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生命的出口

林清玄

坐在窗边喝茶看报纸,读到一则消息:一个高中女生为情跳楼自尽,第二天,她的男友从桥上跳入河心,也自杀了。

这时候一只小黄蜂从窗外飞进来,在室内绕了两圈,再回到原来的窗户,竟然就飞不出去了。 可怜的小黄蜂不知道世上竟有“玻璃”这种东西,明明看见屋外的山,却飞不出去,在玻璃窗上撞得咚咚作响。

忙了一阵子,眼看无路可走了,它停在玻璃窗上踱步,好像在思考一样,想了半天,小黄蜂忽然飞起来,绕了一圈,从它闯进来的纱窗缝隙飞了出去,消失在空中。小黄蜂的举动使我感到惊异,原来黄蜂是会思考的,在无路可出之际,它会往后回旋,寻找出路。对照起来,人的痴迷使我感到迷茫了。

对于陷入情感里的男女,是不是正像闯入一个房子的小黄蜂,等到要飞出时已找不到进入的路口?是不是隔在人与生活中的情感玻璃使我们陷入绝境呢?隔着玻璃看见的山水和没有玻璃隔着的山水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就走不出去呢?

在这样的绝境,为什么人不会像小黄蜂退回原来的位置,绕室内一圈来寻找生命的出口呢?是不是人在情感上比小黄蜂还要冲动?

是不是由于人的结构更精密,所以失去像小黄蜂一样单纯的思维?

是不是一只小黄蜂也比人更加珍惜生命呢?

对这一层层涌起的问题,我也无力回答,我只知道人在身陷绝境时,更应该懂得静心,懂得冷静思维。在生命找不到出路时,更要退后一步,关照全局。或者就在静心与关照时,生命的出路就显现出来了。

昨日当我们年轻时,在情感挫折的时候,都会想过了结生命,以解决一切的苦痛与纠葛。但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那是因为情感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乃是姻缘的幻灭,如果情爱受挫就要自尽,这世上的人类早就灭绝了。

何况,活着或者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得更深刻,反而失去再创造再发展的生机,岂不可惜复可怜?

正如一只山上飞来的黄蜂,如果刚刚撞玻璃而死,山林又有什么改变呢?现在它飞走了,整个山林都是它的,它可飞或者不飞,它可以跳舞或者不跳舞......它可以有生命的许多选择,它的每一个选择都比死亡更生动有趣啊!

第一次情感失败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

第二次情感受挫而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幸福的人生。

许多次在情感里困苦受难的人,如果有体验,一定更触及灵性的深度。

我这样想着,但是我并不谴责那些殉情的人,而在于感到遗憾,他们自己斩断了一切幸福的可能。我的心里有深深的祝福,祝福真有来生,可以了却他们的爱恋痴心。

可叹的是,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随时可以创造的,而来生,谁知道呢?

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由高中女生跳楼自杀写起,从第二段开始又自然地过渡到了小黄蜂,写小黄蜂的目的是和人类进行对照,劝诫人们在陷入绝境时要冷静思考,不要轻易放弃生命。

B.从全文来看,整篇文章委婉含蓄,作者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小黄蜂来寻找生命的窗口,浅显易懂。

C.作者对小黄蜂陷入绝境时的举动细加描绘,可见作者观察的认真仔细,主要是为了使文章的描写细致入微,显示出作者独特的写作笔法。

D.“现在它飞走了,整个山林都是它的。”作者意在说明小黄蜂从绝境中出去了,就会有生命的许多选择。

E.作者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和读者对话,娓娓道来,言语中透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祝福。

小黄蜂的什么举动使作者感到惊奇?作者为什么感到惊奇?

作者在文中说“但是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联系全文,请分类说说作者认为没有必死之理的原因是什么?(至少答出3点)

请解释“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随时可以创造的,而来生,谁能知道呢?”这句话的内涵,你从中得到了那些启示?

