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的著作不仅是在叙述历史,也是在_________历史,重新审视、反思历史。 ②清高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内涵,其价值__________不仅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 ③清政府_____恐外,进而媚外,丧权辱国,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A:拷问 趋向 由 B: 考问 取向 由于 C:拷问 取向 由 D: 考问 趋向 由于
仔细阅读下面例句,自选一个对象,按照例句的形式进行描述。
例句:平常心,是惊心动魄激战后那只动情的琵琶,是车水马龙的马路边那朵小菊,是历尽艰辛后那宽容平和的笑容。
答:
参考答案
(1)温馨,是闲静的黄昏母亲为孩子抹去疼痛的那双手,是孤寂的夏夜独自倚在窗边聆听的小提琴曲,是疲倦的午夜家人所留驻的那盏昏黄的灯。
(2)微笑,是色彩缤纷的花丛中那只可爱的蜜蜂,是空阔天边天空中的那轮弯月,是平静湖面上泛起的圈圈涟漪。
(3)幸福,是历经磨难后那双双起舞的彩蝶,是炊烟袅袅的晚霞里那羞红的夕阳,是艰苦征途中那只粗大温暖的手。
自选对象合理得两分,用了比喻和排比得两分,描述恰当通顺得两分。
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造例句续写两组句子,构成排比。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1)
(2)
示例:苏轼在赤壁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生命的黄昏。
共6分。每句3分,句式1分,内容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C: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击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D:“打字通”输入法易学、好记、快速、规范的特点,成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同时作为电脑基础教材一部分,进入大学、中学、小学的必修课。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这篇社论指出;要得到人民群众的________和支持,不是发出几个号召就能解决的,必须有正确的政策。 ②扮演屈原的那个演员,无论是表情还是服装都很_________屈原的身份。 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近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瓦斯治理,____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④______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就不能接收,________将对国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A:拥护 吻合 遏止 对于/否则 B:拥戴 吻合 遏止 关于/因为 C:拥戴 契合 遏制 关于/因为 D:拥护 契合 遏制 对于/否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幽竹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小题1】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1分)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2分)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作用2分)
【小题1】这里诗人用了反衬的手法(对比也行)来突出幽竹清音不改的形象。(答拟人手法的不算错,酌情给分)用晚春时节竹的花来反衬,突出幽竹清阴不改的形象。(3分)幽竹的不改清阴,体现出幽竹坚持自我的气节,而作者以一个“怜”字,表达了深深地怜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3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小题
幸福一小时
远远地站在那所大学门前,一直给工友神侃这是“我的大学”的杨小一心里怵怵的。舍不得花钱坐公交车的他,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虽然前些日子落了场雪,路面打滑,嘴里哈着白腾腾的雾气,但他的全身都热呼呼的。
其实小一来这座城市主要是想看看自己当年最想上的大学是啥样子。那所大学是他几年来天南海北打工的精神支柱。
扛了三个月的水泥沙包,在工友们一再请求下,包工头给每人发了50元零用钱。小二用30元在街头三轮车上买到一件棉衣。那天下午,他休了半天工,要穿着新衣服去看“我 的大学”。
那所大学太气派了!那高楼、那道路、那残存些许落雪的绿草坪、那些仍然苍翠的大树,都让小一充满自豪。我的娘啊,这就是“我的大学”!
“干什么的?说你呢!”
呵斥声把美滋滋算盘着回去如何向工友们炫耀的小一吓了一跳。离大门十来米远保安就冲他喊。还真负责,瞧, “我的大学”连门口保安都比别的地方负责。毕竟心里有点怵,他磨磨蹭蹭过去,掏出平时自己都不舍得吸的烟递过去,怯怯地说,想进校园看看。保安乜斜了一眼他手里的烟,并没有接,“哼”了一声,说:“不行,学校是能乱看的?”
说了许多好话,最后杨小一不得不郑重地表示:到这座城市打工就是为了能来看看“我的大学”。保安突然笑出一句:“你的大学?”
