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况下,22.4 L水中含有NA个H2O分子 B:14 g N2含有的核外电子总数为NA C:1 mol乙烯中含2 NA个碳碳双键 D:2.3 g金属钠与足量水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是0.1NA

__爆炸反应为: 2KNO3+S+3C=K2S+N2↑+3CO2↑, 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A:N B:C C:N和S D:N和C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苍桑 伶俜 屈指可数 鞠躬尽粹 B:脉膊 涣散 欢渡良宵 汗流夹背 C:喝彩 毛燥 金榜提名 再接再励 D:商榷 撕杀 各行其事 融汇贯通

氯化钡有剧毒,致死量为0.3g,万一不慎误服,应大量吞服 鸡蛋清及适量解毒剂,此解毒剂是( )

A: AgNO3 B: CuSO4 C: MgSO4 D: NA2CO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5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 ,何处春江无月明。

3. ,依依墟里烟。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

5.子孙视之不甚惜,

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 滟滟随波千万里

3. 暧暧远人村

4.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中医为什么要有科学依据?

田松

在我们的大众语境中,“科学的”东西,就相当于“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东西。照此理解,中医要有科学依据,就等于说中医要有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依据。

中医有科学依据吗?提出这种质问的理由无非是中医的理论与来自西方的解剖学、生理学不能对接,比如中医的经络至今找不到解剖学的依据,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至今写不出分子式,中药药理不能用来自西方的药理学予以解释……言下之意就是:中医没有西医的科学依据!但是,中医为什么要有西医的科学依据呢?

我们在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科学依据是不是唯一的依据?在科学依据之外,我们是否还有别的“依据”?比如“经验的依据”或“历史的依据”?人们的生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依靠科学的?

实际上,在我们绝大多数的日常生活中,科学的重要性是很小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需要了解科学;你能否骑好自行车,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学好了牛顿力学;中国工匠李春没有学过科学,也能造出赵州桥。对于我们的生活起直接作用的是技术,而技术并不需要有科学在先,完全可以凭借经验的累积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人体是一个接受刺激反应的生物体,一个正常的人在他的生长过程中,会逐渐获得足够的对外界刺激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一个人是否心怀恶意,我们能够一望而知或三思而知,不需要包括科学在内的任何理论的依据就可以根据我们的“经验依据”做出判断,而科学在这些问题上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最直接的判断依据是经验依据,而历史依据则可以看作是长时段的集体的经验依据。毫无疑问,这个依据是与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密切相关的。比如刀耕火种,从最直观的想象和缺省配置出发,我们觉得它会破坏环境,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如此,从长时段来看,刀耕火种的民族所生活过的地方应该留下一片片荒山秃丘才对。然而实际上,人类学家看到的却是“一面刀耕火种,一面青山常绿”。也就是说,“刀耕火种破坏环境”这种说法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中医也是这样。

在中华文明的语境之内考虑,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在理论上,中医有着自己完备的有足够生长能力的思想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这套体系与西方现代医学目前所基于的还原论、机械论、决定论的“科学方法”是水火不容的。在实践上,中医拥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依据和经验依据,这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远在西方现代科学诞生之前就已经完善成熟了。为什么要等西医出现、在获得了西医的证据之后,中医才能获得价值、获得意义、获得生存的权利呢?

相反,按照刘易斯·托马斯的说法,现代西医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也就是说,现代西医虽然有科学依据,却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比如四环素,相信上市的时候也经过了临床实验,获得了科学依据,但是十年之后发现,小时候有幸享用这种科学产品的孩子长出了一嘴四环素牙。还有那个著名的“反应停”,只用了几年功夫,就导致了上万名婴儿畸形。当然,科学卫士们会说:“反应停”之所以酿成悲剧,恰恰是因为它上市的时候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如果我们把“充分”理解成足够的时间长度,那么,又有哪一种医术比两千年的中医更加充分呢!

