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__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__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节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C
解析:
无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1,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1相传项橐七岁时就曾难倒过孔子。
下面加点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遽:急忙
B.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 难:感到为难
C.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使:派…出使
D.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报:告知
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 ②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③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④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
A.①②中的“为”字意义与用法相同,③④中的“于”字意义与用法不同
B.①②中的“为”字意义与用法不同,③④中的“于”字意义与用法也不同
C.①②中的“为”字意义与用法相同,③④中的“于”字意义与用法也相同
D.①②中的“为”字意义与用法不同,③④中的“于”字意义与用法相同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的是
A.秦始皇派遣张唐到燕国去任相国,但张唐曾带兵攻打过赵国,他觉得赵国一定会怨恨自己,对自己不利,所以以此为借口推托。
B.张唐不敢去,吕不韦虽然心里不快,但没也没有办法勉强他,结果年仅十二岁的甘罗看出了吕不韦的心事,主要请求去说服张唐。
C.甘罗用武安君白起得罪了吕不韦,结果被吕不韦逼死的例子警告张唐,如果他不听吕不韦的话,只能是死路一条。
D.甘罗在出使赵国时,仔细分析了秦、赵、燕之间的关系,成功地劝说赵王割给秦国五座城池,后来秦国还不费吹灰之力就又取得了原属燕国的十一座城池。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却执意不肯去,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2)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解析:
【小题1】难,刁难
【小题2】①中的“为”介词,意为“替”, ②中的“为”动词,意为“作为,成为”; ③中的“于”是介词,意为“到”, ④中的“于”是介词,意为“向,对”
【小题3】白起得罪的不是吕不韦,而是应侯范雎
【小题4】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根 艺
根的艺术,是一种奇巧结合、天人合一的独特造型艺术。它用具有自然美的各种根材形态,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美的形象,使人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根艺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有其鲜明独到的审美特征。
根艺是单纯与丰富的对立统一。根艺与绘画一样,是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发现和创造是它们的主要特征。所谓发现和创造,就是表现形体。对造型艺术,鉴赏者又都是通过视觉对存在于空间的艺术形体进行鉴赏的,这是它们的共同审美特征。中国画的造型是在平面上进行的,它是画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技巧,通过笔、墨、纸以及墨法、空白等在平面的画幅上创造的一种美感;而根艺大都又是立体形式的,它的形体具有实际的长度、宽度、高度,给人一种自然与人工共同创造之美。所以根艺和绘画虽然同属于造型艺术,但绘画是以两度空间反映现实,而根艺大都又是以三度空间反映现实,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具有空间立体感的根艺,一方面比绘画更为具体生动,另一方面又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而细腻地描绘表现对象的活动环境,也不能像绘画那样广阔、自由地再现人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过程。因此,根艺美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就有必要对现实的根材进行更集中、更典型的提炼,把丰富的思想内容寓于根的自然形态之中,以达到单纯与丰富的统一。
所以,鉴赏一件优秀的根艺作品,也应该是通过概括单纯的艺术形象,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领悟根艺美术家所要表达的自然根的丰富思想内容及独特的艺术形象。由于根艺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因此观看者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去进行鉴赏,从中获得的是不尽相同的审美感受,这同样也表现了根艺单纯与丰富对立统一的审美特征。
根艺是静态与动态的对立统一。作为一种立体的造型艺术,根艺只能表现行为的一个片刻,为了获得生动具体的审美效果,它总是以静态的造型表现出它的过去和未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根艺的动态美。动态使根艺形象表现出精神,表现出生命,“马空冀北”根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就是这方面的实例。这是根艺美术以静态的造型来表现运动,是静态和动态的对立统一。
根材是根艺审美的主要部分。在绘画和雕塑艺术的鉴赏中,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具有审美的价值。根艺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比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更有审美价值,因为每一件根艺作品的表现力依赖于根材本身的自然美的形态。由于根材是根艺美术作品审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根艺美术家在创作时,应十分重视把选择什么样的根材和整个艺术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考虑。
下列各项中关于“根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艺是单纯与丰富对立统一的造型艺术,用有自然美的根材形态来创造多彩的形象。
B.根艺通过塑造静态的形象来反映生活,观赏者通过视觉对塑造的艺术形体进行鉴赏。
C.作为造型艺术,根艺以静态的造型表现出动态行为的瞬间,具有动态美。
D.根艺审美的主要部分是根材,美术家选择什么样的根材,就会塑造出怎样的艺术形象。
本文认为根艺是天人合一的艺术,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根艺的形体具有实际的长度、宽度、高度,给人一种自然与人工共同创造之美。
B.创作根艺,对根材进行集中、典型的提炼,把丰富的思想内容寓于根的自然形态中。
C.根艺的动态美表现出精神,表现出生命,“马空冀北”根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就是实例。
D.根艺的单纯是指外在形体,丰富是指艺术家、欣赏者再造的艺术形象。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根艺具有空间立体感,比绘画更具体生动,但不像绘画那样广阔、自由地再现人物。
