不能用其言,此贾谊所以不获用其才也。方今圣天子求贤用才之意,上追尧、舜,固非高祖、文帝可比;而执事致君__之术,远方皋、夔,亦非子房、贾谊可伦。真所谓明良相逢,千载一时者也。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致斯民于唐虞雍熙之盛者,在是矣,岂非天下之幸欤!

虽然,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亦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如井田、封建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难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从之易则民乐其利,从之难则民受其患,此君子之用世。贵乎得时措之宜也。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诸心者非一日矣,措之犹反掌耳,尚何待于愚言之赘哉!然仆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

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未患之先。苟待其既失而后救之,是乃爱之浅而虑之疏也,其得为忠乎?天下知执事之深,爱执事之至,如仆者固多矣,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伏惟稍垂察焉。

【注】方正学(1357—1402),即方孝孺,明初著名学者。“正学”是他的书斋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书问之达否 达:畅达

B.言之未尝不中 中:满意

C.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 短:轻视

D.而执事致君__之术 泽:施恩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兹实天下之大幸也 B.从之易则民乐其利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C.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难 D.能用其才者也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其得为忠乎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孝孺被召进京将担大任,作者为此冒昧地写信给他,向他进言。

B.贾谊不像张良那样有人缘,得时势,受恩宠,因而处处受到排挤。

C.作者从历史经验的角度规劝方孝孺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泥古不化,使百姓遭殃。

D.作者极谦卑地表达自己对方孝孺的耿耿忠心,委婉地提醒方孝孺要防患未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

译文:

(2)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

译文:

(3)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未患之先。

译文:

1. D2. C  3.B

4.(1) 从旁听说您被召见,估计这时候一定到了京城,接受重要职务了。(“闻”1分, “计”1分,句意1分)    

(2)您不说就罢了,说了我们的国君就一定都采纳。(“已”1分,“用”1分,句意1分)

(3)按人之常情,爱一个人很深,并且对他可能遇到的祸患考虑得周密的人,必定能在祸患尚未到来之前补救他的过失。(“至”1分,“救”1分,“于”所在句式1分,句意1分)


解析:

1.A 达到,收到   B符合  C说……坏话

2.A 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以……为乐 ;  名作动,欣赏音乐。      C本来     D自己的;难道

3.贾谊受到排挤的原因在于他不能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而轻易进言,并且又说得太过分,导致大臣周勃、灌婴等人说他坏话。

4. 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与您相别十多年,这期间,我仰慕您的感情的深浅,书信收到与否,只是小事罢了,姑且放着不提。只有您,关系着天下人的期望。您与士人的进用和废退、天下人的幸与不幸有关。听说您被召见,估计这时候一定到了京城,接受重要职务了。这实在是天下的大幸,所以冒昧地向您进言。

    大凡天下有才学的人能被任用固然是难得的,但是善于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的人尤其难得。像张良对于汉高祖,能运用自己的才学;贾谊对于汉文帝,不能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为什么呢?张良对于汉高祖,知晓事情可以实行再进言,进言没有不符合实际的,汉高祖任用他,当时就得到好处。所以像樊哙和郦食其和汉高祖那样亲密,也不能离间;像陈平和周勃被汉高祖那样信任,也不能指责;像萧何和曹参被汉高祖那样相信,也不能剥夺。这就是张良能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的缘故。贾谊对于汉文帝,不能正确运用自

[eb43f8b98855f3c1.gif]    按人之常情,爱一个人很深,并且对他可能遇到的祸患考虑周密的话,必定能在祸患到来之前补救他的过失。如果等到他已经产生过失,再去补救,这就是爱得不深从而考虑得不周,那难道是忠心吗?天下像我这样了解您很深,爱护您很周到的人,本来就多,我私下认为对您忠心的人,还没有能超过我的,请您稍稍体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修筑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连接,这里指跟随

C.直夜溃围而出直:趁着

D.项王亦身被十余创被:表被动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此天之亡我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有二十八骑

C.项王嗔目而叱之乃自刎而死

D.以故汉追及之不忍杀之,以赐公

以下句子全部表现项羽英勇善战的一组是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倒退数里。

C.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后,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每题3分,共6分)

