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材料一 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规范,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缩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要求,需改为汉字。央视则表示该台标非常珍贵,不能更改。

材料二 面对教育部的批评,央视“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回复,有人认为“太过霸气”,“央视敢于叫板的底气,无非还是来自其特殊的地位”。这部分人力挺教育部,认为教育部是为了传统文化而做努力,应该支持。

⑴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2分)

答:

⑵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5分)

答:

 (1)央视台标引起争议(或“央视台标要不要改”)(3分)

(2)(4分)示例一 “CCTV”早已深入人心。(1分)首先,CCTV多年来作为央视的标识,早已为国人乃至世界所认同,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文化意义,其品牌价值对央视、甚至是对国家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次,央视还肩负着对国外宣传的重任,如果改成中文,肯定会给关心中国的外国朋友造成不便。(3分)示例二 “CCTV”没有中国味。(1分)首先,作为汉语载体的方块形的汉字,沿用五千多年,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最具有中国味的。其次,汉字已经作为一种国家标准,它是国家形象的标志,央视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媒体,肩负着张扬我们文化自信的社会责任。(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闽人许将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大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⑥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注) ①沂公:王曾,仁宗景佑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祜: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佑奸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 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荣: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的 的: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 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难:危难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4分) ( )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 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 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5分)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4分)

 2.D 

3. C 

4.(9分)(1)适逢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一案,(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直借机陷害许将。(会、治、因各1分,定语后置1分,句子通顺1分)

 (2) 奸臣章悼为相,与蔡卞(蔡京之弟)一起肆意网罗罪名.降职流放元祐党众臣,并上奏要开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坟墓。( 罗织1分,贬谪 1分,诸1分,发1分) 


解析:

    2.难:认为……困难。

3.①文才好,⑥品德好。

4.(9分)(1)适逢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一案,(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直借机陷害许将。(会、治、因各1分,定语后置1分,句子通顺1分)

 (2) 奸臣章悼为相,与蔡卞(蔡京之弟)一起肆意网罗罪名.降职流放元祐党众臣,并上奏要开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坟墓。( 罗织1分,贬谪 1分,诸1分,发1分)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于仁宗嘉祜八年(1063年)中状元。欧阳修读其赋时说:“君辞气似沂公(王曾,仁宗景祜间右相),未可量也。”任命他为昭庆军判官。任期满后,宋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得馆职是当时仕途青云直上的龙门,也是许多以荫入仕的人梦寐以求的。)许将却认为:“起家为官,本代耕,愿出为地方官,读所未见书。”宰相对他的读书志向很赞赏,让他任明州通判。(宋神宗听说这个状元爱读书),神宗便召他进宫(谈话)。神宗(很赞赏他的才能),任命为集贤院校理。由大常寺本当转任博士,但神宗又破格提拔他为右正言,第二天入值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这是神宗使用的特别任命,举朝上下都赞誉许将的才能。

    契丹以20万兵力压代州境(大举进犯代州),并派使者前来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过去契丹与宋朝定期在代州谈判),这次原定的宋朝使者不敢去(而轮到当年出使辽国的官员惧不敢行),朝廷因而改派许将去。许将对神宗说: “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许将行前到枢密院认真地查阅了有关代州的一切档案,作了充分准备。许将来到代州境时,契丹人爬满房上观看并喊叫:“看南朝状元。”当许将与契丹人进行肄射时,许将先射中。契丹使者萧禧在宾馆以礼迎接,谈判时,萧禧果然提起代州事,许将随问随答,不失国体。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神宗,神宗对许将大加赞赏,先后任许将为知审官西院,尚书兵部。

    又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对许将的重用)引起朝臣的忌妒。在审大学生虞蕃讼学官一案时,他(反对连太广而)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大学生,蔡确舒直借机陷害许将。把他们父子都抓进了御史府,一个多月才放出来,许将被降职任蕲州知州。

    第二年,以龙图阁待制到郓州任职,元宵节那天,一些官吏登记为盗者并使之皆尽入狱,监狱人满。许将说:“这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于是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一日犯法,牢狱空无一人。父老叹曰:“这是建狱56年来第一次空牢也。”郓州曾有一帮士人喜好聚众谤言朝政,许将虽然没有制止,至此也消失了。许将被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年,许将任吏部尚书。(当时)奸臣章悼为相,与蔡卞(蔡京之弟)罗织元祜诸臣罪名,并上奏要掘元祜党首司马光墓。哲宗问许将该怎么做。许将说:“友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崇宁元年,鄯、廓州抚定。  当时边将要求兴师渡河西攻,朝中大臣议论,皆有惧色,独许将说:“兵机不可失,宜速进军。我愿意跟随大军出征。”不久,很快传来捷报。许将因收复了河、湟,因此加“特进”(宋朝的最高荣誉奖励)。

    哲宗死后,徽宗即位。一些奸臣密谋要贬许将。御史中丞朱谔找到许将过去章表中某些语句,诬为诽谤朝政。徽宗将其贬为保留资政殿大学士到河南任知府,朱谔又进谗言,徽宗又免除资政殿大学士,到颖昌任知府,后来又迁任大名知府。政和初年,卒,享年75岁。谥文定。

21st Century 英文报开展内容为“中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的征文活动。假设你参加了你校组织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请你根据以下信息,以“井冈之旅”(A Tour to the Jinggang Mountain)为题,叙述其活动情况。

[写作内容]

