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C.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D.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A
解析:
无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京的城墙无疑地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它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物遗迹。
B.这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亲人、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C.那不是花瓶,而是一个源泉,它喷射出金光闪闪的清流——他的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流。
D.“你要做靴子吗?”他把手里的皮革举起来说:”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
C
解析:
无
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可以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B.对于力只需要说明其大小,而无需说明其方向
C.一个施力物体只能有一个受力物体 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有几个施力物体
答案:D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A
解析:
无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静女其姝(shū) 修我矛戟(jǐ) 匪我愆(qiān)期 契(qiè)阔谈
B.孤癖(pǐ)之隐 一骑(jì)红尘 长歌当(dàng)哭 家有老妪(yù)
C.逾庖(bāo)而宴 徂(cú)徕如画 湮(yān)没无闻 垣(yuán)墙周庭
D.汶(wèn)水西流 征帆去棹(zhào) 流水潺湲(huán) 袅(niǎo)袅秋风
B
解析:
无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要学好语文并取得较好成绩,必须立足于课本,那种脱离课本漫无边际的语文学习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方法。 B:北京奥运圣火在国内薪尽火传,已经过了许多城市。据安排,7月25日下午,将由临沂传至曲阜,曲阜也将成为此次圣火传递过程中所经过的唯一一个县级市。 C:北大校长许智宏演唱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有的网友认为许校长这一行为宣扬了北大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传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D:电影《风云2》即将于7月上旬在泰国杀青。昨日下午在摄影棚内,郭富城、郑伊健、任达华、谢霆锋、阿Sa、唐嫣、何家劲等7位主演着戏装接受了媒体采访。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悚然(s??ng) 拓本(tà) 圈养(juàn) 人影幢幢(zhuànɡ) B:粗犷(kuàng) 癖好(pǐ) 翘首(qiáo) 怦然心动(pēnɡ) C:嫔妃(bīn) 偃仰(yǎn) 咋舌(zé) 虚与委蛇(wēi) D:伺候(cì) 神祗(qí) 悄然(qiǎo) 靡靡之音(mǐ)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试题。
武夷归来话柳永
陈志泽
柳永的词艺术成就极高,据说少年时代就在家乡有“一枝笔”的美誉。后来,他为歌妓乐工写歌词,其广泛传唱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柳永的家乡在福建崇安县(即现在的武夷山市),作为福建人,多年来我总想前往寻访一番。盛夏里到武夷山,便直奔不远的上梅乡茶景村而去。
茶景村的鹅子峰苍翠、俊美。这里就是柳永的故里。远眺鹅子峰,我们霎时感受到这里山水的灵气。柳永的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在它的遗址之上,现在建起的一座神庙和柳永毫不相干。像是为了消除我们的疑惑。村民把柳永故居残存的地基指给我们看。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这种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据说柳氏故居前方原竖有石碑,现在还能找到断裂了的一块,可惜字迹看不清了,岁月把石头磨平了。那些记载的文字早已消融在霜晨雨夕里了。……我们就这么冒着骄阳在茶景村,在山巅、在村道、在水旁找着柳永当年的踪迹。这个__极佳的村落,到处是一片碧绿青翠。近旁是武夷山水,地脉紧紧相连。这里活脱脱是一处得天独厚的世外桃源。柳永就在这里汲取家乡的乳水长大,柳永的才华就在这里孕育。在这块土地灵气的熏陶下,柳永的脚步渐渐变得矫健、变得潇洒、变得风流,直到颠沛流离,浪迹天涯……
就因为他在《鹤冲天》一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宋仁宗御批;“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他削落进士之榜。填词去就填词去,他倒痛痛快快地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浪迹在江湖市井和歌楼舞馆,专力作词。50多岁时,他改了一个名字考中进士,但仍因作词得罪了皇帝,被弃之不用。柳永一生遭受许多困厄,74岁时死在异乡。但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妓们发自心灵的热爱,这是很可以欣慰的。歌妓界有首歌谣:“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病逝,穷到无钱安葬,还是歌妓们集资,为他置办上好的棺木安葬。柳永在歌妓们的一片哭声中葬到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她们在寒风中绕着柳永的新坟,低着头,洒着泪水,一回又一回缓步而行,不忍离去……有诗为证:“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断地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重柳永者,大有人在。一代伟人__也垂青柳永,经他圈点的柳词就达50多首,还有他书写的柳词《望海潮》的狂草墨宝……当然,柳永是有缺陷的,柳永也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这正是真实的柳永,并不影响他的耸然独立。我想应该感谢不让他当官的宋仁宗,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甚或腐败的官吏,而多出一个旷世奇才!再就是要感谢贫困而又自由的平民生活。柳永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艺术创造之美……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
是的,柳永在人世间没留下多少踪迹,甚至连他的生卒之年也不甚了了。但柳永却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现在人们视野里的一道奇异的风景!