(1)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5】

(1)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内心感到惭愧吗?(纵1分,独1分,句意1分)

(2)我听说汉王拿千两黄金、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一点好处吧!(购1分,为若德1分,句意1分)


解析:

【小题1】“被”应为动词,遭受

【小题2】A项分别为代词,他们;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分别为连词,于是,就;连词,只,仅,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C项都作连词,表修饰。D项分别为介词,因为;介词,把。

【小题3】③不是。

【小题4】项王__陷入沼泽后被汉军追上,一番厮杀后,逃到东城只剩二十八骑,不是因为陷入沼泽死了很多人。

【小题5】略

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忧伤,每天只能演奏一次

泡沫

才十一月初,冬的气息已经蔓延了整个城市,早上就有清薄的寒雾飘渺在山间水上。我靠在临河的车站等车,被那份湿冷渗得有些避缩,然后,忽然被一阵琴声吸引了。

循声望去,那棵落叶的榕树底下,立着一个街头音乐家。大约中年的样子,正微闭着眼,用他的小提琴奏着一首我说不上名字的乐曲。也不清楚,他的哪一点忽然触动了我。也许,是他那有些残旧但干净的衣着;也许,是他脸上的那抹深刻的忧郁。我开始认真听他拉的曲子。很清凉的调子,如风里的叹息,如落叶的哀怨,是城市里最后一篇真实的哀伤,婉转着生命的绝艳。小提琴细细的,诉着如影随形的无奈与悲哀。我听入了神,心,一点点地被郁郁填满,思絮飘进许多不可知的愁里……

他奏完了,却没有人给他掌声和零钱。我望着这孤零零的街头艺术家,忽然起了一股冲动。于是跑上去,把钱包打开,里面还有十来欧元,我把纸币和钢崩统统丢到了他面前的小竹篮里。他显然有些惊讶,认真看我的眼睛。他有双湛蓝的眼,也许是因为颜色浅,所以,显得非常温柔。

“谢谢!”他说 。

我有些脸红,于是问他:“这首曲子很好听,叫什么呢?”

他露一个浅笑,“叫作‘忧伤的流年’,是我写的,很高兴你喜欢!”

心,还在那份清澈的迂回里沉沦,于是幻想着,这音乐是为着纪念一份刻骨铭心的感情,或者,是一份对人生艰辛的悲怆感悟,又或者……

我没有再问,任想象悠远的驰骋。总之,这纯粹的忧郁感动了我,于是请求他再奏“忧伤的流年”。他的眼智慧的了解的凝视着我,仿佛看穿了我的心绪。然后微微摇摇头,他说:“忧伤,每天只能演奏一次!”

他还是奏了,但是拉的是《卡门》和另几首欢快的小提琴曲。音乐快乐无拘的跳跃着,说不出的俏皮与欢乐,那份飞扬吹散了初冬的雾气。我怔住了,看着听着,音乐里,他的眼波里,蓦然,体会到种灵魂深处的关怀与抚慰。

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与辛苦,为感情,为事业,为生活。每个人的心底,似乎,都埋藏着不愿示人的脆弱。音乐,艺术,文学,多可成为人们发泄或疗伤的圣药。

他只是个自由的也许潦倒的街头音乐家。但是,他善感的心似乎已经了悟了那刻我心中的清冷。所以,他告诉我,悲伤,每天只能演奏一次!

每天,为深埋的忧郁叹息一次。不可沉沦,因为每个人都还有要面对的生活与责任。如若迷失在流转的岁月,只会耽搁了行程,在明天继续为今日的伤感而叹息。如果你肯用心的去发觉,我们拥有更多的,该是爱和情感。穿梭不息的时光里,我们还要相信幸福,相信感动,相信人世间,纯粹的理解带来的欢欣!

寒冷的季节里,还有我温暖的声音,希望每个人,都能对生命,充满单纯的感谢!

