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加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因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__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__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刚直)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夺取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徙:迁移

C.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__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__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文中直接表明,在每位人主手下任职,都提出了许多恳切建议,深受人主的器重。

D.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小题1】A【小题1】B【小题1】D


解析:

下列对于细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B:从细胞亚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C:从蛋白质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D: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戴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对离子的吸收与细胞液的渗透压有关 B:胶州湾的藻类细胞液渗透高于胶州大白菜的细胞液渗透压 C:植物细胞积累K+需消耗能量 D: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并完成下面小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 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 荷锄觇[注]泉脉。

归燕识故巢, 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 惆怅思远客。

注:觇,chān,窥视,偷看。

(1)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请写出尾联的大意。(不超过50个字)

(1)

[fd8e9cc3e999d2e5.jpg][0dc43451946d4fe9.jpg]

(2)

[5044e1be0fcd3a74.jpg][8b3a73def8dcf0f6.jpg]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工草隶,善属文 属:写作

  B.文约理赡 赡:充足

  C.潜引入阁计事 潜:偷偷地

  D.仍知门下省事 知:了解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房玄龄贤德的一组是 ( )

  ①朕无西顾之忧矣 ②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③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④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

  ⑤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⑥废朝三日

A.①②⑤ B.②③⑥ C. ②③⑤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太宗召回。贞观元年,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深重的厚待。

将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译文:

(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译文: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

[7c9d4f7148b623ee.jpg] [9da5656bc0b2ee96.jpg] [854b8fcaa91f7229.jpg]


解析:

【小题1】(知:掌管)

【小题2】(①⑥是间接描写,④不能表现贤德)

【小题3】略【小题4】略

[a9e24d6a50e70a69.jpg]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根据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主持门下省事务,像原来那样监管编撰国史。不久因写成《高祖太宗实录》,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重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要特别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太宗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默写题。﹙5题限选4题﹚﹙8分﹚

(1),,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嘈嘈切切错杂弹,,,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⑴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⑵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⑶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⑷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⑸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解析:

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阅读下边一首宋词,完成后边题目。

水调歌头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微。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云,明月逐人归。

【注:拂金微,指弹琴。】

(1)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答:

(2)下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根据原词句进行赏析。

答:

(1)写出了花丛中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写出了桃花色泽之美艳夺目。二者互为辉映,相得益彰,突出环境之美。(大意对即可,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2)写出了此词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2分)

[192fa6a6131b0ddf.jpg]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小题1】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每两条“/”1分,共3分)

【小题2】他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法古人。(矜1分,师1分,句意1分)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