说到这儿,我已经获得了二个诡异的结论:如果从宽泛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已经具有了科学依据;如果从狭义的具体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选自《社会科学家茶座》2006第1期,有删改)

注:①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3)美国杰出医学家。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对生活起直接作用的更多是由经验积累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技术,并不是科学。

B.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一定都要依靠相关的科学才能从事某项工作或生存发展。

C.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和仅一百年历史的西医,因历史的巨大差距而势成水火。

D.受着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医无需采用目前西方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

E.集体的经验在长期的沿用中所形成的历史依据,就足以证明中医存在的合理性。

F.“反应停”导致上万名婴儿畸形的事实,说明这种西药的历史依据仍然不够充分。

作者认为,判断事物是否合理,未必要有“科学依据”。据此,以下事实运用了“科学依据”的一项是 ( )

A.李春造出了赵州桥 B.西药四环素的发明

C.判断一个人是否心怀恶意 D.刀耕火种并没有破坏环境

文中画线句子“中医也是这样”中的“这样”具体指什么?

答:

作者为什么既说“中医已经具有了科学依据”,又说“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请作简要说明。

答:

【小题1】C D

【小题2】 A D

【小题3】凭借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就可以判断其是否合理,并不需要所谓的(西医的)“科学依据”。

【小题4】①在我们的大众语境中,所谓“科学的”东西,是“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东西。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因此,从宽泛的意义上说,中医已经具有科学依据。②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是水火不相容的,仅以西医理论作为科学依据来判断中医是不恰当的,因此,从狭义的意义上说,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解析:

【小题1】[信息整合]C.造成中医和西医“水火不容”的原因,是两者的“思想体系”与“科学方法”不同,而不是“因历史的巨大差距”。D.原文并没有说中医“受着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无需采用目前西方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4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4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给分。]

【小题2】 [思路分析]西药理论运用的是“科学依据”,四环素的发明自然需要运用“科学依据”。(A.运用的是技术——“经验依据”积累的技术。C.根据“经验依据”作出判断。D.通过“历史依据”作判断。)

【小题3】 [2分。“凭借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3分,“不需要科学依据”1分。]

【小题4】 [5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文艺精品与市场

张 晶

B.文艺精品是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的小说、绘画等的艺术作品。

C.文艺精品是指那些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在当下市场有卖点过了若干年代后仍有市场卖点的艺术作品。

D.文艺精品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具有能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并具有市场价值潜质的艺术作品。

下列各项,不属于“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项是 ( )

A.作品要具有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不管是叙事性作品还是非叙事性作品。

B.作品要蕴含着真善美的普世价值,因为真善美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共同的价值追求。

C.作品要有充分的娱悦价值和经济价值,既能让人读后感到轻松愉快,又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D.作品应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不同门类艺术语言不同,同一门类不同艺术家亦不同。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对待艺术作品的问题上,把精品与市场反应联系起来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B.到今天成为文艺精品的古代作品,都拥有当时的市场及其以后许多年代的市场。

C.具有真善美普世精神、密切联系人的情感、独特的艺术语言的作品,就是精品。

D.分析当前的文艺作品是不是精品,要依凭于市场化因素和人民性因素双重标准。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A错在两点,一是没有揭示“文艺精品”的实质,二是“而且”后面的内容于文中无据。B错,该选肢由原文第2 段变化而来,从下文“然而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起来,肯定是有问题的”来看,选肢的观点是“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起来”,因而是不正确的。C错,该项理解片面,只抓住了“穿越时空”,遗漏了“愈增其审美价值”这一本质内容。)

【小题2】(无中生有)

【小题3】(A项,原文是“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起来,肯定是有问题的” 。C项说法太绝对,原文说“至少有如下几点”,并不一定只有这几点,还可能有其他,因此具备了这三点并不一定就是精品。D项错在“要依凭于……双重标准”,“双重标准”的意思是对同一性质的不同事物用两种标准去衡量,如说甲见人就笑是和蔼可亲,而说乙见人就笑是假仁假义。这里的“双重标准”应改为“两条标准”或“两种因素”。)

. 某一多肽链内共有肽键109个,则此分子中含有一NH2和一COOH的数目至少为 ( )

A:110、110 B:109、109 C:9、9 D:1、1

不同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价电子数 C:质子数 D:质量数

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幸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扣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府库。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尤:责怪

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勖:勉励

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约定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加点 寝:搁置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 )

A.①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 ②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

B.①藩性忠荩,事无不盲 ②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C.①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②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D.①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②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锝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 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垍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裴垍,但和裴垍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3)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百姓丰足了之后,君怎能不富足?

(3)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


解析:

【小题1】期待,期望

【小题2】分别排除B②、C①和D①

【小题3】“孤峻”意为性情“弧高严正”,不是待人“傲慢苛刻”并非贬意,裴韦二人,俱为清正自持之人。

【小题4】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