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3分+5分)
摸鱼儿 【宋】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请你仔细品读涵泳诗境,说说作者在这一阕中透漏了自己的何种情感并作出具体说明。
答:
(2)作者下阕提笔便叠用典故来借以表达人生的失落、闲愁,那么这样的写作最终又是通过哪个语句和上阕有机地关联起来的呢?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他借此词抒发了哪些忧愁和感慨呢?
答:
(1)①上阙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伤春之情。②由怕花开放得太早写怕春离去;借写芳草遮断归途深情呼唤春天停下离开的脚步;但春的离去势不可挡,不由得心怀怨恨,惆怅莫名;更何况看到檐下蛛网上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更显伤春之情。
(2)①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②A/上阙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
B/借写春将逝表达作者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一生忧国忧民,这里也是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势如春一样一日日渐衰。
C/作者表达了虽然位微权轻,但为报图,仍然“殷勤”而为。
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2010年的春晚上,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坏事,你心里能不能阳光一点?”是啊,只要内心充满阳光,你会发现黑夜中有星星在闪耀,坎坷中有希望在招手,严厉原来是一种爱,谎言有时也是美丽……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感受?请以“心中有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无
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书 所 见
南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促织,蟋蟀的别称,属于蟋蟀科,也叫蛐蛐儿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1)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①抒发了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②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客居他乡的孤寂。③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
(2)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①以景写情。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②动静结合。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③悲欢对比。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④通感运用。萧萧的声音,引起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⑤巧用典故。诗人暗用张翰典故(秋风: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辞官回乡),不露痕迹。(评分标准:第(1)(2)两题分别为3分、4分。其中第(1)题答出某种“感情”,给1分,分析论证2分。第(2)题答出某种“表现手法”,给2分,有分析各给2分。本题只要答出“答案示例”中的一种即可,如另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shèng jīng ,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过将军家 过:路过
B.以近族得减死论 论:辨别
C.后期如军法 如:按照
D.已锡嘉名 锡:赏赐
以下句子全都表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 ②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
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 ④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
⑤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于是,把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
B.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
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致使白撒到金世宗那里告状,他因此解官回到了家乡。
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士人感其诚,相率捐助,赈以无乏。
▲ ▲ ▲
⑵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
▲ ▲ ▲
⑶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 ▲ ▲
(1)士人为他的诚心所感动,一个接一个捐助,赈济之粮因此不再匮乏。(感、相率、省略各1分)⑵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戴的玉玦向项王示意,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数、目、示,语意通顺各1分)⑶怎么能(象这样)使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前扼腕叹惜,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慨呢?(屈、省略倒装、语意语气各1分)
无
请将所提供的短语填入字母标注的空白处。要求前后内容协调一致。(只写短语序号)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物成员企业。中建五局制订的管理方针是:规则至上, A. ;追求无限, B. ;地球无双, C. ;生命无价 D. 。
①圆健康人生 ②做守法企业 ③创精品工程 ④建绿色家园
A B C D
A:② B:③ C:④ D:①
略
作为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60字左右,6分)
方向
激励 努力 绩效 公平评价 满足
技能
用激励来激发努力,如果又有正确的方向和必备的技能,势必产生绩效;而公平地评价绩效,又能使人感到满足,进而形成自觉的努力。
分号前后的两层意思表达清楚得6分,每表达清楚一层意思得3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子夜昙花
张 错
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语言。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关雍容气度,一如恩师的寡言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迫不及待地绽开。__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地暗淡。它的来临使人震,也使人惊惶。有一种漫步而来的绰约,以缓慢的节奏,进入生命最灿烂点,也是最颓废点,没有一丝保留,像爱与死!
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业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它的步伐和黑夜一致。因而看花人必须有一颗聆听的心,才会听得到夜,及花开的声音。
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犹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它一夜尽情绽开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犹如转世,无悔依然。
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与挽留。
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犹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唯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记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作者写“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继而又写“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
答:作者“心满意足”是因为: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
作者“惊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在“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一句中,“奋发”与“无常”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中赞美了昙花的精神品质,请分条概括。
本文标题为 “子夜昙花”,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小题1】作者“心满意足”是因为:昙花有像恩师一样的寡言性格,“我”能够与之沉默交流。(2分)作者“惊喜”是因为:昙花已垂首含苞。(或:对花树没有期待,却意外发觉昙花已经垂首含苞。)(2 分)
【小题2】“奋发”形容昙花开得灿烂之状,“无常”指昙花凋落的迅速。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思考。(“奋发”、“无常”解释各2分,对比1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1分)
【小题3】(1)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2)幽雅绝俗(或清雅幽香)(答极其美丽,极其刚烈只给1分)③绽放极为狂放。(共6分,每条2分)
【小题4】含义:①昙花在夜晚(子夜)开放。(2分)②借昙花寄托对恩师怀念和赞美之情。(2分)作用:以昙花为全文的行文线索。(2分)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试题。
亲爱的麦子
周涛
(1) 我想说:“亲爱的麦子。”
(2) 我想,对这种优良的植物应该这么称呼。这并不显得过分,也不显得轻浮。
(3) 而且我还想,对它,对这种呈颗粒状的、宛如掉在土壤里并沾满了土沫的汗珠般的东西,人类平时的态度是不是有些过于轻视和随便了呢?