时 间:5月1日-5日

交通工具:火车

活动内容:1、参观“希望小学”,了解学习情况;

2、与村民同吃住,了解生活状况;

3、参加田间劳动,体验农民生活。

感 受:1、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

2、因为政府免学费、众多好心人资助,没有失学学生。

生词:学费:tuition fees

[写作要求]

(1) 只能使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的内容。

(2)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评分标准】

1.句子结构的准确性和复杂度

2.短文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A Tour to the Jinggang Mountain

On May 1 st, I participated in a five-day tour organized by our school to the Jinggang Mountain by train. After we got there, first we visited the Hope Primary School, where we got to know the conditions of students’ study in the less developed areas. Soon, we were arranged to live in the houses of local villagers to see what their real life is. There we were able to have meals with them and work in the field to experience the farmer’s life. During the visit, we were excited to find that farmers are living a better life and no children drop out of school because the government pays for their tuition fees and many warm-hearted persons unselfishly sponsor them.


解析:

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

阅读下面这篇人物传记,完成15—17题(15分)

干干净净的傅雷

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毛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正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 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临走前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__思想。”然而作为一个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__和伟大的毛__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惟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有才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15.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傅雷“干净了一生”作者对傅雷作出了怎样的评价?(4分)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其表达作用如何?(5分)

17.傅雷身上体现着中国千百看来被推崇的“士可杀不可辱”的品格,你怎样评价这一品格? 请结合文体和现实分析说明。(6分)

 15.傅雷在政治上是清白的,没有__思想(1分);傅雷在经济上是清白的,仔细处理好大小财产问题(1分);傅雷的文章是干净的,翻译作品精益求精(1分)。作者对傅雷干净的一生进行高度赞扬并表达了敬佩之情。(1分)

16.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2分),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1分),与“干干净净”呼应(1分),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分)

17.(1)可以赞成,从坚持正义,保持人格的纯洁、高尚,对非正义作决绝的抗争这一角度,来表达对傅雷的敬意。

(2)可以反对。虽然令人敬佩,将自身名声看的甚至超过生命,因而当声誉和生命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不愿苟且偷生。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不如意事常十又八九,当我们面对挫折时,不应逃避,要能屈能伸,因为生命不会再生,机会可以再来。正如霍金所说:无论命运有多坏,有生命就有希望。

(此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统一,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评分:①有没有探究味道;②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评价人物,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解;③是否言之有理;④有没有分析与适当拓展;⑤语言是否通畅。)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抉择 喜盈门 手不失卷 不敢跃雷池一步 B:蝉联 口头禅 门可罗雀 识时务者为俊杰 C:商榷 倒记时 心悦诚服 初生牛犊不怕虎 D:甄别 冷不妨 旁征博引 画虎不成反类犬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作者是如何层层铺写“玉关情”的?

(2)有人认为此诗应删去末两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的看法怎样?

    (1)“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紧扣题面写出了秋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又亦有兴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月光,那由长安城此起彼落的砧杵的捣衣组成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的一种挑拨啊!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

[678644671721cfcd.gif](2)这种说法其实没有理解作者的深意。从内容上看,结尾两句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有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从手法上看,全诗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结尾两句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昭君怨

郑城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首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阕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梅”的?(4分)

(2)这首词的下阕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4分)

(1)从梅开花的时间和梅花的色香以及山野梅花的姿态等方面来写梅:说它是花,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却又香得出奇。这样写既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又表明它的颜色洁白,香气高雅,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一枝寒梅,疏影横斜,娴静幽寂,胜景超然,寒冬之中,别有一番情趣。(4分,突出时间、花香、姿态,各占1分,有分析1分)

(2)下阕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纯洁而又高傲的品质,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3)(2分)


解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 _____目前出现在报端的那些言论,我虽然又好气又好笑,但也颇有些高兴,因为毕竟有人回应了。

②我再度_____ :出版这个参考资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

③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4 月 3 日向下落不明的中国飞行员家属表示慰问,并说他一直_____事态的发展。

A.关于 声明 关注        B.对于 声明 关心

C.对于 申明 关注        D.关于 申明 关心

C


解析:

关于和对于:表示关涉的,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的,用"对于"不用"关于"。申明:郑重说明;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关心:(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关注:关心重视。)

从公元一千年前后到十六世纪后期,我国下列文化现象在世界上地位反差最大的是( )

A:科学技术 B:文学艺术 C:哲学思想 D:zōng jiāo 文化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钱 起

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

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

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

注: ①夏侯审:唐德宗建中元年中进士,曾任校书郎。②楚乡:指夏侯审的故乡安徽亳州谯县,该县旧属楚地,故称。

(1)此诗首联与李白《独坐敬亭山》首联的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2)前人评此诗时,认为颈联“最妙”。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1)运用比兴手法,营造出朋友离别的依恋氛围,为下文具体抒写惜别深情作铺垫。

  (2)同意。一是形式上,对仗精工奇巧。“诗”对“梦”,“成”对“尽”,“流水”对“落花”,“上”对“间”。二是内容上,转换自然贴切。此联由上文绘眼前景转至写手中诗,聚集“诗”与“梦”。如果说作者欲用此诗来表达对友人离别的相思之意,可算是一种__的话,那么,他与友人分手后只能相见于流水、落花之间的夜梦中,则是一种挥之不去的长久痛苦。此联景情相生,象意互映,自然令人产生惜别的强烈共鸣。(如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