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
香港大学的校徽,镌刻着“明德格物”四个字。“明德”和“格物”,是非常古老的说法。明德,意为美德,语出《尚书·君陈》:“黎稷非馨,明德唯馨。”格物,见《礼记·大学》:“致知格物,物格而知至。”对于“格物致知”的解释,从宋儒起,一直众说纷纭,清末则有人将科学技术一类统称为“格致之学”。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确实不可偏废。属于尖端科学的核能利用,能够造福人类,也能够毁灭世界;同是电脑高手,有的在不断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增光添彩,有的则成为“黑客”,或骚扰,或攻击,不断地制造麻烦。如鲁迅所说,发明了罗盘,只是看__;发明了火药,只是做自娱娱神的鞭炮。
这段文字的观点是: | ||||||||||||||
(不超过15个字) | ||||||||||||||
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不可偏废。
无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示例,完成赏析。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k!s#5^u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k!s#5^u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k!s#5^u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k!s#5^u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k!s#5^u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k!s#5^u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k!s#5^u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k!s#5^u的精神(任对一句即可);“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答对一点3分,答对两点6分,答对三点8分)
无
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志贺直哉,日本文学史“白桦派”的主要代表。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强调人的尊严的意志。
C.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美国犹太裔小说家,197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等。
D.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他的作品文字精练,构思奇特,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C
无
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共和国的缔造者的在起草《__》和《独立宣言》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今天我们就是为了要求 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乐章,阅读这些名篇佳作,可以从中 中
国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风神韵味。
③社会的飞速发展真令我们眼花缭乱, 谁一觉睡了十年才醒来,
会发现自己好像远古的来客,同身边的世界格格不入。
A.兑现 领会 不论/都 B.实践 领会 如果/就
C.兑现 领略 如果/就 D.实践 领略 不论/都
C
无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半个世纪的约定
(美) 凯利·马斯汀
①那是1940年的冬天,在埃及的西迪巴拉尼小镇,意英之间有一场著名的战役。当英军占领了整个阵地,并从西面切断地中海沿线的公路时,意军便兵败如山倒了。胜利的英军正忙于清点数量庞大的战俘的时候,一个名叫约瑟夫的英军炊事班的小伙夫,正像往常一样前往驻地仓库准备食物。就在推开仓库大门的一刹那,约瑟夫看到在蔬菜架的后面有一个黑影艰难地躲闪了一下,然后就不动了。
②走近之后,约瑟夫才发现那黑影是个穿着意军军服的少年,因为伤势严重和刚才的惊吓,已近昏迷。那一刻,约瑟夫十分犹豫,很显然,躺在自己面前的是敌军的一分子,理应报告上级,可这少年也将必死无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深深的怜悯油然而生,约瑟夫决定把这个少年先藏起来再说。
③约瑟夫偷偷找来一些牛肉,熬制了一小锅浓汤喂那少年喝下。也许是年龄相近,再加上都会一点法语,他们俩渐渐熟悉起来。少年名叫艾维尼,来自意大利北部的伊夫尼亚镇,刚满17岁就被迫参军作战,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也被人杀害了。艾维尼对约瑟夫说:“你知道吗,就在我知道快死的那一刻,你喂我喝了一勺牛肉汤,那种又香又暖的感觉一下子把我拽了回来,让我想起了家乡,想起了父亲。”
④在约瑟夫的帮助下,艾维尼在小镇的硝烟中藏了整整14天。当驻军离开时,约瑟夫与艾维尼互留了家乡地址,他们相约如果能活到和平到来的那一天,一定互相走访,再叙友谊。
⑤战争结束后约瑟夫回到了故乡,发现亲人早已离散,于是动身前往意大利寻找艾维尼。而在伊夫尼亚镇,他被告知艾维尼早已战死沙场。落寂中的约瑟夫突然做了一个决定,就留在这个小镇上,以卖牛肉汤为生。
⑥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约瑟夫携妻子回到英国故乡。在镇上最好的餐馆里用餐时,一位老人摇着轮椅来到他桌边,轻轻地问:“您是本地人吗?您可参加过二战中的西迪巴拉尼战役?”约瑟夫有些不解地说:“的确是这样,可您是怎么知道的呢?”那老人显得有些激动了:“您曾在那个埃及小镇上遇到过一个名叫艾维尼的意大利少年吗?”约瑟夫惊讶得一下子站了起来:“难道你是……”老人点点头喃喃地说:“五十多年了,我逃出迪巴拉尼的路上被一颗炮弹炸断了双腿。抢救我的医务人员只在我身上找到写着你家乡地址的字条,所以当我再一次逃离死神后,发现自己已经被送到这里了。我想这可能是上帝的安排吧,就留在这里开了一家餐馆,卖你曾经用来救我的牛肉汤。每一个前来用餐的客人都会被要求签名,而每一个与你同名的客人我都会亲自询问,这一问,居然就过去了五十年……”