(4) 它很美,尤其是它的颗粒,有一种土壤般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质地和本色。它从土壤里生长出来,依旧保持了土壤的颜色,不刺目、不耀眼,却改变了土壤的味道。这就使它带有了土地的精华的含义。特别是它还保持着耕种者的汗珠的形状,这就像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某种提醒、某种警喻,仿佛它不是自己种子的果实,而是汗珠滴入土壤后的成熟。
(5) 这一切使它更美。麦子,它是如此的平凡,然而却是由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精品。它使我们想到天空的阳光和雨水,想到土地默默的积蓄和消耗,想到人的挥动着的肢体……它还可以使我们毫不费力地想到镰刀、饥馑、战争、死亡等等最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但是面粉不容易使人想到这些。这就是麦子掩藏在朴素后面的那种深刻的美。
(6) 我是一个热爱粮食的人,因此,我非常乐意在春天的吉木萨尔翻弄麦子。我们住的地方没有面粉厂,也没有粮店;庄户人只能分得麦子,到一个河上的磨坊去磨成面粉。
(7) 连续几天,我和父亲把一麻袋麦子倒进院里架起的一个木槽里,然后倒水冲洗,直到一颗颗麦粒被洗出它本来的那种浅褐色的质朴,透出一股琥珀色的圆满的忧伤。然后晾晒几天,再装入麻袋。我看得出来,麦子的色泽里含有一种忧伤的意味,一种成熟的物质所带有的哲学式的忧伤。这种忧伤和它的圆满形态、浅褐色泽浑然和谐,与生俱来而又无从表述,毫不自知而又一目了然。正是这,使它优美。
(8) 于是有一天,我们起得绝早。我们向邻居借来了一头驴和一辆架子车,像是庄户人家的一个重大行动似的,把装麦子的麻袋搬上驴车,朝磨房去了。路上,我突然觉得我和父亲像是两只松鼠,或是连松鼠也不如的什么鼠类,正运载着辛苦了一年收集来的谷物,准备过冬。我们如此重视的两麻袋麦子,其实正相当于老鼠收集在洞里的谷物。我感到了滑稽,有点哭笑不得。人一旦还原到这种状态时,生存的形象就分外像各种动物了。
(9) 这就是我们的麦子,一粒一粒的,从田亩中收集回来的养命之物。颗粒很小,每一粒都不够塞牙缝儿的;但是我们就是靠着这样一些小颗粒,维持生命,支撑地球上庞大众多的人群发明、创造、争斗、屠杀、繁衍、爱憎……不管人类已经进化到了何种程度,它还在吃麦子——这就够了,这就足以说明人类依然没有摆脱上帝的制约,依然是生存在地球上的无数种类生物中的一种,而不是神。
(10) 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
(11) 麦子进了磨坊,缓慢迟重地在水磨上被磨损,被咀嚼,被粉化。我想着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被压扁、挤裂、磨碎时的样子,想着它们渐渐麻木、任其蹂躏的状态,有一丝呻吟和不堪其痛的磨难从胸膛里升起,传染给我的四肢。我真真实实地感到了我和它们一样,和这些麦子一样,正在一座类似的、生活的水磨上被一点一点地、慢吞吞地磨损着。
(12) 我就是麦子。我芬芳的、新鲜的肉体正挤在历史和现实两块又圆又平的大石盘间,在它们沉重浑浊的歌声中,被粉化。我欲哭无泪,欲喊无声。因为我就是泪水和汗珠平凡的凝聚物一——麦子。我将一代代地生长,被割掉;成熟,被粉化;被制成各种精美的食品,被吃掉;然后再生长。人们把我叫作“麦子”。只有一个诗人这样称呼我,他说:
(13) “亲爱的麦子。”
(选自《周涛散文》,有删改)
作者笔下的麦子很美,请根据文意概括其美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划线句“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应怎样理解?这句话在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耐人寻味。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文章第(11)段(“麦子进了磨坊……慢吞吞地磨损着”)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全文,探究“亲爱的麦子”这个题目的多重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本色之美;(2分)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深刻之美;(2分)忧伤色泽和圆满形态的和谐之美。(2分)
【小题2】说明人类仍然没有摆脱自然的制约,人类不是神,是万物种类的其中之一。(2分)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1分)对比的手法或反语的修辞。(1分)
【小题3】本段语言优美,富有意蕴。(1分)采用了联想或想象表现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抒发了作者对麦子遭遇的同情和忧愤,同时发出人同样被现实生活挤磨的感慨。(2分)
【小题4】是对朴素本色、忧伤深刻的麦子的称颂;(2分)也是对那些像麦子一样平凡生活着的人的称颂;(2分)更是对麦子代表着的和人类共同生活的自然的称颂。(2分)
【小题1】意思对即可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大学生实习与就业息息相关,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竞争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某媒体在网上就大学生实习问题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①您最希望通过实习获得什么?
工作经验 | 实习鉴定 | 正式工作机会 | 其它 |
69% | 7% | 21% | 3% |
②您最希望通过实习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专业技能 | 人际交往能力 | 实践能力 | 其它 |
21% | 26% | 51% | 2% |
请整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给高校就大学生培养提出合理建议。
结论:
建议:
结论:实习成为大学生获得工作经验的最主要渠道的,大学生开始自觉地提高人际交往和实践能力。(2分)
建议:高校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分)(答案不要求统一,言之有理就可)
无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