【小题1】BC

【小题2】

①小黄蜂在玻璃上瞎撞了一阵子后,在玻璃上踱步,像是在思考,最终从纱窗缝隙飞了出去。 ② 黄蜂是会思考的,在无路可出之际,它会往后回旋,寻找出路。

【小题3】

①情感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没有必要因为一点姻缘不如意就自杀。

②不管活着还是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得深刻,反而失去再创造、再发展的机会,斩断了一切幸福的可能。

③生命可以有多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比死亡更生动有趣。

④多体验失败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更幸福的人生,更触及灵性的深度。

⑤并没有想象中的来生。

【小题4】告诫人们珍惜生命,把握今生,不要把美好的生活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来生。


解析:

【小题1】B项错在“作者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C项对“小黄蜂陷入绝境时的举动细加描绘”,主要是为了表现其“努力寻找生命的出口”。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意思对即可,启示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折线图”(图7),完成下列各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城市的折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0年发展国家城市人口比重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B  40  

(3)早  快 

(4)环境污染  交通拥堵(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解析:

南宁市能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址的区位优势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资源丰富 C:科技领先 D:经济发达

西安市的主要商业街分布在市中心,其体现的布局原则是

A:市场最优 B:资金最优 C:货源最优 D:交通最优

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五省区遭遇干旱威胁,导致旱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异常变化 B:西北季风影响大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东北季风影响大

将下面的这个长句改为三个独立的短句,可以酌情增减字数。

孝感高中的戴梦佳秉持“知弱就改,不急不躁”的风格,以680分的优异成绩勇夺2010年高考孝感市理科状元这件事在孝感知名网络论坛—— “槐荫论坛”上热炒了好几天。

答:

(1)秉持“知弱就改,不急不躁”的风格的孝感高中的戴梦佳考取了680分的优异成绩。

(2)戴梦佳勇夺2010年高考孝感市理科状元。

(3)这件事在孝感知名网络论坛—— “槐荫论坛”上热炒了好几天。


解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小题1分)

(1)李白《蜀道难》: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此时无声胜有声。

(4)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

(5)《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贾谊《过秦论》:为天下笑者,何也?

(7)杜甫《蜀相》: ,两朝开济老臣心。

(8)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使我不得开心颜?

(9)__《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

(10)欧阳修《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 ,自然之理也。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百年多病独登台

(3)别有幽愁暗恨生            (4)望帝春心托杜鹃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7)三顾频烦天下计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9)不可沽名学霸王            (10)逸豫可以亡身


解析:

下列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09年7月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和重庆等五个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受灾地区庄稼颗粒无收,干旱使缺水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昆明野鸭湖周围因森林密集,没有受到干旱影响,湖水量反而上升,这有力证明了干旱地区更有必要多植树,但现在植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在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A.颗粒无收 B.当务之急 C.远水解不了近渴 D.未雨绸缪

B


解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试题。

春旱中的清泉

杨卓成

⑴高原的季风如约而至。立春后,醒来的山风一天紧过一天,吹得山凹呜呜作响。尽管今年的山风依然强劲,却无法如同往年的春风一样,将满山遍野的绿色吹醒过来。六十年不遇的大旱,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秋、冬、春连续三季的奇旱,终于使这块充满生机的红土高原,一下子变得如此的沉闷。

⑵沿云南曲靖至胜境关的高速公路前行,中途拐入一条便道,富源县那个山巅之上的小村子便可仰视了。正午的阳光直射在血红的土地上,反射出了一道炫目的光泽,幽幽地在山岗上飘荡,聚成了一股舞动的灼浪,缓缓地往天空升腾而去,整个大地都仿佛在燃烧。

⑶山岗似乎还在燃烧,透过眼前那一股股升腾的热浪,眼前的一切景物仿佛都在抖动,起伏的山岗在忽远忽近地抖动,成片的林木一会儿倒地,一会儿又奋力地挣扎着爬起来,沟沟壑壑不停地变化着走向……

⑷眼前的景物在我们眼中已产生了幻觉,但这种幻觉似乎又是真实的,是我们在期盼、焦虑、疲惫、自信的情绪状态下产生的感情流露,是一种经历着煎熬与理性渴求的自我慰藉。

⑸我们将眼光探向了天空中那道让人颤栗的蔚蓝,这颜色是那么透明,却是透明得一望无垠,留驻不下一丝丝的雨滴,仅有的几朵细小的白云在一望无际的天边游荡,不知道白云何时会滑到我们头上,哪朵云彩载着雨滴?

⑹从大地探向天空,又从天空寻回大地,在眼前继续出现幻化了的景色。在不远处那道血红的山梁上,隐隐看到了一片盛开的小白花,小白花满满地占据了一个缓坡,簇拥着朝坡底流去。

⑺我们惊呆了,仔细地分辨着这片象征着生命的小白花到底是现实还是幻觉。怀着十分矛盾的心理朝那片小白花靠近,既担心因为视觉差错,将其他东西误认为小白花又害怕那道山梁开着的果真是小白花。

⑻驻足那片白花之中。小白花开得正艳,蓬松而圆润,如同成熟之极的蒲公英。一片片细长的带刺的叶片依次排列,从根部一直延伸了上来,小心地护卫着那一朵朵亮丽的小白花,任凭烈日灼烤,劲风摇曳,依旧开得那么灿烂。

