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李翱文
欧阳修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识其性,当复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 以谓翱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亦善谕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是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 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呜呼,使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中庸》之义疏尔 疏:说明,注释
B.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 “隽”通“俊”,才智出众的人
C.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 怪:责怪
D.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 贱: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作可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推是心,使光荣而饱 某所,而母立于兹
C.视予心之不然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可叹也夫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欧阳修写《读李翱文》,实际上是借李翱文表达自己的忧时之心,由李翱所处的时代联系到北宋当时的现状。
B.所谓读李翱文,主要是读李翱的《幽怀赋》,先写对李翱《复性论》《与韩侍郎荐贤书》的看法是为了铺垫。
C.文中将李翱与韩愈加以比较,主要目的是为了批评韩愈没有忧国忧民之心,作者的这一观点有失偏颇。
D.文末作者愤慨地说“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有“/”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最后读《幽怀赋》,然后 置 书 而 叹 叹 已 复 读 不 自 休 恨 翱 不 生 于 今 不 得与 之 交 又 恨 予 不 得 生 翱 时 与 翱 上 下 其 论 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谓翱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
(2)呜呼,使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小题1】C(怪应为以……为怪)
【小题2】A(A均为句末语气词, B并列关系/你的, 取独/提宾 D句末语气词/句中停顿)
【小题3】C(比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李翱的忧国忧民之心)
【小题4】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小题5】(1)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地这样说;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
(2)啊!假使当时的人们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朝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
解析:
参考译文:我开始读李翱的三篇《复性书》时,心里想:这不过是给《中庸》做的注释。聪明人理解“性”的含意,不读《复性书》也知道应当使“性”恢复到中庸;愚笨的人即使读了《复性书》,也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复性书》不作也可以。又读他的《与韩侍郎荐贤书》,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述说求贤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然而他把韩愈比作秦汉间好侠行义的一位豪杰之士,也算是善论人了。最后读了《幽怀赋》,然后放下书卷赞叹,赞叹后又读,不能停下来。遗憾的是李翱不生于今世,不能与他交往;又可惜自己没有出生在中唐,不能与他共同反复商讨他所提出的问题。
以往与李翱同一时代的所有人,行仁义之道而善于作文的没有谁赶得上韩愈。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赋,不过是羡慕两只鸟的荣耀,感叹还没吃上一顿饱饭罢了。推究韩愈的心理,假如让他光显荣耀、生活宽裕,那就不再感叹了。象李翱就不是这样。他的《幽怀赋》说:“众人喧哗而纷纷退隐,都感叹年老和地位卑下;内省自己的心却不是这样,只担心行圣人之道还有不足之处。”又诧异李渊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用全天下的力量收复河北,为此而忧虑。啊!假使当时的人们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的天下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
然而李翱幸好没有出生在当今之世,看到今天发生的事情,那么他的忧虑更严重了。怎么今天的人不知忧虑呢!我在世上,见的人很多了,倘若有一个象李翱那样忧虑国事的,又都是职位低和被朝廷贬斥的人,与李翱相同;其他得意做官的人,一听到有谁讲忧世的话,不是把他看做狂人,就是把他看做傻子,不是发脾气,就是笑话他。啊!身在其位而自己无忧国之心,又禁止别人,让人都不忧虑国家之事,可叹啊!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中国绘画史,我特别看重晚明至清代一段。这与我对其他艺术门类历史发展阶段的评价有很大的差别。朱耷就出现在我特别看重的那个阶段中。
在此前漫长的绘画发展历史上,当然也是大匠如林、佳作叠出,有一连串说不完、道不尽的美的创造,但是,要说到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强悍呈现,笔墨丹青对人格内核的直捷外化,就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徐渭、朱耷、原济以及“扬州八怪”等人了。
毫无疑问,并不是画到了人,画家就能深入地面对人和生命这些根本课题了。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顾闳中等等,他们的作品,或线条匀停紧挺,或设色富丽谐洽,或神貌逼真鲜明,我都是很喜欢的,但总的说来,被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他们强调传神,但主要也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艺术家本人的灵魂历程并不能酣畅地传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倒是山水、花鸟画更有可能比较曲折地展示画家的内心世界。
山水、花鸟本是人物画的背景和陪衬,当它们独立出来之后,一直比较成功地表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意境,而在这种意境中又大多溶解着一种隐逸观念,那就触及到了我所关心的人生意识。这种以隐逸观念为主调的人生意识虽然有浓有淡,有枯有荣,而基本走向却比较稳定,长期以来没有太多新的伸发,因此,久而久之,这种意识也就泛化为一种定势,画家们更多的是在笔墨趣味上倾注心力了。
所谓笔墨趣味,认真说起来还是一个既模糊又复杂的概念。说低一点,那或许是一种颇感得意的笔墨习惯;说高一点,或许是一种在笔墨间带有整体性的境界、感觉、悟性。在中国古代,凡是像样的画家都会有笔墨趣味的。即便到了现代,国画家中的佼佼者也大抵在或低或高的笔墨趣味间遨游。
这些画家的作品常常因高雅精美而让人叹为观止,但毕竟还缺少一种更强烈、更坦诚的东西,例如像文学中的《离骚》。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梵高?
