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和诗(hè) 坐镇 怦然心动(pīng) 水火不相融 B:抹黑(mǒ) 布署 昧同嚼蜡(jué) 旧瓶装新酒 C:萃取(cuì) 安祥 金蝉脱壳(qiào) 眼不见为静 D:瞻仰(zhān) 报销 拈轻怕重(niān) 礼多人不怪
兔年央视春晚上,台湾演员林志玲对魔术“空箱大变活人”进行了揭秘,从而引发了观众对魔术揭秘的讨论,有人表示赞成,有人表示反对。对魔术揭秘你有何看法?请阐明理由。要求:从观众和魔术从业者两方面阐述。
反对:对观众而言,魔术揭秘使魔术失去了其神秘感、奇幻感,也由此就使观众失去对魔术的好奇心,从而失去观看魔术兴趣和乐趣;对魔术从业人员而言,任何一个魔术的诞生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是魔术从业人员智慧的结晶,揭秘行为是对魔术从业人员劳动的不尊重。
赞成:对观众而言,魔术揭秘能满足观众的探秘心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也让观众对魔术艺术中的科学性和想象力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魔术从业人员而言,对魔术的揭秘可以促使他们对魔术不断地进行进一步创新和开发,从而促进魔术业的长远发展。
要求:观点明确,从两方面阐释,且阐释合理,有说服力。如果答成“可以揭秘,但应该有一定度”等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略
(2010·天津一中第五次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被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地在跳跃,两只脚掌交替地接触炭火,每次接触的时间都很短。 B: 跟生命及人类的起源一样,宇宙的起源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科学前沿课题。 C: 由退休教师组成的书画协会会员的年龄平均为75岁,连续三年被评为市文联系统先进集体。 D: 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管理制度不键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以致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它采用了现代科技,也融合了中国元 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B:事故责任认定书下发后,剧组方面总以拍片忙为由拒绝与伤者方面沟通,对保证金一事更是只字不提,看来剧组是在与伤者磨洋工了。 C: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做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了。 D:公安部门正式介入调查足球赌博案件,调查对象涉及足协高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躬课农桑 督促
B.卒奏寝其事 搁置
C.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邀请
D.命有司以礼存问 看望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①会诸生于学宫 ②受知于李东阳
B.①杖巫而遣之 ②宝三岁而孤
C.①宝至京,绝不与通 ②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
D.①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②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邵宝性格耿直、不附权奸的一组是( )4分
①峻却之 ②独无宝迹 ③虑生他变
④绝不与通 ⑤欲使宝劾之 ⑥勒致仕去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小题1】C(要:拦截)
【小题1】B(而:连词,承接关系/修饰关系;A于:介词,在;C与:介词,跟;D以:连词,来)
【小题1】D(①②表现邵宝不结交宁王宸濠,④不结交刘瑾;③邵宝担心开矿产生变故,⑤刘瑾想要让邵宝弹劾官员,⑥邵宝被弹劾辞官)
【小题1】C(邵宝回家奉养的是母亲,他“三岁而孤”,父亲去世)
译文: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十九岁时,在江浦庄昶处学习。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授官许州知州。每月初一,邵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有人在地里挖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仿照朱子社仓,设立积散法,实行计口浇田法,来防备出现饥荒。
明孝宗弘治七年,邵宝进朝廷担任户部员外郎,历任郎中,升任江西提学副使。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来安置在里面学习的人。江西民间喜欢听信阴阳家的话,有的人父母去世几十年都不下葬。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有上千人。宁王宸濠向邵宝索取诗文,邵宝严正拒绝了。后来宸濠反叛兵败被诛,有关官员经过调查,唯独没有邵宝送给宸濠的手迹。邵宝升任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察看处州的银矿,邵宝说:“费用多收获少,劳民伤财,恐怕会产生变故。”终于上奏章停止了这件事。晋升湖广布政使。
