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请先搜索理性
关 飞
“人肉搜索”是时下中国的时髦词汇,指追踪网上人物的真实身份,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行为。这个在中国“方兴未艾”的网络新现象也吸引了关注中国互联网论坛的西方新闻界和研究者,甚至影响到了中国人的形象。11月初的英国《卫报》发表了题为《人肉搜索引擎?牛!》的文章,对这个网络现象作了评价。作者认为“人肉搜索”引擎的参与者的愚昧是不能被忽视和原谅的。
文章在介绍了去年发生的一起著名的“人肉搜索”事件之后,得出结论,认为:这种暴民效应在中国的网络上一再出现,它显示出网民们是何等容易被诱导,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目标。幸运的是,迄今为止人肉搜索引擎尚未造成真正严重的伤害。
中国目前大约有2.53亿网民,是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其中?0%年龄不足30岁。尽管网民人数仅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9%,但西方新闻工作者、学者,甚至公关公司都很关注中国的互联网论坛,从中寻找对从时政到股市到企业并购的所有事件的评论和反应。“人肉搜索引擎”这一奇特现象被密切关注中国网络发展的外界视为“愚昧与无知”其实并不为过。
“人肉搜索”本来是网络发展的一种未来趋势,即“人工智能搜索”,你来问、我来答,搜索过程跟聊天一样,这是为了弥补搜索结果“不人性化”的缺憾。但遗憾总是有的,人工智能搜索在集体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了“暴力倾向”。 由于扛起了道德诉求的大旗,“人肉搜索”极富攻击性。无论是惩戒“非道德的婚外情”,还是教训对地震大灾毫无人道主义情怀的无知女生,以及在前前后后的“铜须门”、“虐猫案”等事件中,在每一件“人肉搜索”事件的背后,人肉搜索客都认为自己是监督当下社会道德现状的“警察”,“道德饥渴”直接导致了人肉搜索客滥用“纠察职权”,乃至出现“暴力倾向”。但与挺起腰杆打假的王海不同,至今无人敢出面宣称自己“人肉”过谁,造成什么后果。人数众多、身份隐秘的人肉搜索客与“被人肉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性,搜索客们借着实施“道德正义”之名,实际上满足的是人人皆有的好奇心,在曝光他人隐私之时,虚拟网络中的匿名快感如火山一般喷发而出。对于搜索客们而言,“人肉搜索”的过程更像是网络游戏,而非真正的道德辩论;而对于“被人肉者”来说,所承受的却是超出了法律惩罚的正常生活的中断和被干扰。
“人肉搜索”的触角已经伸向国外。今年8月,某网友在著名的“战斗在法国”论坛中发起人肉搜索帖,名为帮助某位在法留学的中国女孩认清“感情骗子”,实则为了声讨一个据说骗了很多中国女人感情的“法国知名摄影师”。这在极为重视隐私的西方国家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其实,从道德立场出发的人肉搜索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善良的初衷并不能为演变为近似于“私刑”的网络暴力进行辩护。道德缺憾与社会顽疾始终会存在,但以鞭挞非道德、揭露丑恶为己任的“人肉搜索”却应该首先搜索自己的底线和理智 (《环球时报》 2008年11月24日)
根据全文内容,以下有关“人肉搜索”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是指某些暴民联合起来追捕现实生活中的人,然后在网上公开这些受害者个人隐私资料的行为。
B.是指那些追踪网上人物的真实情况,然后用言语对其进行攻击,并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行为。
C.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如同聊天一样的你问我答的人性化搜索活动。
D.是指在网上提出一个问题,由网民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
E.又被称为“人工智能搜索”,它是网络发展的一种未来趋势,不会对人们造成真正严重的伤害。
本文前三段介绍的英国《卫报》的文章,和后三段一样,都批评了“人肉搜索”现象,它们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
作者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人肉搜索”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就此作具体说明。
【小题1】AE
【小题2】不重复。(1分)前三段介绍的英国《卫报》的文章,主要内容是批评人肉搜索客的“愚昧与无知”,直接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2分)后三段以此为话题,在赞同其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愚昧与无知”的内涵:借实施“道德正义”之名,超越法律界限,曝光他人隐私,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丧失理智的不道德的行为。(2分)
【小题3】作者能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人肉搜索”问题,既看到不好的一面,也看到好的一面。对“人肉搜索”的暴力倾向,作者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和严厉地批评,但同时,对“人肉搜索”能弥补一般搜索“不人性化”的缺憾、参与者从道德立场出发的善良的初衷,也给予了必要的肯定。(7分)
解析:
【小题1】A项错在“某些暴民联合起来追捕现实生活中的人”;E项错在“不会对人们造成真正严重的伤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春近 王铚①
山雪银屏晓,溪梅。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②贫游世,龙钟老迫身。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①作者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后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
②索莫:孤寂沮丧的样子。