⑦一年后,约瑟夫和艾维尼一起在当年患难相交的埃及小镇开了一家牛肉汤餐馆,用这平凡温暖的食物来纪念他们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友情,以及穿越了残酷战火硝烟的温暖人性。
“牛肉汤”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情节试作分析。
高明的小说家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中总是善于制造“摇摆”,请结合本文第五、六段文字,简要分析这种写法。
有人说约瑟夫与艾维尼在历经半个世纪后再次相遇,这个结果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你的看法如何?请试作分析。
【小题1】“牛肉汤”是小说的线索。起先艾维尼是靠约瑟夫的一小锅牛肉汤救活的,接着那一勺牛肉汤唤起了艾维尼的乡情和亲情,让他对未来产生了希望,当得知艾维尼战死沙场后,约瑟夫决定以卖牛肉汤为生;半个世纪后约瑟夫返乡时与艾维尼相遇于一家卖牛肉汤的餐馆,最后两人在埃及小镇开了一家牛肉汤餐馆:“牛肉汤”贯穿始终。(3分)
【小题2】约瑟夫回乡后发现亲人离散,赴意大利又得知艾维尼早已战死沙场,于是在艾维尼的故乡卖牛肉汤;而艾维尼在出逃时被炸断了双腿,反被送到约瑟夫的故乡,经营卖牛肉汤的餐馆。小说极尽摇摆之能事,将人物置于对方的故乡,一波三折,令小说陡增回味。(3分)
【小题3】①出人意料:约瑟夫动身前往意大利时被告知艾维尼早已战死沙场,经历半个世纪后仍能与艾维尼相遇,出人意料。②情理之中:约瑟夫与艾维尼互留家乡地址,相约互相走访,这既是两人错开的原因,也是两人相遇的条件。(2分)
略
补写诗句
古往今来,不少诗歌中嵌入“春夏秋冬”,显得别有情趣。东晋画家顾恺之写了一首五言诗,题为《春夏秋冬》,把四季分嵌于句首。诗曰:春水满泗阳,夏云多奇峰。 ① , ② 。
请依据自己的阅历,写出后两句,要有点诗的意趣。
示例:秋月扬名辉,冬岭秀孤松。
略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 茅 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注】① 馘(guó):指古代战争中为献功而割的敌人的左耳。
② 阃(kǔn)寄:委任武将以军权叫阃寄。此指守边大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诋毁
B.始出死力相煽构 构:罗织罪名陷害
C.寻且坐罪罢去 寻:不久
D.予谨识之 识:记载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体现沈青霞忠义正直、忧国忧民的一项是
① 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② 出死力相煽构
③ 愤疆埸之日弛 ④ 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⑤ 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 ⑥ 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着重表现沈君忧国忧民的情怀。
B.沈青霞痛心边防废弛、边帅屡败而常常杀戮百姓来冒功请赏,再次上书谴责他们的行径,
措辞更加激烈,引起了朝廷上下的震惊恐慌。
C.沈青霞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于是用诗歌文章作为发泄心中郁闷和讥刺时政的工具,因此被权臣构陷致死。
D.沈青霞的诗文虽然充满怨愤和牢骚,但作者推重他的忠直进谏、不畏权贵的人格,并引用多个事例肯定了他诗文存在的价值。
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斜线(/)断句:
宰 执 深 疾 之 方 力 构 其 罪 赖 天 子 仁 圣 特 薄 其 谴 徙 之 塞 上。
(2)翻译:
①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译文:
② 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译文: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2)①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有讽刺。
②它们足以使奸臣贼子胆寒,使边塞战士跃马奋进。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
【小题1】诋:抨击、批评
【小题2】①③④⑤体现了沈青霞忠义正直、忧国忧民的品质。②是宰执报复沈青霞的行为。
⑥是沈青霞死后宰执的下场。
【小题3】引起了朝廷震恐的是他的诗文,属张冠李戴。文中也没有再次上书的相关内容,属无中生有。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沈君青霞,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上书抨击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了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在这段时期,沈 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不久,沈君心情沉重地携带着妻子儿女,离家迁到塞上。正巧碰上宣府镇、大同镇一带频频传来敌人入侵的告急警报,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将领都束手无策,紧闭城垒,任凭敌寇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的事都没有做到。甚至等到敌人退却,就割下那些从中原地区来的在战争中阵亡了士兵和在郊野行走的百姓的耳朵去邀功请赏。于是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沈君对上既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又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来蒙骗朝廷。多次哭泣感叹,便把他的忧郁表现在诗歌文章之中,来抒发情怀,就成为文集中的这些篇章。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有讽刺。沈君的诗文逐渐传播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进行造谣陷害,因而沈君的灾祸就发生了。沈君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辨冤,但当年参与陷害沈君的守边大将,不久便因罪被撤职离任。又 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弹劾罢官。