(2007年第7期《读者》)

第三节中“我望着这孤零零的街头艺术家”,为什么“忽然起了一股冲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第七节“心,还在那份清澈的迂回里沉沦,于是幻想着,这音乐是为着纪念一份刻骨铭心的感情,或者,是一份对人生艰辛的悲怆感悟,又或者…… ”根据原文推断和想像,请你为最后的“……”写两句话,内容要合得上语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并说说作者是如何揭示这个主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悲伤,每天只能演奏一次!”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谈谈你的理解。(不少于8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因为“那刻我心中清冷”(1分),突然听到了切合心境的“忧伤的流年”(1分),那“纯粹的忧郁”音乐感动了我(1分),他那“善感的心”也感动了我(1分),所以“我望着这孤零零的街头艺术家,忽然起了一股冲动”。

【小题】示例:是一份对双亲思念的惆怅表白,是一声对理想难成的无言叹息(每句2分)

【小题】每个人都会有悲伤,但不可因为悲伤沉沦,而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追寻快乐和幸福(3分)。作者主要是借用一街头音乐家先拉“忧伤的流年”,后拉欢快的《卡门》等曲子和他的一句话“忧伤,每天只能演奏一次”来揭示的(3分)。

【小题】略


解析: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着重说人不可能没有忧愁、悲伤,忧郁叹息不可避免,但不可沉沦于此;而应“肯用心的去发觉,我们拥有更多的,该是爱和情感。穿梭不息的时光里,我们还要相信幸福,相信感动,相信人世间,纯粹的理解带来的欢欣!”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特别的礼物

郁葱译

早上,阿尔琼被收音机定时的7点新闻闹醒。他摸着旁边空空的枕头,才想起妻子出差了。

玛洛比此刻正在奥兰多,她早就起来了,但她怕打扰丈夫阿尔琼休息,一直等到7点才拨通家里的电话,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结婚27年了,她从未忘记过。不能与丈夫一起庆贺他的53岁生日,她感到很遗憾。好在今天晚上她就可以回家了。

电话响了,阿尔琼拿起听筒。“祝你生日快乐!”电话另一端唱道。“谢谢你,亲爱的。你还好吗?你什么时间回来?”所有的话都一下涌到阿尔琼的嘴边。

“我一切都好。我乘坐的航班晚上7点28分到菲尼克斯,八点半就可以到家了。记得给药店打电话给你送药,你的药明天就该吃完了。回家后,我与你一起到外面吃晚饭。”

“啊,太好了,”他说,“我一直想去昌德尔大街上新开的巴西餐馆品尝一下那里饭菜的味道呢。”

玛洛比最后还提醒他别忘了按时吃药,因为她仍然认为他什么都不能自理。

他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后就把药服了;他的心脏随时都会出问题。医生说他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且越早越好。他已经在全国心脏移植登记名录上等待了两年。他每天都随身带着呼机,因为很快就该轮到他得到新的心脏了。很久以前,在一个要好的朋友因肾脏衰竭而死亡后,他和玛洛比就签约死后将器官捐献出来。

就在他要出门时,女儿希卡来电话祝他生日快乐。她现正在旧金山的大学学医,她是他的骄傲。下午,医院的一名护士来电话,说他们得到一个好消息--有心脏了,今天晚上就可以做移植手术。终于等到心脏了,他异常兴奋。护士告诉他,心脏正在送来的路上,他必须到医院办理入住手续。他赶紧给妻子打电话,可她的手机关机。可能正在回家的路上。于是他给她留了一条短信:“玛洛比,你一定不会相信,我得到了最好的生日礼物。医院说他们为我找到了一个心脏,并马上要做移植手术。

晚上吃饭的事只好取消了,我们以后再吃。医院见。”

然后,阿尔琼又给他最要好的朋友沙姆打了个电话,沙姆坚持放下工作陪阿尔琼去医院。阿尔琼住进医院之后,医院就为他开始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现在就等着心脏送到后就进手术室了。得知阿尔琼要做心脏移植手术的消息之后,其他好几个朋友也都急忙赶到医院。沙姆也已去机场接玛洛比了。女儿明天上午就到。晚上7点45分,护士来说,心脏已经到了,正在送往医院的路上。

