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未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日:“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罐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忧,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日:“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亟窜之远方 窜:放逐

B.留以旌直臣 旌:表彰

C.遂坐瑾党停官 坐:因犯……罪

D.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久之,知舒州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

(2)童贯恼怒,回到朝廷后就诬陷他,皇上说:“这人向来这样,你不能容忍吗?”


解析:

【小题1】详:通“祥”,吉祥。

【小题2】A连词,用来}介词,用。B助词,的;衬音助词,无实义。C代词,他的,代陈禾;代词,他的,代陈瓘。D连词,袁顺承。

【小题3】①和③不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

【小题4】从文意看.“迫使皇存舞曲上赞同其意见”的说法无中生有。

【小题5】(1)得分点:引,拉、拖;毕,让……完毕;衣裾,衣服;碎,撕落;被动。

(2)得分点:归,回到朝廷;谮,诬陷;素,向来;如此,这样;“汝不能容邪”译成疑问语气。

【参考译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

预见能力。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

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

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条路一开通,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

陈禾上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第二天,童贯等人一个接一个地上前陈告,说国家非常太平,怎么能说这不吉利的话。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

当初,陈瓘从岭外归来,住在鄞县,和陈禾相互友好,派遣他的儿子陈正汇跟从陈禾学习。后来陈正汇揭发蔡京的罪行,被押送到朝廷,陈瑾也被逮捕,黄经臣审理他们的案子,用檄文征召陈禾到案取证,陈禾回答说事情确实有的,罪行不敢逃避。有人说他回答失当,陈禾说:“祸福死生,都是命啊,怎么可以用逃避一死来换得个不义的名声呢?希望能够分担贤者的罪名。”于是陈禾因为被诬陷为陈瓘的同党而罢免官职。

遇到赦免,陈禾又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王黼刚刚执掌大权,陈禾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他极力辞职,于是改任他为汝州知州。他辞职更加坚决,说:“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任命)。”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陈禾的哥哥陈秉当时担任寿春府教授,陈禾就到官邸侍奉兄长。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了,回到朝廷后就说坏话诬陷陈禾,皇上说:“此人向来如此,你不能容忍吗?”过了很久,朝廷才又起用陈禾担任舒州知州.任命刚下达他就去世了,追赠他为中大夫,谥号为文介。

一个四棱锥和一个三棱锥恰好可以拼接成一个三棱柱.这个四棱锥的底面为正方形,且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相等,这个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也都相等.设四棱锥、三棱锥、三棱柱的高分别为,则(  )

A. B. C. D.

B


解析:

如图,设正三棱锥[6ea04721cd57edfb.gif]的各棱长为[d61176346ecdcca0.gif],

[eef7d96f85acafed.gif]则四棱锥[97e28e40975b8b81.gif]的各棱长也为[d61176346ecdcca0.gif],

         于是[d3404439fea8e379.gif]

[d065247a9cb8d3b8.gif]

          [287b5fbfc0bf76b1.gif]

丁肇中访谈录(有删节)

主持人:有一位科学家曾经作过一个比喻,他说人类就像是一些生活在海洋深处的深水鱼,从来没有到海边去过,意识不到自己生活在水里,只有当海水溅起水泡的时候,才会引起某些有智慧的鱼对水的注意:原来我们是生活在水里!您或者其他科学家是不是就像这些有智慧的鱼?

丁肇中:可能是吧,但我认为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动力还是好奇心。每一个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动因,但我只能说我自己,我最主要的动因是好奇心。

主持人:是好奇心促使您把最微小的粒子以至最广大的宇宙,都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

丁肇中:对,这样研究才能不断地深入下去。你不去做实验,永远不会知道谜底和真相。你可以想一想,一百年以前,我们对物理、对世界的认识和现在完全是两回事情。一百年以前,我们认为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元素;几十年后人们发现,原子核是最基本的东西;再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基本粒子才是最基本的东西。所谓的基本粒子,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们认为是夸克,可是没有人能够知道一百年以后,又将会是什么样子。

主持人:作为一个终生从事研究的物理学家,如果永远不知道自己所研究的“谜底”是什么,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和茫然感?