第一联写“雪”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
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首联写“雪”和“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包裹着积雪的山峦,像一道银色屏风(1分),清澄的溪水项一面白玉的镜子。(1分)
(2)抒发了作者想从环海中隐退避世(2分),但找不到出路的矛盾苦闷之情。(1分)
解析:
判断首联的修辞手法,注意形象“山雪” 和“银屏晓”之间的关系,“溪梅”和“玉镜春”的关系,最后一联的思想感情,要注意“欲”“无津”等词语所对应的内容。
此诗是借景抒怀之作。前四句写春近之景,后四句抒怀。
首联展示一幅春日将临的画面。包裹着积雪的山峦,起伏绵延,像一道银色屏风。妙在一“晓”字,不只使人感受到银装素裹的洁白,还强烈感受到那晨曦透射下晶莹的闪光。静踞的山峦,眠伏的积雪,顿时都带上活气。山雪,自然还显示着严冬的余威,然而就在这冰环雪绕的环境中,那涧谷中溪边的寒梅,已经迎寒张开笑脸,对水弄姿,报告着春天的消息,这就把春近之意写足了。这句妙在一“春”字,不必细描寒梅的情景而其花满枝头的倩影自在人们想像之中。以“银屏”状积雪的山峦,以“玉镜”状清澄的溪水,笔墨都算不得上洒脱,甚至不免有板滞之感,然而有了“晓”字,“春”字,便一似血通脉畅,死者都随着转活。“溪梅玉镜春”已经包涵了“东风露消息”之意,次联首句偏再一语道破,并非画蛇添足,它是为了带出下句:“万物有精神”。这后一句,使诗境陡然得到展拓和升华。抉发出春给万物带来的那种生机蓬勃的内质。
索莫,是枯寂无生气的样子。龙钟,是步履维艰的老态。贫穷落拓,而又老境将临,心情自然是抑郁的。作者在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得到常贩荐举,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后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在腐败的政局中,他有卖难伸,自不免潦倒落寞之感。也许是春是的生机太刺激了诗人的索莫身世之感吧,强烈的对照,酿出了浓郁的气氛。
前一句暗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语意,虽说是显示出他的从宦海中引退避世的人生态度,但那持道不移、守志不阿的精神仍然激扬其中。不过风横浪险,恶波无涯,还没有找到安全的渡口,前途还是渺茫难料的。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不全属于古今同形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①君子之至于斯也 ②子路问成人 B:③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④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C:⑤夫然后之中国 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D:⑦什一,去关市之征 ⑧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1月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启动对台出售“爱国者”防空导弹,允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台湾出售具体数字不详的爱国者导弹。 B:2010年达喀尔拉力赛第一赛段刚结束,便从阿根廷传来不幸消息。据法新社报道,一辆赛车在比赛过程中失控撞到一位女观众,直接导致后者死亡。 C:伦敦作为第30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该地因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D:最新灾难大片《2012》备受影迷关注。片中涉及地震的情节全部由中国面孔来演绎的原因,是由于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被汶川地震中中国人民的勇气和精神所感动决定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梅直讲①书
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shì)》,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难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注:颜渊,名回,字子渊),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即孟子)、韩愈之徒。而又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其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注:①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直讲,官名,辅助博士讲授经学。 ②管叔、蔡叔:周武王之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宰:掌管
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 游:出游
C.非左右为之先容 容:介绍,推荐
D.从车骑数十人 从:带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②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③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
④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
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写,表明他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C.苏轼在写这封信中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因为周公的心思连召公这样的贤人和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都不能够了解。
