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6
【小题1】C购,捉拿
【小题1】B(A因,连词,于是,就/趁机。B而,连词,于是,就。C为,动词,做,担任/介词,给、替。D乃,于是/是)
【小题1】C(①写赵年少时所为,非体现其“有勇有谋、与人为善”;②勾结陈将吴明彻袭击安蜀为郑南乡所为。)
【小题1】A(因果关系分析不够准确,原文并未说他“精通知识”,只是“略涉书史”。主要原因应为“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
【小题1】⑴因为小人的谗言,赵煚的功劳没有被朝廷记录,只是被授予一个益州总管长史的职务。(2分)(落实“见、除”两个重点词)
⑵赵煚上任不久,因为违背圣旨,不久就被外贬为陕州刺史,很快又被改任冀州刺史,(这期间)他(在百姓中)很有威信和恩德。(3分)(落实“视事、忤、寻”三个重点词)
【小题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解析:
译文:赵煚,字贤通,赵煚少年丧父,赡养母亲至孝。十四岁那年,有人偷偷砍伐他父亲墓中的树,煚号叫恸哭,(并坚持)把他送交官府。等到赵煚长大,沉着稳重又做事得体大方,略微涉猎书史。周(后周)太祖把他引荐为相府参军事。
闵帝继位(受禅),调任陕州刺史。当时周人在长江南岸建造高大的城墙以防御陈国侵袭,然而这时连下了数十天大雨,城墙塌陷的距离长达百余步。蛮酋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将吴明彻欲袭击安蜀。大家都议论着认为赵煚应该修城墙,赵煚说:“不用修城墙,我自有办法退兵。”于是遣使游说引诱江外生蛮攻打武阳,令乘虚攻打他们所居之地,获获南乡父母妻儿。南乡听说了这件事,例解散了他的军队,陈兵也就退却了。第二年,吴明彻多次聚兵起义,赵煚带领土兵抵御,前后十六次战役,都狠狠挫败了他的气势。俘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赵煚借助上柱国的兵力数万在侧翼,从三鸦道攻打陈国,攻克陈国十九城而后回兵。但是因为小人谗言毁谤,他的功劳没有被认可(被朝廷记录),只被授予(降职)一个益州总管长史的职位。赵煚与宗伯斛斯徵一向不和睦,徵后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在狱里,自知罪重,于是越狱而逃。帝大怒,急于悬赏将他抓回来。赵煚上密奏说:“徵自认为负罪深重,惧死遁逃,如果不向北逃向匈奴,就会向南投奔吴越。徵虽然愚陋,但世面见的够多了,若他逃向敌国,对您的圣朝没有好处。现在天下大旱,可借这个理由大赦天下。”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徵因此而获免,赵煚却始终没告诉他。
等到新皇帝继位的时候(践阼),赵煚官拜相州刺史。朝廷因为煚知晓古今之事,征拜尚书右仆射。然而没多久,又因为抗旨,不久就被贬为陕州刺史,很快又被改任冀州刺史,这期间他在老百姓当中很有威德。赵煚曾经有一次得病,百姓们都跑来,争着为他祈祷,可见他如此得民心。曾经有人盗赵煚田中蒿草,被小吏抓住。赵煚说曰:“这是因为刺史(就是说他自己)不能宣传好的民风教化,你有什么罪呢。”安慰宽谕后送他回家,令人装上一车蒿草赐给那个偷盗的人。那个偷盗的人非常惭愧,比受了重刑还难受。他用自己的品德来感化人民,都是这样做的。
赵煚于开皇十九年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 分)
(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沦语·里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4)月明星稀,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略
解析:
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2)呦呦鹿鸣, (曹操《短歌行》)
(3)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6) ,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7)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食野之苹(3)死当结草(4)无边落木萧萧下(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千呼万唤始出来(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8)浊酒一杯家万里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马缨丹翻身
林清玄
⑴台北市区的安全岛上,行人道旁,开满了一大片紫的、黄的、白的、红的小花,繁华美丽。
⑵走近一看,才发现是马缨丹花,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马缨丹竟已弥漫了整个城市。
⑶马缨丹攻略了城市,使我感到惊奇,那是因为马缨丹原是乡间极为粗贱的花,蔓生于田野、坡地与林间,虽然它的花朵很美,有如散落的小星星;它的花期很长,从春天可以一直开到冬天。但是,它一向不为人喜。
⑷马缨丹不受欢迎,有很大部分来自它的名字。在乡下,我们叫它“死人花”,那是因为马缨丹的花会发出一种怪味,似香非香,又经常盖满了坟地。其次,是它的生命力太强了,稍不留意,就会抢去作物的生机,对于这种除之不尽的花,乡人都会感叹地说:“有够臭贱!”