丁肇中:我所怀疑过的,只是实验技术本身有没有错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做过方向错误的实验。

主持人:您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您经常说,一定要对自已有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如果别人不认可,那是别人的事,绝对不要因为他们不认可,而改变你自己;但同时也要不断地怀疑自己。这听上去有点矛盾。

丁肇中:自信,同时也要能自疑,这不矛盾。

主持人:怎么把握这种自信和怀疑之间的度?

丁肇中:自信你的实验好好去做是会成功的,但是在做具体每一步的时候,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要花很多时间去检查它,因为实验中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导致你最后的错误。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怀疑的是手段、是过程,但绝对不会怀疑目的。

丁肇中:不能轻易怀疑你的最终目的,那是很不好的。

主持人:其实在很年轻的时候,您的一些天赋就表现出来了,中学同学因为您聪明管您叫“丁大头”,美国的大学同学管您叫“怪人”,那个时候您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跟大家不一样、有没有觉得自己怪呢?

丁肇中:总而言之只能这么说,我个性比较孤独,就是说朋友不是特别多。比方说,我念中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喜欢看武侠小说,我是从来不看;同学喜欢出去打弹子球,我也从来不去;我喜欢的是看看历史或者物理、数学方面的书。

主持人:可是今天您领导着几百个科学家,实际上是一个宠大组织的领导,现在您还会觉得孤独吗?

丁肇中:与物理学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我的同事们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从来不参与。跟我工作的人,绝大多数人跟我工作了很多年:我从来和他们没有什么朋友似的来往,只是业务的来往。我很少、几乎没有到任何科学家家里吃过饭。

主持人:大家会不会说您没有人情味?

丁肇中:就是说我保持距离,原因是有重要问题时我得做决定。这绝对不是说我故意敌对或者冷淡任何人,我只是愿意自己独立思考。

下列对访谈录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访谈录具有浓郁的新闻色彩和较强的社会效应,所以采访的对象只能是科学家、政治家、文体明星等社会名流。

B.丁肇中博士坦言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最重要动因是好奇心,这体现了科学家的真诚和激情,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谦虚。

C.科学家对研究方向必须自信,才不会动摇获取成果的意志;而研究过程中又要能自疑,这是一种谨慎的工作态度。

D.丁肇中博士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自然科学家,既要研读专业书,

也不能忽略文史书籍。

E.科学家往往特立独行,又无暇社交,因而常被误解为孤独;这孤独其实是独立思考,体现了学术合作的单纯性。

访谈开始时,主持人用“智慧的鱼”引起话题有什么好处?

通读全文后,谈谈你从丁肇中身上看到了作为科学家的哪些优秀品质?

对“与物理学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这段话,你是什么态度?并请你结合对生活的感悟,就此对丁先生说几句话。

【小题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

【小题2】①因为在世人的眼里,科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用这个比喻很恰当;②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故事、人物旧事等开始对话,比直接用严肃、深奥的问题提问或者开始就直接恭维、颂扬受访者,更亲切、自然,不突兀、不让受访者尴尬,这是跟陌生人对话的艺术。

【小题3】好奇、重实验证据、自信、怀疑精神(小心求证)、目标专注、独立思考。(

【小题4】这是一个开放题。态度既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还可以是辩证的。态度,2分;要说的意思,只要言之成理且语言流畅,即可得2分。共4分。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共6分,每点1分。如果把“目标专注”表述为不参与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也可得分;如果把“独立思考”表述为孤独、没有人情味等,不得分。每点表述意思对即可,不必强求词语相同)

【小题4】(共4分,其他表述,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爱,是永恒的话题。

爱的对象与范围几乎无所不包:爱国家、民族,爱亲人、朋友、邻里、弱者、受难者,爱书籍、游戏、旅游……爱的表现可谓丰富多样:或体贴、温暖、自然,或粗疏、淡然、做作;或持久、及时,或短暂、迟缓;或节制、理性,或盲目、糊涂。爱的滋味也就有酸、甜、苦、辣,让人感喟。

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或对社会人事的观察、思考,以“让爱变得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

现代文阅读。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绝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绝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它使我可以放心承认孔子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了,因为哲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么会一点不洒脱呢?