手术很成功。真是奇迹,他的身体对新心脏没有任何排斥。阿尔琼慢慢开始从手术的麻醉中醒过来。他睁开眼,感到嘴很干。

护士走到他跟前,问他需要什么。“水和我的妻子。”他艰难地用嘶哑的声音说。护士给他拿来一些冰沙,并把沙姆叫来。他用质问的眼光看着沙姆:“玛洛比在哪里?”“她很快就到,你现在应该好好休息。医生说手术很成功。祝贺你!”沙姆说。

两个星期后,阿尔琼回到家里。他的心脏手术恢复得很好,但他却闷闷不乐。家里没有玛洛比,显得很空。玛洛比再也没有回来,实际上,她已经部分回来。就在玛洛比回家去机场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一辆快速行驶的小轿车迎面与她相撞,她被紧急送往医院,但已经无法抢救。她的大脑彻底受损。医院从她的驾驶执照上得知,她是器官捐献者。于是,他们把她的器官留了下来。阿尔琼正好是等待移植心脏名单的下一个—死者的血型等情况正好与他相匹配,所以。心脏便给阿尔琼送来。

得知这一切,阿尔琼悲痛欲绝。他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想起了30年前他们在加尔各答大学读书的时光。他们刚开始恋爱,就赶上他的生日。

她问他:“生日想要什么?”

“我想要你的心。”他回答。

他还记得玛洛比在听到这句话时,羞怯地低着头笑的样子。她是多么美丽,多么可爱!

想到这里,眼泪不由自主地从他眼里流了下来。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标题“特别的礼物”的“特别”之处主要在于它是需要作心脏移植手术的生日者得到了可以移植的心脏,而且是他妻子捐献给他的。

B.小说有一些细节描写,比如阿尔琼身边空空的枕头,玛洛比为不打扰丈夫休息而推迟打电话的时间等等,这些细节描写很好地表现了他们夫妻之间的爱。

C.阿尔琼出院后回到家里,但“家里没有玛洛比,显得很空”。这个“空”字具有双关的意义,既是房间因没有妻子而显得空,又是阿尔琼因妻子去世而失落的心理。

D.小说对玛洛比遭遇车祸的情节没有按时间顺序来写,而是用补写的方法来写,这样就在前面设置了悬念,以便为后文给读者造成强烈心理震撼而蓄势。

E.小说也略写了一些次要人物,比如,阿尔琼的女儿,沙姆,以及阿尔琼的其他朋友。这些人物如果不写,对小说的情节和主题都没有丝毫影响。

小说第四段,妻子玛洛比“记得给药店打电话给你送药,你的药明天就该吃完了”这句话是一个细节描写,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小说倒数第三段,作者设计了“我要你的心”这句话,它在全文中有何妙处?请分析。

丈夫无意中移植了妻子的心脏,是巧合也不是巧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各写出两点偶然性与必然性。

【小题1】A E

【小题2】①从内容来看,这句话表现了玛洛比对丈夫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相濡以沫的爱;(3分)②从结构来看,这句话为后文写阿尔琼有心脏病、需要作心脏移植手术的情节作了铺垫。(3分)

【小题3】①这是阿尔琼向玛洛比求爱时说的,在当时表达了阿尔琼希望得到玛洛比真心的爱的心理。②如今,玛洛比的心脏已经移植进了阿尔琼的胸腔,“真正”得到了她的“心”,但她人已离去,令人不胜伤感。③这句话联结过去与现在,沟通了物质与情感,融合了虚与实.对表现中心主题涵蕴无穷,体现出小说高超的艺术技巧。(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偶然性:①玛洛比在赶回家为丈夫过生日的路上出了车祸,这是偶然发生的意外事故。②阿尔琼移植的心脏碰巧是妻子的而不是别人的,这也是意想不到的。

必然性:①阿尔琼心脏有病.需要作心脏移植手术,而且已经等了两年,这就为后文作了铺垫,使他作心脏移植手术的情节成为必然。②第七段最后一句“很久以前,在一个要好的朋友因肾脏衰竭而死亡后,他和玛洛比就签约死后将器官捐献出来”,也就为后文写玛洛比在出车祸后献出器官(心脏)的必然性埋下了伏笔。(每条2分)


解析:

【小题1】A.“他妻子捐献给他”,“捐献”的说法不妥;E.这些人物如果不写,对情节没有什么影响.但对小说的主题会有-定的影响。这些次要人物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增强情节的真实感。②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饱满。③从侧面表现阿尔琼和玛洛比一家生活的幸福。反衬出玛洛比出车祸去世给阿尔琼造成的痛苦和悲哀。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仙女在森林中散步。天气非常好,树枝触摸着天空,树叶在清风中摇曳,花儿绽放着多彩的笑颜,鸟儿在欢快的歌唱,仙女感到陶醉。

走了一小段路后,仙女看到了一株哭泣的玫瑰。仙女问:“我的孩子,你为何哭泣?”