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追求富贵,也不能守着贫贱,如果让自己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
【小题1】游:交游,交往。
【小题2】①转折②递进③介词,凭借④介词,用来
【小题3】原文是“人不可以苟富贵” ,苏轼否定的是“苟且”。
参考译文:
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鸮》,读到《书经》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知己。等到读了《史》,才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歌的声音没有断绝,并与颜渊、仲由等学生互相问答。孔子说:“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要在旷野上奔波,我的理想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田地呢?”颜渊说:“先生的理想非常宏大,所以天下不能接受;虽然这样,不被人接纳又有什么担忧的呢?不被人接纳之后更能显现出您是君子。”孔子温和地笑着说:“颜回,如果你有很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子的理想,但孔子和他的学生竟能够自我满足而且是这样的快乐。现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凭召公的贤能,管叔、蔡叔的亲近,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跟谁一同享受这富贵的快乐呢?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是天下的贤才,光凭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啊!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代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随欧阳公交游,并且和他共同议论文章。从那时起,我日益成长,才能够读先生们的文章词赋,想象出先生们的为人,领会到先生们潇洒地摆脱世俗的快乐,而陶醉在自己的快乐之中。因为我当时刚刚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什么才能可以进见诸位先生,所以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查我们。我没有想到自己,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说,先生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不作世俗的文章而录取我,因此我能留在及第的行列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推荐,不是亲戚朋友为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很值得自负了。如果凭一时的侥幸而得意,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能代替这种快乐啊!《左传》上说:“不埋怨天,不责怪人”,因为“从容自得啊,能够度过天年”。先生名满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面色温和而不恼怒;文章宽厚质朴而没有怨言。这必定有乐于此道的原因,我希望听到先生的教诲啊。
一个四棱锥和一个三棱锥恰好可以拼接成一个三棱柱.这个四棱锥的底面为正方形,且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相等,这个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也都相等.设四棱锥、三棱锥、三棱柱的高分别为
,
,
,则
( )
A.
B.
C.
D.
B
解析:
如图,设正三棱锥[867e0f2accd08164.gif]的各棱长为[80730deed565bdd8.gif],
[1c89d7d7b8831a37.gif]则四棱锥[2013fe72df9858f6.gif]的各棱长也为[80730deed565bdd8.gif],
于是[9115628fd95c8d1f.gif]
[edc9c2034ddeea4f.gif]
[1243d2ad10f3e615.gif]
欧洲航天局用阿里亚娜火箭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该卫星发射前在赤道附近(北纬5°左右)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的库卢基地某个发射场上等待发射时为1状态,发射到近地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为2状态,最后通过转移、调试,定点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时为3状态。将下列物理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不等号排列:①这三个状态下卫星的线速度大小______;②向心加速度大小______;③周期大小______。
①v1<v3<v2 ②a1<a3<a2 ③T2<T1=T3。
解析:
①比较2、3状态,都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因为r2<r3,所以v3<v2;比较1、3状态,周期相同,即角速度相同,而r1<r3由v= rω,显然有v1<v3;因此v1<v3<v2。②比较2、3状态,都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因为r2<r3,而向心加速度就是卫星所在位置处的重力加速度g=GM/r2∝1/r2,所以a3<a2;比较1、3状态,角速度相同,而r1<r3,由a=rω2∝r,有a1<a3;所以a1<a3<a2。③比较1、2状态,可以认为它们轨道的周长相同,而v1< v2,所以T2<T1;又由于3状态卫星在同步轨道,周期也是24h,所以T3=T1,因此有T2<T1=T3。
________ in the desert is very dangerous.
A. Lost B. To lose C. Losing D. Being lost
D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