⑼我们久久不愿离去。鲜花与烈日、绿叶与灼浪竟然会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恍惚中,我突然记起了富源县回隆村那位非常健壮的青年村干部。那年在村前的山上修水库,他就指着那一朵朵盛开WWW.K**S*858$$U.COM的小白花对我们说:开挖土方的时候,可将这个叫马刺根的植物移一移,开春以后,无论放到什么地方,马刺根都会盛开一片,既涵养水分,粗根还可做菜吃,非常好的东西。

⑽晃眼间多少个秋冬过去,尽管时过境迁,但关于马刺根的那一番对话,回隆村当年出工出力修筑小水库的情景,在这特殊的环境中又一齐涌了出来,让人想淡忘都不能。

⑾仔细回味回隆村那个碧波荡漾的水库,洁白的云彩映在水中,如同云朵托起的天池。无数的水鸟贴着水面在飞翔,两只小船牵挂在岸边,为的是有时用它去水中巡察一下。担水的妇女总在早晨和傍晚才从水边走过,闪动的身影倒映在碧绿的水面上,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⑿冥想中,竟然听列了水流声,一泓亮丽耀眼的清泉果然从山顶的沟壑急涌而下,将透骨的清与湿润洒向土地。我们一齐飞奔过去,将脸和手都深深埋在水中。一切都是真实的:凉丝丝的沁人心脾的泉水!在那片醉人的流水声中,不禁对回隆村怀有深深的敬意,尽管此时的水资源非常稀奇,可回隆村还是顾全大局,合理调配水资源,定时给下游焦渴的土地送上泉水。

⒀顺着水流滑过的小溪,眼前依然是一片绿荫。我们知道回隆村虽然守望着几年前修好的水库,但在这特殊的干旱年景,他们依然在节水,在限制每人的用水量,为的是将那节俭下来的清泉,连同抗旱的勇气与希望奉献出来。

⒁我们的眼睛湿了,也许是因为感动。在困难中,人的品格最能彰显。在危难时刻,人的灵魂袒露得最为直接。我们还需要说什么吗?

⒂抗旱最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勇气。在这些崇高的村民面前,在这凝聚大爱的细流面前,这里肯定会绿荫一片,生机盎然。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3月20日,有删节)

文章开头五个段落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分析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1)担心因为视觉差错,将其他东西误认为小白花。

(2)又害怕那道山梁上开着的果真是小白花。

在文中,作者引述“关于马刺根的那一番对话”和“回隆村当年出工出力修筑小水库的情景”的作用是什么?

文中“小白花”有何象征意义?联系全文,谈谈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题1】(1)特征:干燥、灼热、沉闷、令人焦躁。(3分)

(2)作用:交代高原史无前例的旱情;渲染生命难以生存的艰难环境;为下文白花、泉水的出现作铺垫,反衬回隆村的生存智慧。(3分)

【小题2】(1)“将其他东西误认为小白花”,打碎了作者对于生命、对于希望的那种渴求与尊重。(3分)

(2)害怕的是如果山梁开着的果真是小白花,在这灼热的空气中,在这滚烫的红土上,这些美丽的精灵如何经受得了这么严酷的煎熬。(3分)

【小题3】(1)在结构上,与前文“一朵朵亮丽的小白花,任凭烈日灼烤,劲风摇曳,依旧开得那么灿烂”相呼应,交代了小白花灿烂的原因,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分)

(2)在主旨的表达上,青年村干部对马刺根(小白花的根)的解释,突出了村民的的顽强、乐观,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分)

【小题4】(1)文中的“小白花”是在艰难的环境中坚韧、顽强、乐观生存的智慧生命的象征。(2分)(2)在久旱的渴望雨水的季节,作者把不起眼的小白花当做智慧生命来礼赞,赞美像小白花一样的回隆村村民的坚韧、顽强、乐观;(2分)(3)赞美了回隆村村民在抗旱的特殊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顾全大局的精神。(2分)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⑴这首诗首联上句“暖”字体现了诗人炼字的功夫,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⑵颈联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 “暖”字与“径”搭配,不仅描绘出小径上春意融融、温煦和暖的景象(1分),也揭示了“草如积”的原因(1分)。⑵诗歌以鸡鸣犬吠(1分)衬托(反衬)(1分)出山村的和平与宁静(1分)。(仅说表现手法得1分。如答“情景交融”等言之成理得1分)⑶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悠闲生活的热爱和向往(3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