玫瑰回答:“上苍没有像爱其他植物一样来爱我。”

仙女继续问:“你为什么会这样想,漂亮的孩子?”

玫瑰说:“上苍给了我刺。”

仙女说:“上苍没有给你刺。你身上的刺是与生俱来的。上苍给了你美丽的花朵、甜蜜的芳香。你要知道,作为爱的象征,你一被人们牢记于心。虽然上苍让你的美丽与刺同在,但人们一提起你,他们只会想到你的美丽。”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写作导引

这则寓言材料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材料中的仙女如一位心理医生,为玫瑰医治心里的创伤。仙女循循善诱,语重心长,言语中多有褒扬,使玫瑰易于接受,心情舒畅。

人总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生也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每个人都不会是完美的。一个人如果一味地只看到自己的短处,整天为自己的短处而悲伤苦恼,那么他将一事无成;一个人只有克服自己的短处,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带着自信上路,那么,他将会有一路的收获,他将拥有明媚的阳光和美丽的春天。

基于此,文章的写作角度可定为:

1、用你的长处享受人生

2、而不要整天为弱点烦恼

3、带着自信上路

4、发挥你的长处

5、要用恰当的方法教育人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 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③⑥④①⑤   C:③①⑤②④⑥   D:③④②①⑥⑤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2月21时24分,新华社发表了__致新华社总编室的更正信。全文如下:

新华社总编室:

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__

二00九年十月十二日

对照原文,__的“更正信”仅更正了3个字,即将“火山岩”更正为“变质岩”,并就“岩浆岩”作了注解。可以断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发表后,__又认认真真地阅读了全文,否则他是难以发现其中的错误的。

读了这则材料之后,你有何感想,请谈一谈,150字左右。

__的致歉信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在错误面前,我们应当秉持的态度。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偶尔犯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看我们是否能放下架子,弯下身来,诚恳认错。另一方面,科学是严谨的,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应牢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千年古训,杜绝不懂装懂,文过饰非,以科学的态度为学,以真诚的态度做人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①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1)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2分)。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1分)。

(2)①作者主要运用曲笔抒情(1分),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深夜时分,家人还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来表现“思家”(2分)。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1分)。


解析:

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一些重复啰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可以删除的是哪几处?(只写序号)

“义无反顾”的意思是按照道义勇往直前,决不退缩回头。“义无反顾”的意思①和“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意思②相近,但它更强调一个“义”字,它③只能用于某个人或④某些人为正义事业而勇往直前、百折不回。但是有些人偏偏丢掉了“义无反顾”⑤这⑥条成语中最关键的“义”字,只看到剩下的⑦“无反顾”这⑧三个字,只要一个人干一件事,不管好事坏事,只要下定决心、绝不回头地干下去,就说“义无反顾”,甚至不是人的行为也用它表述。这就改变了这条成语的感__彩,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

①③⑤⑦⑧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钱伟长:科学巨子 传奇人生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钱伟长。

