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得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25字)

新华网温哥华2月20日体育专电 孤军奋战的小将周洋突破三名韩国选手的封锁,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金牌,首次参加冬奥会就缔造了令人心醉的“纪录之夜”,为征战温哥华的中国代表团送上超越历史的单届冬奥会第三金。

在冬奥会冠军、领军人物王蒙因为犯规无缘决赛的情况下,18岁的周洋以创奥运会纪录的两分16秒993率先冲过终点,中国女队朝着包揽冬奥会4枚金牌的宏伟目标挺进。韩国选手李恩星和朴胜义只能甘拜下风,拿走银牌和铜牌。

在创纪录的成绩和创纪录的第三金之外,周洋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和第一个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冬奥会冠军。

周洋获得短道速滑冠军,创下纪录,为中国添上第三金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日:“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日:“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日:“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祜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清理检查,清点察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卷甲而趋之 趋:驱赶

B.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 审:谨慎

C.方西鄙用兵 鄙:边境

D.王安石弛铜禁 弛:放松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①皆谓其论出姑息 ②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③方平曰:“此必妄也。”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⑤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⑥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吴意图用文辞轻慢的书信让朝廷谴责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张方平审时度势,反对草率用兵,结果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用。

B.对元吴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依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兵,停止其它战争,正值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来。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

(2)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3)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4)越国以鄙邑,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4分)在这期间(趁机)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才是必胜的方法。(“厉”1分;“坚”1分;“除”1分;判断句1分。若语意有误,则该句不得分)

(2)(3分)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罪”1分;“为先事之备”1分;语句顺畅1分。若语意有误,则该句不得分)

(3)适逢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元军邀请主持国事的人见面,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3分)

(4)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3分)


解析:

【小题1】趋:奔赴。如“夜趋高邮”(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小题2】③和⑤不是。③是说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之事,张方平认为一定是谣传。⑤表现的是张方平上奏的十四条计策好。

【小题3】不是“解散士兵,停止其它战争,到上元观灯”,而是“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此时适逢上元节日(即元宵节),他又让城门三天不关”

参考译文:

张方平,字安道,应天宋城人。从小聪明过人。被举荐为茂材,才能出众,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打算(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籍口,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趁此机会)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当时国事强盛,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认为:“入侵的敌寇其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因向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

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往来。方平说:“(如果这样做,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往来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的办法。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北就能两得。”当时肯定了他的计谋。

任益州知州。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摄守急忙调兵修筑城墙,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惊扰。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不断前往守蜀。下诏催促方平随之前往,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这一定是谣传。”路上遇见驻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此时)正值上元节张灯,(方平让)城门三天不关,蜀地百姓才安定下来。

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因此上奏免除(两蜀)额外赋税四十万。又建议:“国家在陈留建都,不像雍、洛那样有山川可以凭恃,只是依靠重兵来立国而已。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天圣以前,每年征调百姓对汴水进行疏浚。其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得到了尺寸的小利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于是上奏了十四条计策,皇上称好,都按照他的意见实行了。

不久,张方平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做秦州统帅。侦察人员报告夏人将逼近边境,方平清理检查兵士战马,扬言(发兵)出塞。后来敌寇没来,言事者弹劾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军队没有出塞,怎么叫轻举妄动?敌寇没来,(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事先进行防备了。”

王安石放松铜禁,奸民每天销毁铜钱作为器用,铜钱渐渐亏缺。方平极力论述其害,请求责问王安石:“把几朝的法令典制,一下子全部废除,是什么用意?”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元祐六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你又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情形上苍给你带来这种难得的耳福。

(2)叫它们讲人语,于心何忍?

(1)在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醒来时能听到鸟声,简直是上苍的垂顺(2分),让人感恩、庆幸(1分)

(2)人类强迫小鸟改__然的习性(2分),作者对此强烈不满(1分)。


解析:

解释句子的含义不能脱离语境,第一句中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背景”在文章的开头处“每当喧嚣的市声在耳畔聒噪不休”,联系这里可以理解到作者说这句话的意义以及所要表达的感情。第二句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强烈的不满或者说是愤慨,而这种行为的本质就是筋骨小鸟的天性。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合灭族         合:应该。

B.于是悉收甫、颎等送洛阳狱 收:逮捕、拘捕

C.少以楚毒假借老父 假借:借助,帮助

D.行自及也 行:将

C


解析:

假借:宽容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有人说,成熟的标志是“可以用理智战胜感情”;有的说是“遇事有主见”;有的说是“能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自我”;有的说是“善于给予爱”;有的说是“善于否定自己”;根据上面的材料,请以“成熟的标志”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对成熟的标志可就材料所提供的几种看法作出选择,也可另设观点。②文体不限,可叙可议。③不少于800字。


解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幻城》和它的作者已经被炒得甚嚣尘上的时候,再来谈论就难免有些狗尾续貂的尴尬。 B:在很多人眼里,它们只是随手丢弃的废纸片,不名一文,但是在众多报纸收藏爱好者心中,它们却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C:参加冬季越野长跑的上千名运动员,犹如过江之鲫般通过了大桥的涵洞。 D:当记者问起的时候,陈老师说起自己的学生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小球在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内做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试分析图中的θ(小球与半球球心连线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与线速度v、周期T.的关系。(小球的半径远小于R.。)

θ越大(即轨迹所在平面越高),v越大,T越小。


解析:

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在和小球等高的水平面上(不在半球的球心),向心力F是重力G和支持力N的合力,所以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方向必然水平。如图所示有: [15b1374f1eb0e982.gif],由此可得:

[42a5c6031c5ed650.gif],(式中h为小球轨道平面到球心的高度)。可见,θ越大(即轨迹所在平面越高),v越大,T越小。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年精神”是青年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风发,是青年马克思“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是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伟大责任;是无数青年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是“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勇于批判……

请以“青年精神”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解析:

浩然正气、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乐于奉献、勇敢、敢于尝试、爱国、勇于担当、挑战、自强不息、追求真理、开拓创新、拼搏、冲破世俗、打破框框、好奇与求知的渴望、舍得付出、社会责任、浪漫激情、珍视生命、不断学习、心怀梦想、勇于牺牲、乐观豁达、履行责任、执着坚韧

是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是勇往直前,不畏艰苦的担当

是对国家危难的承担

是奉献社会,心怀天下

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是敢于追寻,勇于挑战

是一种理想的释放

青年,仍需历练;青年精神,仍待检验

青年精神是一股激情与魄力,一份理想与责任,但它极易丢失。

“青年”只是一个比喻,而依附于其的“精神”并不受狭隘的年龄的限制。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