(选自《散文百家》2006年第9期,有删改)
柳永之所以能驰名北宋词坛,成为一代旷世奇才,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
答:
“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这种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文中罗汉松“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第四段中摘引了柳永的大量词句,旨在说明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文章详细交代了妓女们安葬柳永的过程,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其用意是什么?
答:
【小题1】①家乡山水的孕育,故土灵气的熏陶;(1分)
②仕途的挫折使他更加专力填词;(1分)
③与下层市民的亲近与融合,使他尽情挥洒艺术创作之美。(1分)
【小题2】既说明了罗汉松的特点,(1分)又暗示了柳永仕途不顺,( 1分)但其文学作品流传千古。(1分)
【小题3】用词句概括柳永的特点;(1分)说明柳永一生遭遇坎坷,情感丰富,才华横溢;(2分)是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形象,(或证明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1分)
【小题4】动作描写,细节描写;(2分)一是具体说明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妓们发自心灵的热爱(1分);二是衬托柳永贫困落魄。(1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一生的状态就是在路上。那么,你渴望在什么样的路上?你又希望以怎样的姿态在路上?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略
解析:
此题首先要弄懂其中“路”的含义。根据提示语来看,这里的“路”当是虚指,并非自然的路,而是发展之路、前进之路、追求之路、理想之路、寻梦之路、奋斗之路等,明乎此,则可从“我”希望在怎样的人生之路上、“我”渴望走在怎样的人生之路上、“我”为什么希望走这样的人生之路、“我”为什么渴望以这样的姿态走在人生之路上等角度立意。这里的主角都是“我”,其实细细想来,主角也可以是国家、民族、人类,比如写我们的国家正在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上、你又希望它在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上等,甚至可以具体到我们这个民族素质、道德、教育等正在一条什么样的路上。当然,作为命题作文,这里也可以直接 写实在的路,写你某次在路上的见闻感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试题。
冯唐传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②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毵③,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⑤。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史记·冯唐列传》 有删节)
[注]①大父:祖父。②尚食监:官名。③朝毵(sān):地名。④阃(kǔn):国门。⑤尺籍伍符:军中条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良久,召唐让曰 让:责备
B.委任而责成功 责:要求
C.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因犯……罪
D.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主:主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冯唐敢于进谏的一项是
①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②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③鄙人不知忌讳。
④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
⑤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⑥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
A.②④⑤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冯唐向文帝介绍.评价了李齐.李牧.廉颇.魏尚等大将,并告诉文帝,前人遣将的经验是,国内大事由君王来控制,边关赏赐之事由将军来主断,朝廷不要从中干预。
B.魏尚把军中交易市场获得的税金拿来犒赏将士,但他也出于私心敛聚钱财,每五天要杀牛来大宴宾客,后来他又虚报战功,因此被削去爵位,判了刑。
C.冯唐告诉文帝,边关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不知道“尺籍”“伍符”这些军中法令,而且他们整天奋力作战,不要因为他们在向衙门报功时,有些不符实情,就重罚他们。
D.文帝在冯唐面前慨叹当朝没有像廉颇.李牧那样的良将来抵御匈奴时,冯唐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并没有怪罪冯唐;在国事紧急时,他还听取冯唐的意见,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
译文:
(2)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译文:
(3)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译文: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1)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
(“饭”“意”各1分,句意1分)
(2)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破、北”“为……所”“禽”各1分,句意1分)
(3)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令”“以为”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小题1】主:动词,主持,掌管。
【小题2】C项第1句介词,拿.用;第2句连词,表目的关系,来,用来;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代词,他的;D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小题3】①③⑥不属于进谏内容。
【小题4】魏尚“出私养钱”是拿出私人的俸钱;他犒赏军士也不是他削爵判刑的原因。
【小题5】略
参考译文:
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都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杀死北地都尉孙卬。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 ,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63),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