⑸像马缨丹这种花,在台湾乡下是不登大雅之堂,既不会被植于花园,也不会被种于庭院。
⑹与马缨丹一字之差的金合欢,又叫做“马缨花”,待遇是大有差别的。乡下人认为,有如烟火盛放的金合欢,充满了喜气;而同样盛放如烟火的马缨丹,则充满了秽气。
⑺马缨丹不管别人的眼光,自兴自谢,犹枯犹荣。
⑻小的时候,我对这些被人离弃的花,有着难言的同情,常常剪下满满的小花,丢入庭前的水缸,水缸霎时热闹,映着天光云影,使我不禁为那不凡的美而痴了。
⑼美丽的马缨丹只有天地,没有是非。俗人俗眼看这种花,只是泄露了自己的粗鄙,于马缨丹又有何损失呢?
⑽在城市里,我经常漫步于马缨丹盛开的街头,这使我感到喜悦,也感到澄明。喜悦的是,马缨丹终于翻身了,曾有更多更多的人欣赏到马缨丹的美,趋近一闻,它有独具的味道,非香是香,在强调风格与自我的城市,马缨丹的确是风格独具、自我强烈的花。
⑾使我感到澄明的是,时间与空间的对待并不是单一而绝对的。三十年前的乡间看见的,是粗贱丑怪;三十年后的城市,却是繁华美丽的。我们的人生不也是这样吗?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我们的美与价值被忽略了;但只要我们坚持着美与价值,在另一个时间点上,我们的光辉就会确立。在某一个空间上,被视之为怪的,像竹林七贤、扬州八怪,历经千年之后,人们才大梦初醒,看见他们的先知。
⑿内心澄明的人,不会为一时一地的评价,或一时一地的曲解,而改变自己美好的初衷。千山飞越、万里孤鸿。在旅途上,人们往往要从缥缈的鸿影、雪泥的鸿爪去意见鸿,但能意见者众,能意会者寡;能一瞥者多,能惊鸿者少。
⒀有人欣赏,我能站在都城最热闹的街头,与人心心相印;无人欣赏,我也能站在最孤寂的荒地,与天地精神相照。
⒁我是一枝非凡的马缨丹,有的人认为我不宜供养佛堂,我知道那是他们的鼠目蛙见;我不在佛堂供养,我在山间供养,佛无所不在,无分别见。
⒂我是一枝美丽的马缨丹,有的人认为我不能作为情人爱的信物,我知道那是他们的意韵不足;我不成为花束做信物,我立于永恒之河边见证。
⒃我是一枝清雅的马缨丹,有的人认为我不宜作为茶道的瓶花,我知道那是他们的道未会通;我不只在花瓶、不只在茶堂,在天地的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清雅。
⒄或者叫我马缨丹,或者不是。
⒅我是散落的点点繁星,你走过的风中,一直都有我的消息!
文章写马缨丹,第⑥自然段却写了与马缨丹一字之差的金合欢(马缨花),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你理解“美丽的马缨丹只有天地,没有是非”一句中,“天地”、“是非”两词的含义。
文中的马缨丹有着美好的精神品质,请你结合原文谈谈马缨丹给了你哪些人生的启示。
文章⒁⒂⒃自然段写法上有独特的妙处,表情达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请你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小题1】形成对比,人们喜爱充满喜气的金合欢,却厌弃同样盛放如烟的马缨花,突出了马缨花不管世俗眼光,自兴自利,犹枯犹荣,坚持自我的美好品质。
【小题2】“天地”既是指马缨丹生长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是指坚持自我,不因别人的评价和曲解而改变初衷的豁大胸襟(精神天地)。“是非”是指“我”对马缨丹的喜爱和人们对它的厌弃不屑的态度。
【小题3】①人生是多变的:它的时间与空间的存在,并不是单一而绝对的。
②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应坚持自我,不改变自己美好的初衷。
【小题4】(1)作者进行了人称的转换,使用第一人称,将“我”写为了马缨丹,让读者觉得亲切、真实,抒发了内心对马缨丹无限喜爱和赞美的真挚情感。
(2)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我和马缨丹联系起来,赋予了马缨丹“非凡”、“美丽”、“清雅”的品格,“供养”、“见证”等词语写出了马缨丹美好的精神品质。
(3)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空间的无所不在和时间的永恒的角度,写出了马缨丹美好清雅的精神品质,同时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
解析:
【小题1】答出对比的手法2分,扣住马缨花的美好品质2分
【小题2】“天地”一词要答出客观的自然环境(2分),也要答出马缨丹胸中的精神天地(1分)。“是非”要从“是”(“我”的喜爱)(2分)和“非”(人们的厌弃不屑)两方面来作答(1分)
【小题3】概括原文作答,层次清楚,一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4】答对一点得3分。“比拟”和“排比”分别从两方面来答,指出手法1分,答出好处2分;第一人称的好处要扣住亲切、真实两方面来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