话说到这儿,小一的脸由红变成青紫。失望至极的他决然转身,仅仅走了两三步,寻思着,就这样走了?不行。再次面对学校,他发现学校西墙外是农田,突然喜上眉梢。
他要沿校园外墙走一圈。墙外的农田里有积雪,一踩两脚泥。他顾不得许多,仰着脖颈,脚尖点地行走,目光贪婪地尽可能伸向一人多高的围墙里面:高耸的教学楼、幽静的小树林……树丛阻挡了视线,小一急匆匆往前小跑,突然发现了围墙上的一个缺口,想都没想,他就从那儿跳了进去。
“咚”的一声,躺在地上的小一全身泥水,原来缺口里侧是一片低洼,一滑一摔,疼得他叫出了声。望一眼斜西的太阳,他咬着牙急急地爬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向不远处的水泥大道。没想到,刚接近路边,正好有个保安迎上来问:你怎么回事? 小一忙说。我跳墙进来,只想看看学校,没别的意思……
听他这么说,回过神儿的保安上去就扭住了他,一句也不听他解释。在保安室里,他那狼狈样显然被当成了贼,两手抱头蹲在墙角,裤带也被抽去。几人轮番审讯,说他如果再不老实就交给派出所。半个多小时也没审出什么,保安们对他放行了,并警告他不许再来,若再抓住,就怎么怎么样。
一名保安带他走向大门。此时的杨小一觉得很美气,心里暗暗地宣布:“我的大学” 旅游正式开始。虽然受了罪,却能亲自走在校园里,幸福啊!望着学生们谈笑着从身边经过,他想,如果当年不是爹有病,家里没有钱,或许他就跟这些学生们一样。但此念头转瞬即逝,他如饥似渴地东张西望,教学楼、餐厅、实验楼、足球场、湖水……恨不得把这些都装进自己眼里。他很满尼,“我的大学”比想象得还漂亮。
出门时,刚走过的笔直的大道上已不见了那个带他的保安的影子,门口还是原来的那个保安。他一眼就认出了小一,责问:你没登记怎么进去的?瞧你身上,咋回事?一看你就不是好人。门卫大声召唤同伴,杨小一又一次双手抱头蹲在保安室的墙角。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9年第5期,有改动)
请根据小说内容,谈一谈小一的脸由红变成青紫的原因。
答: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杨小一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答:
文中保安对待杨小一的态度和做法,人们有不同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以“幸福一小时”为题目。
答:
【小题1】杨小一的脸发红是因为终于见到了“我的大学”的激动、兴奋,(1分)和想进去又有些顾虑的发怵、紧张、自卑、羞怯;(1分)“变成青紫”则是因为不能进入校园而着急、绝望,(1分)和自己的真情告白被保安蔑视、讥笑所造成的窘迫、羞辱和伤害。(1分)
【小题1】
诚实、善良、安分守己、不善言辞,节俭、吃苦耐劳,为了低微的收入而四处奔波。
长期贫苦的生活已使他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没有了太多、太高的要求,很容易满足。他想进入“我的大学”看一看的愿望是那么卑微而可怜,而实现的过程又是那么辛酸而艰难,可他却感到了无限的幸福。
心态平和,不怨天尤人,不埋怨抱屈。对因贫困而失去考入“我的大学”的机会,他不抱怨悔恨;对保安的过分也没有怨言。
④ 委曲求全,不思抗争。在无力改变的现实面前,他只是选择默默忍让和承受,无论是命运的不公还是保安的歧视。
【小题1】参考观点:① 保安的态度和做法不对,太过分了。他们冷漠、生硬、粗暴、蛮横,居高临下、仗势欺人;缺乏同情心和人情味,没有热情、理解和人文关怀;以衣帽取人,歧视民工,等等。
② 保安的态度和做法正确,无不当和过分之处。他们坚持原则,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不放过任何一个闲杂和可疑人员。
③ 保安的态度和做法不尽如人意,有些过分,但他们坚持原则,忠于职守,认真负责,还是可以肯定的。
【小题1】① 就小说中的人物杨小一的感受来说,他终于实现了想看看自己当年最想上的大学的愿望,感觉十分地满足和幸福。
② 杨小一为了圆这一微不足道甚至可怜的梦付出了过多的热情和沉重得不成比例的代价,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和屈辱,可以说是“屈辱一小时”“痛苦一小时”,与杨小一的感受形成巨大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
③ 这种巨大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可以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小题1】每个要点1分,共4分。
【小题1】每个方面要点2分,分析1分,答对两个方面即可得满分6分。
【小题1】观点1分,分析3分。共4分。本题为开放式题目,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皆可酌情得分。
【小题1】每个要点2分,共6分,应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三方面考虑。
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 天 地 者 万 物 之 逆 旅 也 光 阴 者 百 代 之 过 客 也 而 浮 生若 梦 为 欢 几 何 古 人 秉 烛 夜 游 良 有 以 也 况 阳 春 召 我 以 烟 景 大 块 假 我 以 文 章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5题。
李斯论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