明武宗正德四年,邵宝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刘瑾不满原水运长官平江伯陈熊,要让邵宝弹劾他,于是派遣几名校尉在左顺门拦住邵宝,说吓人的话威胁邵宝说:“将要逮捕你。”吏部、兵部两位长官张彩、曹元从皇宫出来,告诉邵宝说:“你只管弹劾平江伯,以后就没有祸患了。”邵宝说:“平江伯是功臣的后人,管理水运不久,没有大的过错,我不知道弹劾什么。”张、曹两人无话可说,走了。过了三天,给事中弹劾陈熊以及邵宝,强制他们辞官离开。刘瑾被处死,邵宝起用任贵州巡抚,不久调任户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负责处理粮食运输事务。不久上奏章请求回家奉养老母亲,于是皇帝授予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两次上奏章辞去职务。明世宗即位,又要起用邵宝任以前官职,邵宝又因为母亲年老恳切推辞。皇帝准许了,命有关官员按照礼节对他看望慰问。
邵宝三岁就父亲去世,奉养母亲过氏非常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左手麻痹,依然早晚奉侍在母亲旁边不松懈。邵宝被李东阳赏识,写作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李东阳作为榜样。博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用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明天探究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
随着社会的开放与进步,高中生谈恋爱在校园已成普遍现象。作为毕业班的学生,面对高考,面对个人情感,他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根据下面的调查数据写一条结论,并针对图表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两条建议。
表1中学生对高三谈恋爱的看法
应该可以 | 不可以 | 无所谓 |
10% | 20% | 60% |
结论:大多数中学生认为高三谈恋爱会影响高考,却又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2分)
建议:
①作为毕业班的学生,应该理性地看待学习和情感。(2分)
②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引导,让毕业班学生集中思想,认真备考。(2分)
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次钱学森作报告,台下一位老人举手发言,引发两人的激烈辩驳。事后在场的冯·卡门对钱学森说:“你知道刚才那位老人是谁吗?”钱学森摇头。冯·卡门说:“他就是冯·米赛斯啊。”钱学森才知道,自己激烈反对的竟是大名鼎鼎的力学权威。冯·卡门面露诡谲地问:“如果你知道他是谁,还敢和他辩论吗?”“怎么不敢?”钱学森回答,“在学术问题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您一贯教导我的嘛。”无独有偶,有一次冯·卡门看钱学森论文,认为其中的观点有错的,钱学森始终坚持自己的见解,冯·卡门大发雷霆,把钱学森的文稿也扔到地上,拂袖而去。第二天凌晨,钱学森听到门铃声打开一看,原来是冯·卡门先生!但见他紫涨着脸,迫不及待地声明:我想了一夜,终于搞明白了,昨天你是正确的,而我错了。说罢,深深地给钱学森鞠了一躬。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
略
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拭目以待(shì)叨陪末坐(dāo)卖官鬻爵(yù)买椟还珠(dú) B:趾高气扬(zhǐ)嘉言懿行(yì)蓬户瓮牖(péng)南箕北斗(jī) C:连篇累牍(dú)便宜行事(biàn)牝牡骊黄(pìn)拐弯抹角(mò) D:鞠躬尽瘁(cuì)怀瑾握瑜(yú)响遏行云(è)砥节砺行(d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错误的一组是( )
A:悖(bèi)谬 挑剔(tì) 嗔(chēn)怒 凝神屏(bǐng)气 B:稼穑(sè) 灼(zhuó)热 奇葩(pā) 熠熠(yì)发光 C:藏(cáng)蛰 迂讷(nè) 峥(zhēng)嵘 挈(qiè)妇将雏 D:禁锢(gù) 丰腴(yú) 搭讪(shàn) 横槊(shuò)赋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靖康之乱,家碎于贼,弁南归。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至云中,见粘罕,邀说甚切。粘罕不听,使就馆,守之以兵。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
绍兴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虚中来,言和议可成,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虚中欲弁与正使王伦探策决去留,弁曰:“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则吾虽暴骨外国,犹生之年也。”伦将归,弁请曰:“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今无节有印,印亦信也。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卧起与俱。