B.欣赏根艺可从不同侧面、角度、距离进行,所以根艺本身表现出含意的丰富性。
C.中国画造型是在平面上进行的,根艺大都是立体形式的,两者反映现实的维度不同。
D.根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决于根材自身的价值和根艺美术家的艺术水平。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
(2)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3)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1)昨天那盘棋,开始的时候,难道不担心自己失败而希望自己胜利吗?(畴昔、患、冀、语气各1分。畴昔:往昔、日前、以前)
(2)废掉那盘棋,收起那棋子,是保全生命远离杀机的方法啊。(敛、全生远杀、判断句式各1分)
(3)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一句1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京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1)简析“叶声寒”的“寒”字含意。
(2)词的下阕写道“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有何作用?
(1)“寒”字既是指季节变得寒冷(1分)又指词人看到国破家亡内心的凄寒之情(1分)
(2)此句以景结情,(1分)描绘出清冷月下,大雁宿于白茫茫的芦花中的图景(1分)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1分),抒发了朝代更替,国破家亡的愁苦与无奈之情(1分)
解析:
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今年下半年雅虎将致力于与“梦幻体育”和新闻有关的网站,“梦幻体育”是一种交互式的体育游戏,用户可以通过互相竞争赢得奖励。
B.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C.日前,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网站公布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和住房建设局两部门联合制定,将从十三个方面落实国务院的楼市调控政策。
D.据初步分析,已经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省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B
解析:
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苏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败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志之。”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夫士居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遘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夫骋骛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
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留二日,涉其山之阳 阳:(山的)南面
B.问之习庐山者 习:谙习,熟悉
C.完壮邃密,非复其旧 壮:使……坚固
D. 愿为文以志之 志:记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流转汹涌,穷水之变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①以待四方之游者 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①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①则其为道也轻 ②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即点明了游览的时间、地点和机缘,景物描写生动鲜明,连用多个比喻传神地写出了石间流水的巨大声响和湍急情态。
B.本文在写景的基础上发议论,从“僧”追求佛理谈到“士”追求“道”,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阐明了自己对求“道”的看法。
C.苏辙因获罪而被贬谪,不免有些悲观颓废,但他从二迁身上看到了“不懈”的力量,从而发出“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的感叹。
D.本文先叙后议,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语言淡雅、朴素自然,简洁畅达,富于文学色彩,体现了苏辙散文特有的风格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几则新闻导语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一)新华网北京9月30日电 在新中国即将迎来60周年大庆之际,许多海外媒体关注中国60年来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积极评价中国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二)新华网北京10月2日电 当中国人民沉浸在新中国60华诞的喜庆中时,许多海外友人也纷纷对新中国60岁生日表示祝贺,盛赞中国取得的发展,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新华网哥本哈根10月6日电 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专家学者密切关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这一盛事。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欧洲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柏思德教授日前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庆祝活动让人印象深刻,这清楚地表明中国在高科技和经济领域已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国家,中国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海外媒体、友人、专家关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盛赞(或“高度评价”)中国取得巨大成就。
解析:
无
请以“可恨之人或有可怜之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材立意注意把握好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无
解析:
无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贪官们在贪污之初往往心有余悸,半遮半掩;趟惯了浑水,很快就厚颜无耻了。
B.大昆虫学家法布尔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C.我的好友考上了北京大学,这真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我要努力,向他学习。
D.作为90后,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事,可是在有的人看来,这竟然是一种迂腐做法。
B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