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我心归去(有删节) 韩少功

①我在圣·纳赛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②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③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探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侯她们睡到天明……

④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⑤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⑥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⑦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同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的奉献过的人,才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中“难耐的冷清”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作者就展示了自己在法国的优裕的物质生活,与下文记忆中故乡浮粪四溢的废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贫穷落后的忧虑与失望。

B.第三段里“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探究”是无聊至极的举动,夸张的细节描写,夸大的语气,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孤独与空虚。

C.第四段写对故乡的思念,选择了“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等日常生活里的意象,表现了对故乡的熟稔,思乡之情已融入了“我”的生活与血脉之中。

D.作者为文跌宕起伏,灵活化用诗文,记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E.作者从对法国游历的记叙开始,描写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再到思乡之情的抒发,最后是对“故乡”的思考与感悟,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小题1】(1)语言的隔阂,文化的迥异,无法与人交流,使“我”如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  

(2)“我”感觉像置身于无底深渊的边缘,寂寞,虚空,没有回应。 

【小题2】(1)对故乡可以失望得滴血,但人不会对故乡真正失望,因为故乡已经作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离,有感情上的不可割舍的珍惜;

(2)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拥有故乡,只有劳动与奉献才会使故乡繁荣富强,血沃之地将生长出丰收,生长出你对故乡的歌。

【小题3】AD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表达了对故乡贫穷落后的忧虑与失望”与文意不符;“跌宕起伏,灵活化用诗文”错。

每个动物都有一个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如:

猫头鹰:黑夜给了我明亮的眼睛,我要用它去寻找老鼠。

蚯蚓:世界上本来没有路,钻营的久了也就有了路。

请你在蜜蜂、苍蝇中选择,为它写一条座右铭。

蜜蜂:花开时节又逢君。 苍蝇:世界上从来就不缺少蛋缝,缺少的是发现蛋缝的眼睛


解析:

符合题意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 溪 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


解析:

(1)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也可给分)(点明手法各0.5分,简要分析各1分。

(2)情境1分,感情2分。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

【小题1】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意气,辞句,学问。

【小题2】刘向


解析:

这里考的是是文言断句,一般的同学只要能读懂的话,应该没有问题。因为断句的技巧是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后面的问题主要考查的一个是理解的问题,一个是同学课外的阅读面问题,如果阅读面宽的话,这些也都可以做好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高贵的灵魂

①贝多芬——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还有他的高贵的灵魂。

②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贝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__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③罗曼·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美?波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荣?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最辉煌的胜利?一个贫困、残疾、孤独、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欢乐的人,竟创了欢乐带给人间!正像他用一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在那句豪言壮语中,浓缩

了他的人生,并成为一切勇敢的心灵的箴言:“用苦痛换来欢乐。”

④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贝多芬说:“君王们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教授和机要参议;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样的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歌德,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思想家,也是受人们爱戴的。但是他比贝多芬高贵的灵魂却显得逊色。贝多芬曾讲述他与歌德一起散步的情景:“在归来的路上,我们遇见全体贵族。我们老远就看见他们了。歌德便掐开我的手臂,立于大路旁。我白费口舌地对他说了我想说的所有的话。但我就是未让他多走一步。于是,我把帽子压得很低,扣上外套上的钮扣,倒背着手,钻进密集的人群中去。亲王们和朝臣们排队恭迎;……我觉很好玩地看看皇家车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立于路边,低低他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贝多芬毫不留情地把歌德狠狠地训斥了一通。对此歌德耿耿于怀,永远不原谅贝多芬了。

⑤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头面人物的包围之中。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显示出比贵族还要高贵。

⑥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后,公爵便请求贝多芬为他们演奏一曲。贝多芬绝不愿为侵略者演奏,断然拒绝,猛地推开客厅大门,在倾盆大雨中愤然离开回到住处,他把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给他的胸像摔个粉碎。并写了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出生;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⑦是的,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诚如贝多芬所言,由于偶然的出身,

世界上有无数的公爵,而历史无情,这些曾显赫一时的公爵一个个都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贝多芬没有高贵的出身,却有不朽的作品、高贵的灵魂,在人们心中铸起一座丰碑。

(本文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二段用比喻修辞形象的告诉我们贝多芬战胜苦难并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过程,第三段告诉我们这一过程就像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茨娜的阳光那样,让人心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B.贝多芬之所以训斥歌德一通,是因为他认为歌德就像君王们和亲王们一样,只是拥有地位和头衔,没有超脱庸俗社会的心灵。

C.贝多芬拒绝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请求,是因为贝多芬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对公爵向入侵者阿谀奉承的行径感到愤怒。

D.“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对权贵的不屑,对自我独特个性的肯定。

E.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兼有描写、抒情、议论,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的贝多芬形象,

结合文本,概括贝多芬的“高贵的灵魂”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章第四段有两处引用了贝多芬的话,请简要分析这两处引用的作用。

“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这段文字可谓是思想深邃,让人深思,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小题1】AB

【小题2】①用苦难换来欢乐;②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不背叛真理;③为人正直,不谄媚权贵,不给侵略者演奏。

【小题3】①第一处引用贝多芬对权贵们只能造就头衔和勋章却不能造就伟大人物的看法,直接表明了贝多芬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己的伟大的认识;

②第二处引用贝多芬叙述他与歌德面对贵族的不同表现的事实,通过对比更形象的表现了贝多芬面对权贵不卑恭的品质;

