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 B: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他是那样严谨,但又是那样谦逊,那样和蔼,在他的言语中听不到“你应该”或“你不应该”之类的话,让人如坐春风。 C:这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老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十分热心,一贯好为人师,给了青年教师很多的帮助。 D:经过艰苦努力,他果然不负众望,挽救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并因此获得市“劳动模范”奖章。

阅读下面两则新闻,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给每则新闻提炼或概括出关键词语。(每则不超过6字)

①现在,平均每26位平民就要养活一名官员!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摆出了这个数字,呼吁应该再次精简官员。

②3月7日,全国政协副__、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透露,国有企业管理层年薪将设最高额限制,初步定为不超过员工平均工资的14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精简官员  ②年薪设限


解析:

2分

阅读下面一则启事,完成下列各题。

启事

①我公司应征网页制作人员和平面设计人员各20名。②凡我市二十一至三十五周岁,身体健康,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男女青年均可报名。③贵公司地处市中心地带,交通方便,环境优美。④待遇优厚,最低月工资七百元。⑤路途较远的职工公司负责安排食宿。⑥愿者请带身份证到本公司的人事科报名。⑦经考试后即可录用。⑧试用期三个月。

诚信网络广告公司

(XX市人民路168号)

二00九年四月十日

此启事正文部分有几处语病,请分别按以下要求对正文部分进行修改。(任选三处修改)

(1)第 句,因“ ”一词运用不当,导致语意不够明确,应改为“ ”。

(2)第 句,有一词用得不够得体,应将“ ”改为“ ”。

(3)第 句,不合事理,需要在“ ”一词后添加“ ”一词。

(4)文中有一重要信息遗漏,内容是

(1)第句,因“ 应征 ”一词运用不当,导致语意不够明确,应改为“ 招聘 ”。

(2)第句,有一词用得不够得体,应将“贵公司”改为“我公司”。

(3)第句,不合事理,需要在“考试”一词后添加“ 合格”一词。

(4)文中有一重要信息遗漏,内容是 报名时间


解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①

元 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此诗为该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

(1)白居易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写了“梦”,但梦境内容与表述的情感有所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诗人殷献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元稹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己,以致形之于梦。(2分)

这是从对方着笔,换位去写,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2分)

(2)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2分)

元诗用故人不曾来入梦写自己的凄苦之情、对白居易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2分)


解析:

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为止,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的最佳参照模式地。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 )

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指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指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指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和环境相适应。

人与生物圈的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 ( )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促进生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寻找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D.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与生物圈计划有益于国际交流,有益于生物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B.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也许是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

C.人与生物圈计划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确有重大作用。

D.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在行动。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小题1】A、B大同小异,从人类受惩罚的原因去分析,不全面;D侧重于谈人类怎么适应环境,只是一个方面。

【小题2】第二段提到人与生物圈计划是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

【小题3】文中说到“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地”,可见作者的态度是肯定的,而不是“也许”“有可能”。

下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酗酒(xù) 荫(yìn) 蔽怙恶不悛(quān) 戌(xū)时 纰(pī)漏 B:皈(guī依 煽(shān) 动削(xiāo) 苹果通缉(jī) 供(gōng)奉 C:毗(Pí)邻 忸(niǚ) 怩量(lióng) 入为出惭怍(zù) 蹩脚(biě) D:内讧(hòng) 徜(cháng)徉电饭煲(bāo) 称(chèn) 职瓜蔓(wàn)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加以评论。请自选角度评价下面的一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60字。

南京交管首曝醉驾者

扬子晚报11月6日报道 从今天开始,南京正式通过媒体曝光醉酒驾车者,首批公布的名单共有106人,都是在7月份被警方查获并实施拘留的。交管部门介绍,曝光还将不定期发布。有人提出醉驾者拘留后还要被曝光是不是过于严厉一说,交管部门认为,曝光可以使醉驾者得到震撼,以后不敢再有类似行为,同时给其他司机以警示。被曝光者感到“很震惊”,认为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法预计的影响。社会各界对此事反应不一,而交管则认为曝光不侵权。

①通过媒体曝光醉驾者具有正面意义,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交管部门作为行政机关,只要合理、合法,采取灵活的方式执法是可以接受的。

②曝光醉驾名单,让整个社会来监督,对醉驾者起警示作用,结合罚款、吊销执照和拘留等行政处罚措施综合治理效果更佳。③曝光醉驾行为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是曝光醉驾无法可依,行政处罚不得以正义的名义随意“加刑”,以免侵害公众隐私权。


解析:

新闻的主题内容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曝光醉驾与后续反应,所以评论内容要包含这两个方面。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来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试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填空:

辛弃疾,词风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 并称为“苏辛”,是 派的代表词人。

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理?

答:

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试赏析其中“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

答:

【小题1】苏轼  豪放

【小题2】①“连云松竹”,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精神上的满足;②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富足。

【小题3】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惟恐被人发现的神情。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枣儿童欣赏、爱护之情。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