很多年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过一次历代画展,我在已经看得十分疲倦的情况下突然看到徐渭的一幅葡萄图,精神陡然一震。后来又见到过他的《墨牡丹》《黄甲图》《月竹》,以及我很喜欢的《杂花图长卷》。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在这里,仅说笔墨趣味就很不够了,仅说气韵生动也太矜持了。
(节选自余秋雨《青云谱随想》)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历代画作大多偏重笔墨趣味,而难以让人感受到画家本人的生命激情。
B.在中国绘画史上,即使是一些很出色的画家也很难深入地面对人和生命这些根本的课题。
C.拉斐尔、罗丹和梵高的作品能酣畅地表现艺术家本人的丰富情感。
D.人物画要求神貌逼真鲜明,所以不可能融会艺术家自身的生命激情。
第六段中,作者认为国画家中的佼佼者的作品也常常“缺少一种更强烈、更坦诚的东西”,原因是()
A.他们的作品常常因高雅精美而让人叹为观止。
B.他们的作品像文学中的《离骚》一样,缺少一种更强烈、更坦诚的东西。
C.他们的作品并不能酣畅地传达出艺术家本人的灵魂历程。
D.他们的作品在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
第四段中的“一种定势”指的是
对于中国绘画史,作者“特别看重晚明至清代一段”,其具体原因是什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长期以来没有太多新的伸发的以隐逸观念为主调的人生意识。(3分)
【小题4】徐渭、朱耷、原济以及“扬州八怪”等人的作品,能够呈现艺术家强悍的个体生命,直捷外化人格内核。(3分)
解析:
【小题1】(“不可能”错,根据第三段的“但总的说来,被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可知。)
【小题2】(根据第六段的后半段可知。)
【小题3】略
【小题4】略
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
《诗经》——先民的歌唱;《史记》——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②历史的长城。
请参照以上示例,在《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中选择两部名著,各写一则一句话的书评。
⑴
、答题时应扣住“书评”组织语言,或评论其写作特点,或揭示其主题。要切合该书的特点,语言力求有文采,力求耐人寻味。答案:(1)《三国演义》:A、人生智谋的形象宝典。B、三国刀光剑影,百年虎斗龙争。(2)《水浒》:A、虎吼梁山的群雕。B、铁血男儿的悲歌。C、泼墨绘成群英谱。D、扑面而来侠义风。(3)《西游记》:A、不畏艰难方能修得正果。B、神魔世界,世间百态。C、以神魔争斗显智慧之光。(4)《红楼梦》:A、字字是泪,句句是谜。B、大厦将倾的挽歌。C、风月宝鉴中的百科全书。D、满纸荒唐言,应知“真实隐”;一把辛酸泪,可懂“假语称”?
解析:
略
(2010·广东卷)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话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这次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2)班
(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高二(5)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高一(2)班表演的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让我们扼腕叹息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的同时,更让我们认清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无独有偶,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同样摧毁了近代中国的两个家庭。下面请欣赏高二(5)班表演的话剧《雷雨》。
解析:这道题考查连贯表达能力。串台词必须在两个作品之间找到内在联系,以做到上钩下联,语脉贯通,自然过渡,了然无痕。为此,先要总结一下刚结束的节目,再向另一个节目靠拢,引出节目名称。
解析:
略
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35字内)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答:
答案示例: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解析:
此题质量很好。既考查了语法中的单句运用,也考查了有严格限定的概括压缩能力。单句的语法特点是全句只能有一套主谓宾:“某市”“是”“名城”。其余的内容都必须或筛选或提炼来有效概括,然后放入定语的位置上。答案中的“交通便利”概括的是材料二,“景色优美”筛选自材料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提炼自材料四,“国家级历史文化”筛选自材料一。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在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
请就以上材料,围绕“种子”,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略
解析:
略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黄帝陵前的这两棵古柏,至今依旧蓊郁苍翠,令观瞻者心中生出无限遐思。 B:我们与亲人相伴的每一刻,最不应该吝惜的是那份能慰藉彼此心灵的关爱。 C:狗尾巴草活像狗尾,茎纤细坚挺,叶修长,它们散漫地生长在夏秋两季。 D:只要孩子们如往常般走进学校读书嘻戏,希望就会萌生在灾区人们的心中。
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文字,其中必须包含“玉树”、“团结”、“祈福”3个词语,要求:①主题明确,语言连贯②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中的两种修辞,③不超过70字。
玉树地震的消息如一声惊雷传遍神州大地,各民族同胞紧紧团结在一起为灾区的人民捐款捐物。让我们共同为玉树祈福:苍天无情家园顷刻成废墟,人间有爱玉树明朝更辉煌。
解析:
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土。(杜牧《阿房宫赋》)
(3)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4)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2)小题答案略。(3)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4)生于毫末,起于累土
解析:
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20分,每空1分)
1)既无叔伯, 。 ,晚有儿息。
2)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
4)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 。
5) ,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6)其声呜呜然,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举匏樽以相属。
8)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9) ,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略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