金人迫弁仕刘豫,且訹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书耶律绍文等曰:“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又以书诀后使洪皓曰:“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奇:以……为奇
B.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北面:面向北
C.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吾曹:我们这些官员
D.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强:勉强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弁具有“民族气节”的一组是
①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②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③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④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⑤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⑥众皆泣下,莫能仰视
A.①④B.③⑤C.①⑤D.②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炎初年,朱弁强烈要求出使金国,到了那里,为宋朝做了许多和解两国关系的工作。
B.面对难得的回国机会,朱弁坚决地留了下来。他要求王伦留下官印作为信物,与官印同睡同起。
C.金人对朱弁威逼利诱,要他到国贼刘豫那里去当官,朱弁宁可饿死,也绝不失节屈从。
D.在金人威逼朱弁换官时,朱弁坚决不从,要求和他一起被掠的人,抢先杀死他,为他立碑。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
译文:
(2)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
译文:
(3)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
译文: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朱弁又给粘罕写信,(信中)所说的用兵与讲和的利害关系十分详细。(“与”1分,“悉”1分,通顺1分)
(2)希望留下官印,让我朱弁能够抱着它而死,死了也是不朽的。(“愿”1分,“使”1分,“得”1分)
(3)我的官是在自己的朝廷里接受的,我只有一死罢了,绝不答应换官来使我们的国君受辱。(“受”1分,“易”1分,“辱”1分,通顺1分)
【小题1】(我们)
【小题2】(①是金人的要求;②是朱弁对谁去谁留的观点;④是朱弁对金人说的一般道理;⑥写的是众人深受感动)
【小题3】(“抢先杀死他”一说,原文无据)
【小题4】略
附:文言文翻译:
朱弁的字叫少章,是徽州婺源人。年轻时很聪明,每天读书几千字。成人后,进了太学,晁说之见到他的诗,对他的才能很惊奇。靖康之乱中,他的家庭碎于贼手,朱弁向江南逃奔。
建炎初年,朝廷商议派遣使者问安两宫皇帝,朱弁挺身自荐。到了云中,见了粘罕,请求和劝告的语言十分恳切。粘罕不听,让他回客店,派士兵来看守他。朱弁又给粘罕写信,所说的用兵与讲和的利害关系,十分详细。
绍兴二年,金人忽然派遣宇文虚中来,说和议可行,应当派一人到元帅府去接受国书回国,虚中想让朱弁与正使王伦商量决定谁去谁留。朱弁说:“我来了以后,本来就准备死了,哪里希望今天有机会先回去。希望您这个正使接受国书回去禀告天子,结成两国的友好关系,那么即使我将来尸骨暴露在外国,也永远感到像活着一样。”王伦将回去时,朱弁请求说:“古代的信使都有符节作为信物,现在没有符节,但是有官印在,官印也是信物呀。希望留下官印,让我朱弁能够抱着它而死,死了也是不朽的。”王伦解下来交给了王弁,王弁接受后藏在怀里,和它同睡同起。
金人逼王弁到刘豫那里当官,并且引诱他说:“这是你回国的第一步。”王弁说:“刘豫是国贼,我曾经恨不得吃了他的肉,又怎么能忍受面向北做他的大臣,我只有等着死而已。”金人发怒,中断了食物供应来逼迫他。朱弁坚决地在驿站门口抗拒,忍受饥饿等待着死亡,坚决不屈服。金人也被他感动了,像原来一样地礼待他。过了很久,又想调动他的官职,朱弁说:“自古两国交兵,使者处在中间,话可让他听从的就让他听从,不可让他听从的就关押他,杀掉他,何必换他的官职?我的官是在自己的朝廷里接受的,我只有一死罢了,绝不答应换官来使我们的国君受辱。”并且写下文书转交耶律绍文等说:“:“您国封我官职的命令早晨来到,那么我就晚上死,晚上来到就早晨死。”又写信给后任的使者洪皓向他诀别说:“杀掉使者不是小事,我们如果赶上,是命中注定的,我们应当舍生来全义。”于是就准备了酒菜,召集被扣留的士大夫喝酒,酒饮半酣,朱弁告诉他们说:“我已经看好近郊的一个墓地,一旦我牺牲报国,诸位请把我埋在那个地方,在上面写上‘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我就很满意了。”众人都流下了眼泪,不能抬起头来。朱弁谈笑自如,说:“这是做臣子的常情,诸位悲痛什么呢?”金人知道他终不可屈,于是也就不再强迫他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