③这两处引用都为突出贝多芬“爱自由高于一切,面对御座也不背叛真理”的高贵灵魂提供了有力依据,使作者对他的评价更客观、真实。

【小题4】

①一个人出身的高贵是无法由自己决定的,但一个人灵魂的高贵却可以由自己决定。

②贝多芬出身于平民,但他凭借对音乐的喜爱与执着,克服命运的不公与生的不幸,创作出感动、震撼世人的交响乐曲,用苦痛换来了欢乐,而且他心向自由,蔑视权贵,热爱祖国;③贝多芬没有高贵的出身,却有不朽的作品、高贵的灵魂,在人们心中铸起一座丰碑;

④生活中的我们出身可能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不要计较出身的高低,更应注意在意志、修养等方面提升自己,也使自己的灵魂高贵起来,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解析:

【小题1】A项错在“这一过程就像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茨娜的阳光那样,让人心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原文第三段是说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茨娜的阳光不能达到那样。B项错在“只是拥有地位和头衔,没有超脱庸俗社会的心灵。”原文第四段说“君王和亲王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可知肯定了歌德的伟大。)(5分,答对l项得3分,答对2项得5分。

【小题2】每一点2分。

【小题3】每一点2分。

【小题4】每一点2分。

从以下12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选词不得重复。

停止 损害 设立 具有 核实 侵害

咨询 维护 存在 叫停 保护 免受

“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是文化部指导下的企业自律行为。先期试点的六家网络企业将建立服务页面, _ ① 专线电话等,为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网游监管提供_ ② 与服务。家长可实名举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网络游戏企业_ ③ 之后,将根据家长的要求,依法限制或_ ④ 对该未成年人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

目前,一些网络游戏不同程度地_ ⑤ 低俗、暴力、色情等方面的内容,这严重_ ⑥了那些沉迷于网游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实施网游监护工程的目的是要_ ⑦ 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使他们_ ⑧ 不良网络游戏的侵害。

①设立;②咨询;③核实;④停止;⑤存在;⑥损害;⑦保护;⑧免受。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廉 耻

[清] 顾炎武 撰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①之能言也!礼、义,治国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②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呼!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③;彼阉然④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注:①管生:春秋初期政治家管仲。②夫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③《小宛》:《诗·小雅·小宛》的内容,旧说是士大夫遭时之乱,而兄弟相戒以免祸,又当教其子使为善。④阉然:即奄然,少有气息的样子。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 论:论赞,附在史传后的评课

B. 廉、耻,立人之大节 节:节操

C. 弃 礼义,捐廉耻 捐:捐献

D. 顷 读《颜氏家训》 顷;近来,不久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善乎管生之能言也 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B. ①则天下其有不乱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①以此伏事公卿 ②虽董之以严刑

D. ①吾时俯而不答 ②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一个人若没了廉耻之心,就会肆无忌惮,无所不为,最终会惹祸上身,招至耻辱。

B.作者认为,一个国家的最大危险在于社会上层腐败,腐败会造成无耻,造成国家败亡和耻辱。

C.作者强调,读书人处于乱世之中,更要懂得洁身自守,作好表率。

D.明末清初时候,一些享有盛名的士大夫变节投降,屈膝取官,深为作者不齿,作者写作此文旨在谴责当时寡廉鲜耻的士风。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⑵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⑶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

(1)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

(2)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3)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的地位,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


解析:

【小题1】“捐”,意思应为“舍弃”、“抛弃”。

【小题2】A.“乎”,词缀,用于形容词词尾。B.①“其”,副词,“难道”、“岂”,表示反诘、反问;②“其”,副词,“可要”,表示期望。C,“以”,介词,“用”、“凭着”。D.“而”,连词,表示修饰。

【小题3】作者认为是“无耻”造成“不廉”,造成腐败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小题4】

译文《五代史·冯道传》论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妙啊,管子的善于立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末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耻,对可耻的事不感到羞耻,便是无耻了。”又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阴谋诡计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耻的。”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国家领袖人物)士大夫的无耻,可谓国耻。

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掼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风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鸡鸣,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实在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啊!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件书牍什么的,教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使之稍为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到处受到宠爱。’我当时低首不答。怪哉,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的地位,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么?

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成分 一份饭 宽幅 一幅画

B.副经理 一副对联 幅度 副业

C.浑金璞玉 鱼目浑珠 浑日子 浑浊

D.一触即发 既成事实 戒骄戒躁 矫健

C


解析:

鱼目混珠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 ,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 B: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D:以色列军人训练严格,效率极高,表面的冷酷无情与内心的忠诚可靠,使他们在全球雇佣兵市场如虎添翼。

下加点字注音、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隰(xí低湿的地方)则有泮(pàn边岸) 渠(他)会永无缘 体无咎(jiù灾祸)言 蕙茝(chǎi) B:愆(yán拖延)期 俟(sì等待)我于城隅(yú城的角楼) 脉脉(mò相视而含情不语的样子)不得语 枉用相存(问候) C:纤纤(qiān qiān)擢(zhuó伸出)素手 鲑珍(guī )   何意致(招致)不厚 自牧归(kuì赠)荑(tí茅草芽) D:渐(jiàn渐渐)车帷裳(wéi shánɡ车围布) 便(pián敏捷)言多令才 靡(mí没有)有朝(zhāo)矣 虽与府吏要(yāo约)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