沈君的老朋友俞君,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并流传它。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我恭读了文集后写道: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有高尚节操的那一类志士的传人吗?孔子删定《诗经》,从《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巷伯》篇的讥刺谗人以下各篇,其中忠臣、寡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的,数不胜数。它 们难道都符合古诗平和中正的音律吗?然而孔子并不马上删除掉它们,只不过是怜悯这些人的遭遇,推重他们的志向。还说“这些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又以合乎礼义为归宿”“说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应该引为鉴戒”。我曾经按次序考察从春秋以来的作品,屈原的《离骚》似乎有发泄怨恨的嫌疑;伍子胥的进谏似乎有进行威胁的嫌疑;贾谊的《陈政事疏》似乎有过于偏激的嫌疑;嵇康的诗歌似乎有过分激愤的嫌疑;刘蕡的对策似乎有亢奋偏执的嫌疑。然而运用孔子删定《诗经》的宗旨,来收集编辑它们,恐怕也未必不会收录它们。沈君虽已去世,但海内的士大夫,至今一提到他,没有一个人不鼻酸流泪的。啊!文集中所收载的《鸣剑》《筹边》等诸篇,如果让后代人读了,它们足以使奸臣贼子胆寒,使边塞战士跃马奋进。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假如日后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遗漏掉它们吗?我恭敬地记载在这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出“粉丝”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个字。
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和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棒,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示例)数量极大,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
找出关键句:①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②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③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从这三个句子中找出特点。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曾在夏令营见到一个中学生给大家发自己的名片,上面有她的各种头衔和所获荣誉,如学生会副__、XX报小记者、XX市三好学生、某大赛一等奖等等,她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令夏令营的营员们刮目相看,印象深刻。
材料二 在一所中学的高二年级,笔者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数字显示,被卷入名片交换热旋风的人数比例是相当高的,占30%以上;其中有一个班级,全班48名学生中,居然有17名同学曾与同学交换过名片,占全班人数的35%以上。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
(2)你对中学生使用名片有何看法?请简述。
答:
示例:
(1)名片热正在中学生中悄然兴起。(意思对即可)
(2)示例1:中学生使用名片无可非议。名片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工具,能简明而直接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另外,中学生迟早要进入社会,应学会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地表现自己,推荐自己。
示例2:中学生使用名片为时尚早。中学生的交际范围有限,所接触的人多是自己熟悉的,无须通过名片介绍。另外,过早地使用名片,也会助长一些人的虚荣心,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书边事
张乔①
调角②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③,白日落梁州④。
大漠无兵阻,穷边⑤有客游。
蕃情⑥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张乔,唐朝诗人。②调角,即吹角。③青冢,昭君墓。④梁州,当指“凉州”。 ⑤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⑥指吐蕃族人民的心愿。
首联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倚”字用得妙,妙在什么地方?
末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小题1】首联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倚”字用得妙,妙在什么地方?(3分)
该联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
人的秋色啊!(1分)这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呈现的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1分) “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状态。(1分)
【小题2】末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运用了 生动的比喻,(1分)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愿吐蕃族人民的心愿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里把“情”比作“水”更能体现出“情”的绵延悠长,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2分)
略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