清华的招生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我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钱伟长回忆说:“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后来他给了一百分。”历史考题更奇怪:二十四史都有哪些;作者是谁;各有多少卷;注释者是谁。钱伟长答得分毫不差,又是一个满分。可是,19岁的钱伟长对理科却十分陌生,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总共考了25分。所幸靠着文科成绩,通过了清华的考试。他听从四叔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但是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志向,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这一天,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而南京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说中国战则必败,因为日本人有飞机大炮。“我听了以后就火了,”钱伟长回忆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所以我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起初,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根本不收他,经他软磨硬泡才勉强同意,但只能试学一段时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他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结束,钱伟长的物理及格了。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1939年,钱伟长考取了庚子赔款的留英公费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发,船运中断,改派至加拿大。去加拿大留学,是英国人安排的行程,先让公费生们在上海等着。当得知所乘船只要经过日本,让他们在横滨逗留3天后再起程时,钱伟长和其他公费生一致认为,在抗日战争期间,经留日本有损国格,于是他们全体愤然离船,大家一齐把加有日本签证的护照扔到了黄浦江里。后来,英国人道歉说“不知道你们会有如此强烈的爱国心”。1940年9月,钱伟长第三次出发,终于抵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开始了艰辛的留学生涯。三年后,钱伟长来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后来成为冯·卡门的得力助手,成长为引人瞩目的一颗科学新星。

1946年5月,正当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必要的书籍,从洛杉矶返回清华。当时中国处在内战时期,清华的教授生活都非常苦。这时,一个老朋友从美国回到北京看望他。老朋友觉得钱伟长的生活太困难了,告诉他美国仍然欢迎他回去工作,还可以把全家一起带去。但在办理签证手续的时候,当中有一栏:“如果中美交战你能不能站在美国一边?”他的答案是“NO”,毅然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

1957年6月,钱伟长被划为“右派”,并被撤销一切职务。从被打成“右派”到1966年的9年间,他先后为各方提供咨询、解决技术难题100多个。1968年,这位56岁的科学家又被下放到北京首都特钢厂做了一名炉前工。炉前工很苦,用的铁棒足有52公斤重,一般人是拿不起来的,钱伟长同样也拿不起来,但他发挥了自己懂力学的优势,把铁棒的一头放在一个和炉子一样高度的铁架子上,再去另一头把铁棒按下去,这样就拿起来了。工人们试了后都说好,于是就在10个炉子前都做了铁架子,钱伟长一时成了发明家。“我回国以后,干过十几桩事情,”钱伟长说,“奇奇怪怪的专业,所以有人骂钱伟长是万能科学家。我不理。”他的研究项目五花八门。“我觉得国家需要的,我都干。”他总结道,“我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1983年,钱伟长来到上海工业大学(后来的上海大学),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他提出要拆除四堵墙: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破师生之间的墙,破科系之间的墙,破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1992年,钱伟长在全国率先推行学分制,几年内竟风行全国。二十多年来,凭借独特的教育理念,上海大学,从原来只有八百名学生,发展为目前的在校学生三万人。在近年全国三十多所高校的本科教学评优中,上海大学名列第一。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0年07月31日高博)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钱伟长弃文从理不仅仅是因为要用理科成绩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

他在国难当头之际,有投笔从戎、实业救国的志向和抱负。

B.为了能够尽快赶上课程,成为清华物理系的正式学生,钱伟长早起晚归,废寝

忘食,成了全校最勤奋刻苦的学生,结果仅用一个学期物理就及格了。

C.抗日战争期间,负责庚子赔款留学的英国人公然无视中国人的抗日热情,包括

钱伟长在内的一批留英公费生对此表示愤慨,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D.处在人生的低谷时,钱伟长仍然为各方提供咨询、解决技术难题100多个,还

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E.在钱伟长的求学和成长的历程中,钱穆、吴有训、冯·卡门等师长起了关键作

用,这说明了名师对于人才成长的重要性。

从钱伟长的学习经历看,解放前中国的学校教育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文中称钱伟长是“万能科学家”,对于这种说法,你是怎么理解和评价的?

钱伟长一生中面临升学、出国、下放、治校等重大考验和抉择时有着相似的看法或信念。请你从中归纳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1】CD(选D项3分,C项2分,B项1分。)

【小题2】要点: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不拒绝偏科学生;可以跨文理选择专业;允许试学。

【小题3】在钱伟长看来,“万能科学家”是别人对自己学无专攻、涉猎太广的批评之词。但他坚持认为自己的一切研究目的是解决问题,应当服从国家的需要,而不是个人的需要。这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令人敬佩。

【小题4】要点:爱国主义是人生选择的出发点;学习和科研应解决实际问题;打破学习和教育中人为的框框束缚。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