孔子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那么,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他对伦理的“灵活”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理解孔子对“以德报怨”的质疑?

“洒脱”指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在今天许多张扬个性的年轻人眼里,梳怪发,穿异服,甚至说脏话,顶撞老师长辈……都是“洒脱”的表现。读罢此文,你对“洒脱”有怎样的认识?

【小题1】完善自我,性灵未染,通情达理,难得糊涂。(或:完善自我,淡泊功利,性灵未染,追求精神自由)

【小题2】①孔子不要求君子一定有仁德(或: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

②孔子强调“仁”,但绝不主张愚忠和滥恕。对于忠恕,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③通情达理,做事有分寸,不偏执,能变通。

④反对遇事过分谨慎

【小题3】在孔子看来,“以德报怨”是不公正的,是滥恕。这样既不能弃恶扬善,也不能彰显恩德,应该以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小题4】“洒脱“应是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有真才实学,不沽名钓誉;对生活有一份恬淡悠闲的心境,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言行脱俗;通情达理,遇事灵活变通。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 )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下列各项不属于体现了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是 ( )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般船待”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般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

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小题1】D

【小题2】

【小题3】B


解析:

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3分,任选一题)

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 ”(两个字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 ”;甚至还可用“ ”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2)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互交白卷”、“ ”、“ ” 、“ ”。

(1)败北、折戟/饮恨赛场、铩羽而归、屈居亚军/冲击冠军的努力付之东流

(2)握手言和、难分伯仲、均无建树、难决雌雄。


解析:

(答案每处1分。注意:能按题目要求表达出比赛“输"或“平”的意思,即可给分)本题考查鲜活的语言运用,既有民族文化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应用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著名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

立意方向:选择好自己的近期目标,并努力去实现;欲创大境界需要从小目标出发;凡事需要选好切入口,从小处切入是一种做事的智慧;贪大求全弊端多,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

混合能源网

有人设想汽车在将来的能源领域发挥一种全新的作用。他们将停车场称为“搁置的资产”——一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汽车可以成为一座微型发电站,如果把停车场的所有汽车接入电网,就能产生许多兆瓦的电——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如果把全世界所有停车场里停放的汽车都接入电网,产生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

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源专家们知道,世界经济不可能永远依赖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因此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从太阳能和风能,到汽车和地下室的氢燃料电池,还有以玉米和其它植物为燃料的微涡轮机。目前还没有一个能源网络能够容纳这样的大杂烩。现在的输电线大多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美国纵横交错的输电线有30多万公里,输送着占全世界1/4的电力。去年东部地区的停电事件表明,这一电网连应付目前的能源需求都很困难。

如果能源网络能像因特网一样更分散、更灵活,那就可以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网络受高负荷、风暴和__破坏的可能性也会变小。人们的想法是创建一种灵活的电网,可以双向输送——既输出能源又接受无数家庭输送回来的能源。

有了混合型能源网,讨论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就毫无必要了。而且混合型能源网本身就成了氢燃料的最大优点。几乎每一种能源都可以用来产生氢,氢又可以转化成电不仅输送到家庭和工厂,也可以让汽车运转。在混合型能源网中,人类将第一次有可能用任何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根据这种观点,汽车在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发电站。未来的汽车里加的将不是汽油,而是氢。你可以在加气站加气,也可以利用家里的氢储备,你外出上班时太阳能电池和风车就可以把氢储存起来。如果你需要的能源较少,而得到的能源多于自己的需要,你随时都可以把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只要在用电高峰期、在价钱最高的时候通过能源网把电输送回去,你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白天在你上班的时候,你也可以把汽车接入能源网,这又能给你带来一笔额外收入。

从理论上讲,混合能源网可以为电力行业带来一连串的革新。它可以引起人们对氢燃料汽车的兴趣,并为发电设备开辟消费市场。

当然,这一切要成为现实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电力行业需要制定一大堆标准和规范,这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许多聪明的工程师正为此而努力。更大的难题是让公用事业接受变革。在许多国家,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

尽管如此,电力行业已经出现了变革的迹象。日本由于担心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过于严重,于1993年实行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现在约17万个日本家庭向电网送电。一个名叫五百川的1997年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装置,当时花了约3.3万美元,其中政府利贴了约1万美元。此后,他每年通过向电力公司卖电获得收入约460美元,足以抵消家里的电费。美国、新西兰和德国等地都出现了这种趋势。

当然,开放能源网对印度等电力供不应求的国家最有好处。由于常常停电,印度的糖生产商已经开始用甘蔗发电了。

下列对“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混合能源网还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创意,现在的电网连应付目前的能源要求都很困难,具体实施还缺乏基础和条件。

B.目前还没有能容纳太阳能、风能,以及汽车和地下室的氢燃料电池及玉米和其他植物为燃料提供的能源的网络。

C.目前大型电站输送电网都是单向的,不能成为既输出能源又接受能源输送回来的混合型能源网络。

D.许多国家的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电力行业又面临重新制定很多标准和规范的障碍,他们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带来的变革。

下列表述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世界经济对石油和其它碳氧化合物的依赖使人们去设想建立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的混合能源网。

B.混合能源网几乎能使任何一种能源由氢向电转化,这就使得人们所关注的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的问题再也没有讨论的意义。

C.混合能源网能使停车场的的汽车成为不用汽油而加氢的一种发电站,从而使停车场不再被人们称为“搁置的资产”。

D.尽管目前电力行业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的变革,但日本、美国、新西兰、德国及印度等国都已经出现了开放能源网的迹象。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汽车是一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如果能把停车场内停放的汽车接人电网,产生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

B.美国纵横交错的单向输电线输送着占全世界1/4的电力,这——电网很难应付目前的能源要求,因此只要将它接人混合能源网就能使它更加灵活高效。

C.因为每一种能源都可以产生氢,以利用氢燃料为最大优点的混合能源网将使人类有可能用任何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D.混合能源网能使家庭发电装置将多于自己需要的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家庭在用电高峰期高价卖出能源将获得可观的额外收入。

【小题1】 C

【小题2】 D

【小题3】 D


解析:

【小题1】(C“目前大型电站输送电网都是单向的”的说法错误,文中应是“大多数”是单向的,且文中已经提到日本的发电站已有了既可输送电源,又可接受家庭太阳能装置向电网输电的双向电网。)

【小题2】(D中“日本……等国已经出现丁开放能源网的迹象”说法不当,因为只有日本已经实行了推广太阳能计划,很多家庭向电网送电的“迹象”,而美国、新西兰、德国出现的仅仅是一种“趋势”。)

【小题3】(A中“把停车场停放的汽车接入电网”说法可以理解是一辆或多辆,因此不能直接推断出产生“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的电量的结论。  B中“只要将它接入混合能源网使它灵活高效”说法错误,因为“它”是单向的,所以不可能接入后成为一种双向的具有灵活高效的电网功能。  C中“每一种能源都可以产生”的说法不当,应该是“几乎每一种能源”为推断前提。)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急流勇退 唇枪舌剑 直抒胸意 摩拳擦掌 B:推崇备至 清风明月 死心塌地 韬光养晦 C:寻章择句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闻风丧胆 D:登峰造极 开源节流 刎颈之交 敬忠报国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